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凤桐 《福建茶叶》2016,(8):391-392
陆羽被公认为茶圣,他所著的《茶经》是第一部关于茶的知识的集大成。陆羽首次提出神农氏是茶之祖。经过郑玄对《礼记·月令》的附会,炎帝与神农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成为了后世文化衍生发展的一个关键点。茶道与茶艺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起成就人格理想的重任。音乐沟通了具有技术特征的茶艺与具有超越性特征的茶道之间的联系。音乐对于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代表的美德教育,透过茶艺及茶文化,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伟  屠幼英 《茶叶》2005,31(2):135-135
紫笋茶产于浙江湖州长兴水口乡顾渚山一带,作为唐代贡品,并因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而传世,被誉为“茶中极品”,流芳千年。先后获得中国名茶、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奖、北京中国国际名茶无公害名优茶特别推荐奖、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浙江精品名茶博览会金奖等荣誉。  相似文献   

3.
20 0 3年 (癸未年 )是茶圣陆羽诞辰 12 70周年 ,陆羽编著的世界第一部全面论述茶业的专著——《茶经》,被历代中外史学界誉为茶的经典名著 ,具有划时代意义。《茶经》问世后 ,一再刊行 ,至宋时已有数种版本流行。《茶经》对茶的起源、生产、加工、烹煮、品饮以及诸多人文与自然因素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总结 ,使茶学真正成为一种专门的科学 ,《茶经》还倡导品饮艺术 ,使饮茶成为一种艺术活动。陆羽被后世恭称为“陆子”,陆羽茶学理论体系的研究则被称为“陆学”,茶商们则把陆羽奉为“茶神”。陆羽的品德和精神至今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为缅怀陆羽 ,弘扬茶学 ,振兴茶业 ,本刊特辟“纪念茶圣陆羽诞辰 12 70周年”专栏 ,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4.
再论陆羽在湖州写《茶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钱时霖 《茶叶》2003,29(3):130-132
20 0 3年 (癸未年 )是茶圣陆羽诞辰 12 70周年 ,陆羽编著的世界第一部全面论述茶业的专著——《茶经》,被历代中外史学界誉为茶的经典名著 ,具有划时代意义。《茶经》问世后 ,一再刊行 ,至宋时已有数种版本流行。《茶经》对茶的起源、生产、加工、烹煮、品饮以及诸多人文与自然因素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总结 ,使茶学真正成为一种专门的科学 ,《茶经》还倡导品饮艺术 ,使饮茶成为一种艺术活动。陆羽被后世恭称为“陆子”,陆羽茶学理论体系的研究则被称为“陆学”,茶商们则把陆羽奉为“茶神”。陆羽的品德和精神至今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为缅怀陆羽 ,弘扬茶学 ,振兴茶业 ,本刊特辟“纪念茶圣陆羽诞辰 12 70周年”专栏 ,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5.
20 0 3年 (癸未年 )是茶圣陆羽诞辰 12 70周年 ,陆羽编著的世界第一部全面论述茶业的专著——《茶经》,被历代中外史学界誉为茶的经典名著 ,具有划时代意义。《茶经》问世后 ,一再刊行 ,至宋时已有数种版本流行。《茶经》对茶的起源、生产、加工、烹煮、品饮以及诸多人文与自然因素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总结 ,使茶学真正成为一种专门的科学 ,《茶经》还倡导品饮艺术 ,使饮茶成为一种艺术活动。陆羽被后世恭称为“陆子”,陆羽茶学理论体系的研究则被称为“陆学”,茶商们则把陆羽奉为“茶神”。陆羽的品德和精神至今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为缅怀陆羽 ,弘扬茶学 ,振兴茶业 ,本刊特辟“纪念茶圣陆羽诞辰 12 70周年”专栏 ,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6.
20 0 3年 (癸未年 )是茶圣陆羽诞辰 12 70周年 ,陆羽编著的世界第一部全面论述茶业的专著——《茶经》,被历代中外史学界誉为茶的经典名著 ,具有划时代意义。《茶经》问世后 ,一再刊行 ,至宋时已有数种版本流行。《茶经》对茶的起源、生产、加工、烹煮、品饮以及诸多人文与自然因素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总结 ,使茶学真正成为一种专门的科学 ,《茶经》还倡导品饮艺术 ,使饮茶成为一种艺术活动。陆羽被后世恭称为“陆子”,陆羽茶学理论体系的研究则被称为“陆学”,茶商们则把陆羽奉为“茶神”。陆羽的品德和精神至今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为缅怀陆羽 ,弘扬茶学 ,振兴茶业 ,本刊特辟“纪念茶圣陆羽诞辰 12 70周年”专栏 ,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7.
陆羽与湖州     
朱乃良 《茶叶》2003,29(3):128-129
20 0 3年 (癸未年 )是茶圣陆羽诞辰 12 70周年 ,陆羽编著的世界第一部全面论述茶业的专著——《茶经》,被历代中外史学界誉为茶的经典名著 ,具有划时代意义。《茶经》问世后 ,一再刊行 ,至宋时已有数种版本流行。《茶经》对茶的起源、生产、加工、烹煮、品饮以及诸多人文与自然因素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总结 ,使茶学真正成为一种专门的科学 ,《茶经》还倡导品饮艺术 ,使饮茶成为一种艺术活动。陆羽被后世恭称为“陆子”,陆羽茶学理论体系的研究则被称为“陆学”,茶商们则把陆羽奉为“茶神”。陆羽的品德和精神至今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为缅怀陆羽 ,弘扬茶学 ,振兴茶业 ,本刊特辟“纪念茶圣陆羽诞辰 12 70周年”专栏 ,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8.
戴盟 《茶叶》2003,29(3)
20 0 3年 (癸未年 )是茶圣陆羽诞辰 12 70周年 ,陆羽编著的世界第一部全面论述茶业的专著——《茶经》,被历代中外史学界誉为茶的经典名著 ,具有划时代意义。《茶经》问世后 ,一再刊行 ,至宋时已有数种版本流行。《茶经》对茶的起源、生产、加工、烹煮、品饮以及诸多人文与自然因素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总结 ,使茶学真正成为一种专门的科学 ,《茶经》还倡导品饮艺术 ,使饮茶成为一种艺术活动。陆羽被后世恭称为“陆子”,陆羽茶学理论体系的研究则被称为“陆学”,茶商们则把陆羽奉为“茶神”。陆羽的品德和精神至今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为缅怀陆羽 ,弘扬茶学 ,振兴茶业 ,本刊特辟“纪念茶圣陆羽诞辰 12 70周年”专栏 ,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9.
章文 《广东茶业》2004,(2):30-31
茶是中国的国饮.国人对茶,由‘解渴’.进而‘品茗’、‘赏茗’,再到’茶艺’,四千年的风雨历史,渐渐凝聚为中华民族化的重要部份。“弘扬龙的精神、推广中华茶化”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己任。作为一个华夏子孙.区又生先生将博大精深的茶化艺术融入社会、融入生活,开设了广州规模最大、开业最早的展现茶化艺术的专业茶馆——流花茶艺城!  相似文献   

10.
郭峥嵘 《福建茶叶》2016,(1):210-211
饮茶是中国人共同的习惯,基于茶文化基础上的饮茶行为可以被理解为广义上的"茶艺",茶艺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同时也与艺术文化之间有着完美的结合。我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是唐宋两代,尤其是唐朝的文人,对于"饮茶"的推崇,简直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程度。这其中的原因很多,比如文人陆羽提出了最早的"茶学",他从寺院学习了茶艺,并编写成书,从而推动了茶艺的发展,因此最初茶艺的兴起就是在文人中间,它是文人雅士所钟爱的活动。在唐朝,饮茶之风极为盛行,诗人之间以茶会友、饮茶对诗,十分常见。因此茶艺对于诗歌的影响十分深远,从唐代的茶诗中所体现出来的茶艺之美也非常浓厚,本文将针对这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茶艺是关于煮茶和品茶的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而漫长的发展史。以往的经验,查阅和梳理茶艺的历史发展都是从正史传记、典籍茶经中寻找线索和脉络。其实,中国存在千年的茶文学同样保存了中国的茶艺形式。但较之古籍的晦涩和单一,中国茶文学中的茶艺更具生动性和具体性。因此,从茶文学的角度审视茶艺千年的发展历程,既是茶艺研究的新方法和新策略,也是中国茶文学对传统文化的历史贡献。这不但是对茶文学的开发再利用,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地还原每个时代茶艺的具体形式和个体感知,因此对茶文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闫文亭 《茶叶通讯》2015,42(1):49-51
从茶艺入手,以茶艺解说词、茶艺背景音乐、茶室意境三个方面为着手点进行展开,初步探讨了茶的艺术内涵,认为茶不仅具有破困解渴及消解凝闷、缓解四肢无力和关节不畅的实用价值,即茶的普遍生活性,还具有"闲和宁静趣远"的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13.
杨冯圆 《福建茶叶》2016,(3):127-128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的一部分,唐代茶学家陆羽所作《茶经》中曾记载:"茶道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表明自原始社会开始,我国人民就开始对于茶道的专研。唐宋时期,随着各种文化信仰的繁荣,包容万象同时又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茶道越来越兴盛。茶道讲求"心物合一",需要有茶艺工具、背景音乐等配合才能够展现耐人寻味的茶艺艺术。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都市人群生活压力大,重新开始在茶艺中寻求内心的宁静,由此茶艺作品呈现出古典与现代融合的特征。本文主要阐述背景音乐对茶艺作品的重要性,茶艺作品中的音乐创作需要遵循的规律和理念,以期能够为传统茶艺作品增添新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叶的国家,在悠久的中国历史上,围绕茶形成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文化体系,这就是茶文化,其具体表现就是形成了一系列有关茶文化的文艺作品,比如文学作品、音乐舞蹈艺术等等,这些都充分反映了茶文明的发展程度,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为我们了解该时期社会文化提供了重要帮助。说到茶文化,我们必须对茶经和陆羽进行有效认知,其在中国茶文化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本文拟从陆羽创作《茶经》的历史背景分析入手,结合《茶经》的相应特点和内涵,从而有效分析《茶经》和陆羽对今天茶文化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卢祺义 《茶报》2000,(1):40-40
居家过日子,“柴米油盐酱醋茶”。如今的茶,也不局限开门七件琐事之中,而悄悄走进文化艺术的高雅境界。人们喝茶,渐渐学会了鉴赏和品味。这种饮茶,不仅是一种艺术的享受,还是一种精神文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6.
要品好茶在于泡好茶,泡好茶的关键是冲泡技艺。悬壶高冲是茶叶冲泡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茶艺过程的高潮,也是茶叶科学冲泡的体现。因此如何把握好悬壶高冲的艺术表现,并与科学方法紧密地结合起来,是创造茶艺氛围高潮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所谓陆羽“更著《毁茶论》”一说提出剖析意见。《陆羽传》撰写者误引《封氏闻见记》这条不实的孤证,显系排茶者造作之辞,是个莫须有冤案。应为陆羽昭雪千年不白之冤,恢复陆羽一生始终爱茶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茶文化博大精深,并以陆羽所作的《茶经》为代表,在跨文化交际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中国文化的战略输出也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内容和组成部分。在对陆羽所作的《茶经》的翻译过程中,我们可以从翻译的"等效性"的视角,对陆羽的《茶经》译本语言加以解读和领悟,依循等效性翻译的原则,以《茶经》文本的效果为核心,使阅读者在感受不同文字的赏析过程中,完整而全面地领悟《茶经》的深邃思想和文化内涵,从而推动我国传统茶文化在西方的传播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润茶,其内容及技艺看起来较简单,但事实上既有历史渊源,又有现实意义,是茶艺表演或演示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之一。如何在理论上丰富其内容,在实践上充实其艺术表现形式,让顾客从中感受艺术,增添品茶情趣,尤其是加深对茶性茶理的认知,提升品茶意境,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充实提高的。  相似文献   

20.
翻译和文化密不可分,直译与意译的有效结合才能既实现语言的转化,又达到文化的解读和传播。《茶经》作为中国茶文化的文字总结,是一部具有意义的著作,陆羽在编纂《茶经》一书时,语言极其考究,其传播的艺术价值深远流长,尤其是在沟通中西方茶文化的交流中,《茶经》英译的美感是需要我们着重注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