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预防性化疗以降低肝转移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期.方法: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手术切除肿瘤病灶,术中门静脉置化疗泵,术中至第7天持续化疗泵滴入或推注大剂量5-Fu,术后3周全身化疗.对照组:手术切除病灶,术后3周全身化疗.结果:治疗组16例病人中术后肝转移2例,肝转移率12.5%;对照组20例病人中术后肝转移9例,肝转移率45%.治疗组3年、5年生存率81%、75%;对照组3年、5年生存率55%、45%.结论:门静脉化疗可积极预防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以阿霉素等化疗药物经肝动脉灌注化疗并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41例,采用阿霉素、顺铂以及5-氟脲嘧啶等化疗药物与碘化油联合经肝动脉栓塞灌注治疗。结果:41例共接受102次介入治疗。22例AFP明显下降或恢复正常。部分缓解21例,稳定16例,进展4例,总有效率51.2%。0.5、1、2а生存率分别为87.2%、58.1%、19.0%。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Ⅲ度的骨髓抑制和Ⅰ~Ⅱ度的消化道反应。结论:以阿霉素为主的药物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好,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5 6例中央型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结合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5 6例中央型肺癌进行支气管动脉灌注ADM(阿霉素)、MMC(丝裂霉素)、CDDP(顺铂)或CBP(卡铂) 1个月,然后进行剖胸探查术,行肺叶切除或支气管肺叶袖状切除术切除癌肿及纵膈淋巴结。结果:介入治疗1个月后,胸部CT影像学上癌肿缩小4 0 %~5 0 %者2 8例(5 0 .0 % ) ,缩小2 0 %~39%者2 0例(35 .7% ) ,缩小<2 0 %者8例(14 .3% )。对5 2例(92 .9% )行肺叶切除或支气管肺叶袖状切除术切除癌肿及纵膈淋巴结。术后并发胸腔感染、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各1例。术后2 a生存率为75 .0 %。结论:外科手术仍是治疗肺癌的首选方法。对中央型肺癌先行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待肿瘤缩小后再进行手术,能提高手术的切除率,也能减少全肺切除,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治疗肝癌破裂出血较安全、可靠、有效和便于操作的方法。方法:肝癌破裂23例,采用肝叶肝段系统切除、肝癌姑患切除、肝癌缝扎止血或加压缝扎止血,术中行门静脉插管皮下埋泵。术后再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和经泵门静脉化疗(PCV)。并随访0~18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随访,3个月内死亡5例,9例半年存活.6例1a存活,3例超过18个月。结论:急诊手术和术后介入治疗肝癌破裂出血能有效地延长病人生存期,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是肝癌破裂出血治疗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NMT1和DNMT3a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0例行新辅助治疗的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新辅助放化疗前后DNMT1和DNMT3a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分析二者在直肠癌组织中的相关性,并根据肿瘤消退学分级(TRG)评估新辅助治疗的有效性。结果新辅助治疗前DNMT1和DNMT3a在直肠癌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00%(42/50)和78.00%(39/50),二者阳性表达与直肠癌分化程度、c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相关(P0.05);新辅助治疗后DNMT1和DNMT3a在直肠癌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00%(18/50)和30.00%(15/50),与化疗前二者的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G分级:0级2例(4.00%),1级22例(44.00%),2级19例(38.00%),3级7例(14.00%)。相关性分析表明:二者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性(r=0.455,P0.05)。结论 DNMT1和DNMT3a在进展期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等病理特征相关,且二者呈明显正相关性,DNMT1和DNMT3a可作为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对不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破裂急性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32例不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破裂急性出血患者,行肝动脉栓塞(TAE)或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结果 32例患者全部成功止血,无一例死亡,术后1个月生存2例(6.25%),3个月生存12例(37.50%),6个月生存13例(40.63%),1年生存5例,1年生存率达到15.63%。结论肝动脉栓塞对不可切除肝癌破裂急性出血的治疗安全有效,且可创造二期切除等进一步治疗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老年喉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7例老年喉癌患者的手术方法及预后。结果:本组无术中死亡病例。全喉切除术17例,3、5a生存率分别为82.4%及70.6%;喉部分切除20例,3、5 a生存率分别为80.0%、65.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1%。结论:在有充分的术前准备和严格掌握适应证前提下,手术仍是治疗老年喉癌患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癌的传统治疗是手术或手术加放疗,5年存活率60%~70%,个别高者只也达80%[5]。提高子宫内膜癌的存活率是临床工作者的研究热点,我院1994年~1997年采用手术加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治疗子宫内膜癌42例,收到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全组70例,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51.5±4.7)岁,全组均经分段诊刮确诊后手术。把病例分成两组:手术后行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组(简称治疗组)42例,手术后未插管全身化疗作为对照组(简称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的发病年龄、ISGP组织学分类、FIGO手术分期及组织分级均具可比性,见表1~…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结肠粘液癌肝转移的螺旋CT特征和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且CT资料完整的38例结肠粘液癌肝转移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中共扫描59个肝转移灶,平扫为低密度灶42个,等密度灶5个,高密度灶12个,增强后门静脉期边缘强化43个。螺旋CT正确诊断51个病灶,诊断符合率为86.4%(51/59),其中高密度灶12个均确诊,诊断符合率为100%。对28例患者的30个转移灶实施手术切除,切除率为93.7%(30/32),其余10例经外科评估无切除意义。28例手术切除患者的5a生存率为53.6%。结论:螺旋CT扫描对结肠粘液癌肝转移的检出和手术切除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是肝内病变造影诊断和栓塞治疗的关键 ,是影响肝癌介入疗效的主要因素 ,因此 ,提高其插管成功率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是 2 3例肝动脉超选择插管的临床体会 ,着重讨论插管失败的原因 ,旨在引起基层医务工作者对肝动脉超选择插管的重视 ,进一步提高插管的成功率。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原发性肝癌 2 3例 ,其中男 1 6例 ,女 7例 ,年龄 2 8~ 69岁 ,平均 52岁。全部病例术前均行 CT、B超及血 AFP、肝功能等检查确诊。肿瘤最大直径 5.5~ 1 5.2 cm,平均 (8.9± 2 .5) cm。1 .2 方法常规 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标本中CCX-CKR表达水平,分析3年临床外科163例结直肠癌患者资料,探索结直肠癌肿瘤标本中CCX-CKR表达水平与患者术后生存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CCX-CKR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配对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I、Ⅱ期结直肠癌肿瘤组织较Ⅲ、Ⅳ期肿瘤组织有更高的CCX-CKR表达水平,CCX-CKR高表达患者的远期生存率较高。因此,CCX-CKR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呈负相关,而与患者总生存率(OS)呈正相关;CCX-CKR可作为结直肠癌的1个新预后因子,也可为相关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肝动脉化疗栓塞加二期手术切除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分析(附10例报告)陈义雄,染立华,刁胜林(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湛江524001)近年来,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国内已有不少报道,但是,文献报道获二期手术切除病例甚...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术中置动脉导管药盒在直肠癌术后化疗的优点。方法:直肠癌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实验组用腹腔内动脉导管药盒给药,对照组为静脉给药,两组化疗方案相同。结果:两组4a与5a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化疗后副作用少,且程度较轻,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直肠癌患者术后腹腔内动脉导管药盒注药化疗比通过全身静脉化疗副作用少,程度较轻,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痛苦减轻,给药方便快捷;患者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小肠肿瘤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原发小肠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63例均经手术和(或)病理检查证实诊断,其中良性肿瘤16例,恶性肿瘤47例。主要表现为腹痛、腹部包块、肠梗阻及消化道出血等。术前确诊22例.其余均误诊,误诊率为65.1%。本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良性肿瘤行肿瘤及局部肠管切除。恶性肿瘤则行根治性切除、姑息性切除及捷径手术4例。本组无手术死亡。恶性肿瘤1、3、5a生存率分别为65.8%、42.1%、20.3%。结论:小肠肿瘤缺乏特异性体征,术前误诊率高。对有出血、腹痛、梗阻、包块等临床表现者应怀疑本病可能;对诊断不明者应综合采用各种检查,必要时剖腹探查。一经诊断.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63例急症手术治疗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右半结肠癌23例,行一期切除吻合22例,行短路手术1例;左半结肠37例,行一期切除吻合33例,捷径手术2例,H arl-m ann手术2例。直肠癌3例中行M iles 1例,D ixon 1例,单纯造瘘1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肺部感染5例,切口感染7例,切口裂开2例,造口旁疝1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5.4%。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随访统计1,3,5a生存率分别为88.9%,57.1%和31.7%。结论:对该病症应根据具体病情而选择术式,通过正确操作及围手术期处理,一期吻合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Ш期结肠腺癌患者ERCC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奥沙利铂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学确诊的Ш期结肠腺癌患者85例,PCR检测ERCC1基因型;采用标准mFOLFOX6方案化疗12疗程,观察5a生存率和无疾病进展率。结果 85例中C/C基因型频率为38.8%,T/T+C/T基因型频率为61.2%。C/C基因型患者5a生存率和无疾病进展率分别为76.5%和72.1%,T/T+C/T基因型5年生存率和无疾病进展率分别为53.8%和46.1%,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C1C/C基因型Ш期结肠腺癌患者对奥沙利铂化疗方案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大涎腺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案与疗效的关系,以帮助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106例患者中腮腺91例,颌下腺13例,舌下腺2例,分别采用单纯手术(31例)和术后放疗或(和)化疗辅助(73例),并对其5a和10a生存率进行统计。结果:106例得到3a以上随访103例,总的5a生存率70.8%,l0a生存率61.6%。结论:对涎腺癌的治疗关键是首次手术方法正确,范围足够,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晚期胃癌患者进行姑息性切除与非切除手术治疗的临床预后,探讨姑息性切除治疗不能根治的晚期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6例不能根治的晚期胃癌患者,行姑息性切除手术60例(治疗组),行姑息性非切除手术26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治疗组0.5、1、2a生存率分别为83.3%(50/60)、46.7%(28/60)、20%(12/60),对照组则分别为57.7%(15/26)、23.1%(6/26)、0%。两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姑息性切除可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对于不能根治的晚期胃癌患者,即使存在有腹膜播散、肝转移、远处淋巴结转移、周围脏器侵犯等情况,决不能轻易放弃切除或部分切除原发肿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一期肿瘤切除的手术方法 ,以提高该病的治疗水平。方法 :总结我院自 1 995年来一期切除治疗的 55例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临床资料 ,分析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与体会。结果 :55例均痊愈出院 ;1例发生吻合口瘘 ;围手术期无死亡。平均住院日 (1 2 .5± 3.6) d。随访 50例 ,1、3、5a生存率分别为 98%、70 %和 40 %。结论 :选择适当的病例进行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一期肿瘤切除加消化道重建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国产吻合器在治疗低位直肠癌中的作用。方法;低位直肠癌97例,分为两组:吻合器组67例,采用GF—I管消化型吻合;手缝组30例采用人工手法缝合。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吻合器组均一次吻合成功,无吻合口瘘发生,平均手术时间为200min。手法缝合组发生吻合口瘘2例,发生率为6.7%,吻合口狭窄1例,发生率为3.3%,平均手术时间为245min。吻合器组局部复发7例,占10.4%;手法缝合组5例,占16.7%。吻合器组中50例随访5a,生存30例,死亡20例,5a生存率为60.0%,与同期手缝组切除5a生存率60.9%相似。结论: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运用吻合器作低位直肠癌切除术,能使更多的患者得以保肛,吻合成功率高,吻合口瘘发生率低,手术时间缩短,能保证切除足够的原发灶及可能侵犯区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