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国内马铃薯净菜和鲜切产品的需求巨大,针对我国马铃薯加工和机械化去皮技术发展滞后的问题,设计了一款刀盘式马铃薯削皮装置,可实现马铃薯的切削、排屑和排料等作业。利用该装置进行削皮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削皮效果影响程度依次为刀盘转速>削皮时间>尺寸规格>单次喂入量。最佳切削工艺参数为中型马铃薯(90 mm<长径≤120 mm,200 g<单个质量m≤400 g),一次喂入4 kg,以325 r/min加工50 s,在此加工参数下,基于图像处理的削皮评分94.1,损耗评分89.6,损伤评分99.3,综合评分94.3。   相似文献   

2.
针对甘薯人工削皮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传统去皮方式污染严重等问题,基于甘薯的物理特征,设计了一种柔性自适应仿形甘薯削皮机。为确保甘薯削皮厚度的一致性与削皮作业的稳定性,首先对甘薯削皮过程进行理论分析,确定了影响仿形削皮性能的关键部件结构参数及取值范围,以仿形限位球半径、仿形力、电缸与卡爪转速比为试验因素,以甘薯削皮厚度均匀性为响应值,利用Design-Expert 8.0. 6软件采用BBD法设计三因素三水平试验,建立了各因素与甘薯削皮厚度均匀性的回归数学模型,分析了影响削皮性能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甘薯削皮厚度均匀性影响的主次顺序为:仿形力、仿形限位球半径、电缸与卡爪转速比;最佳参数组合为仿形力68.1 N、仿形限位球半径28.1 mm、电缸与卡爪转速比0.95。甘薯削皮性能验证试验表明,在优化后的工作参数下,该甘薯削皮机削皮效果较好,平均每个甘薯削皮时间为10 s,工作效率达360个/h,满足甘薯削皮的工业化加工需求。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排种器作为马铃薯播种机的关键装置,对提高播种质量、提高马铃薯产量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市面上常见的勺式和气力式排种器的结构和原理,并针对其缺点提出了优化方案,最后对马铃薯机械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马铃薯种植机的总体方案设计,并对施肥开沟器、施肥装置、播种开沟器、播种装置、圆盘培土器和划行器等关键部件设计进行了分析,为从事马铃薯种植机械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和单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洋  刘萌萌  段荣鑫 《农业工程》2022,12(3):95-102
介绍了马铃薯种植机的总体方案设计,并对施肥开沟器、施肥装置、播种开沟器、播种装置、圆盘培土器和划行器等关键部件设计进行了分析,为从事马铃薯种植机械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和单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排种器是实现马铃薯精密播种的核心工作部件,其排种性能与种群的离散程度密切相关,种群的离散程度是确保种子顺利充种的关键,而排种器的种层高度、种层扰动又是影响充种性能的关键因素。介绍现有马铃薯排种器的主要结构形式,分析机械扰动和气流扰动提升种群离散度,以及不同供种装置控制充种区种层高度、种群流动性来提高排种器充种性能的方法;归纳马铃薯排种器种层扰动控制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对种群扰动数学模型建立与种群运动分析研究较少等;对种层扰动改善马铃薯排种器充种性能的方法进行展望,提出一种大小种箱间歇式供种装置,通过间歇供种控制种层高度,利用振动产生的种群扰动增大充种区的种群离散度、种群流动性,以期为改善马铃薯排种器充种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当前哈密瓜去皮主要是以人工削皮为主,不但效率低下,而且存在一定的卫生安全问题,严重阻碍了相关企业哈密瓜产品的创新与发展.为了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哈密瓜的去皮效率以及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依据哈密瓜果皮粗糙坚硬的物理特性,设计出了一种双刀式哈密瓜自动削皮机.该削皮机外刀可调节削皮厚度1~5mm,内刀可调节削皮厚度3~15...  相似文献   

8.
植物学家发现,用红宝石发出的激光束照过的水灌溉农田,特别容易被作物吸收。同时,这些“饮用”激光水的玉米、马铃薯和棉花等,产量竟提高两成,并且果实饱满肥硕,有的棉花花朵还大得出奇。  相似文献   

9.
小型往复式甘蔗削皮机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市场上缺乏小型、实用、成本低的甘蔗削皮机械化装置等问题,设计了小型往复式甘蔗削皮机,主要由动力源、机架、传动机构、甘蔗间歇旋转机构及削皮机构组成。利用曲柄滑块机构将电动机的旋转输出转变成削皮刀的往复直线切削和回程运动,间歇旋转机构实现甘蔗的间歇回转,与削皮刀的往复切削和回程运动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甘蔗的削皮工作行程和削皮刀的回程。通过对关键零部件的设计计算、有限元分析及动力学分析,验证了装置的可行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甘蔗削皮的平均干净度达到91.03%,削皮的总体效果明显,满足设计要求,为甘蔗削皮机械化装置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定向定量堆放的马铃薯收获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小型马铃薯收获机的基础上,设计了一款能根据收集薯块质量往特定方向堆放的马铃薯收获机,主要由挖掘装置、输送装置及定向定量堆放装置等组成。在马铃薯收获机的后部设计一个四分区临时集薯器,能根据所收获马铃薯的质量来打开集薯器,将收集的马铃薯向中间或者一侧堆放,从而实现了马铃薯的连续挖掘及收集薯块的定向定量间隔堆放,可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人工捡拾的工作量,同时避免拖拉机碾压伤薯。  相似文献   

11.
2CM2型马铃薯播种机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马铃薯大规模播种作业需求,研制出2CM2型马铃薯播种机.介绍播种机总体设计思路,探讨碗扣式排种器、播种铲、覆土器、种箱等重要部件的设计,分析样机的播种精度,并提出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2.
由于各地马铃薯种植习惯和马铃薯种植机械的限制,马铃薯的垄距不尽相同,土壤性质也有较大的差异。马铃薯的中耕作业设备调节行距装置仅限于机械调节方式,操作不灵活且影响中耕效率。为此,研制了一种液压调节机组行距的中耕机,以适用于不同垄距的马铃薯中耕培土作业。该中耕机液压调节装置可同时调整松土铲和培土器组成的机组,培土器也可根据土壤性质无级调节培土幅度。经过在胶州马铃薯种植田地的中耕培土试验,结果表明:液压调节行距马铃薯中耕机实用性强,中耕伤苗率较低,培土垄型符合要求,可为以后的马铃薯中耕设备液压调控、智能集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马铃薯播种机在播种的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在满足播种的农艺要求的情况下,设计了一种新型马铃薯播种机。该播种机创新使用了升运履带式排种器,通过取种勺交叉取种的方式减小漏播和重播及播种不均匀的现象。覆土器采用组装式双圆盘覆土器,加大了圆盘的直径,解决了覆土量过大的问题。同时,对其他的关键部件进行设计,包括开沟器的选型及行走轮的设计。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马铃薯播种器结构合理,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4.
我国马铃薯实现主粮化,马铃薯种植潜力将被进一步挖掘,但国内的马铃薯微型原种的种植仍然采用人工种植方式,不利于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的发展。笔者在对国内马铃薯微型原种种植农艺及播种机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一款以马铃薯微型原种为播种对象的种植机械,本文分析了马铃薯微型原种播种机械的结构特点和工作过程,并对机架、排种器等关键部件进行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马铃薯收获机的结构、性能参数和工作原理,对设计确定马铃薯收获机的挖掘铲、链杆式分离器和横向输送器相关部件的参数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6ZP-1型自动苹果削皮机硬件构成和软件实现,并做出一款模型机,通过测试能够很好地完成削皮功能。  相似文献   

17.
作为我区农业四大作物之一的马铃薯,其种植面积及产量都居全国首位。为改变我区马铃薯种植的落后状况,提高马铃薯种植机械化水平,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机械化研究所在引进消化国内外样机及技术的基础上,研制出适合我区种植要求的2CM—2型马铃薯种植机。1主要结构与原理此机主要由施肥开沟器、播种开沟器、肥箱、种箱、排肥装置、排种装置、覆土装置、镇压轮、地轮传动以及机架等部件构成。当拖拉机牵引机具向前行进时,地轮平稳地转动,播种机先后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及镇压等作业。排种器的排种性能对整机的播种质量产生直…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哈密瓜削皮机的实用性和工作效率,解决夹持旋转式哈密瓜削皮机两端夹持部分的残留瓜皮削除问题,一次性完成彻底削皮,提出一种自动夹持和去除哈密瓜两端瓜皮的机构。为使夹持机构即能牢固夹持又不夹坏瓜体,研究夹持构型对哈密瓜受力的影响,为机构设计提供设计依据,并对机构进行优化,确定主要部件的合理参数。  相似文献   

19.
VL19E播种机是由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农机推广站从德国GRIMME公司引进的一种双行马铃薯种植机具,经过几年的试验作业证明,该机能满足当地马铃薯种植农艺要求。1.主要技术特点主要由带勺式排种器、芯铧式开沟器、覆土起垄圆盘、橡胶充气地轮、链条式传动机构和箱体等部分组成。该  相似文献   

20.
双列交错勺带式马铃薯精量排种器优化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提高马铃薯机械式排种器作业质量,满足精密播种要求,改进设计了双列交错勺带式马铃薯精量排种器,阐述分析了排种器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优化了双勺交错排种总成、主动驱动总成和振动清种装置结构参数。为研究排种器最佳工作参数,以工作转速和振动幅度为试验因素,株间合格指数、重播指数和漏播指数为试验指标,进行了多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建立了排种性能指标与试验参数间数学模型,运用Design-Expert6.0.10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处理分析,对回归模型进行优化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当排种器工作转速为31.5 r/min,振动幅度为11.7 mm时,排种作业性能最优,其合格指数为89.92%,提高了19.9%,重播指数为5.12%,漏播指数为4.96%。田间适应性播种试验表明,排种器对不同尺寸类型马铃薯品种均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