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用液态氮冷冻技术保藏草菇菌种,目前在国外已有应用,但在国内研究不多。草菇对低温的忍耐度较差,菌丝在5℃下即易死亡。我们将草菇菌种经-195.8℃冷冻120天解冻复苏,仍然保持菌种  相似文献   

2.
超低温冻结草菇菌种床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菇对低温的忍耐度较差,菌丝体在5℃下易丧失活力。但我们用超低温-196℃冻结草菇菌种,不但没有冻死,反而在超低温下生活得很好。我们将草菇菌种V_((?)3)在液态氮超低温-196℃冻结120天后,解冻复活,恢复培养,进行室内小区床式堆料栽培,用稻草10kg,收鲜菇2.33kg,生物  相似文献   

3.
低温保藏草菇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育岳  汪麟 《食用菌》1989,(5):16-16
草菇是一种喜温性真菌。菌丝体在2~4℃冰箱内存放,一般经1~2天就会失去生活力。长期来,草菇菌种一般都是用琼脂斜面于15℃左右下保藏,由于试管内培养基容易脱水干缩,引起菌种衰老和死亡,所以每隔1~2月就得重新转管培养,随着转管次数的增多,会引起遗传性状的变化,影响菌种固有特性的保持。用液氮超低温保藏草菇菌种,虽然可以克服上述弊端,但所需设备投资大,成本高,  相似文献   

4.
通常保存草菇菌种在常温下,每隔1~3个月转管培养,这样多次转管容易引起退化和杂菌感染,既费时又麻烦,菌种质量更得不到保证,来年还须经过复壮才能扩管使用。这里介绍一种省时实用的草菇菌种保藏法:  相似文献   

5.
1.常温保藏法:即把母种试管放在阴凉、干燥、较暗的房内保藏、室温保持在15℃左右,防止菌种受冻。此法适于草菇、银耳等在夏、秋季节栽培的高温性菇类的菌种。常温保藏菌种时,不要靠近炉火或其他热源,也不要晒到太阳。一定要在培养基干缩前,及时转管移植。  相似文献   

6.
金福菇(Tricholoma lobayense Heim)是一种高温型食用菌,适合夏季出菇。它与草菇、灵芝、毛木耳等高温型或中高温型食用菌一样,菌种在低温(4℃)下保藏,经常出现菌种死亡问题,而在室温下保藏则易出现菌种老化。菌种保藏的目的是保持良种的优良种性,它是良种保护的重要环节。一般地,菌种处于生长状态,易出现老化,也易发生变异,菌种保藏技术研究就是为了  相似文献   

7.
李志香 《食用菌》1999,(4):15-16
食用菌菌种保藏的目的,是保持菌种原有的各种优良性状.目前食用菌菌种的保藏方法很多,一般常采用低温保藏法、液体石蜡保藏法等,这些方法各有特点.低温保藏法可作为菌种的暂时保藏,此种方法因菌种在冰箱或冷库中保藏2个月后,培养基便失水干缩,故需经常转管传代,菌种在频繁转管过程中易发生变异、污染和混淆,且工作量大,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液体石蜡保藏法虽然保存期长,但转接时因石蜡油包住孢子或菌丝而影响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等.为寻找一种节约人力、物力、费用低的食用菌菌种保藏方法.笔者自1990年起进行了用白胶塞代替棉塞封口保藏食用菌母种的试验,并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得到了令人满意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对茯苓1号和茯苓8号两个菌种的斜面保藏、木屑管保藏和液体石蜡保藏效果作试验比较。结果液体石蜡保藏法保藏茯苓1号可达4年,茯苓8号可达5年;木屑管保藏法保藏茯苓1号可达3年,茯苓8号可达4年;斜面低温保藏方法保藏的2个茯苓菌种均可达1年以上。指出短期保藏菌种可选用斜面低温保藏法,长期保藏可选择液体石蜡保藏法或木屑管保藏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个茯苓菌种斜面保藏、木屑管保藏和液体石蜡保藏效果比较表明,液体石蜡保藏法保藏时间可达4年以上,木屑管保藏法可达3年左右,斜面低温保藏法1年左右。3种方法保藏的茯苓8号菌种人工栽培,均能正常长出茯苓菌核。研究认为短期保藏茯苓菌种可选用斜面低温保藏法,长期保藏可选择液体石蜡保藏法。  相似文献   

10.
以往我们采用冷藏法保藏菌种,从种菇收集到的担孢子须立即分离,获得一级纯母种又须置于冰箱(4~10℃)保藏2~3个月,再经二次传代,制成三级生产菌种。这种方法具有防止菌种传代多而老化衰退,保持菌种纯壮的作用,但它仅能保藏菌丝体(不能很好地保藏有性担孢子),且菌丝体久置冰箱极易感染杂菌,以及置于冰箱的菌丝  相似文献   

11.
对香菇、猴头菇、杏鲍菇和白灵菇四种食用菌的包埋菌种4℃低温保藏一年,对保藏后的菌株进行菌丝恢复培养,对生长速度、栽培料发菌吃料情况、液体菌种纤维素酶和漆酶对比观察,以传统试管保藏法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包埋法保藏的菌种,菌丝活力较为旺盛,菌种活力没有明显的衰退变化。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母种通常采用冰箱冷藏,冷藏时间长,会明显降低甚至失去生活力。特别是一些高温型菌种,如黄背木耳在4℃下保藏4个月,菌丝就发黄,大大降低生活力。而本粒制的母种用塑料袋密封常温保藏,经2.5年后转管培养,菌丝生活力仍很强,菌丝萌发和长满管时间分别比保藏前只迟1.5天和1天。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运用4种方法和4个时间比较果实病原真菌拮抗菌株B-298的保藏效果,研究保藏方法和保藏时间对该菌株代谢产物活性的影响,寻求可随时提供具有原始特性的菌种用于生产交换使用或长期保藏菌株活性的保藏方法。结果表明,转接法70d保藏菌株存活能力最高;转接法、冻结法110d生物活性最好;载体法180d代谢产物比色透光度最强,但拮抗性最差。  相似文献   

14.
不同保藏温度保藏黑牛肝菌菌种,结果表明黑牛肝菌菌种在4℃条件下保藏15 d后转接成活率只有40%,保藏30 d后菌株全部失活;在8℃条件下保藏45 d转接成活率仍为100%,说明常规的菌种保藏温度(4℃)不适合保藏黑牛肝菌菌种,黑牛肝菌菌种适宜的保藏温度为8℃。  相似文献   

15.
草菇菌种多采用继代培养常温保藏法.为减少草菇菌种转接次数保持菌种活力,近年来我们用稻草作基质试管蜡封保藏,效果较好,现将方法介绍如下:取新鲜晒干的稻草去掉叶梢,将草茎剪成约1cm长小段,用清水浸泡半小时,使草含水60%左右,加10%葡萄糖拌匀.选用18×180mm的试管,先在试管底部放一层厚约1.5~2cm、含水60%的脱脂棉,然后将草料装入,松紧适度,装至试管长度2/3处为宜.清洁试管,塞好棉塞置1.5kg/cm~2压力下灭菌40分钟,  相似文献   

16.
分别采用液氮和4℃冰箱保藏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菌种,并对液氮菌种进行活化处理,通过栽培试验比较各处理对双孢蘑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氮法保藏双孢蘑菇菌种的产量较理想;液氮菌种经活化处理后的产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草菇菌种保藏效果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34株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Bull.ex Fr.)Sing.]保藏菌种的肉眼和显微观察,按菌落和菌丝形态,将其分为气生型(正常)和匍匐型(不正常)两大基本类型。气生型又分为正常生长型和缓慢生长型两类。本实验观察到,所有气生型菌株的菌丝都粗而直,在PDAY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的都能在天然基质废棉上正常生长并出菇;而所有在PDAY培养基上生长缓慢的都不能在天然基质废棉上正常生长(或生长缓慢细弱,或仅在表面生长),且不能出菇。所有匍匐型菌株的菌丝都细而多弯曲,在PDAY培养基和废棉上都生长缓慢,甚至不能生长,均不能出菇。凝胶电泳表明,与气生型菌株相比,匍匐型菌株多1-2条酯酶同工酶带,而缺少一条活性极强的可溶性蛋白带。实验结果表明,(1) 菌落形态特征可能是鉴定草菇菌种保藏效果的第一特征,气生菌丝的有无可以作为菌株正常与否的重要标志;(2) 菌丝形态,包括粗细、曲直、分枝等是区别草菇菌种保藏后正常与否的微观特征;(3) 酯酶同工酶谱和可溶性蛋白带是鉴别草菇菌种保藏效果的可利用的生化标志。上述特征和标志都与草菇菌种的商业性状,如发菌、出菇等,有明显的关系。对于这些生化标志尚有待于进一步鉴定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蛹虫草菌种在不同条件下保藏对其菌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筛选适宜的菌种保藏条件。方法:采用10℃/5℃(昼/夜)和15℃/10℃(昼/夜)两种变温条件、散射光和黑暗两种光照条件,分别保藏菌种1个月和2个月的时间,以冰箱保藏为对照。结果:结果表明,10℃,5℃保藏时蛹虫草的菌丝生长和子实体产量优于15℃,10℃及对照保藏;散射光保藏菌落颜色和菌丝气生性及子实体产量好于黑暗保藏;在10℃/5℃温度下,保藏时间对菌丝生长及子实体产量影响不大,可以继续延长保藏时间,在15℃,10℃温度下,不宜超过2个月的保藏时间。[结论],较适宜的保藏条件是10℃/5℃、散射光、保藏1个月,菌株表现为菌落边缘整齐,菌丝气生性中等,菌丝致密,菌落角变面积小,菌丝长速均匀稳定,菌丝干重及子实体产量较高。可见,蛹虫草菌种在较低的常温、有散射光条件下保藏要比保藏在冰箱里效果佳。  相似文献   

19.
重庆武陵山区几种食用菌菌种保藏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继代保藏法、超低温冰箱保藏法、滤纸保藏法,对武陵山区香菇、野生香菇、凤尾菇、粗腿羊肚菌、美味牛肝菌5种菌种保藏试验,结果表明,短时间保藏用不同保藏方法对香菇、凤尾菇、野生香菇的萌发率和性状无明显影响,用继代保藏法较好;粗腿羊肚菌菌种在两种保藏方法中萌发率受明显影响,不易进行保藏;美味牛肝菌固体菌种保藏效果不明显;滤纸保藏法保藏的美味牛肝菌液体菌种无结果,需要长时间的试验。  相似文献   

20.
银丝草菇(Volvariella bombycina)有特殊风味,蛋白质含量高,菌蕾白色,不易开伞,适宜制罐。据美国菌种保藏中心主任钟顺昌教授介绍,银丝草菇是美国人喜欢食用的一种白草菇。我所于1982年从野生子实体中分离获得纯菌种,人工栽培试验得到成功,并在1983年《食用菌》第3期上作过报道。为了开发这一新的食用菌资源,使它成为人工栽培的菇类,1984年笔者对其生产性能、栽培方法及营养成分等作了进一步探索,本文主要报道袋式栽培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