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规划是风景区建设中很重要的方面,为了提升风景区的观赏水平,并进行合理的开发建设,以月岩——周敦颐故里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时其植物景观类型及景观规划原则加以分析,对其植物景观从田园风光、河流湖泊、喀斯特地貌、古村落和古遗址方面进行了规划。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太姥山风景名胜区不同距离带上植物群落特征进行分析,揭示旅游干扰对研究区植物群落的影响规律。【方法】用敏感水平、群落景观重要值、物种多样性信息指数和旅游影响系数等综合指标,分析旅游干扰对研究区植物落景观的影响特征。【结果】不同距离带上各植被层的敏感水平基本上是近景区>中景区>远景区,说明近景区游览频率高;群落景观重要值差异显著,基本上呈现出中>远>近的变化趋势,说明中景区植被群落的旅游价值大,生态环境质量好于近景区。水平距离与信息指数存在密切联系,距游径的水平距离愈近,信息指数愈小,随着距离的增加,信息指数增大。根据旅游影响系数评价分级可知,整个风景区管理水平呈良级。【结论】结果阐明了旅游干扰对太姥山风景名胜区植物群落的影响,进而为景区的优化管理提供理论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五泄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营建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五泄风景名胜区是以瀑峰林著称的天然风景名胜区。景区内植被状况良好,但季相变化不甚明显,结合景区内植物景观现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从植物景观特色、绿化方式和绿化树种选择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立地环境植物营建的措施和对策。参6。  相似文献   

4.
森林景观格局是森林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作者以1988年影像为1:10000的航片,2004年的影像为1:10000航片与1:5000卫片的叠加片分析所得的数据为基础资料,利用GIS技术,选取风景游憩林景观斑块特征指数、景观异质性指数、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系统地分析了森林景观格局,以期为风景游憩林构建和景观规划提供现实指导.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寿宁南山风景区景观类型的数目未发生变化,但各景观类型的特征值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景观异质性的分析发现,景观的多样性指数、破碎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上升态势,而优势度指数有所下降.不同类型的景观斑块其变化特征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运用Fragstats3.3软件包对五大连池风景区的景观类型多样性指标、景观空间构型指标及景观斑块特征指标进行了计算,全面、定量地分析了风景名胜区的景观格局。结果表明,目前的景观格局应通过人工措施加以改善,优化景观资源,改善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基于不同年份的卫星像片,利用景观生态学的有关指数,对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影响下景观要素的基本特征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景观要素的基本特征看,在不同时期各景观之间有一定的变化。其中,与人为干扰密切相关的建设用地和居民用地,在斑块总数、斑块总周长及其所占的比例、斑块总面积及其所占的比例上,其增加幅度都较大。而草地、灌木林地和疏林地等自然景观的斑块,其在斑块周长所占的比例上、斑块总面积及其所占的比例上,都有所减小。从宏观上看,近期自然景观占优势,旅游开发的干扰作用还相对有限,仅仅发生在人类活动集中的区域。从景观要素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上看,这些指数在不同年份间变化都较小,说明25a来旅游活动对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大。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凤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辽宁省凤城市东南,区划面积2600 hm2。区内既有长白区系代表植物,也有华北区系代表植物。有高等植物114科461属1028种,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10余种,省级保护植物13种,辽宁新记录种7种。通过实地调查,对辽宁凤凰山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资源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内的植物多样性丰富,植被类型复杂多变,特色植被类型多样,珍稀野生花卉种质资源多样,中草药资源极为丰富。同时也存在着森林景观较为单调、行道树缺乏等问题,风景旅游区内的部分森林植被及珍惜植物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针对这些问题,对该区园林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珍稀植物景观资源的保护,植物景观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与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北京妙峰山风景区自然保护小区规划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该文运用标准地调查法对北京妙峰山风景区森林植被进行调查和分类研究 ,主要目的是为风景名胜区中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提供依据 .根据森林资源的数量、分布特征以及生态环境的相似性和分异性规律 ,提出了在风景名胜区中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小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途径 ,并制定了妙峰山风景区保护小区的规划方案 .功能区划分为严格自然保护小区、资源管理自然保护小区、景观自然保护小区和珍稀植物繁殖自然保护小区 ,并且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  相似文献   

9.
瘦西湖风景区园林植物配置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瘦西湖风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和精华部分,目前面积已达168.32 hm~2。景区内自然植被类型属于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带,植物种类十分丰富。景区富有特色的园林植物配置和丰富的园林植物景观提升了瘦西湖的知名度。本文从景区园林植物配置的自然基础、主体基础、物种基础、地被植物的应用、具有我国传统文化景观植物的应用、其他景观造景形式的应用6个方面对扬州瘦西湖风景区园林植物配置特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长汀县卧龙山“自宋以来即为汀州名胜,曾被称为汀州八景之首”,为福建省级风景名胜区。本文在卧龙山布设调查91个典型样地的基础上,采用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丰富度指数(Gleason指数)、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以及重要值等对景区内植物群落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森林植物群落组成共有植物27种22科27属。乔木层植物14种,马尾松占绝对优势,重要值为72.75%;灌木层植物10种,以檵木、小叶赤楠为主,重要值分别为26.81%和26.18%;草本层主要植物3种,以乌毛蕨、五节芒为主,重要值分别为26.81%和26.18%。物种丰富度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 都较低,结构单一,表现出森林景观效果较差的特点。为此,提出了适合卧龙山风景名胜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途径和森林景观改造提升措施。  相似文献   

11.
对福建省政和县佛子岩景区各类植物景观进行调查和统计,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植物景观美学评价体系,包括植物景观观赏性、科研性、多样性3个准则和12项评价指标。根据评判者对景区植物景观的综合评价,结合景观美学指数计算方法得出景区的植物景观关学指数,结果表明:准则层B中植物景观观赏性权重值较大,说明景区植物景观优美;指标层c中森林覆盖率、珍稀树种和物种多样性等指标的权重值较大,说明景区植物种类多,群落结构复杂;植物景观美学指数为7.94,属于较好水平,说明景区植物景观特色明显,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提出景区植物景观开发利用建议,旨在为今后景区的改造提升和进一步规划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RS与GIS的闽江流域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本文以闽江流域为研究区域,以LandsatTM遥感图像为主要信息源,以Erdas Imagine图像处理软件作为空间信息处理工具,采用斑块平均面积、形状指数、分维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等指标,对闽江流域森林景观格局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闽江流域景观的主要斑块类型为杉木林、松林和阔叶林.分维数表明竹林与经济林受人类干扰大,斑块形状简单;阔叶林与松林受人类干扰小,斑块形状复杂.香农多样性指数(SHD I)表明景观异质性较高的特点,均匀度指数(SHEI)则表明景观中有一定的优势类型,以杉木林、阔叶林和松林等景观类型占优势.  相似文献   

13.
珠江上游融江流域森林景观格局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融江流域200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字化成果,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景观指数分析方法,通过ArcGIS9.3和Fragstats3.3软件分析了融江流域的I级和II级景观格局特征。选取的景观指数包括斑块总面积(TA)、斑块个数(NP)、类型面积(CA)、平均大小(MPS)、香农多样性(SHDI)、优势度(LDI)、香农均匀度(SHEI)等。研究结果表明,融江流域以有林地和灌木林地组成的森林景观面积比达到74%,保障了流域景观的生态功能;在森林景观中杉木面积比约为49%,同时斑块密度和斑块边缘密度也较大,对景观类型的发育和保持结构功能的稳定都不利。建议将过于单一的杉木纯林向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4.
为给太行山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对太行山前南峪旅游区的景观空间格局及其多样性进行了分析。选取的景观空间格局度量指标包括:斑块数量、斑块大小、斑块密度指数、破碎度指数、分离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结果显示:前南峪景观以水土保持林和板栗林为主,二者面积占全区面积的92.24%,并且处在山坡的中坡和上坡位,在各景观中占绝对优势;景观面积、周长、斑块数、景观多样性指数较其他景观类型大,破碎度指数和分离度指数较其他景观小,对景观整体结构、功能及其变化的控制作用较强。其他景观类型处在山坡中下坡位,均匀度大小相似,增强了整体景观的多样性。这些结果表明,目前前南峪的景观格局基本合理,利于前南峪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现行的几种景观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指出植物多样性理论在景观评价中的作用。植物多样性指数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场景中的植物种类、植物个体数量,但它却不适于做为评价景观效果的直接指标;植物多样性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场景的客容量、景观场景供游人参与园林活动的机率:D→0或D→1,游人参与园林活动的机率低,D→0.5,游人参与园林活动的机率高;D值越大,景观场景中植物种类与个体数量越少,乔木类所占比例越低。为使景观评价方法更客观、科学,对园林景观场景中野生杂草与人工疏林中的耐践踏草种类多样性统计问题进行更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6.
安宁市土地资源景观格局现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宁市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 ETM遥感影像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信息源,采用斑块平均面积、形状指数、分维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等指标,对安宁市土地资源景观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安宁市景观的主要斑块类型为农田、云南松和地盘松;分维度表明水域和荒地在人类的改造过程中形状呈现规则化,公路景观的形状呈现复杂化,反映出人类活动对原有自然景观的干扰特征;香农多样性指数表明景观类型丰富,异质性高;均匀度指数表明景观中有一定的优势类型,以农田、云南松和地盘松等景观类型占优势.  相似文献   

17.
通过1991、1999年和2007年LandsatTM3期遥感影像,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进行图像解译和景观分类并计算景观指数,对北京西北部山地森林近16a来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1-2007年,林地始终是研究区的景观基质,前8a林地面积减少,后8a面积回升;各景观要素面积随...  相似文献   

18.
采用美景度评价法对牡丹江、齐齐哈尔、哈尔滨市3地的彩叶植物配置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配置多样性指数与植物出现的频率并无直接联系,3个城市中榆叶梅[Amygdalus triloba(Lindl.)Ricker]、山杏(Prunus armeniaca L.var.ansu Maxim.)、紫丁香(Syringa oblata Lindl.)植物配置的多样性指数最高,说明其配置模式最多,彩叶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840、2.821、2.913,由此可知,3地彩叶植物的使用种类基本相同。美景度评价法对于彩叶植物的景观效果评价较好,但是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宜春市中心城绿地系统的景观生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一些景观生态学指数的计算与分析,对宜春市中心城绿地系统规划前后的景观格局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按生态学原理规划后的绿地斑块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斑块大小分布呈均匀态势,多样性和均匀度有一定的增加,而优势度有所下降,分离度和景观破碎度也有大幅的下降,分维数则有较明显的上升,绿地景观空间格局优化成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应用景观格局理论分析了祁连山东段山地景观的空间结构及异质性变化。结果表明:山地景观系统是由草地、森林、灌木、冰雪以及水域5种景观要素构成,其中草地为基质,水域为廊道。与1994年相比,2008年山地景观系统中草地和冰雪景观要素的多样性指数分别增加了49.0%和4.8%,但整体景观多样性和森林、灌木、水域的多样性指数却分别降低了1.9%、12.0%、3.4%、1.9%。山地景观系统中的整体景观优势度指数增大了12.8%,而景观均匀度却减小了1.9%,其中草地与冰雪景观要素的均匀度增大,分别增大了49.0%和4.8%,而其余的景观要素的均匀度均减小。山地景观系统的整体景观破碎度减小了22.27%,但森林景观要素的破碎度却增大了17.05%,其余景观要素破碎度均减小,其中灌木、水域、冰雪分别减小了32.82%,17.21%,11.96%。山地景观系统的整体景观分离度减小了9.81%,其中森林分离度减小最明显,为26.54%,其次为灌木景观,为11.0%,减小最不明显的的是冰雪,为0.9%。综上可知,14a中祁连山东段山地景观系统的景观异质性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