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4年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访问阿尔巴尼亚时,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主席谢胡同志代表阿尔巴尼亚人民赠送给周总理一万株油橄榄树苗。这些树苗分别种植在三省六个引种点。十年来,中阿友谊树——油橄揽,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和林场工人同志的精心培育下,闯过了“成活、生长、开花、结实和传种接代”五个关。目前这些友谊树已经发展到6个省(区)230多个县市的500多个引种点栽植。看到这些茁壮成长的友谊树,更加使我们怀念敬爱的周总理。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在“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群众运动中,进一步推广这一优良木本油料树种,使它在祖国的万里山河,花盛开,果丰产。  相似文献   

2.
我所元江引种站,1955-1966年试种的中阿友谊树-阿尔巴尼亚油橄榄,在广大职工的辛勤培育下,现已巍然成林,盛开友谊之花,结出友谊之果。我们在试种油橄榄的同时,针对如何促使油橄榄耐旱耐瘠、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扩大种苗来源的问题,积极利用本省野生植物资源,开展了用油橄榄同科同属植物尖叶榄嫁接油  相似文献   

3.
油橄榄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树种,1964年2月从阿尔巴尼亚引进我省重庆市林业试验场,同年8月发生青枯病害,66年发病株率达30%,死亡株率为18.4%,到74年死亡株率达36.4%。69年起,省林科所泸县林业试验站引种的油橄榄因青枯病致死植株近30%。由于油橄榄青枯病是病菌从根部侵  相似文献   

4.
我们怀着对阿尔巴尼亚深厚的战斗友谊,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在县委的领导下,于1972年3月从重庆林场引种了中阿友谊树——油橄榄,随后进行了油橄榄扦插繁殖试验,连续三年来获得了较好的成  相似文献   

5.
1964年,中阿友谊树油橄榄,远涉重洋,由阿尔巴尼亚引种到我国。试种结果证明,我省汉中地区是一个较好的栽培区,而且在安康地区及商洛地区的南部也可以扩大试种。但树苗非常缺乏,大量育苗很有必要。据阿尔巴尼亚油橄榄专家介绍,油橄榄可采用下述7种方法繁殖。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油橄榄全面过好“五关”。我所职工在毛主席光辉哲学思想指导下,针对油橄榄在引种驯化中遇到的问题,作了研究。通过反复试验,用白蜡树作砧木与阿尔巴尼亚油橄榄嫁接,取得了初步成效。一、砧木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O),俗名水白蜡,属木樨科,落叶乔  相似文献   

7.
油橄榄是一种高产优质的木本油料树种,经济寿命长,果实可榨油和制作罐头,鲜果含油率一般在20—30%左右。橄榄油是一种很好的食用油,营养价值高。同时橄榄油在医药、化工等方面也有特殊用途。我国的油橄榄多从阿尔巴尼亚引进。发展油橄榄不仅关系到中阿友谊,也是我们开辟新的油源,落实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的一项具体措施。我省从一九六○年开始引种油橄榄。一九六四年周总理访问阿尔巴尼亚时,阿尔巴尼亚  相似文献   

8.
在批林批孔运动深入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在我国引种阿尔巴尼亚油橄榄十周年的时候,长江流域七省、市油橄榄科技协作会议,于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三日至三十日,在武汉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上海、四川、陕西、安徽、江苏、浙江、湖北等七省、市有关单位的工农兵、领导干部和科技人员代表,中国农林科学院派代表出席了会议,武汉军区、北京市朝阳区、河南省农林科学院、湖北省科委等单位应邀派代表参加了会议.湖北省油橄榄科技会议同时召开.到会代表共一百二十余人.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潘振武同志、省农办主任林木森同志到会听取了兄弟省、市介绍经验,潘振武同志在会上讲了话.  相似文献   

9.
中国在30多年的油橄榄引种试验工作中,既有失败的教训,又有成功的经验.在引种初期,对油橄榄的生态适应性与引种地生境因素的特点尚未探索清楚,就提出生产发展计划,走了一段弯路.我国的油橄榄曾经发展到2000余万株,占地14万hm2,但大部分地区不能满足油橄榄生长和结实对生境因素的要求,没有实现预期效益,油橄榄的发展受到阻碍.但中国的油橄榄引种并没有停止,经过30余年的艰苦工作,引种试种基本成功,主要表现在(1)找到了油橄榄在中国的适生区;(2)适生区的油橄榄树在自然生长状态下可以正常开花结实,集约栽培园的油橄榄产量达到了原产地的水平;(3)试验研究出了一套适合中国条件的繁殖和栽培技术.目前中国油橄榄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黔南州是我省引种油橄榄最早的一个地区。十三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全州广大人民群众,为了贯彻周总理关于引种油橄榄要过好“成活关、生长关、开花结实关、丰产关油品、传种接代关”的指示,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广泛进行引种栽培,不仅积累了经验,而且培育出大量苗木,为我省发展油橄榄作出了贡献。现全州十三个县市都有引种,品种达十四个之多。引种较早的独山、麻尾、罗甸已开花结果,产量逐年上升,展示出油橄榄在黔南的自然条件下有其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我省引种油橄榄是从一九六○年开始的。自一九六四年以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油橄榄的引种工作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全省引种点由当时的四个发展到现在的一百多个,并逐步向社队推广。一个群众性的油橄榄科学实验运动正在兴起,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引种以来,油橄榄在我省各种植点生长一般正常,较早的引种点均已开花结果,产果量逐年上升,社、  相似文献   

12.
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导下,我区引种的阿尔巴尼亚油橄榄,经过精心培育,现已开花结实。为了迅速发展油橄榄,使能更好地适应地区特点,茁壮成长,并为扩大种植提供大量优质苗木,我们从1968年7月起到1970年3月,先后用阿尔巴尼亚油橄榄卡林品种与我区的尖叶木樨榄实生苗进行嫁接,今年已经开花结果。现在正是幼果形成阶段,最大果实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引种油橄榄的历史,虽然还只十多年。但是,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各地广大工农兵群众,为了贯彻周总理关于引种油橄榄要过好“成活关、生长关、开花结实关、丰  相似文献   

14.
油橄榄是喜光性强的亚热带常绿油料树种。为了使树冠通风透光,枝梢生长发育旺盛,培育好的树形,以提高果实品质和增加产量,进行整形修剪,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所自引种阿尔巴尼亚油橄榄以来,在整形修剪方面,模索到一点初步经验。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寻找适合油橄榄促花保果的调控技术措施,以昆明市海口林场1964年从阿尔巴尼亚引种的油橄榄为试验对象,比较分析油橄榄在水肥管理、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授粉单项及综合调控处理下的花果指标和果实性状的差异,探讨影响油橄榄开花结果的原因。结果表明,人工授粉调控和综合调控对油橄榄的花序数、花枝数、成花率、花枝率、幼果数、熟果数均有明显的提升作用。不同调控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油橄榄的坐果率,水肥调控显著提高了油橄榄的果肉率。此外,油橄榄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均出现了明显的落果现象,但在不同调控处理下的落果效应比对照有所减轻。  相似文献   

16.
高产优质的木本油料植物油橄榄由欧洲的社会主义明灯——阿尔巴尼亚引种我国以后,已经在我省盛开友谊之花,结出丰硕的友谊之果。为了使中阿友谊树在我省更多地方生根开花,有必要对油橄榄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解,而为有关栽培技术措施提供一定依据。1974年湖北省林科所与华中农学院园林系植物组协作,对油橄榄的花芽分化作了初步观察,希望达到以下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站职工在贯彻“抓革命,促生产”的伟大方针中,怀着对阿尔巴尼亚人民的深厚友谊,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依靠林场工人和社队贫下中农,积极发展中阿友谊树——油橄榄。两年多来,先后由一个引种点扩展到十六个,共引植油橄榄1,470株,播油橄榄和尖叶木樨榄种子共35斤,出苗15,000多株,嫁接苗木一万株。在1974年秋  相似文献   

18.
北碚区东阳公社合作大队焦家沟生产队的全体社员怀着对阿尔巴尼亚深厚的战斗友谊,在市,区、公社的领导下,于1973年10月从重庆市歌乐山林业试验场试引油橄榄500株,成活476株,生长一般良好。为了更多更快地培育苗木,加快油橄榄  相似文献   

19.
油橄榄是一种高产优质的木本油料树种,在我省引种已有十多年的历史。目前已在大江南北,北至云台山麓墟沟,南到宜溧山区试种。幼树陆续开始开花结果。在密植(每亩约90株)的条件下,10—13年生幼树,单株结实最多的可达20—30斤。引种的可能性和高产的潜力,引起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注意。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省的试种单位已经发展到30余处,並开展了育苗工作。各地一些场圃、社队都积极进行引种育苗,为大力发展油橄榄准备苗木。今年全省育莳可达15万株以上。超过以往引种十多年来育苗的总数。 总结以往引种试栽的实践,我省在栽培油橄榄上积累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选择冬季较暖、土壤轻松、阳光充足的环境 要使引进的新树种,尽快在生产上起作用,应该注意它的生态特性,並尽可能地种植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油橄榄是喜温的常绿阔叶树种,冬季严寒是它分布的一个限制因素。在原产地地中海区域夏旱冬湿,因此,它耐干旱力较强。油橄榄性喜质地轻松排水良好而富含钙质的土壤,也只有在疏松的土壤中,根系分布较深时,它的耐旱能力才能较充分的表现出来。光照对油橄榄的生长也是重要的。日照不足对植株的生长,对产量和含油量都有很明显  相似文献   

20.
正走进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镇马路村的油橄榄引种试验基地,只见油橄榄树长势喜人,树上星星点点地挂着枣红色的果实。经实测,基地油橄榄成活率达98%,新梢平均生长量超过40厘米,地径、冠幅、根系的生长量均达到正常生长的目标要求。这标志着油橄榄在淳安的首次引种试验取得了成功。这个油橄榄基地于2015年由淳安县林业局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建设,面积18亩,引种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的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