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研究甘蔗套种马铃薯的最佳播种密度,提高土地复合产值,实现种植效益最大化。通过连续2 a开展新植蔗和宿根蔗套种马铃薯多种密度栽培试验,研究不同种植条件下甘蔗和马铃薯的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新植蔗田中马铃薯的最佳套种密度为4.5万粒/hm2,宿根蔗田中马铃薯的最佳套种密度为3.9万粒/hm2。其中,新植蔗田马铃薯产量达35 275 kg/hm2,甘蔗产量增19.9%,糖锤度提高1.2个百分点,土地复合产值增99.7%,新增纯收入126.3%;宿根蔗田马铃薯产量达24 115 kg/hm2,甘蔗产量增19.2%,糖锤度提高1.3个百分点,土地复合产值增89.9%,新增纯收入110.5%。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弥勒蔗区甘蔗田间套作黄瓜的技术。蔗田间套种黄瓜一般公顷产22500~30000kg,丰产的可达45000~52500kg,公顷可比净种甘蔗增收20000元以上。一般间套作蔗田比非间套蔗田增产7500kg/hm2以上。蔗田间套作对巩固和提升弥勒蔗糖产业,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对我国食糖安全起重要作用。但由于人工成本、地租等生产成本不断升高,导致甘蔗效益逐年减少。因此,如何提高单位面积甘蔗效益是当前甘蔗产业面临的重大问题。采用文献数据、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实地调查和试验结果相结合的调查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我国甘蔗间套种玉米历史和现阶段主要模式进行差异分析。宿根蔗间套种玉米主要有每行间种和隔行间种二行两种模式,且宿根蔗间套种模式当前只能靠人工操作,规模化发展难度大;新植蔗间套种玉米的主要方式有等行距每行种植、等行距隔行种植、宽窄行间套种(宽行2.4~3.2米)等模式,但是等行距间套种无法机械化种植难以推广,而宽窄行间套种模式适合机械种植但严重影响单位面积甘蔗苗数;甘蔗轮作玉米能实现机械化种植和管理,但是只能在甘蔗良种繁育基地推广应用。因此,选择适合的间套种品种和合理种植模式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永嘉县杨梅种植面积3100ha,劣质杨梅林2000ha,1999年以来全县劣质杨梅高位换接推广面积达150ha,通过高位换接优良杨梅品种,提高杨梅品质,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1991年,江西省九江县在“稳定粮食,大上棉花”战略思想指导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一年的实践检验证明这个战略思想是对的,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全县植棉面积由1990年的5973 ha扩大到9300 ha,皮棉总产达12.5 kt,比1990年增长43%。全县呈现出老棉区高产更高产、新棉区当年夺丰收的景象,皮棉产量1500 kg/ha的乡、1875 kg/ha的村、2250 kg/ha的户之高产典型成批涌现,许多农户发自内心地说:“种好棉花,确实能富县、富乡、富民,这一着棋,把农村经济搞活了。”  相似文献   

6.
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水田新植甘蔗间套种玉米纯收益2634.8元/667m2,比净种甘蔗纯收益增867.8元/667m2;水田新植甘蔗间套种大豆纯收益2490元/667m2,比净种甘蔗产值增加723元/667m2。旱地新植甘蔗套种玉米,全膜覆盖情况下,纯收益3306元/667m2,比净种甘蔗纯收益增加1539元/667m2,比甘蔗套种玉米不盖膜产量增加231.5kg/667m2,纯收益增加463元/667m2;甘蔗套种玉米不覆膜比净种甘蔗纯收益增加1076元/667m2。旱地宿根甘蔗套种玉米纯收益3222元/667m2,比净种甘蔗纯收益增加1445元/667m2。甘蔗间套种提高了蔗田综合效益,增加了蔗农收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糖价低迷,糖厂亏损严重。研究探讨甘蔗高产高糖、高效益低成本的栽培技术,对蔗糖业摆脱困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闽南地区气候条件和洲地的土壤特点,从选用良种、合理密植、地膜覆盖、科学水肥管理、防风抗倒伏、化学除草、病虫鼠害的防治以及蔗田轮作、间套种等方面,总结了洲地冬植蔗高产、高糖、高效益综合栽培措施的一些经验,为甘蔗高产和蔗田多收增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果蔗套种物对比效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本试验的目的在于寻找适宜果蔗套种的新作物,开辟蔗田综合利用的新途径,采用集约经营的方式,增加单位面积蔗田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防治甘蔗螟虫的效果,在贵港市覃塘区设立甘蔗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基地,进行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的大田示范。通过对春植蔗田间释放赤眼蜂,甘蔗生产吨蔗成本下降12.9%,省工省时,为在甘蔗生产上推广应用这一生物防治技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广西区武鸣县建立6个木薯间(套)种模式示范基地,对验收产量及其效益分析的结果表明:西瓜、南瓜、香瓜或毛节瓜套种木薯、以及木薯间作花生或大豆的鲜薯单产比对照(纯种木薯)提高6.1%~25.2%,总收入是对照的1.6~4.2倍,净收入是对照的1.7~4.9倍,其中,瓜类套种的效益优于花生和大豆间作。2009年,以上木薯间(套)种模式的种植总面积达到13 800 hm2,占全县的49.3%。  相似文献   

11.
甘蔗苗期间种大豆增产增收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8个甘蔗品种春植栽种后间种大豆的增产增收效应。结果表明:甘蔗栽植后即间种大豆,造成甘蔗显著减产;出苗初期间种大豆,甘蔗、大豆双丰收,但不同品种的间种效应不完全一致。试验中甘蔗产量高而稳定,蔗田效益较好的品种有:云蔗89/351、川宁85/78、云蔗92/19和粤糖93/159;蔗田效益一般的品种为:闽糖93/246、C25和粤糖92/126;福农93/3608由于间种大豆后甘蔗产量下降较大,蔗田总效益较低。  相似文献   

12.
蒜套棉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年,山东省金乡县以蒜套春棉为主体,狠抓蒜棉套种,以良种为基础,以蒜棉茬口衔接为重点,以提高蒜棉产量、质量、效益为中心,优化套种技术,实现了蒜棉面积同扩大、产值效益同增加的目标.2005年全县大蒜面积为3.67万hm2,套种春棉3.53万hm2;2006年全县种大蒜4万hm2,套种春棉3.97万hm2,每公顷产大蒜21 t,子棉4200kg,平均公顷蒜棉收入7.5万元;2007年套种棉花4.81万hm2,每公顷产大蒜22.5 t,子棉4230 kg,平均蒜棉收入7.56万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改变蔗地传统的间套种,探求一条蔗菜二熟制栽培技术,笔者通过近4-5年的反复实践,终于获得成功的四对最佳组合,经济效益比传统间、套种方式成倍增加,有效地调动了蔗区农民的种蔗积极性。本文重点介绍四对组合的栽培技术,供读者借鉴。  相似文献   

14.
杨景  陈德 《广西蔗糖》1997,(2):30-32
广东省遂溪县位于雷州半岛中北部.地处亚热带,现有人口82.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6.78万人。耕地6.97万公顷.其中旱坡地3.93万公顷。宜种植糖蔗的耕地有6万多公顷。随着改革开放,全县糖蔗生产迅速发展,至1990年糖蔗种植面积、公顷产量、  相似文献   

15.
甘蔗间套种玉米等作物得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岑华 《广西蔗糖》1997,(2):18-21
甘蔗每行间套种一行黄豆经济效益好,间套种玉米效益最差,间套种多收的玉米,弥补不了甘蔗减产的损失。甘蔗要合理问套种,才能达到增加单位面积产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蔗糖生产是来宾县的经济支柱。发展蔗糖对加快来宾经济建设步伐,实现农民致富奔小康,增加财政收入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但1985年以前,全县种蔗0.5~0.7万公顷,进厂料蔗10~15万吨,平均公顷产22.5吨左右,糖厂长期“吃不饱”。1985年以后确立了一以粮食为基础,以蔗糖为支柱,以蔗促粮,粮蔗并举”的方针,在狠抓种蔗面积的同时,注重科技兴蔗,使蔗糖生产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1986年全县植蔗面积0.64万公顷,进厂料蔗22·2万吨,平均每公顷产33.5吨;1987年全县植蔗面积1.12万公顷,进厂料蔗44.9万吨,平均公顷产39吨。这几年来…  相似文献   

17.
摸清果园间套种大豆的发展情况有利于充分挖掘大豆的扩面增产潜力,为实现稳粮增油的政策目标提供参考。基于粮食安全视角,本文利用调研数据,从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果树间套种大豆、果树间套种不同作物3个角度梳理果园间套种大豆的生产现状,分析发展潜力,剖析现阶段推广果园间套种大豆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表明:(1)2021年全国果园间套种大豆的面积为15.37万hm2,主要分布于西南和西北地区,以苹果、柑橘、梨、桃等果园间套种大豆为主,种植用途主要为绿肥还田和收获籽粒,成本收益方面,大豆种植利润普遍不高,呈现出西部低于中部和东部、间套种大豆低于其他作物的特征;(2)果园间套种大豆具有综合效益,短期具备73.33万hm2的扩面潜力,但随着耕地用途管控收紧和幼龄果园逐步挂果封行,至2030年,面积将稳定在46.67万hm2,可增产69.91万t大豆;(3)现阶段果园间套种大豆的发展面临着长远发展空间受限、大豆种植比较效益低、间套种机械化水平低、间套种生产管理难度大、间套种基础设施缺乏和区域内大豆加工业与种植业脱离的现实困境。为...  相似文献   

18.
2011—2015年甘蔗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应用,实现了品种效益与收益最大化,共增收7.235亿元,甘蔗间套种直接为蔗农增收3091.7万元~9893.44万元,蔗糖产业效益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9.
农业部质量标准司委托我省承担“棉花栽培技术规程”实施项目,经过1992年1年来的试验示范。已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据全省五个示范点的汇报统计,共设置试验田面积0.261 ha,对照田面积0.4ha,重点示范田面积340 ha,一般示范田面积4 kha,幅射受益面积33.3kha。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近几年福建蔗区几位典型集约经营者的生产成本和效益情况,并就科技工作者与集约生产者在提高效益上的技术合作效果进行总结,对今后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所需要重视的4个实际问题:宿根年限、机械耕作、旱地少耕高效、蔗田综合利用模式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