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通过切接法、劈接法、插皮接法、皮下腹接法、嵌芽接法、T形芽接法6种不同嫁接方法对金叶水杉进行嫁接,研究不同嫁接方法对金叶水杉成活率和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切接法嫁接时金叶水杉的成活率高且生长状况最好,是最佳的嫁接方法;然后依次为劈接法、插皮接法、皮下腹接法、嵌芽接法、T形芽接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枝接中的切接、劈接、腹接与芽接中的嵌芽接、T形芽接5种不同嫁接方法对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进行嫁接,研究不同嫁接方法对山桐子成活率及生长势的影响。嫁接40 d后统计山桐子成活株数,嫁接60 d后统计山桐子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在枝接中切接的成活率较高,达到85.0%;芽接中嵌芽接成活率较高,为85.0%;切接生长势优于嵌芽接生长势。枝接中的切接是山桐子最佳的嫁接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使用切接、劈接、腹接、皮下接、T型芽接、嵌芽接6种不同的嫁接方法,观察嫁接后的成活率与植株的生长状况,研究6种不同嫁接方法对珙桐成活率及成活后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成活率由高到低的嫁接方法依次为嵌芽接、切接、劈接、T型芽接、皮下接、腹接;生长状况由好到差依次为切接、劈接、皮下接、腹接、嵌芽接、T型芽接。  相似文献   

4.
不同嫁接方式对柠檬苗嫁接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枳壳做砧木,采用切接芽接(BCR)、切接技接(SCR)、腹接芽接(SB)、腹接枝接(SS)4种嫁接方式,对柠檬嫁接苗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嫁接方式对柠檬苗成活率及生长有显著的影响,以切接芽接嫁接为最好,成活率高,萌发生长速度较快;总体上表现为切接芽接的效果优于切接枝接,腹接芽接与腹接枝接次之.  相似文献   

5.
不同嫁接时期和方法对速成桃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德成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527-9527,9602
[目的]探讨影响速成桃苗成活率、出圃率和苗木生长的因素。[方法]采用"T"字形芽接和带木质部嵌芽接在3个时期进行毛桃嫁接试验,研究不同嫁接方法和时间对嫁接成活率、砧木和接穗利用率以及苗木当年出圃率的影响。[结果]嫁接20 d后"T"字形芽接成活率高于带木质部嵌芽接。6月6日~16日嫁接的苗木成活率较高。带木质部嵌芽接的砧木与接穗利用率高于"T"字形芽接的,并随嫁接时间的推迟而逐渐提高。"T"字形芽接法的砧木和接穗利用率前期低,后期高。"T"字形芽接法的成苗率和一级率均较高,而苗圃单位面积的成苗株数和一级苗株数以带木质部嵌芽接法多。[结论]该研究为生产上大量、快速繁育苗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出繁育楸树苗木的理想方法。通过劈接、插皮接和带木质部芽接的多组重复试验,研究不同嫁接方法培育的苗木成活率和生长量。在嫁接成活率上,劈接与插皮接有显著性差异,与芽接有极显著性差异,插皮接与芽接差异不显著。芽接与插皮接培育出的楸树苗木在地径和苗高生长上均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劈接与插皮接在苗木高生长上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带木质部芽接培育的苗木成活率为99%,地径3.15 cm,苗高308 cm。楸树春季用带木质部芽接法培育的苗木成活率高,长势好,应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核桃在青海循化地区嫁接的主要技术环节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覆地膜可以促进苗木的生长发育;不同的嫁接方法要选择适宜的嫁接时期,在适宜的嫁接时期内,绿枝接和芽接的成活率要高于子苗嫁接;各嫁接方法的新梢粗度无明显差异;从苗高和地径上看,绿枝接和芽接生长都大于子苗嫁接,绿枝接苗木生长优于芽接。  相似文献   

8.
对解除桃种子休眠的3种方法及2种嫁接方法在不同生长季节的嫁接成活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用冷藏和除去种皮的方法可解除桃种子的休眠,切接和嵌芽接对桃树嫁接的成活率都较高,但用嵌芽接法嫁接较好。  相似文献   

9.
美国红枫嫁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适宜春季北方美国红枫嫁接的方法。[方法]以五角枫为砧木,以美国红枫1~2年生枝条为接穗,采用芽接及枝接2种嫁接处理方法,对嫁接成活率、嫁接后萌动时间及嫁接成活芽展叶时间进行研究。[结果]春季嫁接羡国红枫芽接处理效果优于枝接处理,春季嫁接芽接法嫁接成活率较高,为80.O%,枝接法嫁接成活率为58.3%.芽接处理的萌芽时间比枝接处理早,芽接和枝接对嫁接成活芽的展叶时间影响没有明显差别.但2个处理的叶片生长速度有较大差别,枝接处理嫁接成活接穗的叶片生长速度较快。[结论]该研究为美国红枫的快速推广应用提供了基础性、技术性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提高核桃嫁接成活率方法,通过不同嫁接方法对比试验,笔者认为核桃方块形芽接成活率达到90%以上,特别在3~4a生初龄砧木上采用方块形芽接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其它方法。但生产中采用此嫁接方法需要把握好5个要点,即砧木及接穗的选择、嫁接时期的选择、嫁接技术、剪砧、嫁接后期管理。  相似文献   

11.
樟树人工林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樟树人工林形成的环境基础和森林对气候环境的影响,在樟树人工林建立气象站进行小气候长期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樟树人工林的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等表现出与太阳辐射趋势相同但不完全一致的变化规律,在晴天全光照条件下,林冠边界层叶面气温日变化呈现与太阳辐射相同的单峰变化趋势,但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一般比太阳辐射的峰值迟滞3~4 h左右;相对湿度的日动态全年呈“U”型变化,但不同生长季节的湿度最高值、最低值和变化幅度有差异,林冠中部的空气相对湿度均高于林冠下;土壤温度由于温度变化迟滞效应,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与太阳辐射或气温变化不同步;土壤湿度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小,在全年中,叶初期土壤含水率最高,叶盛期最低,叶衰期较高,表明土壤水分受植物生长影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质和生根剂对阴香扦插生根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扦插试验研究不同基质、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生根促进剂对阴香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阴香扦插的基质以黄心土和珍珠岩为好。200 mg/L ABT+黄心土+15 m in和100 mg/L ABT+黄心土+30 m in组合的生根率最高。基质对生根率影响较大,基质间不同浓度的生根剂对生根率影响显著,而生根剂对生根率的影响不显著,生根剂之间不存在差异。生根进程中POD和CAT活性随插条生根的进程逐渐增加,有利于难生根的植物插条的扦插生根。[结论]采用当年生半木质化或1年生木质化程度不高的插条,以黄心土或珍珠岩为基质,选用ABT为生根剂可提高阴香生根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pH胁迫对银木和樟树生长的影响.[方法]以3年生银木和樟树为试验材料,进行了pH 5.0,6.0、7.0、8.0、9.0和10.O处理,探讨pH胁迫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银木在pH8.0以上高生长以及存活率等方面都明显高于樟树,pH变化对樟树的影响比银木大;在同等立地条件下,银木和樟树叶绿素最高值均出现在6月,同时银木的叶绿素含量要高于樟树,较高的土壤pH对试验香株樟树黄化产生影响要大于银木.[结论]该研究为武汉市园林绿化树种选择和养护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银木是樟科樟属的优良绿化树种,根据其生物学习性,分析其在不同类型园林绿地中的应用方式,并探讨其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油樟油抑制细菌生长的活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检测抑菌效果,对6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和生长量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油樟油的MIC在12.5~3.13μL/mL,MBC在25~3.13μL/mL,生长量在72h内细菌生长仍受到抑制。抑制大肠杆菌效果最强,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最弱。  相似文献   

16.
为综合开发米槁种子,采用常规方法对其水分、油脂、蛋白质、粗多糖和灰分进行测定,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其氨基酸组分。结果表明:米槁种子中油脂、蛋白质、水分、粗多糖、灰分的含量分别为55.721%、21.352%、9.000%、2.962%和1.408%。共检测出16种常规氨基酸,其中含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6%。米槁种子中氨基酸组分较全,平衡效果好,可对其氨基酸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樟属的5种植物——樟树、猴樟、阴香、肉桂、大叶桂精油的提取,得出它们的出油率以及适宜于樟属植物叶片精油提取的方法,出油率为:樟树>大叶桂>阴香>猴樟>肉桂,樟属植物精油的提取采用索氏提取法。樟树的精油是无色的,猴樟显淡淡的红色,肉桂组的3种都显淡黄色。  相似文献   

18.
樟树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樟树叶片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材料,对影响其RAPD-PCR各种反应条件的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CR反应时,总反应液20μL中基因组DNA浓度为8 ng/μL,镁离子浓度为2.0 mmol/L,dNTP浓度为0.2 mmol/L,引物浓度为0.2μmol/L,Taq DNA聚合酶用量为1 U/(20μL)时,出现可辨认的鲜明谱带,为RAPD分析应用于樟树遗传多样性研究和良种选择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出采集自广西6个樟树林区的64份樟树枝叶样品的精油并计算得油率,采用GC-MS法测定和分析各样品的化学组分和相对含量。结果显示:广西樟树精油的得油率在1.22%~2.22%之间,变异系数为13.57%,平均得油率为1.64%,广西樟树枝叶精油中共鉴定出56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有芳樟醇、樟脑、桉叶油素、橙花叔醇、φ-蒎烯、4-萜烯醇、φ-松油醇等。  相似文献   

20.
电导法测大叶樟和小叶樟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大叶樟、小叶樟的耐寒性,采用电导法测定不同低温处理下大叶樟和小叶樟叶片的电导率,通过Logistic方程计算其半致死温度,并对其大田越冬成活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小叶樟、大叶樟叶片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31.931 8、-23.509 8℃。大叶樟、小叶樟在新郑的越冬成活率分别为16.7%、85.7%。小叶樟的耐寒性强于大叶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