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国是牛细管冻精生产技术较先进的国家,此次有机会赴法国 IMV科技公司培训学习了牛细管冻精生产、细管冻精生产设备维修及人工授精技术,获益非浅。现结合本人多年从事细管冻精生产的经历谈谈牛细管冷冻精液生产工艺及新技术的应用。 1采精   采精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鲜精的品质。一头牛由不同的采精员、不同的拴引人、不同的假阴道所采精液的品质是不同的。要想获得理想的精液必须做到“四定”,即定采精员、定温度、定拴引人 (饲养员 )、定假阴道,且四者的配合应是最佳的。在生产中要想获得四者的最佳组合,必须做好详细的记录工作…  相似文献   

2.
对1994-2003年间采用颗粒冷冻精液技术和细管冷冻精液技术对10037头(次)当地母牛进行了人工授精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发现:细管冷冻精液技术的授胎率比颗粒冷冻精液的高13.64%;与颗粒冷冻精液技术相比较,细管冷冻精液技术有省时、省力、操作简便,所用设施投入少等优点,更适合农区基层的黄牛改良工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牛冷冻精液解冻温度及解冻后精液温度、牛冷冻精液细管的取用、精液细管安装于输精枪的要领、母牛的爬跨行为及生殖道排血现象、母牛受胎率统计、牛冷冻精液解冻温度及评定精子活力温度相关标准的表达等技术操作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冷冻精液作为一项人工授精技术,经过多年的推广和应用,目前已普遍使用于黄牛育种改良、新品种培育等畜牧业生产当中。在此就牛细管冷冻精液的选择和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一、牛细管冷冻精液的选择 我区目前使用的有0.5毫升的中型细管和0.25毫升的微型细管两种。 1.微型细管的选择 微型细管冷冻精液目前已逐步取代中型细管,因为微型细管容量小、装精液少,可作更多输精剂量;体积小,更能充分利用冷冻贮存设备;细管直径小、管壁薄,在冷冻制做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新疆畜牧业》2006,(2):34-35
前言结合多年的研究成果及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按照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编写本标准。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厅提出。本标准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厅归口。本标准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禽繁育改良总站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锡波、金花、迪利夏提。牛塑料细管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操作规程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牛塑料细管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操作的人员与配种站要求、细管冷冻精液操作与受胎率计算等。本标准适用于牛塑料细管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操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  相似文献   

6.
<正> 精液细管冷冻,是冷冻精液较先进的方法。目前,国内外在奶牛、肉牛的人工授精技术已广泛应用,成果显著。水牛精液细管 冷冻,还在试验之中,尚未取得推广应用。本试验的目的是在水牛精液颗粒冷冻成功的基础上探索水牛精液细管冷冻技术,以便把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研究了关中奶山羊细管冷冻精液的冷冻稀释液配方的筛选,并采用同期发情技术处理进行细管冷冻精液人工授精试验,结果显示,第3组冷冻稀释液对关中奶山羊精液冷冻效果最佳(P<0.05);在关中奶山羊细管冷冻精液人工授精试验中,秋季的同期处理发情率90%以上,细管冷冻精液配种受胎率72.2%,均显著影高于春季(P<0.05)。  相似文献   

8.
不同稀释液配方对奶牛冷冻精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假阴道法采集成年种公牛精液,经精液品质检查后,合格精液用四种不同冷冻稀释液进行稀释、冷冻、以筛选出适宜的冷冻稀释液和最佳冷冻保护剂.结果表明:Ⅱ号稀释液优于其它3种稀释液(P<0.05);甘油为最佳冷冻保护剂.优于乙二醇和DMSO冷冻效果(P<0.05),其最佳浓度为7%,精子冷冻后活率平均可达0.45±0.575,畸形率15.44%,项体完整率57.82%;奶牛细管冻精的解冻效果以75℃水浴,2 S到6 S的解冻时间最佳.  相似文献   

9.
牛细管精液冷冻技术在世界各国受到重视之后,法国凯苏氏、西德施密特氏和日本西川氏等人研究了细管印字、精液分装、细管封口以及细管精液的冷冻等主要生产流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我国吉林省1976年向法国进口了凯苏式牛细管冷冻精液的成套  相似文献   

10.
由于颗粒冷冻精液具有易污染、受胎率低、不易操作和标记等限制,细管冻精越来越受到用户的欢迎和青睐。但在日常冷冻精液生产中,往往会因为对预后活力判断不准而造成精液不必要的浪费,尤其在细管精液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冷冻后精液的废弃,直接导致大量细管的废弃,增大了生产单位的损失,这就要求我们在冷冻分装前对精液的冻后活力的判断上有一个更准确可靠的依据。为此我们在生产实践中急需一套对活力预测更可靠、操作简便,切实可行的方法。我们经过多次实验,发现用载玻片冷冻法先精确判断出精子的耐冻性,然后根据测定值对原精进行合…  相似文献   

11.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猪的0.5 mL细管冷冻精液生产和作为技术操作检查的标准。严格按照本规程操作,所制作的冷冻精液解冻后活力可达0.3级以上。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牛的细管冷冻精液几乎完全取代了冷冻颗粒精液。细管精液具有:活力高、便于标记、操作简便、精液不易污染等特点,便于大规模推广。在此就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介绍如下:1 细管存放时细管封口端朝向布袋开口,取时用镊子夹取细管封口端,解冻时细管棉塞端朝下放入40℃温水中,待精液基本溶化(15秒)取出,随即用消毒的纱布擦干细管外壁,一般剪去1厘米左右的空心部分即可,如输精枪嘴管长度稍短可多剪一些。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鸡细管冻精制作的最佳冷藏操作条件,筛选一种较好的冷冻前低温冷藏装置和方法,试验设计两种不同冷藏装置,即分别利用碎冰盆装置和车载冰箱提供低温冷藏条件,进行精液冷冻前稀释和平衡处理操作,再制作鸡甘油细管冷冻精液,检查精液质量。结果表明:使用碎冰盆和车载冰箱均能在5 min内将温度降至3~5℃,但碎冰盆内的操作温度能稳定在(4.0±0.1)℃,而车载冰箱的操作温度存在1.0℃以上的波动,在碎冰盆中进行精液的稀释和平衡操作后制作的鸡甘油细管冻精解冻后精液质量显著好于在车载冰箱中操作的效果。从精子存活及精液保存的总体效果来看,在碎冰盆中操作效果比在车载冰箱中的操作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使用简易装置、依靠人工方法而导致冷冻细管精液精子复苏率低及冷冻数量少的问题,利用日本西川式简易急速冻结器和密集浸入式细管精液冷冻仪,采取竖向紧密摆放、垂直浸入冷冻精液细管的方法开展试验.结果表明:密集浸入式细管精液冷冻方法,可使解冻后精子复苏率达到57% ~ 61%,并可以增加每次冷冻细管精液数量,与国内人工冷冻方法比较差异显著(P<0.05),国外程控冷冻方法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应用计算机程序控制细管精液冷冻的方法,能够精确控制精液的降温速率,精子复苏率和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细管冷冻精液比颗粒冷冻精液有许多优越性.但在推广使用细管冷冻精液过程中,许多出于习惯使用颗粒冷冻精液的输精员不愿接受.我们通过三年的引导,终使这项工作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16.
细管冷冻精液比颗粒冷冻精液更为广泛的应用于家畜改良配种中,是因为它比颗粒冷冻精液污染小、使用方便,而倍受繁殖界喜欢。然而细管冷冻精液的制作细管是否方便,能否在简单的设备条件下制作,是本次试验目的之所在。试验是2001年在甘泉县试验制作冷冻精液并配种使用,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大熊猫细管精液冷冻保存简易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液冷冻保存是大熊猫人工繁殖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保存效果对精液能否用于输精及受精效果起关键作用。以往国内主要是用颗粒冷冻方法保存大熊猫精液,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小成绩,但因细管法具有便于标记、解冻、输精及防止精液污染、节约精液等特点,采用细管保存方式是很有必要的。由于细管精液冷冻自动设备不适于量很少的大熊猫精液冷冻,所以本研究采用一种经济适用、操作简易的细管法,对大熊猫精液进行冷冻保存。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材料1.1.1 北京动物园雄性大熊猫“悠悠”,麻醉状态下电刺激采精,收集到精液0.9ml…  相似文献   

18.
1范围适用于人工授精员对牛进行细管冷冻精液的人工授精技术操作。2人工授精用特定的输精器材,将冷冻精液正确解冻后人工输入发情母牛生殖道内,  相似文献   

19.
塑料细管冷冻精液是在颗粒精液的基础上经过改进工艺流程制作的。目前在国内外奶牛的人工授精精技术上已广泛应用。我场83年8月11日由天津市双林农场奶牛种站取回塑料细管冷冻精液(公牛63号)和颗粒冷冻精液粒(公牛23号)精子活力都在0.4以上,密度都在5—6亿/毫升。为了对比塑料细管冷冻精液和颗粒冷冻精液的受胎率。首先在总场奶牛队讲行试验。  相似文献   

20.
笔者多年从事细管冻精生产,现结合在法国IMV科技公司培训学习的牛细管冻精生产等,谈谈牛细管冷冻精液生产工艺。1 采精 采精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鲜精的品质,要想获得理想的精液必须做到“四定”,即定采精员、定温度、定牵引人(饲养员)、定假阴道,且四者的配合应是最佳的,要想获得四者的最佳组合,必须做好详细的记录工作。 在采精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因公牛跳跃过猛造成三角漏斗内压力过大,使三角漏斗或集精管脱落。为解决此问题可在三角漏斗上口下2cm处剪一个“V”字形口。 采精温度极为重要,可提前1d把假阴道灌满水,放置于预先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