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上海生长的风信子发生软腐病的球茎中分离了菌株EP,对纯化的菌株EP进行传统方法鉴定;并进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EP与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 同源性达到97%,确定风信子软腐病病原为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  相似文献   

2.
从腐烂马铃薯块上分离的221株Erwinia.carotouora pv.carotovora(以下简称ECC)中有91株为菌落突变型,在营养琼脂上生长不良,在TZC平板上菌落乳白色。与野生型菌株相比,它们的耐酸能力弱,存活时间短,对马铃薯块的致病力弱,其胞壁水解酶(果胶裂解酶和蛋白酶)活性低。从继代培养中分离的类似突变株可通过接种马铃薯块而得到恢复,而自然条件下分离的则不能。  相似文献   

3.
表油菜素内酯诱导大白菜抗软腐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对大白菜软腐病的诱抗作用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外源EBR处理大白菜幼苗病情指数明显比对照降低,下降了25.8%;喷施EBR提高了大白菜叶片中H2O2含量,使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下降,提高了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先缓慢升高然后下降;接种软腐病菌后,EBR使H2O2和MDA含量缓慢增加,但EBR处理MDA含量低于对照处理,显著提高了CAT活性,POD活性与对照相比下降,呈现缓慢升高趋势;EBR处理明显促进幼苗的生长,即使在接种软腐病菌期间,植株的长势也比对照强。说明EBR通过调节植物体内氧的代谢平衡,增强对软腐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抑菌圈法和含毒介质法测定几种杀菌剂对黄瓜细菌性斑点病和大白菜软腐病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抑菌效果较好的为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和水合霉素;丙森锌对黄瓜细菌性斑点病较好,而对大白菜软腐病则较差;氢氧化铜、噻菌铜及中生菌素抑制作用一般;春雷霉素抑菌活性较差。  相似文献   

5.
用人参软腐细菌「胡萝卜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变种(Erwinia carotovora pv。carotovora Dye)」接种参根后在24-25℃下培养2-14h,电镜扫描结果表明,接种参根2h,病原细菌在参根表皮细胞定位,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病原细菌向参根组织内部扩展并繁殖,接种6d后可在参根各部位的组织中观察到大量的细菌。  相似文献   

6.
食用仙人掌软腐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定表明:荆州食用仙人掌软腐病的病原是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亚种(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uora)。该菌株与对照菌株大白菜软腐病菌相比,其形态和生理生化性状完全相同,仅培养性状和致病性略有差异,可使多种蔬菜发生软腐。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细菌个体间通讯信号N-己酰高丝氨酸内酯(C6-HSL)是否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抗病能力。[方法]以马铃薯脱毒苗为试验材料,C6-HSL为诱导剂研究了经不同浓度C6-HSL处理后,马铃薯生长、抵抗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浸染的情况,特别研究了C6-HSL对植株标志性防御酶活性和H2O2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C6-HSL能明显抑制马铃薯的出根率和生根数。而对株高、茎节数及叶片大小没有影响;植物标志性防御酶类中POD和SOD的活性以及H2O2的产生量经C6-HSL诱导后显著提高,而PAL和PPO的活性则没有明显变化;抗痛试验中,经C6-HSL诱导的马铃薯植株能有效抑制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的侵染,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细菌AHL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植物抗病激活剂。  相似文献   

8.
铁棍山药内生菌的分离及对白菜软腐菌拮抗菌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涂布平板法从铁棍山药(Dioscoreaopposita Thunb. CV. Tiegun)中分离得到32株内生菌菌株。用抑菌圈法测定其对白菜软腐菌(Erwiniacarotovora var. carotovora)的拮抗作用,共得到11株对该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占菌株总数的34.4%。其中抑菌圈直径大于或等于10mm的菌株有4株,分别是B-2、B-5、B-6和F-8,占菌株总数的12.5%,抑菌圈直径最大的可达15mm。对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和芽孢染色,结果表明:这11株菌株全为细菌,均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G+)的有4株,革兰氏染色阴性(G-)的有7株;有3株菌株为球菌,其余为杆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细菌个体间通讯信号C6-HSL是否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抗病能力。[方法]以马铃薯脱毒苗为试验材料,N-己酰高丝氨酸内酯(C6-HSL)为诱导剂研究了分别经50、100nmol/LC6-HSL处理后,马铃薯生长(包括出根率、株高、茎节数、生根数及叶片大小等的测定)、抵抗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侵染(采用人工摩擦法接种)的情况,特别研究了C6-HSL对植株标志性防御酶(POD、SOD、PAL和PPO)活性和H2O2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C6-HSL均能抑制马铃薯的出根率和生根数,其中50nmol/LC6-HSL抑制作用显著,经其处理过的马铃薯出根率仅为9.09%(对照为25.00%),出根数仅为4.01(对照为6.06)。但50和100nmol/LC6-HSL对株高、茎节数及叶片大小没有影响;50或100nmol/L的C6-HSL处理马铃薯茎段外植体28d后的组培苗中POD和SOD的活性显著升高,与未处理的对照相比分别高约65%和75%。C6-HSL处理马铃薯也可使其体内H2O2含量显著升高,然而,C6-HSL处理对马铃薯体内PAL和PPO的活性无显著影响。这可能是因为不同植物对AHL处理的应激反应不同。抗病试验中,用50和100nmol/LC6-HSL处理马铃薯植株后其发病率分别为41.39%和67.22%,而对照组发病率达到88.24%。接菌后马铃薯发病表型也不同,经50nmol/LC6-HSL处理后马铃薯叶片在接菌处出现坏死斑,叶片没有卷曲,整个叶片保持完整;100nmol/LC6-HSL处理后马铃薯叶片部分卷曲,叶片不完整;对照组马铃薯叶片腐烂严重并且明显萎蔫,不能保持叶片原有的形状。[结论]C6-HSL处理能够提高马铃薯叶片中POD、SOD的活性和H2O2的含量,50nmol/L的C6-HSL处理能显著增加马铃薯对软腐病菌的抗性。因此,AHL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植物抗病激活剂。  相似文献   

10.
拮抗胡萝卜软腐欧文氏杆菌的放线菌的分离和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板稀释法进行了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以胡萝卜软腐欧文氏杆菌(Erwinia carotovora var. carotovora)为拮抗对象,筛选拮抗放线菌。根据抑菌圈的大小,初步筛选出F10、F4、F5、F11等有较强的拮抗作用的12株放线菌。分别对这12个菌株进行发酵,根据发酵液和菌丝破碎稀释液的拮抗活性复筛。复筛结果表明,12个菌株中,发酵液的拮抗活性F11最强,F1、F9次之;菌丝体破碎稀释液的拮抗活性F12最强,F3、F11、F1、F10次之。不同菌株产生的拮抗物质在细胞内外的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