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理的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营养,是养好断奶仔猪的关键。但优质鱼粉量少价昂。我们以无鱼粉配方添加赖氨酸的饲粮培育断奶仔猪获得良好效果。对照饲粮含3%鱼粉,粗蛋白质20.0%,赖氨酸0.84%,消化能3.1兆卡/千克。试验饲粮不含鱼粉,粗蛋白质16.1%,6,赖氨酸0.61%,添加合成赖氨酸0.2%,消化能3.1兆卡/千克。  相似文献   

2.
高赖氨酸玉米和普通玉米对猪的营养价值评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用高赖氨酸玉米和普通玉米对猪的营养价值进行了评定。试验所用高赖氨酸玉米的粗蛋白质、赖氨酸、总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8.7%、0.35%、7.21%,普通玉米分别为9.4%、0.27%、9.03%。以高赖氨酸玉米代替饲粮中普通玉米,全期饲养137天,喂高赖氨酸玉米饲粮的猪比喂普通玉米饲粮的猪体重高4.55千克,日增重提高6.9%。其中育肥后期阶段饲养46天,喂高赖氨酸玉米组平均净增重和日增重为29.6千克和644克,而喂普通玉米组为26.0千克和566克,高赖氨酸玉米组比普通玉米组提高13.8%,差异显著(P<0.05)。经屠宰测定,高赖氨酸玉米组瘦肉率为55.4%,比普通玉米组提高2.6个百分点;背膘厚度,高赖氨酸玉米组比普通玉米组降低1.06厘米,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断奶仔猪赖氨酸需求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试验选取体重约8千克的杜×大×长三元杂交断奶仔猪(公母各半)72头,随机分为6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分别喂以含赖氨酸(Lys)水平为0.85,0.95,1.05,1.10,1.15,1.20%的饲粮。通过测定饲粮Lys水平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血清氮浓度的影响,探讨断奶仔猪Lys的需求参数。结果表明,随着饲粮中Lys水平的提高,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增加,饲料转化率显著改善(P<0.05),并且在1.15%的Lys组生产性能达到最佳,进一步提高Lys水平,生产性能反而下降。各组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当饲粮Lys水平由0.85%升至1.15%,血清氮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1.2%组极显著地高于其他各组(P<0.01),反映该组猪对蛋白质利用较差,这与该组猪生产性能差相符。以上结论提示,8~19千克断奶仔猪Lys需求参数为饲粮的1.15%,按AEC(1989)有关饲料Lys可消化率数据,折算其相应真可消化和表观可消化Lys为1.032%和0.967%。  相似文献   

4.
《中国畜牧杂志》1995,(4):11-13
本研究选用18头28±1日龄断奶的杂交仔猪(平均体重约5.5kg),研究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对早期断奶仔猪腹泻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1)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使仔猪血浆挥发性盐基氨含量、血浆尿素氨含量和腹泻指数降低(P<0.05或0.01)。(2)采食全植物蛋白型氨基酸平衡饲粮(CP18.3%)的仔猪,其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肉比(P/G)与采食复合蛋白型对照饲粮(CP19.7%)的仔猪差异不显著(P>0.05),但前者的增重成本比后者降低(P<0.05)31%。(3)采食复合蛋白型氨基酸平衡饲粮(CP18.4%)的仔猪的生产性能优于采食复合蛋白型对照饲粮(CP19.7%)的仔猪,前者的ADG和ADFI分别提高(P<0.05)61%和32%,F/G和增重成本分别下降(P<0.05)24%和37%。(4)采食全植物蛋白型氨基酸平衡饲粮的仔猪,其ADG和ADFI低于(P<0.01)采食复合蛋白型氨基酸平衡饲粮的仔猪。前者的F/G和增重成本趋于高于后者,但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可显著降低仔猪断奶后腹泻和提高仔猪生产性能。复合蛋白型?  相似文献   

5.
选57头28日龄断奶仔猪(平均体重约4.5kg),研究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对早期断奶仔猪大肠蛋白质腐败作用和腹泻的影响。结果显示:(1)饲粮CP水平分别与仔猪的CP、未消化CP日摄入量,结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挥发性盐基氮(VBN)和氨氮(AN)含量,以及腹泻指数之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2)结肠内容物中VBN和AN含量分别与仔猪腹泻指数呈显著(P<0.05)的正相关。(3)饲粮CP水平分别与盲肠内容物中VBN和AN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P>0.05)。(4)随着饲粮CP水平的升高,仔猪结肠组织病理变化亦增加。(5)与CP20.4%的全植物蛋白型饲粮和CP19.2%的复合蛋白型饲粮比较,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CP16.5%)可有效地降低仔猪结肠内容物中VBN和AN含量及腹泻指数。试验表明,饲粮CP水平对结肠蛋白质腐败作用可产生显著的影响。随着饲粮CP水平的升高,结肠内蛋白质腐败、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和仔猪腹泻指数均有增加。平衡饲粮氨基酸使CP水平降低可减少结肠内蛋白质的腐败和仔猪断奶后腹泻。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探索饲粮不同赖氨酸水平下添加适宜的合成晶体氨基酸(L-赖氨酸、L-缬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及色氨酸)对冬春季洋二元杂种初产母猪哺乳期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100头长白X约克杂交初产母猪随机分成5个赖氨酸水平组(1.35%、1.25%、1.15%、1.05%、0.95%),但饲粮的净能均为9.68MJ,/kg,并且均在日粮中添加合成赖氨酸1.7kgl/t使其各组日粮的氨基酸比例一致(各组日粮中额外添加合成的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赖氨酸与蛋+胱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异亮氨酸的比例均为100:60:75:85:19.5:65,饲粮均制粒为4.0颗粒),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饲养到35日龄断奶。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赖氨酸1.35%水平组的仔猪断奶窝重和窝增重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蛋白质水平对母猪日采食量、背膘损失及断奶后发‘睛间隔影响不显著(P〉0.05)。由结果可知.冬春季低温环境下(平均温度为15℃),洋二元杂种初产母猪哺乳期饲粮添加合成L-赖氨酸1.7kg/t和适宜L-苏氨酸、L-缬氨酸、DL-蛋氨酸、L-色氨酸饲喂粗蛋白质为21.85%(赖氨酸1.35%)颗粒饲料时洋二元杂种经产母猪哺乳期生产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7.
饲粮类型和蛋白质水平对早期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48头28±2日龄断奶仔猪(平均体重约5.5千克),随机分成8组,采用2×4设计研究2种饲粮类型与4个粗蛋白质(CP)水平(22、18、17和14%)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①低蛋白质饲粮使仔猪血浆尿素氮(PUN)含量和腹泻指数显著降低(P<0.05或0.01)。②采食全植物蛋白型饲粮的仔猪,其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低于(P<0.01)采食复合蛋白型饲粮的仔猪。前者的料肉比(F/G)趋于高于后者,但差异不显著(P>0.05)。前者的PUN含量高于(P<0.01)后者。③对于ADG、ADFI和PUN指标,存在饲粮类型×CP水平的交互作用(P<0.05或0.01)。④全植物蛋白型饲粮和复合蛋白型饲粮取得最大日增重的CP水平(%)分别为18.9和19.9。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蛋白型饲粮的饲养效果优于全植物蛋白型饲粮。饲粮类型不同,蛋白质的适宜水平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早期断奶仔猪蛋白质及矿物质的营养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断奶仔猪消化道酶系发育尚未健全,胃内pH值升高,易发腹泻。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可显著降低仔猪断奶后腹泻和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在日粮中的含量以1.65%。1.80%为最佳,日粮中的蛋白质原料以动物性蛋白质为主,添加饲用酸化剂、脂肪、酶制剂和抑菌促生长剂都能提高仔猪对蛋白质的消化率和减少腹泻发生。日粮中钙水平控制在0.58%-0.80%之间。高铜日粮能提高仔猪的日增重和饲料效率。高锌和含砷制剂日粮能促进仔猪食欲,减少腹泻发生。  相似文献   

9.
将162头经产母猪按品种、胎次随机分为3组,即试验(GW)组,试验(ZD)组和对照(DZ)组。3组在妊娠期和哺乳期日粮中采用不同的粗蛋白质和赖氨酸水平组合,GW组为13.16%、0.58%和16.64%、0.84%;ZD组为14.52%、0.66%和15.45%、0.73%;DZ组为13.84%、0.62%和16.61%、0.83%,其他主要营养指标基本相同。结果表明,随着妊娠期日粮中粗蛋白质和赖氨酸的提高,仔猪初生重随之提高,但对产仔数无影响;随着哺乳期日粮中粗蛋白质和赖氨酸的提高,母猪哺乳期失重减少,但并不显著影响断奶至再配种的间隔时间和断奶窝仔数;仔猪哺乳期增重和断奶一星期内增重与初生重关系较大,DZ组日粮获得了最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断奶仔猪色氨酸需求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试验选取60头体重约8kg的三元杂交(杜×(大×长))断奶仔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2个重复,分别饲喂色氨酸水平为0.130%、0.155%、0.180%、0.205%和0.230%的玉米———玉米蛋白粉型饲粮,以探讨断奶仔猪对色氨酸的需求参数。结果表明,在0.130%~0.205%的色氨酸水平内,随着饲粮中色氨酸水平的提高,仔猪的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G/F)都极显著提高(P<0.01),采食每单位色氨酸所获得的体增重显著增加(P<0.05),血清尿素氮浓度显著降低(P<0.05)。并且在饲粮色氨酸0.205%水平组,仔猪的各项指标最佳。但饲粮色氨酸0.230%水平组仔猪平均日增重又显著降低(P<0.05),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趋于降低(P>0.05),采食每单位色氨酸所获体增重显著减少(P<0.05),血清尿素氮浓度趋于升高(P>0.05)。以上结果提示,8~20kg断奶仔猪获最佳生产性能的色氨酸需求参数为0.205%,饲粮中赖氨酸和色氨酸比例为100:18,相应的表观可消化色氨酸需求参数为0.163%。  相似文献   

11.
选用18头早期断奶杂交仔猪研究了饲粮蛋白质水平和组成对早期断奶仔猪腹泻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经30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两个低蛋白氨基酸平衡饲粮(CP17%)组仔猪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高蛋白饲粮(CP 20%)组(P<0.01),断奶10 d内的腹泻频率显著降低(P<0.01),而且腹泻的发生主要集中在断奶10 d内;在粗蛋白均为17%且氨基酸平衡的条件下,饲粮蛋白质组成不同(植物蛋白分别占总饲粮蛋白90.5%和84.0%)对仔猪腹泻和平均日增重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果证明通过平衡饲粮氨基酸降低蛋白质水平,可以有效地降低仔猪断奶后腹泻和提高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2.
早期断奶仔猪蛋白质及矿物质的营养需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期断奶仔猪消化道酶系发育尚未健全,胃内pH值升高,易发腹泻,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可显著降低仔猪断奶后腹泻和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在日粮中的含量以1.65-1.80%为最佳,日粮中的蛋白质原料以动物性蛋白质为主,添加饲用酸化剂,脂肪,酶制剂和抑菌促生长剂都能提高全猪对蛋白质的消化率和减少腹泻发生,日粮中钙水平控制在0.58%-0.80%之,高铜日粮能提高猪的日增重和饲料效率,高锌和含砷制剂日粮能促进仔猪食欲,减少腹泻发生。  相似文献   

13.
赖氨酸作为猪饲粮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在仔猪饲粮中的含量不仅反映了饲粮蛋白质的品质,而且对改善仔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效率均十分重要。本文对国内外近年(2006—2012年)发表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讨论了国内外断奶仔猪赖氨酸需要量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4.
添加氨基酸稀土螯合物降低日粮赖氨酸水平喂猪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优敬  殷进炎 《饲料工业》1997,18(12):43-45
本试验结果表明,猪日粮中添加02%的氨基酸稀土螯合物(含螯合物中的赖氨酸,日粮赖氨酸水平为086%),猪的生长速度与添加015%赖氨酸(日粮赖氨酸水平为099%,达到标准需要)无显著差异(P>005),经济效益优于添加015%赖氨酸组。每千克增重可降低成本035元,少耗赖氨酸44克,少耗蛋白质275克,少耗饲料014千克。添加螯合物后,另外补加赖氨酸013%、005%,试猪的增重、饲料转化率等与单独添加螯合物、015%赖氨酸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探讨饲粮赖氨酸水平对生长獭兔生长性能、氮代谢及血清免疫和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平均体重为(665±123)g的断奶獭兔 200只,随机分成 5组(每组 40个重复,每个重复 1只),分别饲喂赖氨酸水平为 0.55%、0.70%、0.85%、1.00%和 1.15%的试验饲粮。预试期 7d,正试期 53d。结果表明:饲粮赖氨酸水平对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赖氨酸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影响食入氮(P=0.0065)、氮沉积(P=0.0459)和氮生物学效价(P=0.0226),而对粪氮排出量、尿氮排出量、可消化氮、氮表观消化率和氮利用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赖氨酸水平为 1.00%和 1.15%的组的食入氮极显著高于饲粮赖氨酸水平为 0.55%和 0.70%的组(P<0.01)。饲粮赖氨酸水平为 0.70%、0.85%、1.00%和 1.15%的组的氮沉积和氮生物学效价显著高于饲粮赖氨酸水平为 0.55%的组(P<0.05)。饲粮赖氨酸水平极显著影响血清免疫球蛋白 A(P<0.0001)、免疫球蛋白 G(P<0.0001)和免疫球蛋白 M 含量(P<0.0001)。饲粮赖氨酸水平为 0.70%、0.85%、1.00%和 1.15%的组的免疫球蛋白 A、免疫球蛋白 G和免疫球蛋白 M 含量均极显著低于饲粮赖氨酸水平为 0.55%的组(P<0.01)。饲粮赖氨酸水平除显著影响血清胆固醇浓度(P=0.0167)外,对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尿素氮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考虑本试验所测指标,生长獭兔的饲粮适宜赖氨酸水平为 0.55% ~0.70%。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粗蛋白质水平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择160头体重7.0 kg、(25±1)日龄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种断奶仔猪,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公母各半。按照等能等氨基酸配制饲粮,4个处理组分别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20.50%、19.50%、18.50%和17.50%的饲粮。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1)生长性能,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9.50%、18.50%、17.50%时,随着饲粮中粗蛋白质水平的降低,仔猪日采食量和日增重表现为显著线性降低(P<0.05);仔猪料重比有升高趋势(P>0.0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20.50%、18.50%时,仔猪日采食量、日增重、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粗蛋白质为19.50%时,小猪日采食量、日增重、料重比最佳。2)经济效益,小猪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在当时的饲料原料价格行情下,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8.50%组最低(4.40元),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7.50%组最高(4.54元),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9.50%组(4.41元)和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8.50%组(4.40元)接近。综上所述,该试验条件下,饲粮粗蛋白质水平19.50%时,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7.
来稿摘登     
●膨化全脂大豆粉饲喂哺乳仔猪效果试验  膨化全脂大豆粉由穆棱市哈北膨化饲料公司提供,经东北农业大学中心化验室分析,粗蛋白质为32.64%,赖氨酸2.04%,脲素酶活性达到标准要求(pH0.05~0.3)。饲养试验于1999年5~6月在牡丹江市大湾种猪场进行。选择长大和大长二元仔猪520窝为试材,按对等原则分为试验组270窝饲喂以膨化大豆粉为主要蛋白源的饲粮,对照组250窝饲喂以大豆粕和鱼粉为主要蛋白源的饲粮。两组饲粮配方见表1。表1 试验饲粮配方试验组对照组玉米%45.446.4次粉%1010啤…  相似文献   

18.
生长仔猪蛋白质的需要量很高。蛋白质的质量也极为重要,尤其是饲料所供给的赖氨酸数量。建议每1000千卡消化能至少应提供3.5克的赖氨酸。为达到该指标,如果以玉米或小麦为基础饲粮,仔猪断奶后每千克饲粮应含赖氨酸11—12克;若以大麦为基础饲粮,每千克饲粮应含赖氨酸10—11克。例如,玉米占67.4%,大豆饼粉28.2%,赖氨酸0.2%的饲粮配方,每千克饲粮含消化能3285千卡,赖氨酸11.5克,赖氨酸与能量之比为3.5。法国ITCF谷物组织最近所进行的试验还证实,肉用型猪每1000千卡消化能应提供2.6克赖氨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理想氨基酸模型下,不同氨基酸水平对莱芜黑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游离氨基酸浓度的影响。选用24头体重为(17.70±2.19)kg的45日龄莱芜黑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饲喂总赖氨酸水平分别为0.8%、0.9%、1.0%和1.1%的饲粮,并通过添加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保证4个处理饲粮中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苏氨酸∶色氨酸(100∶60∶65∶18)一致,预试期7 d,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饲粮赖氨酸(Lys)水平对莱芜黑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饲料增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0.9%Lys处理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总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0.9%Lys处理血清中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浓度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0.9%Lys处理血清中非必需氨基酸浓度极显著高于0.8%Lys处理(P0.01)。综合各项指标,在理想氨基酸模型下,莱芜黑断奶仔猪饲粮中适宜的总赖氨酸添加水平为0.9%。  相似文献   

20.
将55头21日龄断奶的雄性仔猪随机分为5组,各组仔猪饲喂赖氨酸含量为0.60%、0.80%、1.00%、1.20%和1.40%的试验日粮21d。42日龄结束饲养试验时进行葡萄糖灌注试验,观察赖氨酸采食量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发育和胰腺内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期断奶仔猪体增重与赖氨酸采食量为强正相关,根椐体增重指标,21~42日龄阶段,仔猪的赖氨酸采食量不应低于3.16g/d,日粮赖氨酸含量不应低于1.40%。赖氨酸严重缺乏(采食量小于1.45g/d)时,胰岛素的分泌量下降,对高血糖应激的反应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