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的稻茬麦免耕生产技术研究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逄焕成稻麦两熟是印度的主要种植制度之一,但稻茬麦的产量往往很低。主要原因是这种农作系统下水稻品种生育期过长;土壤粘湿,缺乏适宜的耕作机具,水稻残茬管理技术不佳,导致接茬时间紧张,从而使复种小麦晚播迟收。为...  相似文献   

2.
<正>小麦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因此小麦病害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若不加强防治,就会造成重大生产损失。一般而言,小麦病害可以从其不同生育时期分别防治。一、播种期(一)防治对象纹枯病、根腐病、白粉病、锈病、麦类黑穗病、秆黑粉病等。(二)防治措施1、精细整地,消灭残茬和杂草,减少土壤、小麦残茬和杂草携带病源。2、选育推广抗病品种,尽量利  相似文献   

3.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耕作技术,其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抑制水土流失、减少环境污染,在当今农业生产中越来越受重视。本试验历时2年,对秸秆残茬覆盖深松免耕播种、秸秆残茬覆盖免耕播种和传统翻耕播种3种模式进行对比,测定每种模式下的土壤含水率、秸秆残茬覆盖率、出苗率、地温、冬前分蘖率、返青分蘖率、作物产量等性能指标,从数据层面探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增产增效机理,以期总结出一套适合庄浪县地形地貌、种植制度的小麦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4.
夏玉米残茬覆盖与耕作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麦机械收获后残茬覆盖与不覆盖两种条件下免耕、翻耕和间隔深松三种土壤耕作方式夏玉米的营养生长及籽粒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残茬覆盖和深松耕作玉米播种后出苗率高,次生根条数多,株高增加而基部节间缩短,叶面积系数提高,最终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5.
残茬覆盖与耕作方式对夏玉米营养生长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小麦机械收获后残茬覆盖与不覆盖 2种条件下免耕、翻耕和间隔深松 3种土壤耕作方式夏玉米的营养生长及籽粒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残茬覆盖和深松耕作玉米播种后出苗率高 ,次生根多 ,株高增加而基部节间缩短 ,叶面积系数提高 ,最终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6.
某些农业措施对土壤酸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南澳大利亚Tarlee地区一个长期田间试验的土壤样品研究了轮作措施、氮肥施用和残茬管理对土壤酸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均导致土壤pH下降,几种轮作方式加速土壤酸化的快慢顺序是:小麦-羽扇豆小麦-蚕豆>小麦-小麦>小麦-休闲。每公顷施用80kg铵态氮肥及残茬留田均加速了土壤酸化进程。试验期间,不同的田间处理下土壤的平均酸化速度在0.50—2.22kmolH+·hm-2·a-1范围内。与碳、氮循环有关的土壤和植物过程是加速该地区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土壤酸化导致土壤交换性铝和CaCl2提取铝的量显著增加,并有可能对敏感植物产生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7.
保护性耕作残茬覆盖防治农田土壤风蚀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覆盖农田地表的春小麦秸秆残茬为试验材料,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作物秸秆残茬的高度、覆盖度(密度)对防治农田土壤风蚀的效应;进一步分析了作物秸秆残茬的高度、覆盖度与农田地表粗糙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作物秸秆残茬高度和覆盖度的增加,作用在作物秸秆残茬上的剪切力增加,而作用在裸露地表上的剪切力减少。作物秸秆残茬的高度和覆盖度与农田地表粗糙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9,0.910,这说明作物秸秆残茬的高度和覆盖度对农田地表粗糙度均有影响,但程度不同。粗糙度与秸秆残茬高度和密度拟合的幂函数方程指数为1.59(均值),e的均值为1.17,可见相对于秸秆残茬的覆盖度而言,高度对粗糙度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
大豆残茬对后茬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大豆残茬浸提液处理及大豆残茬砂培等方法研究了大豆残茬对后茬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残茬具有抑制大豆生长发育的因素,这可能是导致大豆连作减产的重要障碍因素之一。大豆残茬对后茬大豆的抑制作用在大豆幼苗阶段就有表现;这些抑制作用在后茬大豆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以根系受害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1 土壤准备 选择地势平坦、灌水排水条件好、保水保墒能力强的沙壤土,前茬以小麦、玉米为宜。播前,精细耕地,消除田间杂草、残茬。结合耕地一次性施人优质腐熟农家肥3t/667m^2、高效复合肥40kg/667m^2。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秸秆残茬覆盖、秸秆残茬处理等环节详细论述了保护性耕作农田秸秆残茬管理技术,对我国当前保护性耕作实施地区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