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查明氢醌对土壤中尿素氮系列的影响及其条件,在实验室条件下,取白浆土和冲积性砂壤土0—20cm的耕作土壤为试样,进行了氢醌对土壤脲酶活性动态,土壤硝化作用强度,土壤脲酶活性动态,土壤尿素氨挥发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氢醌对土壤脲酶活性、尿素氨挥发和硝化强度的抑制率,同土壤脲酶活性大小和培养时间成负相关,同氢醌浓度成正相关;(2)砂壤土中比粘壤土中尿素分解速度快,氨挥发强度大,硝化速率快;(3)在麦秸还田土壤中,脲酶活性增高,尿素分解速率加快,从而降低了氢醌的抑制效应。同时,由于麦秸的“氮因子效应”而弥补了氢醌失效后可能造成的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2.
氢醌对水田土壤脲酶活性抑制动态和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和田间试验,研究了氢醌对水田土壤脲酶活性、水稻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氢醌用量增加,对水田土壤脲酶活性抑制率增大,抑制时间增长;尿素配施适量氢醌,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并提出了稻谷产量,施用氢醌提出了水田土壤供氮能力和植株含氮量。  相似文献   

3.
氢醌在小麦吸收利用氮素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阐述了脲酶抑制剂氢醌对土壤中的尿素NH3挥发有抑制作用。延缓尿素水解速率,氢醌对脲酶抑制是有时间性的,随着时间延长抑制作用逐渐减弱,而土壤中的脲酶活性在一定时间内能自然恢复,有一定的保氮作用,脲酶抑制剂氢醌与氮磷钾混拌。促进了小麦氮的吸收效率。提高氮肥利用率,明显的改善了小麦的产量结构。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硝化/脲酶抑制剂、表面活性剂和生物质炭的组合施用对养殖肥液滴灌后土壤不同形态氮素淋失及白菜型油菜品质的影响,采用土柱培养试验,设置不同硝化/脲酶抑制剂、表面活性剂和生物质炭的组合方式,共6组处理:单施养殖肥液(CK),养殖肥液+表面活性剂+生物质炭(YB),养殖肥液+双氰胺+氢醌(DH),养殖肥液+双氰胺+氢醌+表面活性剂(DHY),养殖肥液+双氰胺+氢醌+生物质炭(DHB),养殖肥液+双氰胺+氢醌+生物质炭+表面活性剂(DHBY)。结果表明,土壤硝态氮淋失量呈现CKYBDHDHYDHBYDHB,油菜的硝酸盐含量呈现CKYBDHYDHDHBYDHB,DHB处理下土壤硝态氮的淋失减少27.62%,油菜鲜重和株高分别增加1.42倍和1.29倍,油菜硝酸盐含量降低32.25%。可见硝化/脲酶抑制剂和生物质炭组合模式能更好地防控养殖肥液滴灌过程中土壤氮素的淋失,减少作物中硝酸盐的积累,显著提高作物品质。  相似文献   

5.
<正> 1986年中国科学院研制开发的长效尿素是在普通尿素的外表包裹一层氢醌制成的。氢醌可以缓解土壤中脲酶微生物分解尿素的速度,延长氮素的肥效期,减少氮的损失,能有效地提高氮的利用率,达到一次施足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脲酶抑制剂氢醌与尿素肥料混合施入土壤后所产生的环境效应进行了评价。在不同氢醌用量处理(2—8ppm)的土壤中和小麦体内均未发现有氢醌的残留。用旱地棕壤和水稻土进行的淋洗试验表明,氢醌不会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氢醌由于挥发性极差也不会进入大气。施用氢醌对作物的品质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阐明低、中、高不同剂量的3种硝化/脲酶抑制剂及其组合处理对宁夏灌淤土土壤氮含量及其转化的影响,探讨筛选出适宜当地的硝化/脲酶抑制剂组合及其浓度,为其进一步在生产实践中合理施用提供参考,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培养16 d后,与对照单施尿素相比,不同剂量的3种硝化/脲酶抑制剂及其组合使得土壤硝态氮含量降低了18.38%~34.80%,其中中剂量和高剂量的DCD(双氢胺)和DMPP(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组合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相比对照下降30%以上;中剂量和高剂量的DCD和DMPP组合处理其硝化抑制率分别为31.73%和34.82%;DMPP与HQ(氢醌)组合处理降低土壤铵态氮消耗速率效果最佳。综合考虑,2个硝化抑制剂组合处理DCD和DMPP采用中剂量为宜,而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组合可选用HQ与DMPP组合处理,且以高剂量为宜。  相似文献   

8.
脲酶抑制剂氢醌对绵羊营养物质消化率和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特克塞尔与东北半细毛羊杂种公羊 16只 ,平均体重 4 0± 1.2 0 kg,采用 2× 2析因试验设计。豆饼日粮主要以豆饼为氮源 ,在此基础上加 (S1)与不加 30 mg· kg-1脲酶抑制剂 (S0 )共两个水平 ,尿素日粮主要以尿素为氮源 ,在此基础上添加 30 mg· kg-1脲酶抑制剂 (U1)和不添加 (U0 )共 2个水平。在消化试验和代谢试验中不同组动物分别饲喂这 4种日粮 ,以研究在不同氮源日粮中添加氢醌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 ,日粮中粗蛋白质、有机物、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不受氮源的影响也不受氢醌添加与否的影响。然而 ,在日糖中添加氢醌能使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提高 18% (P <0 .0 5 )。尿素氮在尿中的排出量在不同氮源日粮间差异显著 (P <0 .0 1)。不同氮源或氢醌添加与否对氮平衡没有产生影响。在整个试验中氮源与氢醌之间的互作效应不显著 (P >0 .0 5 )。在豆饼日粮中添加氢醌具有减少尿中尿素氮排出量的趋势 ,这说明氢醌很可能具有改善内源尿素氮利用率的作用。上述结果表明 ,在全混合日粮中添加氢醌能够提高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 ,但对其它养分的消化率和氮代谢没有产生不良影响 (P >0 .0 5 )  相似文献   

9.
宁夏引黄灌区6种旱作模式生长期土壤氮磷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降低土壤中氮磷残留量为目的,在常规水肥条件下,研究了6种旱作模式在常规水肥管理水平下,土壤氮磷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模式对全氮的影响主要在0~40 cm土壤;春小麦、油葵及春小麦/玉米模式0~40 cm土壤,全氮质量分数维持在0.6 g/kg左右;玉米对40~80 cm土壤全氮有一定的吸收,小麦及叶菜类对全氮的主要影响层在0~40 cm土壤;麦后复种黄瓜及芹菜对降低土壤中全氮含量效果明显.单作模式春小麦、油葵生长季前期对0~40 cm土壤中全磷量影响效果明显,收获后土壤各层全磷量基本保持在收获期水平;从各模式对不同层次磷量降低水平上看,玉米整个生育期内土壤全磷含量变化幅度大,春小麦/芹菜和黄瓜在生长季节末期0~80 cm土壤含磷量水平较低;玉米和油葵对深层土壤全磷有较高的吸收量.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植年限雷竹林土壤有机氮的矿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集不同种植年限的雷竹林土壤,分析土壤基本性质,进行土壤中有机氮的矿化培养试验,研究种植年限对雷竹林土壤基本性质及有机氮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大量施肥和冬季覆盖措施使雷竹林土壤氮素和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并主要累积于0~20 cm表层。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中有机氮含量虽然也随之增加,但可矿化活性有机氮的比率却在下降,集约经营下雷竹林土壤有机质的急剧增加不利于有机氮的积累,降低了土壤的供氮能力。大量使用氮肥只是短期内提高土壤中无机氮含量,而无机氮易于损失,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因此,需要通过合理施肥、严格控制氮肥的滥用才能有利于雷竹林的可持续经营,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不同种植制度对土壤硝态氮累积及烟叶氮化物的影响,选择种植玉米和烤烟长达20年的土壤为载体,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研究土壤剖面硝态氮的淋溶分布,以及后作烤烟总氮、烟碱和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随土层增加,土壤剖面硝态氮逐渐下降;长期连作烤烟,0~10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明显高于玉米,在烤烟生长过程中,随着气温的升高,土壤硝态氮含量明显增加.单季高施氮,烟地硝态氮主要在20~40 cm的犁底层土壤中富集.烤烟连作降低了烟叶单位面积产量,同时也降低了烟叶中总氮、烟碱及蛋白质含量.烤烟连作,形成土壤中硝态氮大量富集,养分失衡,氮素利用效率下降,使烤烟生长受阻.优化种植制度、科学施肥是改良烤烟营养状况,降低硝态氮环境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采用小区试验研究稻草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麦田土壤脲酶、铵态氮、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与耕作方式影响了土壤铵态氮的分布,在小麦不同生育期影响不同。稻草还田有利于提高小麦对硝态氮的吸收,降低了小麦拔节期至灌浆期土壤10~2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耕作方式对土壤硝态氮含量影响因小麦生育期不同而不同。稻草还田使小麦抽穗期、灌浆期0~10 cm土层脲酶活性降低,应增加氮肥施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高温(35、40℃)和降雨处理,对三种不同茶龄包括10年(Y10)、30年(Y30)和50年(Y50)的茶园土壤和茶园邻近荒地土壤(Y0)进行研究,分析土壤碳氮含量、胞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以明确不同茶龄土壤的碳、氮养分及酶活性对极端高温和降雨气候条件下的响应。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对土壤碳、氮库养分和涉碳、涉氮胞外酶活性有显著性影响,高温(35℃)处理降低了土壤有机碳、铵态氮、硝态氮含量,降低土壤微生物含量、土壤涉碳胞外酶活性,但是会增加涉氮胞外酶活性。极端高温(40℃)会显著降低土壤中碳氮养分含量以及涉碳、涉氮胞外酶活性,从而改变土壤碳氮循环过程和速率。极端高温处理之后,模拟降雨对土壤中微生物量碳以及胞外酶活性有恢复作用,但是对其他养分指标没有显著影响。整个处理过程中,茶龄为Y30的土壤表现出更高的碳氮养分含量以及酶活性,对极端高温及降雨的环境变异抵抗力、土壤稳定性优于其他茶龄土壤。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农田土壤重金属与速效养分的时空特征以及氮磷增效剂对农田土壤重金属的影响,本试验以受中、轻度污染的酸性棕壤和典型潮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盆栽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田土壤中Cd、Cu、Pb、Zn 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在0~20 cm土层显著高于深层土壤;棕壤0~20 cm土层Cd含量超标204%,潮土0~20 cm土层Cd、Zn含量分别超标104%、419%;农田土壤0~20 cm土层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占比高于深层土壤,棕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占比高于潮土。棕壤0~20 cm土层全氮、碱解氮、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深层土壤,且随土壤深度增加呈逐渐减小趋势,而潮土中仅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深层土壤;农田土壤速效养分随时间波动变化,其中硝态氮和铵态氮波动幅度最大,最大变异系数分别为44.1%和47.3%。受污染农田土壤的小麦植株体内Cd、Pb、Cu主要积累在叶片,Zn主要积累在籽粒;不同重金属元素从小麦茎、叶向籽粒的迁移程度差异较大,其中Cd迁移率最小,Zn迁移率最大。氮磷增效剂能显著减少棕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底肥+氢醌+双氰胺+生物炭处理的有效态Cd、Cu、Pb、Zn含量较对照(仅加底肥,不加氮磷增效剂)处理分别显著降低24.7%、19.5%、23.7%、18.1%,而在潮土中施用效果不明显。研究表明,农田土壤重金属与土壤养分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在土壤垂直分布上大体一致,土壤类型是氮磷增效剂对重金属有效态产生不同影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填闲作物的种植对下茬蔬菜产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红梅  曾燕舞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336-2337,2339
在北方连作蔬菜地休闲时期种植填闲作物(甜玉米),研究了不同施氮处理下填闲作物的种植对下茬作物菠菜产量、硝酸盐含量和土壤NO3-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施氮处理下填闲作物收获后,土壤中NO3-N残留量明显降低,下茬作物菠菜中硝酸盐含量和菠菜产量也随之降低.种植填闲作物前后土壤NO3-N含量(剖面0~120 cm)由1 772 kg/hm2降低到653 kg/hm2,2002年菠菜中硝酸盐含量比2001年菠菜中硝酸盐含量降低了42%,但同时菠菜产量也降低了81%.在优化施氮处理和经济施氮处理中填闲作物的种植对整个土壤剖面中NO3-N残留量影响较小,但对下茬作物菠菜中硝酸盐含量及产量影响较为明显,种植填闲作物前后土壤NO3-N含量由217 kg/hm2降低到124 kg/hm2,2个处理2002年菠菜中硝酸盐含量比2001年菠菜中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了28%和23%,同时菠菜产量分别降低了84%和88%.从降低蔬菜地NO3-N淋失风险的角度分析,目前农民习惯采用的传统施氮处理的土壤可以利用种植填闲作物的方式降低土壤NO3-N淋失风险,但优化施氮处理和经济施氮处理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6.
李向楠  吴洁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424-5425
氮肥大量用于农业生产中,不仅降低了氮素利用效率,而且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根据国内外研究情况,综述了土壤中氮素的形态及其转化途径、施氮对土壤氮素含量及分布的影响、小麦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同化及分配机理、施氮对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土壤调理剂对大蒜田土壤理化性质和大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调理剂均能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两种调理剂对速效养分的影响则有所不同:蒙脱石提高了土壤速效氮和钾含量,降低了土壤速效磷含量,麦饭石对土壤速效氮和磷影响不大,对土壤速效钾影响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蒙脱石、麦饭石均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对大蒜产量亦有所提高。综合比较两种土壤调理剂,应用蒙脱石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采用河南封丘石灰性潮土、江苏常熟中性黄泥土及江西鹰潭红壤3种典型土壤,研究室内纯培养过程中碱解氮在土壤中的转化及其受磷钾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外源铵态氮在土壤中极易通过挥发、硝化、固定等途径而减少。不施氮条件下,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有效氮呈轻微下降趋势,且磷钾对有效氮无明显影响。施氮条件下,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有效氮显著下降,磷钾对有效氮的转化也有一定的影响,施钾比不施钾降低了黄泥土中碱解氮的含量,施磷处理的石灰性潮土中碱解氮高于不施磷处理。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施肥土壤中无机氮的垂直分布及烤烟对氮素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湖南省浏阳烟区水稻轮作田块上,研究了烤烟生产季不同施肥条件下无机氮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对烤烟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烟田土壤无机氮以硝态氮为主,从剖面分布看,硝态氮含量自上向下逐渐降低,后期的土壤氮下移趋势更加明显,施肥方法对这一总体趋势影响不大;在NO3-N和NH4 -N两种无机氮中,施肥方法对土壤剖面硝态氮的影响较大,对铵态氮的影响较小;5个处理中,T3处理的施氮效应最明显,氮肥利用率最高,达35.36%,T4处理效应最小.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氮钾配比对芒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建明  林电  许杰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0):92-93,97
以芒果为试材,设置不同氮、钾肥处理,研究氮、钾施肥配比对芒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肥设计水平范围内,土壤中适量增施氮、钾肥能提高芒果果实产量;增施钾肥可提高芒果果实中的糖酸比值,降低可滴定酸的含量;土壤中氮、钾肥过高不会影响芒果果实中的氮、钾的含量;增施氮肥会降低果实中矿质钙的含量;增施氮、钾肥过高会降低芒果果实中铁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