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近年来,如何有效提高绵羊的繁殖力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由于绵羊繁殖力属低遗传力限性性状,通过世代间选择增量十分有限,因此,利用分子遗传标记,筛选对绵羊多胎性状具有显著效应的主基  相似文献   

2.
草食家畜双肌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双肌(Double-muscular)基因位于第2号染色体上,是由myoststin基因在第3外显子处核苷酸突变造成的,为不完全显性遗传;绵羊Cfllipyge突变基因定位于第18号染色体上,以非孟德尔方式遗传,称为极性超显性。双肌动物的瘦肉率显著高于普通动物,而其脂肪含量低,繁殖性能较差并对应激更敏感。本文从遗传方式、基因座的定位、遗传效应、作用机理及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等方面,对引起绵羊双肌臀性状的Cfllipyge基因与引起牛双肌性状的Double-muscular基因进行了阐述,并就其今后的开发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生长性状是水产养殖鱼类最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意义重大。通过以不同的养殖鱼类为对象,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鱼类生长主要受环境、基因,以及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具体为:(1)环境是生长性状调控的外因,其对生长的影响一般呈现出剂量效应的规律。温度、光照、营养等主要环境因子的过量和不足均可能对鱼类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寻求最优条件是制定最佳养殖环境的终极目标,人为调控多种环境因子在现代水产养殖业中具有重大的应用潜力。(2)基因是生长性状调控的内因,其对生长的影响很大程度上表现出因果效应的关系。某些基因的单碱基核苷酸多样性、基因结构变异、染色体倍性变化,以及转基因等都表现出对鱼类生长产生统计显著性的影响。鉴于生长是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寻找主效基因并在选育中加以利用是改良生长性状的重要基础。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生长相关候选基因的筛选以及辅助分子育种方面展现出强大的优势。(3)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主要来自基因型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具有特异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因此目前对其量化研究非常有限。但在制定大规模商业育种计划之前,考虑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充分理解环境、基因,以及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对水产养殖鱼类生长的影响能更好地对其生长性状加以利用,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养殖成本和发挥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猪的数量性状位点研究一直是改良猪的各项数量性状的重要研究手段,目前在猪的许多性状改良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文章主要论述了数量性状位点的研究原理和技术方法,以及在生长、繁殖、肉质、抗病力等性状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为猪的品种改良和数量性状主效基因的检测及应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转基因鱼是借助生物技术手段,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鱼内,通过外源基因的定点整合,使其优良性状在鱼体上得以表达,并经过人工选育而培育出的一类性状优良、遗传稳定而且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鱼类。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等于1985年率先在世界上成功研制出了转基因鱼,并建立了转基因鱼模型,此后鱼类基因转移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是遗传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为人们进一步认识生物基因组组成、克隆染色体的基因及定位重要经济性状的主效基因奠定了基础.遗传图谱的建立为基因定位,特别是一些重要经济性状和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以至最终为克隆这些基因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小尾寒羊的FecB基因、BMPR-IB基因、BMP15基因和ESR基因的突变及其对产羔数的影响,表明:与FecB基因紧密连锁的遗传标记都与小尾寒羊的多胎性能有关系;BMPR-IB基因是影响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的一个主效基因,可以用于对小尾寒羊产羔数的辅助选择;BMP15基因中的突变位点对小尾寒羊的高繁殖力没有显著影响;ESR基因可能是控制小尾寒羊多胎性能的一个主效基因或与之存在紧密的遗传连锁。旨在为小尾寒羊主效基因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小尾寒羊的FecB基因、BMPR-IB基因、BMP15基因和ESR基因的突变及其对产羔数的影响,表明:与FecB基因紧密连锁的遗传标记都与小尾寒羊的多胎性能有关系;BMPR-IB基因是影响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的一个主效基因,可以用于对小尾寒羊产羔数的辅助选择;BMP15基因中的突变位点对小尾寒羊的高繁殖力没有显著影响;ESR基因可能是控制小尾寒羊多胎性能的一个主效基因或与之存在紧密的遗传连锁。旨在为小尾寒羊主效基因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 鱼类杂交育种的目的之一,在于通过杂交把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综合在一起,然后通过基因重组而选育出在遗传上纯合的优良品种。但是,与优良品种直接或间接有关的性状,绝大多数属于数量性状。数量性状是受微效多基因控制的,受环境的影响较大,这使得它在杂种后代的表现呈连续分布,模糊了性状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变异的界线,从而给育种工作者凭表现型进行有效选择带来了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10.
为开发与草鱼生长性状相关基因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标记,实验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 sequencing,RNA-Seq)对草鱼快长组和慢长组的肝脏、肌肉和脑组织分别进行分析,共获得31 465万条高质量短读序(clean reads),经组装得到34 147条拼接基因(unigene),平均长度为1 060 bp,其中有30 751条unigene获得注释。在肝脏、肌肉和脑组织中分别筛选到1 013、552和372个差异表达基因,并从中检测到4 580个SNP标记。采用SNaPshot技术对其中34个SNP标记在300尾草鱼生长性状极端群体中进行多态性检测和验证,30个SNP标记分型成功,准确率为88.24%。进一步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30个SNP标记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unigene00810126-8014标记CC基因型的体质量、体长、体高、头长和尾柄长性状均值显著高于TT基因型。unigene00810126-2903标记AA基因型的体质量显著高于GG基因型。unigene00870394-525标记AA基因型的体质量和体长性状均值显著高于GG基因型。unigene02938762-011628标记的TT基因型与CC基因型在体质量、体长和头长性状上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这4个标记位于生长催乳素α基因(slα)、早期生长反应蛋白-1基因(egr-1)和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yh)上。其他标记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生长性状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8个SNP标记在草鱼群体中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期望杂合度(H_e)和平均观测杂合度(H_o)分别为0.300、0.377和0.363,表明草鱼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本研究获得与生长性状相关的1 937个差异表达基因和4个SNP标记,为草鱼分子辅助育种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鱼所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进 《齐鲁渔业》2004,21(2):5-6
转基因鱼是借助生物技术的手段,将外源基因转入鱼体,通过外源基因的定点整合,使其优良性状在鱼体上得以表达,并经过人工选育而培育出的一类性状优良、遗传稳定且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鱼类。鱼类基因转移技术最先在我国建立。1985年我国科学家朱作言等人成功获得了转基因鲫,它证实了外源基因在受体鱼内的整合、  相似文献   

12.
猪氟烷基因对繁殖性能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了德阳市种畜场“九五”期间长白猪选育群第三世代123个个体的氟烷基因型,并统计分析了其中80头母猪(NN型52头,Nn型28头)头胎繁殖性状受氟烷敏感基因(Haln)影响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该猪群中Haln基因的频率为13.82%;NN型个体35日龄断奶成活率显著高于Nn型个体,在其他繁殖性状上二者间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全面了解Haln基因的遗传效应及其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是水生动物的重要病原,为研究哈维弧菌溶血素基因vhh缺失后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该研究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V.harveyi 345的vhh基因缺失突变株,并比较了野生株和突变株的生物学特性变化。结果显示,vhh基因的缺失不影响菌株的生长、胞外蛋白酶分泌、过氧化氢(H2O2)和铜离子(Cu2+)的压力感应、铁的吸收利用、15种抗生素抗性和生物膜形成等生物学特性,但会导致菌株游动和涌动显著增强;另发现,vhh基因虽然在野生菌株内高表达,对绵羊红细胞却未表现出溶血活性。结果表明该基因负调控着菌株的运动能力。该研究为认识哈维弧菌vhh基因功能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21,(4)
为探究TIMP1基因在绵羊卵巢组织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在繁殖调控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以绵羊卵巢组织为材料,提取RNA后采用RT-PCR技术检测TIMP1基因在产多胎和产单胎绵羊卵巢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情况,另外利用PCR技术扩增得到绵羊TIMP1基因编码序列,共编码207个氨基酸。构建TIMP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后插入pEGFP-C1载体中。提取质粒利用脂质体转染至HEK 293F细胞中,验证真核表达载体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探索TIMP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繁殖调控机制提供良好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岗巴绵羊种质特异标记,采集岗巴羊耳组织样品和其他藏区绵羊品种120只,进行岗巴绵羊群体遗传多样性对比,共检测到384个样品DNA的分型,选取合格的样本,岗巴绵羊检测到604 554个SNPs位点,大部分样本的位点检出率达到94%以上。为了对比其他藏系绵羊微卫星标记绵羊品种间的遗传关系~([3]),对岗巴绵羊全基因组扫描、群体进化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岗巴绵羊单独聚成一支,与其他群体无任何亲缘关系。为今后开展绵羊分子育种和品种保种、提高经济性状提供了分子遗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锦鲤是风靡当今世界的一种高档观赏鱼。锦鲤品系由杂交选育而来,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在子代的表型性状极不稳定,加之各种环境因素的限制,根据孟德尔遗传规律,两性生殖中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即使表型一致的个体,其基因型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很难预测杂交子代花色。而在锦鲤的养殖和观赏过程  相似文献   

17.
福瑞鲤2号不同生长速率个体肌肉组织转录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鱼类通过选育获得优良生长性状的遗传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实验分析比较了2种不同生长速率福瑞鲤2号肌肉组织的转录组文库。组装后共获得392 238条测序序列(contigs)。其中可比对上斑马鱼、弓斑东方鲀、青鳉、三刺鱼、尼罗罗非鱼和松浦镜鲤的蛋白序列的比例为56.01%~77.71%。2种不同生长速率福瑞鲤2号肌肉转录组比较,获得749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348个上调基因和401个下调基因。鉴定出了与肌肉生长相关关键基因,如mb、myl2b、tnni1、fhl1、lamb3和pdk2等。研究结果为后续基因功能的研究以及鱼类新品种优良生长性状的分子机制解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染色体上物理定位DNA序列的技术。本文介绍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实验流程,综述了近年来FISH技术在鱼类基因定位方面的应用,如来源于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文库的单拷贝基因的定位、核糖体基因和组蛋白基因等中度重复序列的定位、着丝粒特异序列和性别特异序列等高度重复序列的定位以及其他重复序列的定位等,用于研究特定基因定位、性染色体鉴定及种间杂交等遗传学问题,并展望了此技术在定位鱼类经济性状相关标记或基因、性别相关标记或基因及种特异染色体标记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糖原磷酸化酶基因多态性与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生长和糖原含量的相关性,本研究对长牡蛎糖原磷酸化酶基因(Cg-GPH)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来自5个家系322个长牡蛎个体的生长性状(包括壳高、壳长、壳宽、总体质量以及软体部质量)和糖原含量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1940 bp的长牡蛎糖原磷酸化酶基因中共检测到82个SNPs位点,其中63个SNPs位点位于外显子区域,1个SNPs位点位于5′-UTR区,18个SNPs位点位于3′-UTR区,编码区SNPs平均密度为1/25 bp;5个SNPs位点与生长性状存在显著相关(P<0.05),未检测到与糖原含量相关SNPs.根据以上5个SNPs位点共构建得到6个SNP单倍型,其中,Cg-GPH基因的H6(CTGAT)单倍型在总体质量性状方面均显著高于其他5种单倍型(P<0.05),表明H6单倍型可能是对长牡蛎体质量增加最有利的单倍型.研究结果为今后长牡蛎生长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性状相关分子标记聚合效果,本研究选择利用候选基因关联分析方法获得10个与生长性状相关SNP标记,分别位于草鱼载脂蛋白A-I-1基因(apoA-I-1)、丙酮酸激酶1型(PKL)、羧肽酶A1 (CPA1)、柠檬酸合酶(CS)、醛缩酶B(Aldo-B)、生长催乳素α (SLα)和肌球蛋白重链(MYH)基因上。先在24尾雌鱼和24尾雄鱼亲本中对各标记进行基因型检测,挑选1对最有利于不同优势基因型发生聚合的亲鱼构建家系。在7月龄时,对子代进行生长性状测量和各SNP标记的基因型分型,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含不同优势基因个数的组别生长差异。结果显示,家系子代个体中含生长相关优势基因型的数量为0、1、2、3、4、5、6、7个,对应的个体数量依次为44、67、83、85、44、38、15和6尾,对应的平均体质量依次为129.66、144.45、151.33、153.53、154.77、160.50、167.50和176.67 g,生长相关优势基因型的聚合个数与草鱼生长速度呈正相关。子代中优势基因型的平均数量为2.58,与亲本群体的优势基因型平均数量(1.00)相比显著提高。研究表明,对草鱼生长相关优势基因进行聚合可获得生长性状优良个体,为草鱼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