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贮存温度对原料奶细菌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奶牛养殖小区机械化挤奶后的原料乳细菌增殖情况进行了研究。报道了贮存温度和贮存时间对挤奶后的原料乳细菌总数、pH值和酸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调查研究了安达地区不同奶牛养殖模式、饲喂方式、运动场地条件、挤奶方式、鲜奶贮存方式和奶牛乳房健康情况等关键因素对原料乳质量的影响,为原料乳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对取自散户、养殖小区、规范化牧场的原料乳分别进行检验,检测产奶量和脂肪、蛋白质、干物质的百分含量以及细菌数、体细胞数等变化。结果表明:规范化牧场的奶牛产奶量最高,原料乳质量最优;以TMR饲喂、三合土建造运动场地的饲养模式,可以提高奶牛产奶量和原料乳质量;科学的乳腺炎预防、机械挤奶、原料乳快速冷却等手段可有效降低原料乳中细菌总数。  相似文献   

3.
系统评价了昆明雪兰牛奶有限公司的 6个机械挤奶规模化奶牛场、6个机械挤奶奶牛合作社和 6个手工挤奶奶站的原料奶的微生物指标。研究结果表明 :机械挤奶规模化奶牛场、机械挤奶奶牛合作社和农户手工挤奶站原料奶细菌总数分别为 346 875 ,15 5 2 0 6和 2 385 16 7cfu/mL ;芽孢总数分别为 4 2 4 ,10 2和 76 2cfu/mL。农户手工挤奶站原料奶细菌总数显著高于机械挤奶规模化奶牛场和合作社 (P <0 .0 5 ) ,后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合作社原料奶芽孢总数显著低于规模化奶牛场和农户手工挤奶站的原料奶 (P <0 .0 5 ) ,后两者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国内乳业品牌价值的提升,各乳品加工厂对原料奶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优质原料奶不仅要有标准的乳营养成分,还应具有细菌总数低、体细胞数低、不含抗生素、杂质、不掺水等特点。达到质量要求管理是关键。据现代牧场如何通过挤奶厅管理提高原料奶质量做如下阐述。赶牛就是将整群待挤牛从牛舍赶往挤奶厅,挤  相似文献   

5.
奶牛乳房头表面很容易被弄脏 ,使得乳头表面附着大量细菌及芽孢。而在挤奶前对乳房不正确的清洗 ,会使原料奶中微生物数量增加。研究通过制定挤奶控制措施并实施 ,使原料奶中细菌总数和芽孢总数都有所降低 ,措施前后差异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6.
原料乳的微生物指标直接影响着原料乳的质量。现在中、小规模乳品厂所用奶源大多为私人奶站收购干乳,通过对几份奶的检测,了解到现用鲜奶质量卫生质量相对较差,这对乳品质量造成一定影响。表1为几份收购原料乳的细菌总数,嗜冷菌数,芽孢总数及耐热芽孢检测结果。(见表1)可见,奶站有自己奶牛场的,细菌污染较轻,收购散户的污染严重。交奶不及时,贮存期长的,嗜冷菌数明显高,饲养条件及挤奶条件对芽孢菌的污染影响较明显。按GB6914-86生鲜牛乳收购标准判断,原料乳整体卫生质量较差,基本都已超出等级范围。不同乳制品对…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7,(2):103-106
为提高原料乳的营养价值及卫生质量,跟踪采集2015年1月至12月长江下游地区12家小规模奶牛场的原料乳混合样,研究不同月份、不同牧场对原料乳中乳蛋白率及细菌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不同月份对乳蛋白率、细菌总数的影响明显;不同牧场的乳蛋白率之间差异显著(P<0.05),而细菌总数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乳蛋白的变化规律,调整不同月份、不同牧场的日粮结构,提高原料乳中蛋白质含量,满足人类对奶产品质量不断变化的需求;同时,也可根据细菌总数的变化规律,规范牧场的生产操作,降低原料乳中的细菌总数,提高原料乳的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8.
挤奶设备直接与奶牛的乳头接触,直接影响乳房健康状况,从而影响原料奶质量。挤奶设备对原料乳质量的影响很大,这一点已经得到认可。挤奶设备如何能够做到尽可能少地降低原料乳的质量呢?笔者认为挤奶设备对原料乳质量的影响的关键点是:挤奶杯奶衬口、内衬、挤奶机工作时的真空压水平、挤奶后挤奶机的清洗情况和滤膜的更换及脉动管和脉动器等。对这些关键点能够及时的检查就能保证原料乳的质量。挤奶机器设备检测要点见表1:  相似文献   

9.
挤奶设备和挤奶厅的卫生对原料乳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作者介绍了挤奶厅检测的几个关键点:挤奶机奶衬、挤奶机真空压水平、挤奶机滤膜、挤奶机脉动管和脉动器及挤奶后挤奶机的洁净度;挤奶厅的卫生及挤奶操作和储奶管的清洗。通过加强挤奶厅关键点的检测从而保证原料乳质量。  相似文献   

10.
1影响因素 1.1原料乳及乳粉质量 乳酸菌饮料加工过程中要使用高质量的原料乳或乳粉,原料乳或乳粉中细菌总数应低且不含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上接 2 0 0 3年第 11期 77页 )1.8 患有乳腺炎的牛应排在最后用手工挤 ,所挤原料奶不混入正常奶中 ,应废弃。1.9 异常乳 (包括初乳、末期乳 )以及有抗生素残留的牛乳不得混入正常奶中。1.10 一桶奶挤满后 ,倒入备有双层纱布过滤的洁净的存奶容器中。1.11 挤奶完毕 ,用 1∶3稀释的碘伏药液 ,药浴乳头 ,阻止细菌侵入乳头。1.12 挤奶结束后 ,原料奶应立即过冷或送往奶站。2 规范的机器挤奶操作程序2 .1 保持牛床、垫草清洁 ,挤奶前清除牛床上的污染垫草及牛粪 ,排除牛粪沟内的积水 ,挤奶时及时扫粪。2 .2 挤奶前用刨刷或刷子清除牛身…  相似文献   

12.
采用GB4789.2-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方法,对宁夏7个县(区、市)生鲜乳收购站200批生鲜乳样品的菌落总数进行测定,结果全部符合GB19301-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乳》规定。同时对影响菌落总数的重点因子进行了考察分析。结果表明,挤奶前3把奶(弃奶)的菌落总数和菌落形态与奶罐生鲜乳菌落总数和形态比较,变化不大;速冷挤奶设备相比常见挤奶设备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繁殖;不同贮藏温度和贮存时间对生鲜乳菌落总数有较大影响,菌落总数季节性变化明显。本研究对GB4789.2-2010的再次修订给出了事实依据,对科学合理贮存生鲜乳具有现实参考价值,为速冷挤奶设备的推广应用提供试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控制原料奶微生物数量的一些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料奶的质量好坏,特别是原料奶中微物生数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成品乳的风味,本文总结控制原料奶质量一些关键技术,供同行参考。1牧场挤奶工序管理一定要采用挤奶机挤奶、直冷式奶缸贮藏方法。1.1挤奶前及挤奶后一定要用乳头消毒液对每个乳头进行套杯消毒。每头牛一定要使用一条毛巾擦拭乳房,以防止有乳房炎的牛出现交叉感染。挤奶前每个乳头先用人工挤出头把奶,这是因为乳牛在上次挤奶结束,到本次挤奶中间的10个小时时间,乳头内自然沉积下来的乳汁,通过乳头分泌孔与空气接触,易被空气中的细菌感染。这一部分奶不但细菌数多…  相似文献   

14.
如何防治奶牛酒精阳性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精阳性乳是指牛奶与等量的浓度为68%~72%的酒精发生凝结呈絮状物乳的总称,可分为高酸度酒精阳性乳和低酸度酒精阳性乳。所谓高酸度酒精阳性乳是指滴定酸度增高(0.20以上),与浓度为70%酒精发生凝周的乳。主要是在挤奶过程中,由于挤奶机管道、挤奶罐清洗消毒不严、挤奶环境卫生不良、牛奶保管和运输不当及未及时冷却等原因,致使细菌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对安达地区散养户和养殖小区不同季节原料乳的乳成分、微生物指标及抗生素残留检出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和不同养殖方式对原料乳的乳成分、微生物指标及抗生素残留检出率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冬季原料乳成分显著高于其他季节,夏季原料乳的细菌总数等微生物指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养殖小区原料乳的理化指标高于散养户,细菌总数等微生物指标和抗生素残留检出率均低于散养户。  相似文献   

16.
通过酒精试验及测定酸度确定原料乳是否变质;用乳脂成分检测仪测定原料乳中常见指标,如脂肪、蛋白质、总固形物(TS)、非脂乳固体(SNF)等,以确定原料乳的营养状况;采用BactoScan 8000s测定原料乳中的细菌总数并分析原料乳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通过使用ATP生物发光技术与FOSS细菌总数测测定仪检测原料乳中细菌总数的比较实验,确定ATP生物发光技术与FOSS细菌总数测定仪的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且成本低廉,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技术。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奶牛场生产的原料乳中主要微生物及理化指标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采集奶牛场的奶样及奶厅环境空气样品,在实验室检测原料乳中的主要微生物及理化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影响其指标的主要因素。检测结果表明,冬季牛乳的营养成分高于春、夏、秋三季,微生物各项指标优于春、夏、秋三季,而且未检测到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奶厅环境空气中的细菌含量冬季最高,夏季最低。得出结论:原料乳的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在不同季节间有较大差异,乳中细菌含量与奶厅环境空气中的细菌含量没有必然的关系,只要严格执行原料乳生产过程的卫生管理规范,就能有效控制和减少原料乳细菌总数和病原菌的数量,生产出安全合格的牛乳产品。  相似文献   

19.
正引起奶牛乳腺炎的重要病原体有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细菌一旦侵入奶牛乳腺就会迅速增殖,乳腺炎的发生取决于细菌在乳房内繁殖的能力。奶牛患乳腺炎将严重影响牛奶的产量和品质。预防措施包括选择优良体型和体质的奶牛、减少对奶牛乳头的损伤、保持挤奶环境卫生、挤奶员挤奶操作正确、挤奶前后对乳头药浴等。1传播途径无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在挤奶时经乳头管进入乳房,而大肠杆菌则在非挤奶时间感染。尽管上述细菌都能  相似文献   

20.
生鲜乳中致病微生物污染严重影响乳及其制品的质量安全。本文分析了致病微生物的污染来源,并对生鲜乳中可能携带的对消费者健康有影响的37种病原微生物综合其致病性和耐药基因传播进行危害分析,明确了需优先管控的致病微生物风险排序,为我国生鲜乳全产业链中致病微生物认知、防控、风险评估提供技术参考。同时结合我国生鲜乳不同生产模式,提出影响消费者健康的致病微生物消减措施:养殖环节要加强饲料、牛舍和牛体的微生物控制;挤奶环节加强挤奶工具、挤奶员工、和药浴时的微生物控制;贮运环节要加强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这些针对性防控策略建议,将促进相关方及时跟进生鲜乳质量安全控制,降低乳制品消费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