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省一座水产良种工厂化高效育苗基地在焦作市修武庖厂建成。目前,工厂化人工繁育设施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建成工厂化苗种培育池水面7亩,工厂化成鱼养殖池水面6亩,亲鱼培育池水面1亩,人工繁育池2个水面0.15亩。7月份可全部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2.
《水产养殖》2012,(9):53
2012年8月,杭州市农业局陈品南副局长、渔业处马小能处长、杭州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相建勇站长等冒着酷暑来到临安石斑鱼人工繁育基地察看苗种繁育情况。临安石斑鱼人工繁育基地是杭州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与临安市渔业渔政管理站实施《石斑鱼人工繁育研究》项目建设起来的,经过几年的探索与  相似文献   

3.
《水产养殖》2019,(1):13-13
<正>2018年11月底,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庙滩镇的湖北五合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中华鲟繁育基地成功实现人工养殖子一代中华鲟的人工繁育,获得一批子二代幼苗。这也是该物种首次在鄂西北实现人工繁育。此前,湖北省荆州、宜昌已实现人工繁育中华鲟。农业农村部调查数据显示,长江中华鲟繁殖群体规模已由20世纪70年代1万余尾,减至目前不足100尾。人工增殖放流可使中华鲟的种群数量有所增长,促进中华鲟的有效保护。湖北五合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中华鲟繁育基地,由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规划设计,属于中华鲟的  相似文献   

4.
《内陆水产》2014,(6):23-24
6月6日浙江临海市海洋与渔业局表示,临海玉龙养殖有限公司规模化繁育基地建成,这个也是浙江省内首个“三文鱼”繁育基地。2011年,玉龙养殖有限公司与台湾海洋水产大学合作,利用山区地理环境优势,成功突破三文鱼规模化繁育技术,连续3年从加拿大引进陆封型三文鱼(钢头鲑)受精卵。2012年,该企业再次成功突破三文鱼人工繁育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5.
三疣梭子蟹土池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疣梭子蟹生长快,肉质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价格较高并适合进行人工养殖,现已成为我国北方海水养殖的主要优良品种,其主产区苗种来源完全依靠人工繁育。在其育苗主产区,工厂化人工繁育三疣梭子蟹技术已接近成熟,苗种既二期幼蟹(C2)产量平均达0.3~0.5kg/m^3,但从近几年的养殖效果来看,出现了与河蟹养殖过程中相似的问题,即工厂化人工繁育的蟹苗人池后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6.
正淞江鲈,又名松江鲈、四鳃鲈。淞江鲈是一种近海暖温带小型底层肉食洄游性鱼类,是我国国家Ⅱ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也是上海的名贵土著鱼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淞江鲈工厂化养殖模式是在其人工繁育技术的基础上,对淞江鲈成鱼养殖过程中所需的关键生态因子进行人工模拟,构建一套适合于其生长发育的模拟自然生境系统,开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批量生产出淞江鲈商品鱼。该养殖模式建设成本较低,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7.
美国大口胭脂鱼是我国“九五”期间推广的水产养殖良种之一。沂水县作为临沂市水产良种繁育基地,引进养殖该品种已3年多。在1998年人工繁育试验的基础上,1999年进行了生产性苗种繁育试验。采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受精,池塘静水孵化等常规人工繁育技术,取得了理想的结果。一批催产38组,获卵150余万粒,受精率78.2%,出乌仔82万尾。1试验材料和方法1.1池塘亲鱼培育池、鱼苗孵化池为土池,面积1~3亩,水深1.5~2m。按常规进行生石灰彻底清塘,灌注井水,施发酵牛粪,培育适口的浮游生物及底栖生物。产…  相似文献   

8.
在天津地区开展工厂化循环水模式下的黄姑鱼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2015年10月从福建引进黄姑鱼亲鱼,经过车间越冬培育及强化培养,2016年4月开展人工育苗。经40d培育,获得体长约3~3.5cm的苗种36万尾,幼苗成活率为30.4%。  相似文献   

9.
黄鳝属水产名优养殖品种,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是国内外消费者喜爱的美味佳肴和滋补保健食品。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和科技发展,越来越多的养殖者开始养殖黄鳝,但目前黄鳝的人工繁育技术仍不成熟,无法大量提供适于开展养殖的苗种。为此,济宁市任城区水产局开展了黄鳝工厂化人工繁育试验,取得明显的成效,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1天津地区海水工厂化养殖产业发展概况天津位于渤海之滨,天然养殖环境条件优越,水产养殖历史悠久,养殖技术水平居于全国先进行列,是北方地区重要的海水鱼苗种繁育生产基地和商品鱼养殖基地。上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对虾人工育苗技术的快速发展成熟,工厂化育苗得到快速发展,形成工厂化育苗产业,海水工厂化养殖进入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1.
周荣 《科学养鱼》2022,(1):12-13
"冷水鱼工厂化繁育系统"是以工厂化循环水繁育系统为主体,针对冷水鱼繁育的特点,依托专业、可控和高效的装备,开展亲本驯养、亲本培育、亲鱼催产、鱼卵孵化、苗种培育等工序,实现苗种繁育的现代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正>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于2020年9月开展了“长江刀鲚人工驯化养殖”和“长江刀鲚生态繁育技术研发”等项目的研究,现将项目组两年来在长江刀鲚原种引进、后备亲鲚驯养及亲鲚生态繁殖等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长江刀鲚原种引进(1)鱼种来源。引进的两批刀鲚鱼种均来自上海水产研究所奉贤养殖基地,系该基地人工繁育的长江原种。(2)鱼种运输。第一批鱼种于2020年12月17日引进,规格8~10厘米/尾,数量3 000尾,  相似文献   

13.
笔者于2007年7月始,在普陀区兴海养殖优质种苗选育研究所利用秋后海水育苗的空闲季节和现成的工厂化育苗设施,引入淡水后,进行了工厂化全人工克氏原螯虾繁育试验,现把育苗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孙锴 《河北渔业》2019,(7):24-24,42
鲑科鱼类大多产沉性卵,人工繁育方法大致相同,均采用人工授精方法。人工授精是人工繁育的第一步,决定着人工繁育的成败。因此怎样提高受精率是做好人工繁育工作首先应考虑和解决的问题。现将我们多年来在鲑科鱼类人工繁育工作中摸索出的提高受精率的几种方法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水产科技》1999,(5):40-40
本所从1988年起,对江河名优鱼类——光倒刺鲃进行人工繁育试验,在1991年初获成功的基础上,今年再次繁育批量苗种。规模化繁育基地正在筹建中。该鱼食性杂、生长快,抗逆性强,易捕。高密度养殖产量可达50-100公斤/米^2,利润2000元/米^2左右,养殖效益很高。  相似文献   

16.
罗氏沼虾引种复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期以来,国内进行罗氏沼虾人工繁殖一直以池塘饲养的成虾作亲本,由此造成该虾种质退化,养殖经济效益下降.为提高其种质和养殖经济效益,于1996年和1997年从马来西亚引进野生原种繁育虾苗,进行复壮技术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种子代和杂交种子代的体长、体重明显高出本地的驯养种.种群间具有标准差、变异系数、第二步足与体长的比值相对较小、额齿数相对较多的特点.通常野生原种体形细长、体色淡黄透明、摄食旺盛、抗病力强、性成熟个体较大.野生种子代和杂交种子代幼体活力强,摄食旺盛,变态期延长,但人工育苗的难度大.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繁育难度相对较低的雌(本地驯养种)×雄(野生种)配组方式繁育杂交苗,难度较小,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大竹蛏(Solen grandis)亲体,通过工厂化养殖方式开展苗种繁育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利用有益菌可持续保证幼体发育良好的水体环境,减少药物使用。大竹蛏工厂化苗种繁育技术苗种存活率高、生长发育快,附着后的稚贝经过40~50 d的培养后,壳长达到约0.9 cm。  相似文献   

18.
三疣梭子蟹是我国北方海水养殖的主要优良品种之一,其主产区苗种来源完全依靠人工繁育。但从2007年前期养殖效果来看,三疣梭子蟹养殖出现了与河蟹养殖过程中相似的问题,即工厂化人工繁育的蟹苗入池后死亡率高,有的甚至全部死亡。据笔者调查,除现在天然海水水质较差等因素外,三疣梭子蟹适应外界自然环境的能力差也是其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为保护抚仙湖特有大型凶猛肉食性鱼类花鲈鲤,恢复其种群数量,2008年以来,先后收集从抚仙湖捕捞的花鲈鲤原种28尾,在鱼池开展人工驯养繁育试验。试验结果:经过多年的驯养培育,至2016年花鲈鲤原种存活12尾,驯养成活率42.9%;2011-2016年,在花鲈鲤的繁殖季节共进行了10次人工繁殖试验,其中2015年前均未获得成功,2016年获得鱼卵260粒,孵出水花鱼苗160尾,至2017年底培育获得全长20 cm的大规格鱼种8尾,人工繁殖取得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产》2012,(6):F0002-F0002,I0001
河北中捷罗非鱼养殖有限公司始建于1983年,地处渤海湾西部,占地6000亩,是全国大型的罗非鱼越冬苗种繁育基地,年出池产量达到160万斤。同时是河北省最具规模的海水鲽鳎养殖基地之一,主养半滑舌鳎,年产苗种200万尾,成鱼20万斤。养殖基地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热及海淡水资源优势,拥有现代化地热大棚50座,面积150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