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平安县为例,应用数据分析了退耕还林(草)后的生态和社会效应,认为退耕工程实施后改善了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和微气候环境,优化了农村的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粮食安全程度;但是,仍存在退耕补贴停止后农民的生活怎样解决,退耕后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等问题。为此,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特色农业形成农业产业链等建议,为平安县退耕后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不同退耕态势下农地资源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退耕态势差异较大的陕西省吴起县和米脂县在3个不同退耕阶段农地资源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分析了两个区域各阶段农地资源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探讨了在不同退耕态势下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对两个区域农地资源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退耕前后两个区域农地资源直接经济价值分别增长了11576.46万元和3754.42万元,间接生态服务价值分别增加了107946.19万元和4624.11万元.两个区域在3个不同阶段直接经济产出价值与间接生态服务价值之比分别为1∶0.84,1∶2.63,1∶3.56和1∶0.41,1∶0.65,1∶0.56.  相似文献   

3.
张玲  邓良基 《农机化研究》2006,(4):39-41,46
耕地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粮食安全问题,耕地保护是社会经济及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结合四川省雅安市土地资源特点及1959~2002年耕地面积变化情况,分析出导致雅安市耕地减少的两大主要因素:生态保护及城镇化进程;并从多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保护措施及对策,为今后雅安市进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唐克保 《河北农机》2023,(21):145-147
在近几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中,部分地区将更多的精力与关注放在经济高效发展工作上,进而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关注力度和重视程度不足,致使耕地资源短缺以及耕地与水资源污染等问题日渐严重,造成我国农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作为人口基数以及农业规模较大的国家,我国农业以及种植业在我国粮食安全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人们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得以提升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就开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以及我国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简要分析,并针对开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展开深入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社会经济安全、粮食安全、水资源与生态安全3个方面构建了由13个指标组成的区域水安全的指标体系,结合虚拟水理论对部分指标进行量化,采用Fuzzy-AHP方法,以郑州市为例,对其1998-2005年及2015和2020年在丰、平、枯3个水文年下的水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人均水足迹、人均水资源量、粮食安全指数、依赖指数、粮食自给度、水资源压力指数6个指标权重之和占总权重的79%,该6个方面决定着区域水安全状况;郑州市的综合评价结果为区域综合安全状况、社会经济安全层、粮食安全层为安全,资源生态安全层为较安全,表明郑州市经济社会和粮食安全是以牺牲区域资源和生态安全为代价的,所以郑州市区域水安全状况是一种结构不合理的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6.
仓廪实而知礼节,粮食足则天下安.日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求是>上发表文章,表明他对"十二五"我国发展粮食生产的一些基本想法: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保障粮食有效供给是各国面临的重要任务,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保障粮食安全全关重要.对于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关键要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相似文献   

7.
黄河沿岸不同生态功能区耕地整治与优化调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河中下游的河南省孟津县为例,从生态服务性、景观完整性和生态敏感性等方面构建国土空间生态重要性评价体系,对2001—2018年间不同生态功能区内耕地演变进行定量分析,以推动黄河滩区生态功能恢复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终极目标,结合相关规划提出了分类调控方案。结果表明:孟津县的国土空间划分为极重要区(104.61km2)、较重要区(245.26km2)和一般区(384.90km2)3种类型,极重要区主要位于黄河滩区,在维护黄河流域水生态安全中起着关键作用。根据已有的优势空间和社会经济基础,制定了差别化的耕地调控方案:在极重要区,应积极推动退耕还滩,实施生态耕作模式;在较重要区,应加大对自然本底条件好而耕作不便利耕地的整治力度,为规模化农田建设创造条件;在一般区,应以社会化平台为依托,推动耕地的复合利用。孟津县黄河滩区需要退耕的土地面积为12.67km2,滩区耕地的有序退出有利于放大国家黄河生态战略的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8.
自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以来,生态文明便一直为我国追求的一种重要社会形态.灌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在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及保障粮食安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灌区指的是拥有可靠水源,并建设有完善输排水系统的灌溉面积,其一方面可实现对天然光热、土壤等资源的有效利用,另一方面还可供人工进行作物种植,为作物营造一个理想的生长环...  相似文献   

9.
农户粮食储备体系作为国家三级储粮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农户粮食储备重要意义、农户粮食储藏现状及粮食安全储藏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西北现代生态灌区建设理论与技术保障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灌区是我国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石。然而西北地区独特的气候、地貌及社会经济状况导致了灌区生产能力和生态服务功能难以满足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需求。通过系统分析西北灌溉农业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过度开发、土壤盐碱化严重、生态环境功能低下等方面的问题,阐述了西北现代生态灌区的内涵与特征,并基于农业生产“功能水分”来源,将西北灌区划分成了灌溉依赖型灌区、灌溉主导型灌区、灌溉补充型灌区和灌溉提质型灌区4类。以灌区农业生产系统、物能输配系统、生态环境系统为建设对象,提出了灌区生态服务功能优化配置、灌区农田物能调控和灌区生态系统安全评估三大核心理论,构建了灌区系统控污与景观价值提升技术、灌排系统管控技术、作物生境要素综合调控技术三大关键技术,从而形成了西北现代生态灌区理论与技术保障体系,为我国西北灌溉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化学农药的使用对我国农业的稳产高产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现有植保机械和化学防治技术存在诸多问题,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和环境污染,给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带来了威胁。现代物理防治技术突破了害虫防治的传统理念和生产模式,减少了化学农药的喷洒和环境污染,有利于发展无公害农林产业,保障生态和食品安全,提高农副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促进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是绿色植保的发展新趋势。   相似文献   

12.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及对全球粮食供给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迅速,但插秧机械化水平一直不高,目前仍以人工种植为主。加快发展水稻插秧机械化,对于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具有重要意义。概述了我国水稻插秧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对内蒙古推广使用大型喷灌机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战略方向,农业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生产为大型农机具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我国大型喷灌机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在西部大开发、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及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在马铃薯生产中推广使用大型喷灌机的实地调查,分析了近期我国大型喷灌机市场需求量激增的主因,预测了未来几年国内市场发展需求;从规划设计、技术培训、设备选配及适应性等方面剖析了大型喷灌机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广发展大型喷灌机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我国第4大主粮作物,马铃薯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是马铃薯种植大国,却不是马铃薯产业强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在品种、加工、产品、装备等方面还存在差距和不足。介绍了我国马铃薯加工业整体情况、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并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十一五"农村水利发展重点任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我国农村水利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农村水利发展的需求,讨论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建设节水型社会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与农村生态环境的作用,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和促进贫困地区农牧民增收等农村水利发展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6.
我国2016—2018年稻谷、小麦、玉米种植连续出现亏损。如何增加粮食种植纯收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粮食安全?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特殊时期,粮食安全问题又在我国引起关注。通过比较中美两国三种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成本与收益,认为人工成本的攀升是我国粮食种植总成本不断升高的主要原因,提高种植效益的实现路径是通过发展农业机械化来减少人工投入,但我国已开始进入农业机械过度投资的结构性困境。为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采取更积极措施解决劳动密集的瓶颈环节机械化技术问题;支持发展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推进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加强有利于农机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7.
纪树岩 《农业工程》2021,11(5):25-28
传统高强度的土壤耕作使黑土地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不断下降,理化性状与生态功能降低,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辽宁省义县开展了3种保护性耕作模式的试验示范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未采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对照田相比,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减轻土壤风蚀水蚀、培肥地力和提高农作物产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分析了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航空施药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农业航空施药是实现国家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有效保障。对中国农业航空施药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分别从农用航空机型、航空施药关键技术、航空施药配套装备与技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与发达国家航空施药现状的比较分析,展望了中国农业航空施药的发展前景,以期为国内科研机构、企业的科学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刘英基 《农机化研究》2012,(4):232-235,240
粮食安全是维护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粮食自然再生产过程特征决定了粮食安全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农业生态环境对粮食生产起着决定性作用,单纯的依靠技术和投资而不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是难以保障粮食安全的。通过分析生态环境对粮食安全的作用机理和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成因,认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是积极改善粮食主产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保障粮食产量和品质的同步提升。对于粮食主产区来说,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耕地面积和质量、大气和水资源等构成的生态环境系统等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