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定州市菜地土壤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定州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定州市菜地0~20 cm耕层土壤样品为材料,分析其容重、pH值和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含量。通过构建不同评价指标的函数模式,对定州市的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定州市各镇土壤中,全氮和有效锰含量处于低等水平,速效钾含量处于缺乏状态,有效铜含量处于丰富水平。多数乡镇的土壤有机质和有效锌含量处于低等水平,速效磷和有效铁含量处于中等和丰富水平。17个乡镇的土壤容重大于1.40 g/cm2。土壤pH值主要集中在7.55~8.05之间。留春乡土壤的综合评价值最低,周村乡土壤的综合评价值最高,分别为0.462和0.619。[结论]定州市菜地土壤质量的综合评价值在0.462~0.619之间。总体土壤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江苏沿海某设施农区土壤重金属累积特点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了揭示设施栽培土壤重金属累积特点及污染风险状况,为沿海设施农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源头消减、生态阻控与风险防范提供科学依据,以近年来高效农业发展迅猛的江苏沿海某设施农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种植方式和棚龄对土壤重金属Pb、Cr、Cd、As全量与有效态含量的影响,探讨了重金属有效态含量与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并对设施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目前设施农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整体良好,除重金属Pb含量超过温室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值(HJ/T333—2006)外,Cr、Cd和As含量均显著低于参考值;种植方式和棚龄不同程度地影响土壤重金属全量与有效态含量,设施土壤Pb、Cr、Cd全量与有效态含量均显著高于常规大田,且土壤Cd全量与有效态含量随棚龄增加呈现富集特点;土壤Pb、Cr、Cd有效态含量与粘粒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和pH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效态As含量仅与土壤pH显著正相关;目前研究区设施土壤重金属污染处于轻度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呈现出青椒大棚西瓜大棚韭菜大棚的趋势,且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随棚龄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3.
重庆烟区土壤养分状况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重庆烟区256个土壤样品的养分指标为基础数据,全面分析了烟区土壤的养分状况,并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模型对植烟土壤的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根据优质烟土壤适宜指标分析,重庆烟区有机质含量适中偏低;pH适中偏碱;全氮含量较高,速效氮含量适中;50.39%的土壤可对烟草提供充分的磷素;全钾含量丰富、近60%的土壤速效钾含量适宜;中量元素中有效钙、有效硫含量高,镁含量属中等水平;微量元素有效硼、有效铜普遍缺乏,有60%左右的土壤有效锰、有效锌含量偏低,大部分样品铁含量处于中等水平;氯含量不超标。重庆土壤适宜性指数(SFI)平均为0.684,整体来看,重庆烟区大部分土壤样品的综合指标值总体处于较高(70.7%)水平,另有17.58%和11.72%处于中等和高水平,无样品分布在低水平。不同烟区间以彭水、巫山地区SFI较高(>0.7)。  相似文献   

4.
为综合评价湘西烟区植烟土壤适宜性,选取有代表性的龙山县和凤凰县的371个土壤样品.采用隶属度函数对数据进行处理,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各土壤养分指标的权重,通过估算土壤适宜性指数(SFI)对湘西植烟区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湘西烟区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适宜,pH部分偏低,大量元素氮磷钾含量丰富,碱解氮含量偏高,中量元素交换性钙镁和有效硫含量适宜,微量元素有效锌、有效铜、有效铁、有效钼含量丰富,有效硼含量缺乏,有效锰含量偏高;(2)阿湘西烟区土壤适宜性指数平均值为0.57,变幅较大,为0.17~0.76,变异系数较小为15.11%;(3)根据SFI大小将全省土壤肥力分为高、较高、中等、较低和低5个等级,有64.69%土壤样本土壤适宜性指数在0.2~0.6之间.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土壤养分分布特征,以5个乡镇农田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样中的中量与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结合丰缺标准,对各营养元素含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慕仪镇的有效镁、有效硫、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均为最高,而有效钙和有效钼含量均最低,分别为4 785.73、0.15 mg/kg;贾村镇的有效钙含量最高;县功镇有效镁、有效硫含量均最低,分别为234.95、61.42 mg/kg;周原镇的土壤有效硼含量最高;凤阁岭镇的土壤有效钼含量最高,而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有效硼含量均最低。综合评价表明,陈仓区内各营养元素基本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  相似文献   

6.
金乡县大蒜产地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金乡县大蒜产地土壤综合质量状况,采用单项土壤肥力评价与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单项污染指数与综合污染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对金乡县化雨镇和鸡黍镇两处大蒜产地的土壤进行养分(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和重金属(As、Cd、Cr、Cu、Hg、Ni、Pb和Zn)调查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化雨镇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高于鸡黍镇;化雨镇和鸡黍镇两处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处于四级~六级(中偏低水平),土壤全氮含量大部分处于三级~四级(中偏高水平),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处于一级~二级(很高~极高水平);金乡县土壤综合肥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化雨镇土壤综合肥力总体水平优于鸡黍镇;大蒜产区土壤所有重金属含量高于土壤背景值但均低于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0.53,为安全等级,适宜发展无公害蔬菜。建议今后大蒜产区应重视协调氮磷钾投入,同时加强肥料、农药、灌溉水等投入品的重金属监测。  相似文献   

7.
恩施富硒茶园土壤重金属和氟含量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恩施地区富硒(Se)茶园土壤重金属及氟(F)元素含量,并结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标准及F的土壤健康标准,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及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恩施地区10个典型茶园土壤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以期为该区茶园土壤重金属和F污染风险评价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铅(Pb)和铬(Cr)含量均在土壤背景值范围内,3个茶园土壤镉(Cd)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土壤F含量普遍偏高;Pb和Cr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平均值小于1,说明土壤未受该元素污染;F和Cd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平均值均大于1,大部分土壤处于污染水平;从综合污染指数来看,土壤以轻度污染为主,有必要加强土壤F和Cd的风险防治工作以保证有机茶的品质安全。通过对富Se茶园土壤、茶叶中Cd、Pb、Cr、Se、F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土壤中Cd、Pb、Cr、Se含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茶叶Se含量与土壤Cr全量,茶叶Cd含量与土壤有效态Cd含量、Se全量,茶叶Cr含量与土壤有效态Se含量,茶叶F含量与土壤有效态F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茶叶Pb含量与土壤有效态F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在对南沙区林业和园林土壤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Nemerow综合指数法对广州市南沙区10种不同类型绿地土壤的理化特性和肥力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城市公园、道路绿化带、城市出入口绿化带、立体绿化、街旁绿地、郊野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景观林带及河涌绿地土壤综合肥力系数分别为0.97、0.85、0.86、1.41、0.85、1.05、0.92、0.99、0.90、1.18;(2)不同类型绿地土壤限制性因子主要为土壤容重和有效磷含量,其中绿地土壤容重均值1.21~1.43 g/cm3,土壤有效磷含量均值3.68~36.75 mg/kg。南沙区绿地土壤综合肥力处于一般或贫瘠水平,其中,道路绿化带、城市出入口绿化带以及街旁绿地土壤综合肥力处于贫瘠水平,不同类型绿地土壤限制性因子存在差异,其中主要限制性因子为土壤容重和有效磷含量,土壤容重整体偏大、土壤较黏重,土壤有效磷含量较低。为进一步加强南沙区林业和园林表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绿化景观的可持续性,应根据土壤质量评估数据,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壤改良,提高绿地土壤肥力水平和改善其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9.
扬州市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30年演变及其驱动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照第2次全国土壤普查的分级标准,调查分析扬州市耕地土壤30年间4个时期(1984、1994、2005、2014年)土壤有效磷含量、成土母质和土壤质地以及各时期的施用化肥品种和数量、秸秆还田等,研究耕地土壤有效磷长期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①扬州市1984、1994、2005和2014年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值分别为6.42、6.60、14.39和13.88 mg·kg~(-1), 1984—1994年土壤有效磷含量呈相对稳定, 1994—2005年上升较快, 2005—2014年呈高态稳定;②30年间,耕地土壤有效磷均呈递增趋势,里下河地区和沿江圩区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通南高沙土区和丘陵地区;③1984和1994年土壤有效磷含量等级分布以Ⅳ、Ⅴ级为主,占总面积的85%以上; 2005和2014年土壤有效磷含量等级分布以Ⅱ、Ⅲ级为主,占总面积的80%以上;④30年间,不同成土母质和质地土壤有效磷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磷肥投入及秸秆还田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综合而言, 30年间扬州市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呈前后稳定、中间倍增的变化特征,磷肥投入、秸秆还田是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县域尺度对陇东黄土丘陵区梯田土壤养分进行评价,为黄土丘陵区梯田土壤培肥、粮食产量增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庄浪县耕地质量评价数据为数据源,共采集3 839个样点,且采样点均匀覆盖全县农田,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方差成分估计模块分析了陇东黄土区梯田土壤大量养分(有机质、全磷、全氮、缓效钾、速效磷、碱解氮、速效钾)和微量养分(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锰、有效铁、有效硼)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庄浪县梯田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处于高水平,速效钾含量处于较高水平,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土壤大量养分综合指数处于较低、中等和较高级别的样本数分别占有效样本数的14.45%,65.89%和19.66%。2)庄浪县梯田土壤有效铜、有效锰和有效铁含量为中等水平,有效锌和有效硼含量处于中下水平,且有较大面积的土壤缺硼。土壤微量养分综合指数处于较低、中等和较高级别的样本数分别占有效样本数的32.53%,63.35%和4.12%。3)土壤类型对土壤大量养分空间变异的贡献率达51.81%,海拔影响次之,其贡献率为23.60%。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大量养分综合指数在较高水平样本所占比例相应增加。4)土壤微量养分空间变异性与土壤类型、土壤质地、海拔有关,土壤类型对微量养分空间变异的贡献率最高,为69.41%,土壤质地、海拔的贡献率分别为17.65%,11.76%。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微量养分综合指数在中高水平所占比例总体降低。【结论】陇东黄土丘陵区梯田土壤大量养分和微量养分整体处于中等水平,有较大面积的土壤缺硼。梯田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主要受土壤类型和海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云南通海杞麓湖流域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然状态下森林土壤养分各指标含量与肥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流域土壤有机质含量基本上处于偏低、缺乏状态;全N含量比较高,速效P属于极缺乏水平.土壤肥力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森林土壤的有机质、速效N、速效P、pH值基本上代表了土壤自然肥力的水平,对土壤肥力有正向负荷;速效K、C/N影响土壤肥力水平,对土壤肥力为逆向负荷.  相似文献   

12.
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测定的方法,研究了湖南省丘岗地区7种类型水稻土的肥力状况,并选取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碱解N、有效P、速效K、缓效K、有效Si、有效Zn含量和土壤pH共11项肥力指标,采用Fuzzy综合评判法,对湖南水稻土的肥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水稻土土壤偏酸性,有机质含量中等偏上,全K、碱解N含量较高,全N、全P含量一般,有效P、速效K、有效Si和有效Zn含量较低,有效S含量较丰富.供试水稻土土壤肥力质量高低不等:祁阳的灰泥田土壤肥力质量水平较高,达二级;宁乡的红黄泥和河沙泥、祁东的紫砂泥、醴陵的麻沙泥和湘潭的紫泥田水稻土壤肥力质量水平中等,为三级;株洲的黄泥田土壤肥力质量最低,仅为四级.  相似文献   

13.
广西蔗区土壤肥力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评价广西甘蔗种植区的土壤肥力状况,为甘蔗科学合理种植及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并进一步完善广西蔗地土壤肥力评价体系.[方法]对采自广西甘蔗种植区3 006个样点的耕层土壤样品进行养分测定,并采用改进的Nemerow肥力综合指数法评价该基地土壤的肥力特征.[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广西蔗区土壤质地粘重,绝大多数土壤偏酸性,平均值为4.94;土壤有效硼缺乏,平均含量为0.24 mg/kg;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偏低,平均值为62.34 mg/kg;有机质含量一般,碱解N、速效P、速效K、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锰、有效钙含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但呈现养分区域不平衡现象与高产土壤条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改进的Nemerow肥力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蔗地土壤肥力为Ⅲ级,即低肥力水平,综合肥力指数为0.56.单项肥力指数有效铜,有效锌,交换性镁,速效,有效锰,碱解氮处于贫瘠水平,其他指标处于一般肥力水平或较高肥力水平.[结论]广西甘蔗种植区土壤肥力总体属于较低水平;采用上述综合评价方法,可提高土壤肥力评价的定量化水平和科学性,从而可减少评价过程中主观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南疆果园土壤肥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疆温宿县核桃和红枣果园土壤肥力水平,为核桃和红枣果园科学施肥和耕地地力提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果园土壤盐分含量、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有效硼、土壤质地和质地构型作为评价指标,综合用于层次分析、特尔斐法、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模型评价温宿县核桃红枣园土壤肥力。【结果】温宿县核桃红枣园土壤肥力水平主要集中在中肥力和低肥力区,其中核桃园中肥力、低肥力区和极低肥力区分别占核桃园面积的45.65%、35.57%和11.91%;红枣园中肥力、低肥力区和极低肥力区分别占红枣园面积的46.55%、44.35%和6.29%。【结论】两类果园的土壤肥力水平属中低水平,有机质、氮素、磷素、有效性锰和锌缺乏是影响温宿县核桃和红枣果园土壤肥力水平主要障碍因子,应培肥地力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重视氮肥、磷肥的施用,补施微量元素锰肥和锌肥。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古树生长点的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方法]通过对上海地区古银杏、古香樟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研究,探讨在上海地区利用土壤酶活性作为评价土壤肥力指标的可行性。[结果]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脲酶之间的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土壤过氧化氢酶与全磷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酶与全氮、全磷、全钾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脲酶与土壤速效氮、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磷和速效钾相关性也达显著水平。[结论]鉴于脲酶与土壤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关系密切,建议用脲酶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乡镇尺度上的土壤肥力指标能够代表当地的基础地力,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指导科学施肥。本研究选择山东省1504个农业乡镇为研究对象,通过主成分和空间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山东省土壤肥力空间分布规律,以及丰缺敏感区域。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山东省乡镇尺度上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2.93±0.1) g/kg、(0.87±0.01) g/kg、(31.89±0.51) mg/kg 和(128.64±1.48) mg/kg;利用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将山东省各个乡镇土壤肥力分为优、中和差3类,所占比例分别为14.20%、46.67%和39.13%;总体上,山东省土壤肥力质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中等及以下的乡镇占总体比例为85.8%。(2)山东省土壤肥力空间分布呈现北低南高的趋势,自西向东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土壤肥力相对高的地区以中部为中心,成发散式、环形分布,且途经潍坊市中部—淄博市—临沂市东北及东南部—枣庄西部与济宁连接处,构成一个S 型;山东半岛东南部地区土壤综合系数较低,有机质和 速效钾为主要限制因子;中南部、西南部及东南部地区土壤肥力等级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较低;西北和北部地区,土壤肥力主要限制因子为全氮和有效磷。本研究结果对有针对性地制订适宜山东省不同区域的土壤肥力提升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四大植烟区土壤肥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川省4个植烟区(攀枝花、广元、宜宾、泸州)的土壤样本进行养分测定,选取了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质、p H、速效钾、碱解氮、全氮、全磷和全钾8项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权重,隶属度函数模型确定各评价因子隶属度值,进而根据加乘法原理计算出土壤肥力综合指数(IFI),最后根据各样地IFI得分对土壤肥力进行分级。结果表明,攀枝花和广元植烟区土壤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含量都偏低,泸州植烟区除碱解氮外其他营养成分含量都适中,适宜烟草生长,土壤肥力较高。四川省4个植烟区土壤肥力可分为Ⅰ级(较高),Ⅱ级(中等),Ⅲ级(较低),Ⅳ级(低)四个等级。4个植烟区土壤肥力质量排名为泸州广元宜宾攀枝花。  相似文献   

18.
大荔枣园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及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大荔县冬枣产区土壤肥力状况,采集了303个有代表性枣园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pH、有机质、硝态N、铵态N、碱解N、有效P、速效K、有效Fe、有效Mn、有效Zn、有效Cu等指标,用ArcGIS软件绘制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N、P、K的空间分布图,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枣园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pH值在各个采样点间的变异性较小,其余土壤肥力指标都存在着较大的变异,并且偏度和峰度>0,属于右偏态尖峰型;整体来看,大荔枣园土壤pH偏碱性,碱解N含量较为丰富,有效P含量中等偏低,速效K含量极其丰富,有机质含量较为缺乏。空间分布规律表现为土壤碱解N、有机质规律一致,东北区域低、其他区域高;有效P含量北部高南部低;除东北部少数区域外,土壤速效K含量普遍达到丰富或极丰富水平。主成分分析显示,有机质、速效K、有效Fe和有效P是影响冬枣园土壤肥力最主要的因素,通过对各乡镇的综合得分均值进行比较,发现各乡镇土壤得分高低与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园林绿化废弃物覆盖对城市绿地土壤肥力影响,以期为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解决城市绿地土壤问题提供依据。  方法  本研究以北京市典型城市绿地土壤?圆明园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试验设置4种不同处理:不覆盖(CK)、上层木片 + 下层堆置15 d的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处理A)、上层木片 + 下层堆置30 d的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处理B)、上层木片 + 下层堆置60 d的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处理C),进行室内分析测定,结合修正的内梅罗指数法计算土壤综合肥力指数,运用Pearson相关性及逐步回归分析,分析不同覆盖处理对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  结果  0 ~ 10 cm土层中,C覆盖处理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P < 0.05);10 ~ 20 cm土层中,C覆盖处理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P < 0.05)。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显示,C覆盖处理显著提高0 ~ 10 cm土层的综合肥力(P < 0.05)。修正的内梅罗指数法中Fimin值及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综合肥力限制因子为土壤密度及有效磷,土壤综合肥力最主要影响因子为有机质,其次为土壤有效磷及土壤密度。  结论  综上,园林绿化废弃物覆盖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综合肥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处理C为最佳覆盖方案,今后研究中要着重注意土壤肥力主要影响因子(土壤有机质、土壤密度及有效磷)的动态变化及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以上海典型搬迁地为研究对象,对搬迁地土壤单项肥力指标和土壤综合肥力进行分析,探讨城中村和工业企业搬迁地土壤肥力质量特征,为科学指导搬迁地土壤用于园林绿化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上海典型的20个城中村搬迁地样点和16个工业企业搬迁地样点,筛选土壤pH、电导率、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容重等7项指标作为肥力评价指标,采用修正的内梅罗法对搬迁地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搬迁地土壤呈碱性,电导率适宜,有机质和碱解氮质量分数相对适宜,有效磷和速效钾质量分数丰富,土壤容重大;上海市搬迁地土壤肥力综合指数均值仅为0.86;城中村搬迁地土壤肥力综合指数显著高于工业企业搬迁地(P<0.05)。  结论  上海搬迁地土壤肥力相对较差,其中59.3%的搬迁地土壤属于差等级,40.7%的搬迁地土壤属于一般等级;城中村搬迁地土壤肥力优于工业企业搬迁地土壤;搬迁地土壤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前,应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土壤肥力以满足绿化种植要求。图5表2参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