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旨在研究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裂解激活蛋白(SCAP)对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调控的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基因(SCD)表达的影响。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在细胞中转染奶牛SCD基因启动子载体,同时转染SREBP1和SCAP真核表达载体作为处理,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转染SREBP1和SCAP对SCD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SREBP1在细胞核的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SCD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与转染pcDNA3.1载体的对照组相比,转染SCAP对SCD启动子活性无显著影响;转染SREBP1和共转染SCAP/SREBP1极显著增加SCD基因启动子活性值(P0.01),并且SCAP的转染剂量与SCD的启动子活性值之间具有极显著的量效关系(P0.01);在乳腺上皮细胞中转染SCAP后,能够增强SREBP1在细胞核的表达;细胞转染SREBP1和共转染SCAP/SREBP1后,SCD基因mRNA的表达分别显著上调1.23倍和1.54倍(P0.05)。本研究表明,奶牛SCAP可以增加SREBP1蛋白在细胞核中的表达,促进对SCD基因的转录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泌乳开始时,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和参与乳脂合成的一些酶的表达呈显著增加,本试验旨在研究催乳素是否刺激这些基因的表达。试验分为:无激素(对照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胰岛素(Ins)组、胰岛素+氢化可的松+羊催乳素(InsHPrl)组、胰岛素+氢化可的松+催乳素+17β-雌二醇(InsHPrlE)组,牛乳腺组织培养采用激素处理48、72和96h。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β-酪蛋白、α-乳清蛋白和甾醇调节元件结合因子1(SREBF1)、脂肪酸合成酶(FASN)、乙酰基辅酶A羧化酶(ACACA)、stearyol-CoA去饱和酶(SCD)、葡萄糖转运蛋白1、葡萄糖转运蛋白8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2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催乳素混合组InsHPrl和InsHPrlE处理96h后,乳腺组织块中β-酪蛋白和α-乳清蛋白mRNA的表达增加了数百倍,同时也极显著提高了SREBF1、FASN、ACACA和SCD基因的表达(P<0.01)。然而,InsHPrl和InsHPrlE处理72h后,GLUT1或GLUT8表达量无明显变化,而GLUT12表达量显著降低了50%(P<0.05)。单一催乳素刺激组的小鼠乳腺上皮细胞系HC11或牛原代培养乳腺上皮细胞中,GLUTs表达不增加。此外,在催乳素刺激的奶牛乳腺中,GLUTs表达也无明显变化。说明在泌乳开始时,催乳素明显的增加了乳蛋白和脂肪生成基因的表达,但并没有显著上调GLUT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研究了日粮铜对生长期和育肥期阉牛生产性能及皮下脂肪组织中乙酰辅酶 A羧化酶 (ACC)、硬脂酰辅酶 A去饱和酶 (SCD)、解偶联蛋白 2 (UCP2 )和 leptinm RNA表达的影响。将 4 8头分栏饲喂的纯种安格斯阉牛分为 5个处理 :1对照 (不添加铜 ) ;2添加铜 10 m g / kg DM(Cu SO4 提供铜源 ) ;3添加铜 10 mg/ kg DM(氨基酸络合铜提供铜源 ) ;4添加铜 2 0 mg/ kg DM (Cu SO4 提供铜源 ) ;5添加铜 2 0 mg/ kg DM (氨基酸络合铜提供铜源 )。 5 6 d的生长期试验中 ,阉牛以苜蓿干草和玉米为基础日粮 (基础日粮含铜 7.1m g/ kg DM)。紧接着 14 4 d肥育试验 ,阉牛被换成高精日粮 (基础日粮含铜 6 .1mg/ kg DM)。整个试验期间每隔2 8d采集 1次血样。当育肥期试验进行到 112 d时 ,每个处理组任选 3头牛 ,在其尾基部活体采集皮下脂肪组织样品用来分析 ACC、SCD、U CP2和 leptin m RNA的表达。生长期试验结果表明 ,添加铜不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育肥期试验结果表明 ,处理 2组阉牛末期体重高于处理 3组 (P<0 .0 5 ) ,平均日增重也趋向于增加 (P<0 .0 5 )。整个试验期内添加铜不影响血清不饱和脂肪酸和胰岛素浓度。但与对照组相比 ,添加铜阉牛背膘有减少趋势。此外日粮铜既不影响皮下脂肪组织中 ACC和 SCD m RNA水平 ,也  相似文献   

4.
文章旨在研究延边黄牛不同生长阶段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factor 1,SREBP1)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l Co A desaturease 1,SCD1)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与IMF含量的相关性以及这两个基因表达水平的关联性。试验选取12月龄的延边黄牛公牛(去势)8头,利用微量微创活体采样枪(韩国忠北大学提供),分别在12月龄,16月龄,20月龄,采集肌肉组织(臀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SREBP1和SCD1基因在延边黄牛不同生长阶段肌肉组织中的m RNA发育性变化。结果表明:1延边黄牛SREBP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在12、16、20月龄具有极其显著差异(P0.01),其中20月龄时SREBP1基因表达量相对最高;SCD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在12、16、20月龄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20月龄时SCD1基因表达量相对最高。2肌肉组织中SREBP1基因的表达量在12~20月龄期间与IMF含量具有正向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10(P0.05);SCD1基因的表达量在12~20月龄期间与IMF含量具有正向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34(P0.05)。结果表明,SREBP1和SCD1基因在延边黄牛不同生长阶段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SREBP1和SCD1基因的协同表达对延边黄牛不同生长阶段肌内脂肪的沉积有一定的正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肉牛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l-Co A desaturease1,SCD1)基因的表达机制及其参与脂肪酸代谢的调控机制,试验选择年龄相近的蜀宣花牛、巴山牛和安杂牛三个品种共30头牛,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饲养,90 d后屠宰,分别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肌肉中脂肪酸含量、组成及SCD1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三个品种牛肉中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相对含量均占总脂肪酸的69.5%以上;安杂牛肉中SFA含量显著高于蜀宣花牛和巴山牛(P0.05),而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UFA)含量显著低于蜀宣花牛和巴山牛(P0.05);蜀宣花牛和巴山牛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相对含量极显著高于安杂牛(P0.01)。在MUFA中油酸(Oleate,C18∶1)含量最高,蜀宣花牛和巴山牛极显著高于安杂牛(P0.01);蜀宣花牛和巴山牛背最长肌组织中SCD1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安杂牛(P0.05),这与UFA变化一致,即蜀宣花牛和巴山牛背最长肌中UFA显著高于安杂牛。说明SCD1可作为优质肉牛品种培育、评估的重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6.
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是奶牛乳腺合成共轭亚油酸(CLA)的关键酶。奶牛日粮饲喂35 d豆油后,与不添加豆油的对照组相比,抑制了奶牛乳腺组织SCD基因mRNA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日粮亚油酸对乳腺SCD酶基因表达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长白猪和梅山猪脂肪中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瘦肉型的长白猪和脂肪型的梅山猪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采用qRT-PCR方法检测了两猪种背部皮下脂肪组织中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苹果酸酶(ME1)和解耦联蛋白3(UCP3)基因的表达量在30、60、90、120和150 d的变化。结果表明,两品种SCD的表达模式除90~120 d相反外,其他各日龄之间基本相同;ME1在30~120 d基本相同,而120~150 d呈现出相反的模式;UCP3除120~150 d相同外,其他各日龄之间呈现相反的模式。以上结果初步揭示了两猪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SCD、ME1和UCP3表达的发育性变化模式和品种差异,为深入研究脂肪合成代谢的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脂肪型的藏猪和瘦肉型的杜洛克猪肌内脂肪(IMF)沉积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了两猪种背最长肌中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基因、肉碱脂酰转移酶Ⅰ(CPT1B)基因在180日龄的表达差异,分析其表达与IMF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80日龄藏猪SCD 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杜洛克猪(P0.01),而藏猪CPT1B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杜洛克猪(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CD、CPT1B mRNA表达量均与IMF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肉鸡肢体内外翻畸形(valgus-varus deformity, VVD)致病候选基因COL14A1的生物信息学功能和组织表达谱,试验以6只35日龄的哈伯德肉鸡作为试验对象(正常组3只,VVD组3只),采用在线软件分析COL14A1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蛋白质基本理化性质和结构特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OL14A1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并绘制组织表达谱。结果表明:鸡COL14A1基因核苷酸序列和绿头鸭、日本鹌鹑的同源性最高;COL14A1蛋白理论等电点为5.25,不稳定指数为36.72,平均亲水性分值为-0.344分;COL14A1蛋白不存在跨膜结构,信号肽预测值为0.986 2分,大于阈值0.5分;二级结构中的α-螺旋、β-转角、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占比分别为17.27%、4.56%、55.88%、22.30%,其中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占比较多;三级结构中存在着大量的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COL14A1基因在腿肌组织中相对表达量最低,在软骨和法氏囊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并且VVD组肉鸡法氏囊组织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说明COL14A...  相似文献   

10.
对大鼠附睾和肾周脂肪组织分离的前体脂肪细胞原代培养,采用RT—PCR法分析脂代谢重要酶和转录因子基因在不同分化阶段转录表达的时序变化。结果显示,在前体脂肪细胞阶段,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hREBP)以及脂肪酸合成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α(ACC1)、硬酯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和激素敏感脂酶(HSL)基因均不转录表达;HSL mRNA在分化初期表达,中期表达水平最高,分化末期降低;SCD mRNA在分化中期表达,末期表达水平显著提高;分化初期FAS mRNA水平明显高于中期和末期;ACC1 mRNA仅在末期表达;分化初期SREBP-1c mRNA水平较高,中期和末期显著下降;ChREBP mRNA表达水平在分化末期稍高于中期,但差异不显著。表明,SREBP-1c mRNA的表达与脂肪细胞早期分化调控有关,分化成熟脂肪细胞的ChREBP mRNA表达可能与生脂基因的转录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阿勒泰羊为研究对象,对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基因的部分编码区的cDNA进行克隆、测序,与GenBank中已收录的其他12种动物的SCD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分子进化树,采用RT-PCR方法,研究不同的寒冷应激温度对阿勒泰羊SCD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所克隆的SCD基因与绵羊SCD基因序列同源性最高,达98.91%;与虾夷扇贝和斑马鱼序列同源性最低,分别为56.52%与63.14%。在寒冷条件下阿勒泰羊和湖羊各种组织中SCD mRNA的表达都有所增加,阿勒泰羊尤为显著。结果表明,寒冷应激条件下,阿勒泰羊组织中表达较高水平的SCD,其高效表达能够提高脂膜的流动性,提升抵御低温的能力,这说明阿勒泰羊对寒冷应激的耐受性高于湖羊,体现了阿勒泰羊的种间优越性。序列分析结果也为阿勒泰羊SCD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和遗传进化研究提供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在不同肉质性状延边黄牛血液中的差异,试验选择20头延边黄牛按照高档牛肉生产模式统一饲养管理,根据它们的大理石花纹等级高低分为H组和L组。应用RT-PCR方法测定延边黄牛血液中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和过氧化氢酶体激活增殖受体γ(PPARγ)基因的表达丰度,另外分析了背最长肌肌内脂肪(IMF)和三酰甘油(TG)含量。结果表明:H组IMF和TG含量极显著和显著高于L组(P0.01和P0.05),H组个体血液中SCD和PPARγ表达丰度呈现出高于L组的趋势。IMF和TG含量随着大理石花纹等级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SCD和PPARγ基因均可在血液中表达,并且延边黄牛血液中SCD和PPARγ基因表达水平随背最长肌IMF和TG含量的升高呈现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根据人Lmbr1/C7orf2基因的一种缺失外显子4的可变剪接与Acheiropodia(ACHP)疾病的关联,本研究拟根据可变剪接在物种间的保守性,进行鸡Lmbr1这种相似可变剪接的鉴定和表达分析。设计跨越Lmbr1外显子4的引物可同时检测这2种转录产物的表达,本研究成功地从鸡的心脏组织获得了缺失外显子4的Lmbr1异常剪接(Lmbr1-β)。在白来航初生雏鸡及5~6胚龄胚的组织表达分析显示,2种转录产物均可在所检测的组织中表达,与包含外显子4的转录产物(Lmbr1-α)相比,可变剪接Lmbr1-β为一种次要表达产物,表达量较弱。对多趾的丝羽乌骨鸡和四趾的白来航鸡胚组织间2种转录产物表达进行进一步分析,在2个品种3~11胚龄(E3~E11)的胚胎发育期间均可同时检测到Lmbr1-α和Lmbr1-β的表达,Lmbr1-α为主要表达产物,Lmbr1-β为次要表达产物,Lmbr1-β表达量微弱。在2个品种的胚胎发育期间未见2种转录产物明显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包含外显子4的Lmbr1-α为鸡Lmbr1基因的主要转录产物,广泛而稳定地在雏鸡和发育鸡胚各组织中表达,丝羽乌骨鸡多趾表型的发育与常见转录产物Lmbr1-α和异常可变剪接Lmbr1-β的表达无直接的相关。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沙葱提取物对杜寒杂交羊肌肉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及甲基化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选取60只体重(35~40 kg)相近、4.5月龄的杜寒杂交母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对照组(T1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每只分别添加沙葱粉(10.0 g/d,T2组)、沙葱水溶性提取物(3.2 g/d,T3组)、沙葱脂溶性提取物(2.8 g/d,T4组)。预试期为15 d,正试期为60 d。正试期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3只羊屠宰,采集背最长肌样品。采用目的区域甲基化水平测序(二代测序)检测乙酰辅酶A羧化酶α(ACACA)、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转录因子1(SREBF1)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2K至第一外显子下游1K区域内胞嘧啶-磷酸-鸟嘌呤(CpG)岛甲基化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其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试验第1~30天,T2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低于其他3组(P <0.05)。2)与T1组相比,T2组、T3组、T4组ACACA、SCD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T3组>T2组>T4组>T1组。T3组ACACA、SCD、SREBF1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T1组(P <0. 05),T2组ACACA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T1组(P <0. 05),T3组ACACA、SREBF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T4组(P<0.05)。3) ACACA、SCD、SREBF1基因各CpG岛及位点均呈现高度去甲基化状态,且各组间CpG岛的平均甲基化水平差异不显著(P> 0.05)。ACACA、SCD、SREBF1的基因表达与CpG岛甲基化水平不相关(P>0.05)。综上所述,沙葱及其提取物可以上调杜寒杂交羊背最长肌ACACA、SCD、SREBF1的基因表达,饲粮添加沙葱水溶性提取物的上调幅度最大,沙葱粉次之,沙葱脂溶性提取物最小,且这种上调与特定区域的DNA甲基化修饰无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改善猪肉品质,探究肌肉抑制素(MSTN)通过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5(SCD5)调控脂质代谢的分子通路,试验采用q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MSTN野生型细胞系PK15、单等位基因敲除型细胞系PK3108及双等位基因敲除型细胞系L18中SCD5的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在mRNA水平,MSTN单等位基因和双等位基因敲除引起SCD5 98%和96%的下调;在蛋白质水平,MSTN单等位基因敲除对SCD5影响较小,双等位基因敲除引起SCD5大幅下调。说明在细胞水平上,失活MSTN可引起SCD5表达量下调。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鉴定脂代谢相关基因在不同肉用山羊品种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肌内脂肪(IMF)含量的相关性,从而为研究山羊肌肉IMF的形成机制奠定基础。选取健康的简州大耳羊和成都麻羊成年羯羊各6只,屠宰后分别采集背最长肌、后腿股二头肌及臂三头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测定肌肉中IMF的含量,分析基因表达水平与IMF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除PPARG外,脂代谢相关基因(包括SREBP1c、THRSP、INSIG1、ACACA、SCD1、DGAT1和DGAT2)在简州大耳羊各肌肉组织中的mRNA表达量普遍高于成都麻羊,其中THRSP、SCD1、DGAT2的表达量在各组织中均显著高于成都麻羊(P0.05)。除ACACA外,简州大耳羊背最长肌的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组织,而后腿股二头肌和臂三头肌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除PPARG外)。除THRSP和SCD1在背最长肌中具有更高的mRNA表达外(P0.05),成都麻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在不同肌肉组织中均无显著差异(P0.05)。简州大耳羊各组织中的IMF含量均显著高于成都麻羊(P0.05),背最长肌在不同山羊品种间均具有最高的IMF含量(P0.05)。THRSP、DGAT2和SCD1在成都麻羊和简州大耳羊3个不同部位肌肉组织中的表达与IMF含量均存在显著正相关。这些数据表明,THRSP、SCD1和DGAT2在肉用山羊肌肉IMF沉积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也为进一步揭示IMF形成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观察胰岛素(In)、胰高血糖素(GLN)、神经肽(NPY)对体外培养新生犊牛肝细胞硬脂酰CoA去饱和酶(Stearoyl CoA desaturase,SCD) mRNA丰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培养液中In含量的升高,肝细胞中的SCD mRNA表达逐渐升高(P<0.05),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促进效应;随着培养液中GLN含量的升高,肝细胞SCD mRNA丰度表达逐渐减弱,高血糖素处理组SCD mRNA表达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随着NPY质量浓度在0~1 000 ng/L之间逐渐上升,肝细胞SCDmRNA的表达水平不断升高,各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除50 ng/L处理组和500 ng/L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处理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胰岛素和神经肽Y促进SCD mRNA表达,胰高血糖素抑制SCD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2(DGAT2)对牛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对脂质代谢相关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ADV1穿梭质粒构建包含目的基因的重组穿梭质粒,将重组穿梭质粒与骨架质粒pGP-Ad-Pac载体共转染293A细胞,制得过表达腺病毒载体Ad-DGAT2,用Ad-DGAT2与Ad-NC(阴性对照组)感染牛前体脂肪细胞;用油酸诱导分化96 h后,利用油红O染色观察脂滴生成情况,并检测甘油三酯(TAG)和脂联素(ADP)含量;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脂肪生成相关基因表达情况;最后对其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过表达DGAT2基因可显著增加脂滴数量及TAG、ADP含量(P<0.05),可显著上调磷酸甘油途径DGAT1、甘油磷酸酰基转移酶4(GPAT4)、酰甘油磷酸酯酰基转移酶4(AGPAT4)以及脂质代谢途径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PPARγ)、脂肪分化相关蛋白(PLIN2)、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的mRNA表达水平(P<0.05)。转录组测...  相似文献   

19.
PUFA是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简称,第1个双键出现在脂肪酸碳链甲基端第6个(或第3个)碳原子,称为n-6(或n-3)脂肪酸。降低山羊日粮中的n-6:n-3PUFA比率,可改变PPARα(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基因表达、SCD(酰基-辅酶A去饱和酶)基因表达和脂肪生成基因的mRNA(信使核糖核酸)表达,增加羊肉中的亚麻酸和n-3亚油酸含量,从而生产出有利于人体健康的优质羊肉。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茶皂素对乳腺上皮细胞增殖、乳脂合成关键酶的影响。采用酶消化法分离获取乳腺上皮细胞,经免疫荧光鉴定后,分别添加不同浓度[0(对照)、0.05、0.25、0.50、1.00、5.00、10.00、20.00、40.00、60.00、80.00、100.00μg/mL]的茶皂素溶液培养,然后进行如下操作:1)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茶皂素对乳腺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2)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试剂盒测定细胞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ACACA)、脂肪酸合成酶(FASN)、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的含量;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测定FASN、ACACA、SCD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显示:1)茶皂素浓度为0.05~20.00μg/mL对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P0.05),浓度为20.00~100.00μg/mL时显著抑制细胞增殖(P0.05);2)细胞FASN、ACACA、SCD的含量在对照组和0.50、5.00、20.00μg/mL浓度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细胞与茶皂素共育24、48h后,与对照组相比,0.50、5.00、20.00μg/mL浓度组SCD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综合以上,茶皂素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及乳脂合成关键酶SCD基因mRNA表达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