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为探究德系西门塔尔牛、荷斯坦牛及其杂交后代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状况及差异,选择5月龄、体重150~200 kg的健康公牛15头,其中荷斯坦公牛、西×荷杂种一代公牛(简称西荷杂种牛)、德系西门塔尔公牛各5头,育肥372 d后屠宰测定其各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德系西门塔尔牛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牛(P<0.01),白细胞、中性细胞数、中性细胞比率、嗜碱性粒细胞比率处于居中水平;荷斯坦牛白细胞、红细胞平均体积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牛(P<0.05),中性细胞数、中性细胞比率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牛(P<0.01),嗜碱性粒细胞比率则极显著低于其他两组牛(P<0.01);西荷杂种牛白细胞、游离甲状腺素、皮质醇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牛(P<0.05),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比率、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嗜碱性粒细胞数、嗜碱性粒细胞比率均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牛(P<0.01),血小板压积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牛(P<0.05)。在血液生化指标方面,荷斯坦牛血清钾离子显著低于其他两组牛(P<0.05),德系西门塔尔牛游离甲状腺素浓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牛(P<0.05),荷斯坦牛皮质醇浓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牛(P<0.05),其他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在3组间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说明,西荷杂种牛抗病力和抗逆性较强,德系西门塔尔牛代谢旺盛,环境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2.
对密山地区7例瘤胃酸中毒奶牛的三项血液生理指标以及瘤胃液、尿液和血液中乳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患牛红细胞(RBC)增加;白细胞(WBC)显著增加;白细胞分类(WBC—DC)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尤以分叶核嗜中性白细胞显著增加;淋巴细胞、嗜酸性白细胞和嗜碱性白细胞都显著减少;乳酸含量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3.
血液中含有白血球和紅血球,白血球是无色、有核和具有特殊胞浆結构的血細胞,按照核的形态和胞浆內顆粒的有无,可将白血球分为两大类:有顆粒白血球和无顆粒白血球。有顆粒白血球来源于骨髓,根据其顆粒对酸性或硷性苯胺染料的反应不同,又可分为嗜中性白血球、嗜酸性白血球和嗜硷性白血球三种。无顆粒白血球包括淋巴球和单核白血球,前者又分为小淋巴球和大淋巴球二种,是由脾脏、淋巴結及淋巴組織产生。单核白血球在炎区中往往与組織細胞統称为大单核細胞,它的来源甚多,  相似文献   

4.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也是人兽共患的传染病。临床表现为急性型多呈败血症症状、高热;亚急性型则表现在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块;慢性型则主要表现为浆液性纤维素性关节炎和疣状心内膜炎的症状。  相似文献   

5.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  相似文献   

6.
关于牛白血病临床生物化学性状变化的研究极少,并且有关本病的代谢异常情况也不清楚。作者们为了搞清本病的代谢变化要点和做好早期诊断有效的检查项目,对第1报的2头白血病牛的临床生物化学的性状变化进行了探讨。一、血清蛋白:总蛋白量降低,白蛋白较低,球蛋白特别是a一球蛋白轻度上升。非蛋白氮:血清尿素降低,肌酸和尿酸轻度上升。  相似文献   

7.
猪丹毒是主要发生于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由猪丹毒杆菌引起,属于细胞内寄生、革兰氏阳性菌。急性型呈败血症;亚急性型在皮肤上出现不规则的紫红色疹块,俗称"打火印";慢性则主要侵害心内膜炎和关节炎。偶见于其他家畜。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以急性败血症和亚急性皮肤型多见,目前集约化养猪场比较少见,但仍未完全控制,  相似文献   

8.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也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急性型多呈败血症症状、高热。亚急性型则表现在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块。慢性型则主要表现为浆液性纤维素性关节炎和疣状,心内膜炎的症状。本病是威胁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现将某比较大的规模场的发病及诊治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属于人兽共患传染病.发病类型不同,临床特征也表现不同:急性型多呈败血症症状、高热;亚急性型则表现在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块,即亚急性疹块型;慢性型表现为疣状心内膜炎和纤维素性关节炎.本病一直是威胁养猪业的一种重要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沼泽红假单胞菌对生长牛的生长性能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8月龄健康的西门塔尔与本地黄牛杂交生长牛40头,平均体重(151.87±6.25)kg,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头,其中公牛4头,母牛6头。对照组喂基础饲粮,处理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分别每头添加100、200、300 mL/d沼泽红假单胞菌液,预试期7 d,正试期8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00、200、300 mL/d沼泽红假单胞菌液组牛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4.17%(P0.05)、12.26%(P0.05)和11.35%(P0.05),各试验组的干物质采食量和耗料增重比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200、300 mL/d沼泽红假单胞菌液组牛的血液淋巴细胞计数显著提高,提高了血液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百分比(P0.05),降低了血液中间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及其百分比(P0.05),100 mL/d沼泽红假单胞菌液组牛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200、300 mL/d沼泽红假单胞菌液组显著提高血钙含量和钙/磷比,显著降低血液谷丙转氨酶含量,提高了血液碱性磷酸酶、血糖和球蛋白含量(P0.05),降低了血液尿素氮、肌酐和磷含量(P0.05)。总之,生长牛日粮中添加沼泽红假单胞菌可显著提高日增重、血液淋巴细胞计数、血钙含量和钙/磷,显著降低谷丙转氨酶含量,本试验条件下,最佳添加水平为每头200 mL/d沼泽红假单胞菌液。  相似文献   

11.
前言细菌性心内膜炎是成年牛心脏病的一个主要原因。其病的发生原理尚不十分清楚:但是导致持久或复发菌血症的慢性活动性感染被认为是一个预置因素。在发生心内膜炎的母牛,没有先存在的瓣膜损伤的证据,但是血流动压力对于确定损伤部位是重要的,例如血液从高压部位高速流向低压部位。有人报告了40头乳牛的细菌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和病理学方面情况,这作为牛死亡率及发病率大量调查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荷斯坦牛及弗莱维赫牛×荷斯坦牛杂交后代在血液生理生化及乳品质上的差异,选择48头1胎荷斯坦泌乳牛和27头1胎杂交F1代泌乳牛进行乳品质分析;根据体况、泌乳天数相近的原则,从上述牛只中选择处于泌乳中期的荷斯坦牛和F1代牛各8头,采集血液用于生理生化指标分析。结果表明:(1)F1代牛血液TP、ALB、GLB、GLU、CHOL、NEFA、BHBA均高于荷斯坦牛,分别高10.91%、3.93%、17.86%、11.62%、2.05%、53.85%、1.92%,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F1代牛血液A/G、BUN含量低于荷斯坦牛,分别低12.75%、1.46%,差异均不显著(P>0.05);F1代牛血液INS、COR、T3、T4、T3/T4均高于荷斯坦牛,分别高4.47%、102.98%、2.26%、3.98%、13.33%,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在血液生理生...  相似文献   

13.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急性)、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近几年来,该病有"死灰复燃"的趋势,在不同规模的猪场时有发生,给猪场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2014年9月8—21日,某猪场不断发生妊娠母猪急性死亡,共计6头,其中4头晚上采食正常,次日早晨发现死于栏内(图1);  相似文献   

14.
正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近年来,元江县时有该病发生,现就发生在元江县的一起急性猪丹毒感染病例报告如下。2017年8月9日,元江县某养猪场3头能繁母猪死亡,20多头发病。笔者随县、乡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到该猪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及持续跟踪指  相似文献   

15.
<正>猪丹毒俗称"打火印",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1发病情况2014年曲靖城郊区黄家庄两个相近的自然村,先是一个自然村饲养的母猪在产仔19d时,12头乳猪不吃乳,只钻草。另一自然村的养猪户仔猪45日龄时,有10头发病。1.1测体温第一头体温为39℃,第二头为40℃,第三头为40℃,每5min  相似文献   

16.
<正>猪丹毒俗称"打火印",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近年来,奉化市偶见该病,2015年有零星散发,其中一例笔者对其进行全程跟踪,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猪丹毒是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目前集约化养猪场比较少见,但仍未完全控制。本病呈世界性分布。  相似文献   

18.
猪丹毒是猪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因为革兰氏阳性小杆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极强. (一)发病特征 猪丹毒常发生在夏秋炎热多雨季节,为急性热性传染病,由胞内菌猪丹毒杆菌引起.主要表现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病猪及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潜伏期1 ~7d.  相似文献   

19.
猪丹毒是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与剖检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此病至今尚未完全控制,有时仍在某些养猪国家中暴发流行,是给养猪业造成严重  相似文献   

20.
猪丹毒是猪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因为革兰氏阳性小杆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极强。 (一)发病特征 猪丹毒常发生在夏秋炎热多雨季节,为急性热性传染病,由胞内菌猪丹毒杆菌引起。主要表现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病猪及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潜伏期1~7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