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年潮汕地区荔枝蒂蛀虫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荔枝蒂蛀虫 ,原名爻纹细蛾 ,是荔枝和龙眼常见的重要害虫。近年来 ,在潮汕地区荔枝园为害较普遍 ,尤以乌叶、妃子笑等中迟熟品种受害较重 ,一般蛀果率 10 %~ 4 0 % ,高的达 5 0 %以上 ,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据 2 0 0 0年调查 ,6~ 7年生的乌叶蛀果率为 2 3 7% ,妃子笑为 4 3 7% ;2 0 0 1年对同片园调查 ,乌叶蛀果率为 2 6 7% ,妃子笑为 5 7 4 % ,2 0多年生的乌叶荔枝蛀果率更高。1 发生原因1 1 蒂蛀虫为害特性决定 蒂蛀虫年发生世代多 ,世代重叠。在潮汕地区 ,年发生 10代左右 ,主要以幼虫在荔枝、龙眼冬梢及早熟品种花穗近顶端的花穗…  相似文献   

2.
郑重禄 《西南园艺》2004,32(3):49-49
荔枝蒂蛀虫又名爻纹细蛾,属鳞翅目细蛾科,是为害荔枝、龙眼的重要害虫。近年来,荔枝蒂蛀虫在我区龙眼园普遍发生,部分龙眼园受害十分严重,对我区龙眼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已成为当前重点防治的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3.
荔枝蒂蛀虫又名果蛀虫或爻纹细蛾 ,是桂西地区荔枝和龙眼的主要害虫之一。幼虫钻蛀荔枝和龙眼的新梢、花穗及果实 ,对果实的危害最大。幼果期受害常常引起在大量落果 ,成熟期受害虽多不落果 ,但果蒂内充塞虫粪 ,果实品质降低 ,果品的商品率和价格亦随之降低。1 荔枝蒂蛀虫严重发生的原因1品种混栽 :桂西地区有早、中、迟熟荔枝、龙眼品种品系混栽的习惯 ,各品种、品系梢期、花果期不一致 ,便于害虫繁殖并交叉侵害 ;近年来一些果园大量萌发冬梢 ,为该害虫提供冬季食物源。2果园栽培管理粗放。有利于害虫躲藏、栖息 ,为再繁殖侵害或越冬提供…  相似文献   

4.
荔枝蒂蛀虫又称荔枝细蛾,爻纹细蛾。属鳞翅目细蛾科,是危害荔枝、龙眼的重要害虫。近年来,我区部分龙眼园荔枝蒂蛀虫发生较为严重,尤其是晚熟松风本龙眼,造成大量落果,部分未掉落的受害果因果蒂处附有幼虫及虫粪而影响果实品质。经济价值大大降低。对龙眼生产妨碍很大,已成为当前重点防治的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莆田荔枝蛀果害虫逐年加重为害 ,主要有荔枝蒂蛀虫、荔枝尖细蛾、荔枝小灰蝶、龙眼亥麦蛾和卷叶蛾等 ,其中荔枝蒂蛀虫是果蛀虫中的最主要害虫 ,为害荔枝枝梢、花穗及果实 ,但不为害叶。在莆田县梧塘镇年发生 1 0代 ,世代重叠。成年树为害较重 ,虫果率 81 9% ,虫梢率 5 9 0 % ,造成枯枝枯叶 ,落花落果 ,并在果内留有虫粪 ,影响荔枝品质。当前生产上常用的药剂有 40 %乐果EC、 90 %敌百虫晶体、 1 8%杀虫双AS、 2 0 %杀灭菊酯EW、 40 %氧化乐果EC等常规农药 ,由于多年连续使用 ,蒂蛀虫抗药性增强 ,防效明显下降。为了筛选高效…  相似文献   

6.
《果农之友》2007,(9):50-50
荔枝蒂蛀虫是荔枝、龙眼的主要蛀果虫。它不但蛀果,而且也危害嫩叶和花穗。是荔枝的主要害虫。1蒂蛀虫的危害特点  相似文献   

7.
以荔枝蒂蛀虫成虫为研究对象,每月中旬对荔枝蒂蛀虫的发生量进行调查,在掌握荔枝蒂蛀虫的发生规律的基础上,以温度、湿度、降水量、光照等气象资料作为预测因子,探究荔枝蒂蛀虫的种群动态变化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荔枝蒂蛀虫成虫种群变化趋势呈现单峰模式,成虫种群变化与温度、降水和光照时间呈显著相关性,气温对于荔枝蒂蛀虫成虫种群动态变化的解释力最强,而相对湿度对荔枝蒂蛀虫成虫种群动态变化的解释力最弱。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荔枝原产国和世界第一荔枝生产大国,蒂蛀虫是我国荔枝生产中的主要虫害。荔枝果实发育期是蒂蛀虫易暴发的时期。蒂蛀虫因蛀在嫩枝、果实内部很难防治,仅在成虫期较易杀灭。本文通过"摇树惊动蛾法""捡拾落果判断蒂蛀虫羽化高峰期法""成虫羽化进度观测法"及三种方法综合运用,有效判断蒂蛀虫羽化高峰期,并通过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蒂蛀虫,是一项荔枝生产过程中高效、易操作的实用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果树在栽培生产过程中,往往遭受到各种害虫为害,目前已报道的荔枝、龙眼害虫就有116种[1].其中,普遍发生、为害严重的害虫有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 Drury、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荔枝瘿螨Eriophyes litchii Keifer,发生较严重的有龙眼蜡蝉(龙眼鸡)Fulgora candelaria L.、白蛾蜡蝉Lawana imitata Melichar、金龟子和木蠹蛾等.  相似文献   

10.
荔枝蒂蛀虫属鳞翅目细蛾科,在潮汕地区荔枝园危害较普遍,尤以妃子笑、黑叶等中熟品种受害较重,最近2年,晚熟品种如桂味、糯米糍等发生也趋于严重.一般蛀果率10%~40%,高的达50%.蒂蛀虫的危害,大大降低果品质量和商品价值,影响产品的内销和出口,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控制蒂蛀虫危害、把蛀果率控制在5%以下,保证荔枝丰产及提高果实商品价值,促进我市的荔枝生产发展.笔者进行了荔枝蒂蛀虫的观察及防治,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不同药剂防治荔枝、龙眼蒂蛀虫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蒂蛀虫是为害荔枝、龙眼的最主要害虫。在嫩梢期 ,从叶脉蛀入为害 ,使新梢枯死 ;在花穗期 ,从花梗蛀入为害 ,使花穗枯死 ;在幼果期 ,从表皮蛀入为害 ,使幼果破裂脱落 ;在果实成熟期 ,从果蒂蛀入为害 ,造成采前大量落果 ,并排粪便其中 ,降低品质。为了寻找防治蒂蛀虫的良好药剂 ,笔者于 1999年、2 0 0 0年连续两年 ,在荔枝、龙眼的新梢期、花穗期、幼果期和果实成熟期 ,用农地乐、乐斯本、百事达、安绿宝、敌杀死、绿色功夫、灭扫利等七种药剂进行药效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材料 试验果树①荔枝 ,禾荔品种 ,圈…  相似文献   

12.
荔枝蒂蛀虫是荔枝、龙眼的重要害虫,历年发生严重,对荔枝、龙眼的产量和质量造成重大损失。关于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已有一些报道,但关于该虫幼虫密度调查方法目前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从2001年开始就此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荔枝蒂蛀虫是荔枝、龙眼上的主要害虫,深入认识其产卵选择机制,对于该虫的有效控制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产卵选择试验,测定荔枝蒂蛀虫对荔枝果实、产卵介质表面纹理结构、颜色、形状和大小以及荔枝嫩叶和老叶等的产卵选择。【结果】荔枝果实可吸引荔枝蒂蛀虫产卵,即使在无法接触果实的情况下,成虫也可在产卵介质上产卵,其落卵量与直接产于果实上的落卵量无显著差异。但将荔枝果实密封包裹或烘制成果干后,则未观察到成虫在上面产卵。可见,荔枝果实吸引荔枝蒂蛀虫产卵的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其气味中。荔枝蒂蛀虫对产卵介质的表面纹理结构有选择性,成虫在200~400目(0.038~0.075 mm)筛网表面产卵较多,在复印纸、80目(0.18 mm)和100目(0.15mm)筛网表面产卵较少,该虫偏好在表面具有细小缝隙的产卵介质上产卵,表面过于光滑或缝隙过大均会减少其落卵量。但当荔枝果实被密封包裹后,即使表面纹理结构适合,成虫也不产卵。荔枝蒂蛀虫对产卵介质颜色、形状和大小均无显著的选择性。此外,荔枝蒂蛀虫可在装有荔枝嫩叶和老叶的产卵介质上产卵,其落卵量与装有荔枝果实的产卵介质上的落卵量无显著差异,说明荔枝叶片和果实一样,均可吸引成虫产卵。【结论】荔枝果实、嫩叶和老叶均可吸引荔枝蒂蛀虫产卵,该虫对产卵介质表面纹理结构有选择性。荔枝叶片表面光滑,可能是荔枝蒂蛀虫在自然条件下较少选择在叶片上产卵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荔枝鲜果、果皮、叶片、果干、干果皮、果干+水、干果皮+水以及不同材质和表面纹理结构的筛网引诱荔枝蒂蛀虫产卵的效果。结果表明,以荔枝鲜果、果皮、嫩叶和老叶作为产卵引诱物,可引诱荔枝蒂蛀虫大量产卵,但持效期较短,引诱效果在1~2 d后即显著下降。筛网网孔大小对荔枝蒂蛀虫产卵有显著影响,100目和120目筛网上的落卵量明显比150~600目筛网少,但筛网材质则对产卵影响不大。荔枝果干、果干+水、干果皮对荔枝蒂蛀虫产卵无引诱作用,但干果皮与水混合后,却可引诱该虫大量产卵,其中干果皮与水以质量比1∶3混合的引诱效果最佳。该混合物与400目尼龙筛网组合使用,其引诱荔枝蒂蛀虫产卵的效果与荔枝鲜果相当,筛网上的落卵量为17.3~24.0粒,荔枝鲜果为17.5~23.0粒;且混合物的持效期较长,产卵引诱效果在第8天才出现下降。  相似文献   

15.
同安区马巷镇几年来对龙眼的病虫草鼠害进行综合防治 ,收到很好效果。现介绍于下。1 化学防治 ,扫净害虫7月至 8月上旬 ,是荔枝蒂蛀虫等各种害虫盛发期。须采用高效低残留农药防治 ,把荔枝蒂蛀虫、荔枝尖细蛾、白蛾蜡蝉、荔枝蝽象、蚱蝉等各种害虫尽量扫净。防治方法应根据测报 ,一般于第 5代蒂蛀虫卵始盛孵期和第 6代蒂蛀虫卵始盛孵期各喷药防治1次 ,防治农药可用 2 0 %灭扫利 1 0 0 0倍液 ,4 5%高效氯氰菊酯 1 0 0 0倍液 ,1 0 %氯氰菊酯 1 0 0 0倍液等。树冠内外都喷到。此前此后一般不喷药 ,以充分发挥采果后精心培育起的天敌种群如鸟…  相似文献   

16.
荔枝蒂蛀虫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荔枝蒂蛀虫是为害荔枝和龙眼的重要害虫.本文介绍了荔枝蒂蛀虫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重点阐述了当前综合防治研究进展,展望了生态控制荔枝蒂蛀虫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剖检荔枝蝽越冬雌虫卵巢发育等级,对该虫的产卵盛期进行预测;测定产卵盛期前7 d或产卵盛期当日施药防治荔枝蝽的田间防效,测定7种药剂对荔枝蝽成虫和9种药剂对荔枝蒂蛀虫成虫的致死作用以及其中3种药剂对两种害虫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以荔枝蝽3级卵巢的发生情况,推算4级卵巢的发生时间,可准确预测雌虫的产卵盛期。在产卵盛期前7 d或产卵盛期当日喷施5 225 g/L氯氰·毒死蜱乳油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对荔枝蝽有较好防效,药后3 d的防效达71.3%~84.0%;但药后7~10 d,防效明显下降;产卵盛期当日施药的防效略高,防效下降的幅度也较小。此外,噻虫嗪、啶虫脒和呋虫胺等3种药剂对荔枝蝽和荔枝蒂蛀虫成虫均有明显的致死作用,田间防治效果也较好。这3种药剂对荔枝蝽的田间防效为80.5%~87.0%,对荔枝蒂蛀虫的田间防效为81.5%~88.9%。这3种药剂在荔枝果期施用可有效减少荔枝蝽发生,并兼治荔枝蒂蛀虫。  相似文献   

18.
攀西地区龙眼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及综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随着攀西地区 (指四川省攀枝花市和凉山州西昌地区 )龙眼种植规模的迅速扩大 ,龙眼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工作已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根据几年来对龙眼主要害虫的调查研究及防治试验 ,笔者对这一问题加以探讨。1 攀西地区龙眼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我区未大面积种植龙眼以前 ,为害龙眼的害虫以荔枝蝽、荔枝蒂蛀虫、荔枝小灰蝶、龟背天牛和荔枝瘿螨等 5种为主。其中 ,荔枝蝽和蛀果虫类为普遍发生的主要害虫 ,为害比较严重 ,龟背天牛以为害老树为主 ,荔枝瘿螨为局部或个别年份发生的害虫 ,为害相对较轻。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 ,…  相似文献   

19.
廉江市荔枝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荔枝病虫害调查规范,本文对广东省廉江市荔枝病虫害进行定点定时监测调查,并对其发生成因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荔枝病虫害的发生与荔枝物候期及冬春季温度有极大的关系。荔枝物候期推迟,荔枝各种病虫害发生推迟,荔枝果期发生前轻后重,而荔枝病虫害的发生与时间关系不大;冬春温度偏低的年份,荔枝蒂蛀虫发生相对推迟,后期发生严重。  相似文献   

20.
龙眼果穗套尼龙网袋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龙眼果实发育期常遇病虫为害和灾害,从而引起落果、减产和品质下降。其中尤以荔枝蒂蛀虫为害普遍而严重,生产上又存在盲目防治带来农药污染的不良后果。为此,笔者自1996年进行龙眼果穗套袋技术探讨,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1材料与方法 地点选在莆田市经作良种示范繁育场。供试品种为“水南1号”。果园为山坡地,常年发生荔枝蒂蛀虫、金龟子等虫害。用尼龙纱网种子袋作套袋材料,1997年的规格为 35cm ×30cm, 1999年为 45cm ×30cm(孔径60目)。2结果与分析2.1套袋效果 1997年设70、60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