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猪食物霉菌及高蛋白中毒的发病率较高,对养猪业危害较大。究其主要原因为养殖户对饲料卫生知识认识不足,长期饲喂致病性强的霉变食物及过量饲喂高蛋白食物所致。1发病情况近10多年来,先后诊治霉饲料中毒猪518头(其中怀孕母猪56头,均产死胎),死亡148头(未经治疗死亡109头,  相似文献   

2.
2015年8月,湖北省某新建种羊场出现不明原因死亡的病例。为查明疫病发生的原因,分析可能的风险因素,及时提出防控建议,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对该起疫情进行了调查。综合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和干预性措施的治疗效果,推测本次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疫苗注射、饲养方式转变和饲喂霉变饲料等一系列应激因素,诱使羊群发生呼吸道感染而死亡。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生猪黄曲霉毒素都是危害生猪养殖业较大的毒素。黄曲霉毒素是现已监测到的生猪饲料中危害程度较为严重的一种,其可以导致生猪的肝细胞坏死、变异或者增生。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菌的代谢产物,常来自霉变玉米等饲料中。在日常的生猪养殖过程中,很多养殖户尽管对黄曲霉毒素有所了解,但不了解生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诊断与防治,很多养殖户不知道如何处理生猪黄曲霉毒素中毒情况。  相似文献   

4.
<正>玉米霉变可以产生很多毒素,但对猪危害最大的有: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呕吐毒素、赭曲霉毒素等。饲喂发霉的玉米,因饲喂时间长短、霉变程度轻重不一,其临床症状各有不同,轻者慢慢耐过康复,但影响生长;重者在3~10天内死亡,给生猪饲养带来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温暖潮湿季节,玉米及其他饲料极易发霉变质,产生霉菌毒素,如处理不当,易引起猪发生急性或慢性霉饲料中毒。近年来,笔者诊治了60余例猪因饲喂霉变玉米发生赤霉烯酮中毒的病例,现整理总结如下,以供广大母猪养殖户及畜牧兽医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当前,霉菌性疾病是养禽业中常发疾病之一,尤其是雏禽对该病特别敏感.一些饲养管理水平较低、科技意识落后的养殖户常给家禽饲喂霉变饲料(以饲喂霉变玉米居多),饲料中的霉菌代谢产生的毒素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主要对家禽的肝脏造成伤害,导致其肝功能下降、肝细胞变性等,并引起腹水、脾肿大,家禽体质衰竭,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同时干扰其免疫系统的功能,严重者可造成大量死亡.2011年6月,绥化市某养殖户饲养的雏鸡发生了霉菌性肺炎,病雏死亡率高达60%,经济损失较大.笔者对发病雏鸡进行了诊治,并实地跟踪调查了病情及防治效果,现将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许多养殖户认为牛的抗病力强,不重视卫生和消毒工作,导致奶牛发病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建议养殖户搞好牛体、牛舍及周围环境的卫生消毒工作:冬季和春季牛舍每周消毒1次.夏季和秋季牛舍每周消毒2次。饲料和饮水要讲究卫生。不饲喂霉变饲料。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走访养禽户发现,很多养殖户认为,几年前养鸡好养,这几年疫苗不少,鸡还直闹毛病。分析鸡免疫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饲养管理不当1.1消毒时间问题用疫苗前1d和后3d给鸡群消毒。1.2饲喂霉变饲料饲喂霉变饲料破坏鸡的法氏囊胸腺而造成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9.
2021年10月25日,四川省宣汉县某肉牛场发生肉牛猝死事件。为了解事件状况和发生原因,并尽可能采取措施减少养殖场的经济损失,赴现场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发现,该牛场3 d内共死亡22头牛,累积死亡率为46.8%(22/47)。综合流行病学调查信息、病牛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初步推测肉牛猝死的原因是饲喂霉变饲料导致黄曲霉等毒素中毒。通过暂停饲喂原饲料,增加饮水量,更换饲草饲料并添加蒙脱石脱霉剂,肉牛发病情况得到有效控制。该起肉牛猝死事件提示,养殖场人员应加强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知识的学习,增强责任心,提高饲养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玉米是现代养殖业中不可缺少的能量饲料,黄色玉米富含胡萝卜素和叶黄素,是维生素的良好补充来源。同时玉米中含较高的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高。因此,玉米(特别是粉碎的玉米粉)极易发生酸败、霉变而不宜长期贮存,如用酸败、霉变的玉米饲喂动物,极容易发生中毒。笔者经过走访养殖户,发现生产中猪霉败玉米中毒的病例时常发生。2008年3月笔者亲自接诊一例猪场霉败玉米中毒病例,以下是关于该病例的详细病情介绍,以便与广大养殖户共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