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杂种优势研究林作楫,李玉娟,章蜀贤(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郑州450002)(河南省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我们于1978-1986年用双列杂交等方式组配了62个小麦组合,测定了其F_1和部分F_2几个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F_1以点播方式种植...  相似文献   

2.
大豆品种资源及杂种F2和F3种子萌发期耐冷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1990年,对60份东北春大豆品种资源及以不同耐冷性亲本配制的六种组合方式的杂种F2、F3进行种子萌发期耐冷性鉴定。结果表明,大豆不同品种资源间种子萌发期耐冷性差异显著,鉴定出哈83-3331,合交83-1698,合丰27号,合辐84-480、绥82-203、内豆1号等耐冷性强的材料,不同耐冷性亲本组合的杂种F2、F3种子萌发期耐冷性也有显著的差异,且F2、F3世代变化趋势一致,以耐冷性  相似文献   

3.
杂种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6个T型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和5个恢复系配制30个T质杂种和30个相应的A质杂种,另外选用4个K型不育系与2个K型恢复系配置8个K质杂种和8个相应的A质杂种,研究杂种F1和杂种F2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研究结果表明:T质、K质及A质杂种F1和F2的籽粒胚乳蛋白质含量、干、湿面筋含量均表现较强的杂种优势,杂种优势变异范围大,多数组合呈正向优势且具有较高的超亲优势,与前人的结论不一致,说明利用杂种优势提  相似文献   

4.
采用小麦小穗离体培养法,研究了在含蔗糖和琼脂的MS培养在基中添加BR120或BR对颖果形成的影响。在开花前4d小穗培养中添加0.010,0.100mg/L BR120或0.01mg/L BR可使小穗颖果数由对照的1.4粒增加至2.1-2.5粒,而颖果重比对照提高31%-84%;在开花后2d小穗培养中,则可使颖果数由对照的1.9粒增至2.5-3.0粒,其颖果重提高34%-50%,表明BR120和BR  相似文献   

5.
《新疆农业科学》1995,(2):88-89
在含2,4-D2mg/1的C17基本培养基中附加浓度为0.1,0.3,0.5,0.7和0.9mg/1的氯苯胍,用于培养烟农×84-A-359-9、新冬15×84-A-359-9、唐山6898×88-A-916-1、花冬86-16×太原81、88-138×84-A-359-9和花冬86-16×27-A-455-1小麦杂交组合F2代花药,结果花粉愈伤组织平均诱导率为3.21%-4.79%,其中0.7(4.32%)和0.9(4.79%)的诱导率高于对照(4.09%),其他均低于对照;绿苗分化率(11.97%-19.40%)均低于对照(20.19%),但以0.9mg/l(19.4%)与对照接近;白苗分化率(10.16%-15.49%)均高于对照(6.73%)。  相似文献   

6.
超大穗小麦84加79—3—1穗部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穗形小麦陕229为测验系,与超大穗小麦84加79-3-1组配为P1、P2、B1、B2F1和F2世代材料,采用明道绪提出的“利用各世代的小区平均数估记遣传参数的加权最小二乘法”对84加79-3-1穗部性状的基因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穗长遣传加性应作用显著;结实 小穗数遗传性效应、加性显性互作效应作用显著;小穗粒数遗传力低,各类基因效应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特丁硫磷是天津农药总厂新研制的一种新型有机磷广谱内吸杀虫、杀线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在山东、北京两地的花生种植试验中,特丁硫磷在花生地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t1/2)为32-34d,,可属中等。在花生秧中的t1悲2,山东为1-2d,北京为5-6d,待花生收获时,该药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均低于0.07mg.kg^-1,在花生秧,花生壳和花生仁中的残留量均低于0.01mg.k^-1。用GC-FPD检测其最  相似文献   

8.
高梁出勒后25d内干物质积累较少,25d后积累迅速增加,50-100d达到时高峰;高梁对氮磷钾养分吸收高峰在出苗25-50d,积累强度分别达氮2.12dmg/株.d,0.87mg/株.d和钾1.84mg/株.d,50d以后高梁对吩的吸收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9.
选育的杂种酸模97-1新品系与原杂种酸模鲁梅克斯k-1比较,97-1品系叶长生长1.5 cm /d,原品系0.96 cm /d;叶宽分别为0.441 cm /d、0.336 cm /d;茎生长分别为7.71cm /d、4.73 cm /d。观察结果表明,97-1品系生长速度快,在叶长、叶宽、生物学产量上明显高于原品系,两品系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农抗5102产生菌同源菌株90-11、FR-008及WH-1相互之间融合研究的前期结果。3菌株原生质体制备的适宜酶解温度和时间均为32℃和1.0~1.5h,但所需溶菌酶量则有异:90-11为2~4mg/ml,FR-008为6mg/ml,WH-1为2mg/ml。将各菌株的原生质体在-20℃下冻存1个月内的相对再生率可维持在70%以上,2个月以内仍可达60%以上。以50%PEG1000诱导融合各组合的融合频率是,90-11×WH-1为10-2,FR-008×-90-11以及FR-008×WH-1均为10-3。  相似文献   

11.
[84G_6×79(lB)8-8]F_1去雄第7d,用AR_77黑麦花粉重复授粉2次,结实8粒,诱导结实率4.4%,孤雌生殖一代获得纯合二倍体5株,纯合二倍体频率为2.78%;孤雌生殖二代18-3-1和18-3-4两个株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整齐一致,其中18-3-4植株较矮,抗病性较好,是一个早熟、大穗、大粒高抗条锈病的新品系。1993~1994年品比试验表明,该品系较小偃6号增产25.3%,较陕麦229增产18.1%。本文还对黑麦花粉诱导孤雌生殖的机理、诱导结实率和选择效率以及孤雌生殖二代的一致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诱导小麦种间杂种孤雌生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普通小麦品种78(6)9-2、85(67)15和硬粒小麦品系9026、6752配成4个杂交组合,其中3个以普通小麦为母本,结实率37.50% ̄50.00%,杂种出苗率83.3% ̄97.2%,1个组合以硬粒小麦为母本,结帝率是18.75%,杂种出苗率仅33.3%,根据对杂种F1抽穗期和产量性状的分析,选出了3个组合诱导孤雌生殖,结果只有78(6)9-2×9026F1结实3粒,诱导结实率3.75%,该  相似文献   

13.
矮败小麦折花器结构和开花习性与太谷核不育小麦相似。柱头生活力可达10d以上。不育株株高仅为可育株的1/2-2/3,其穗部受可育株上部第1-2片叶的遮蔽而减少了柱头接受花粉的机会,异交结实率降低。植株密度越大,结实率越低。不育株抽穗期较可育株晚2-5d,不利于授粉结实。开花期多雨也降低异交结实率。4a5季试验结果,不育株异交结实率平均为16.07%-52.33%。  相似文献   

14.
选用 6个 T型不育系及其相应的保持系与 5个恢复系配制了 30个 T质杂种和 30个相应的 A质杂种、选用 4个 K型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与 2个 K型恢复系配制了 8个 K质杂种和 8个相应的 A质杂种、选用 6个普通品种配制了 5个化杀组合 ,以研究杂种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和面团流变特性在 F1和 F2 中的表现。结果表明 :1胞质杂种 F1和 F2 籽粒蛋白含量均呈近正态分布 ;78%的组合 F1籽粒以超高亲为主 ,12 %的组合表现倾高亲 ;F2 籽粒以超高亲和偏高亲为主 ,约有 2 5%的组合表现近中亲。普通品种间的化杀杂种 F1籽粒以偏高亲和超高亲为主 ,F2 籽粒以近中亲和偏高亲为主。 2 T质杂种和相应 A质杂种的蛋白含量在 F1代差异不显著 ,但在 F2 代 T型胞质可显著提高籽粒蛋白含量 ;K型胞质可显著提高杂种籽粒 F1和 F2 的蛋白质含量。 3T型胞质可提高杂种小麦的面团流变特性 ;K型胞质使面团流变特性变劣。普通品种间的化杀杂种 F1和 F2 的面团流变特性都介于双亲之间 ,某些组合如早优 50 4×核生 2号组合的 F2 杂种表现倾高亲早优 50 4。  相似文献   

15.
选用6个杂交组合的P1、P2、F1、F2、B1和B2家系的平均数及其方差,估计了不结球白菜15个杂艺性状的基因效应、遗传力和基因效应对杂种优势的贡献。结果表明:15个性状的遗传基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遗传模式呈部分拟合模式。所在属于 状的各组合均有显著的加性效应和1-3种 效应,1/3的组合有显著的生效应。株重、叶片得叶两重暑株高等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高、菜头粗度、叶柄宽度和叶柄厚度告示决策 状  相似文献   

16.
山东大学生物系利用植物原生质体和体细胞融合技术获得了小麦与高冰草的体细胞杂种后代2个株系。为了进一步证明其稳定性,本文研究了杂种F2的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中期(PMCsMI)染色要种的减数分裂行为基本正常,多数染色体能较好地配对,PMCsMI染色体以二价体为主,染色体数目在37-42条之间,可见杂种在遗传上是较稳定的,但也见到减数分裂染色体的分离落后,染色体桥、染色体异常现象。F2代其中1个株系中  相似文献   

17.
化杀杂交小麦母本选择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新型小麦化杀剂GENESIS对70份亲本材料化杀后杂交制种性能进行评价,初步筛选出适合杂交小麦生产、制种产量在3000kg/hm^2以上的目标母本系材料33份,有3份材料(YCH883-9、ST601、9275)的制种产量高达4500kg/hm^2以上,以YCH883-9的制种产量最高,达4917kg/hm^2,占不喷药对照区(CK)产量的91.1%,这充分说明我省是杂交小麦的高产制种基地。同  相似文献   

18.
将荆州黑麦种质导入栽培小麦的研究(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挖掘和利用荆州黑麦中的抗性基因,选用感病对照品种辉县红小麦与荆州黑麦进行了杂交。结果表明:辉县怀荆州黑麦有较好的中交配性,杂交结实率为63.5%;染色体配对分析表明杂种F1平均交叉结数为1.92,其染色体构型24.42Ⅰ+1.61Ⅱ+0.11Ⅱ+0.05Ⅲ;C-分带和FIH(荧光原位亲交)分析表明,87.7%的二坐体和三价体发生在小麦种内,10.8%发生在小麦与黑麦之间,而仅有1.5%发生在黑麦染色体之间;杂种F1在开放授粉条件下结实率为0.3粒/穗;杂种F2种子根尖染色体数变幅为42~51条,其中黑麦染色体变幅为4~9条。通过烽水仙碱加倍获得了两类辉县红-荆州黑麦双二倍体荆辉1号和荆辉2号,其染色体数均为2n=54,含7对黑麦染色体,但荆辉1号的IR染色体发生了明显变化。两种双二倍全均能自交结实,并高抗小麦  相似文献   

19.
中无超级稻系列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无超级稻系列品种的选育BreedingonVarietiesofZhongwuSeriesinSuperRice笔者自1986年以来用粳稻84-15和粳稻喜峰杂交,在杂种F2代选育出中无1号(中新1号);1989年又用籼稻3027和粳稻、籼稻品种杂...  相似文献   

20.
以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2n=6x=42)为母本和奥地利黑麦(Secalecereale,2n=2x=14)杂交,对其杂交亲和性和杂种F1的染色体配对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供试22个品种的杂交亲和性存在明显差异,4个品种的杂交结实率大于50%,其可能基因型为kr1kr1kr2kr2,4个品种的杂交结实率介于30%~50%之间,其基因型可能为kr1kr1Kr2Kr2,4个品种的杂交结实率介于10%~30%之间Kr1Kr1kr2kr2,7个品种杂交结实率小于5%;基因型可能为Kr1Kr1Kr2Kr2;杂种F1PMC的染色体配对能力与亲本杂交亲和性无明显相关,相关系数为0.0121,但不同组合存在一定差异,8641012/黑麦F1具有最好的配对能力(平均交叉结数=1.3),而碧蚂4号/黑麦等具有较差的配对能力(平均交叉结数为0),其它品种(系)介于二者之间。8641012是具有较好亲和性和较高F1PMC染色体配对水平的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品系,可进一步用于小麦的远缘杂交以转移外源遗传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