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增生性肠炎(porcineproliferativeenteritis.PPE)又称为坏死性肠炎、增生性出血性肠病、局部性肠炎、回肠末端炎、猪肠腺瘤,是由细胞内劳森菌引起的猪的接触性传染病。它主要发生在6~20周龄的生长肥育猪.临床主要表现为间歇性下痢、食欲下降和生长缓慢等。病变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细胞发生腺瘤样增生为特征。该病目前已经在全世界流行,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猪增生性肠病(PPE),又被称作猪增生性肠炎、猪回肠炎、猪增生性肠道病、猪肠腺瘤病、猪增生性出血性肠炎(PHE)等,这一名称是对所有发病猪的基本病变的准确描述。1993年发现胞内劳森菌是所有临床急性和慢性增生性肠炎的唯一致病菌后,这一命名更为确立(McOrist等,1993)。  相似文献   

3.
猪增生性肠病(PPE),又被称作猪增生性肠炎、猪回肠炎、猪增生性肠道病、猪肠腺瘤病、猪增生性出血性肠炎(PHE)等,这一名称是对所有发病猪的基本病变的准确描述。1993年发现胞内劳森菌是所有临床急性和慢性增生性肠炎的唯一致病菌后,这一命名更为确立(McOrist等,1993)。  相似文献   

4.
猪增生性肠炎又称为猪回肠炎、猪坏死性肠炎、猪腺瘤病等,是近年来世界各养猪地区日渐受到重视的常见猪病之一,是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血痢、脱水及生长缓慢。猪增生性肠炎是一种在急性和慢性病例中表现出不同临床症状的疾病,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伊阿华艾姆斯首次描述了该病的病变。但是直到1973年,在异常增生的细胞内才发现了其病原菌,该菌为一种弯曲或直的杆菌,末端渐细或钝圆,长1.25~1.75μm,宽0.25~0.43μm。1993年,由于成功地进行了体外培养,并用此培养物感染猪复制出本病,而最终确定了该细菌为猪增生性肠炎的病原菌,正式命…  相似文献   

5.
猪增生性肠炎(简称PPE)又称坏死性肠炎、增生性出血性肠病、回肠炎、局域性肠炎以及肠腺瘤病等.此病是由一种细胞内劳森菌(亦有人称之为细胞内罗松菌,编者注)引起猪的一种肠道综合征。  相似文献   

6.
<正>回肠炎是猪常见的一种消耗性疾病,又名猪增生性肠炎(PPE)。生长猪的主要临床症状是体重减轻和腹泻。育肥猪或种猪可能会受到更为急性的增生性出血性肠炎(PHE)的影响。增生性肠炎包括了一组具有相似发病机制的疾病,包括坏死性肠炎(NE)、节段性回肠炎(RI)、PHE以及猪肠腺瘤病(PAI)。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远端小肠和近端大肠的黏膜增厚。组织病理学特征是肠隐窝细胞增殖,杯状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7.
猪增生性肠炎(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eritis,PPE),通常称为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它主要发生在6~20周龄的生长肥育猪,临床主要表现为间歇性下痢、食欲下降和生长缓慢等。病理剖检可见小肠和结肠粘膜增厚。显微变化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细胞发生腺瘤样增生为特征。  相似文献   

8.
采用ELISA方法对采自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5省区22个猪场的1100份血清样品进行了猪增生性肠炎抗体检测。结果,在被检的22个猪场中猪增生性肠炎抗体全部阳性;但不同阶段的阳性率不同,3~4周龄和8~10周龄猪的阳性率较低,一般低于50%,从13周龄开始阳性率增加,18和24周龄阳性率最高达90%,后备母猪和母猪阳性率高达50%~100%。结果表明,猪增生性肠炎已成为华南地区集约化养猪场的一种高发病。  相似文献   

9.
1流行情况猪增生性肠炎属于常见的综合征。增生性肠炎病死猪的剖检特征是小肠和回肠黏膜增厚,组织学变化是肠上皮细胞增生。已经有相关报道证明,猪增生性肠炎在我国的猪只饲养场中流行,并且呈现逐渐扩展蔓延的趋势。近几年,世界各地都越来越重视对猪增生性肠炎的防治。2临床表现感染增生性肠炎的患猪,具有不同的临床症状或者是没有患病表现。感染增生性肠炎的病猪,可见患病症状轻微,腹泻在患病之后不是所有患猪都  相似文献   

10.
猪回肠炎的防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匡宝晓 《养猪》2004,(4):41-42
猪回肠炎(porcine ileitis)又称猪增生性肠病(PPE)、区域性回肠炎、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腺瘤病(PIA)等,是由细胞内劳森菌(Lawsonia intracel1ularis)引起的一种以顽固性或间歇性下痢为特征的疾病、可引起保育猪或生长育肥猪出血性或非出血性腹泻.使感染猪生长速度减慢,猪群生长均匀度变差,有时引起死亡。由于猪只死亡、淘汰或饲料转化率降低,给猪场带来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1.
猪增生性肠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接触性、慢性肠道传染病,主要是由于接触性感染胞内劳森氏菌所引起的,虽然不会导致大量猪死亡,但是仍有5%-10%的病死率,同时会导致猪群生长迟缓以及饲料利用率下降,从而给养殖户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对猪增生性肠炎的病原特征、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进行简单介绍,并提出几点猪增生性肠炎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猪增生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以慢性型及亚临床型为主。猪增生性肠炎易造成猪饲料转化率低,生长速度慢。猪增生性肠炎在全球猪场流行,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目前,国内对该病的研究较薄弱,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作者综述了猪增生性肠炎的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猪增生性肠炎(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eritis,PPE)又称猪增生性出血性肠炎(proliferative haemorrhage enteritis,PHE)或猪回肠炎(porcine ileitis,PI),是由专性胞内劳森菌引起的一种主要发生在生长育肥猪,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细胞发生根瘤样增生为特征的接触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4.
猪增生性肠炎(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eritis ,PPE),通常称为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它主要发生在6~20周龄的生长肥育猪,临床主要表现为间歇性下痢、食欲下降和生长缓慢等。病理剖检可见小肠和结肠黏膜增厚。显微变化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细胞发生腺瘤样增生为特征〔1〕。  相似文献   

15.
为掌握猪增生性肠炎在济源示范区的流行情况,有针对性的防控该病,应用血清学方法对采自全区11个镇、不同规模养殖场、不同生长阶段生猪的1104份血清样品进行猪增生性肠炎检测.检测结果显示:不同地区猪增生性肠炎阳性率差别较大,总体来说山区阳性率高于平原;养殖规模大的养殖场猪增生性肠炎阳性率低于小规模养殖户;随着日龄增长猪增生性肠炎阳性率逐渐升高.谨为相关学者了解猪增生性肠炎流行情况、分布规律及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猪增生性肠炎是猪场常见的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之一。尽管发病率和病死率不高,但染病后会导致猪生长缓慢,影响生产效益。该文介绍三明某地生猪养殖场发生一起猪增生性肠炎的诊治,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猪回肠炎义称猪增生性肠炎或坏死性肠炎,是由细胞内劳森菌感染引起的以保育猪或生长育肥猪出血性、顽固性或间歇性下痢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目前该病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给养猪行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猪坏死性肠炎 ,又名增生性肠炎 ,局部回肠炎 ,是近年来世界各地养猪场较为多见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 ,已成为危害养猪生产的常见疾病之一。1 病原及致病机理 据报道 ,引起猪坏死性肠炎的病原菌为细胞内回肠菌 ,是一种细胞内的寄生菌 ,通常侵害猪体的回肠、小肠或小肠与大肠前端连接处的细胞 ,引起肠细胞的增殖、增生 ,导致典型的肠壁增厚症。由于肠壁细胞增厚 ,引起小肠吸收受阻 ,故称坏死性肠炎或增生性肠炎。2 症状及剖检变化 该病潜伏期 2~ 3周 ,可分为急性、慢性与不显性型三种。急性型多见于 4~ 1 2月龄猪 ,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肠道出…  相似文献   

19.
猪增生性肠病(PPE),又称猪增生性肠炎、猪回肠炎(Porcine lleitis),猪增生性肠道病、猪肠腺瘤样病、猪增生性出血性肠炎,但目前普遍称之为猪增生性肠病.猪增生性肠病是猪的一种接触性肠道传染病,1931年美国首次报道该病,至今已呈全球性流行,并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猪增生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疾病,临床特征以病猪大肠增生、出血、坏死,严重影响猪的生产性能,病死率较高。本文对猪增生性肠炎的流行病学和致病机制进行综述,希望为该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