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耕整种植联合作业工艺及配套机具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提出了适合我国北方的深松、全幅旋耕、垄台碎茬、分层深施化肥、开沟播种、扶垄或破垄和镇压等多种组合的耕整种植联合作业工艺,并设计了相应的耕整种植联合作业机。试验表明:该机各项作业指标均达到现代农艺技术要求,高效低耗,联合少耕,蓄水保墒。  相似文献   

2.
结合我国北方旱作农业的特点和农艺技术要求,研究设计了可一次完成旋耕灭茬、垄体深松、起垄作业的1LZG-280型多功能耕整联合作业机。介绍机具的总体设计方案,探讨机具传动形式、传动比、切削速度、刀齿进给量的计算与确定。  相似文献   

3.
针对田间联合整地作业机的特点,为适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大亩旋耕、畦垄上碎茬、分阶段深施化肥、深松、播种、扶垄或破垄、镇压等耕整田间作业的市场需求,我们对多功能联合耕整地机的总体方案和关键工作部件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小白菜直播作业时,因土壤含水率波动大导致播种机后托板起垄种床厢面不平整的问题,提出了适应小白菜生长的犁耕开沟、旋耕碎土和主动辊压式起垄与平整结合的联合耕整作业方案,结合小白菜种床合理构建技术及大田旱作耕整作业要求,设计了一种小白菜复式播种机犁旋辊压驳岸型种床成型装置。根据土壤挤压和垄体曲面成型原理,分析了种床辊压成型的动力学原理,确定了起垄辊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参数。田间起垄试验表明,整机作业速度为2.0~5.0km/h,作业后垄体的垄高合格率、垄顶宽合格率和垄间距合格率分别为90.00%、93.33%和96.67%;双垄垄顶处的土壤坚实度稳定性系数均不低于92.36%,双垄垄壁处的土壤坚实度稳定性系数均不低于92.53%;垄顶厢面地表粗糙度的最大差值为2.19mm。采用驳岸型种床装置垄播的小白菜单行苗数变异系数及各行苗数一致性变异系数均低于10%,满足小白菜直播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5.
易继炎 《湖南农机》2013,(7):152-153
水田经旋耕机作业后,有时需要人工或用其他设备进行整理才能达到农艺要求。加装一个水田平整杠,可有效提高水田的平整度及作业质量;若加装一个旱地开沟犁,可直接在耕整作业后开沟起垄,提高机具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东北垄作蓄水保墒耕作体系与配套机具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针对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东北垄作地区)旱作农业现状,通过组合多项先进农艺技术,得到适合东北垄作地区特点的蓄水保墒耕作技术体系及联合作业工艺方案,设计适合该地区主要农作物的多功能蓄水保墒秸秆-根茬粉碎还田联合、耕整联合、耕整种植联合的作业机具。试验证明,系列机具各项作业指标均满足现代农艺要求,达到蓄水保墒、高效节能、增产增收的目的,已在农业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综合研究国内外中耕作业相关机具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东北垄作区的区域特点,结合玉米小垄单行种植模式的农艺特点及玉米苗期中耕松土作业的特殊要求,设计了一种玉米苗期中耕松土装置,并开展玉米苗期中耕松土装置关键技术研究,完成了样机的试制与试验。结果表明:锥形钉齿盘基本实现了其设计功能,在垄侧创造了用于松土升温蓄水保墒的孔状结构,各项作业指标达到了中耕松土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根据福建省甘薯生产机械起垄作业存在的问题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科研人员提出的甘薯栽培"小耕宽高垄畦"的垄畦(仿馒头形)农艺要求,对烟叶起垄机刀辊的主要结构和性能参数进行阐述,提出1Q1-95型起垄机刀辊的设计要求,通过加大工作直径、适当缩小起垄刀的轴向间距及加设旋耕刀等方式,优化设计了1Q1-95型起垄机刀辊。该刀辊通过起垄刀和旋耕刀共同对土壤进行切入、碎化和推送,作业后仿馒头形垄畦土块细小、垄形饱满、垄高优良;经田间试验,主要作业性能符合项目任务书或设计要求,实现了甘薯等作物"小耕宽高垄畦"的栽培垄畦(仿馒头形)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9.
《农机具之友》2009,(10):13-13
RCZ140DJ,SKBH型牵引式起垄作业机是一款旋耕、起垄联合作业机具,它主要用于大棚内的耕整地及起垄作业,该机具整合了原本分批进行的旋耕、起垄两道工序,使得大棚内的耕整地及起垄作业工艺得到简化,作业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围绕着旋耕机而进行整地的方式有旋耕、灭茬旋耕、整耕起垄、灭茬旋耕起垄、联合整地(一次性完成灭茬、旋耕、深松起垄、镇压)等。采用以上各种新式联合整地机械整地方式对土壤压实作用小,整地效率可提高两倍,降低作业成本20%,而且根  相似文献   

11.
旋耕与碎茬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两种土壤作业方式,旋耕、碎茬刀片的品质直接关系到整机的性能和作业质量。为此,利用Inventor强大的三维造型及其对零件的有限元分析功能,对旋耕-碎茬通用刀片进行三维造型,并对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通用刀片的强度和刚度均满足设计要求;刀片的应力与应变最大值出现在刀片弯折处;变形位移最大值点位于刀尖。有限元分析结果为旋耕-碎茬通用刀片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为今后提高设计质量和精度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通过设置垄作全膜、垄作半膜、平作全膜以及平作半膜4个覆膜耕作处理,采用加权灰色关联模型评价不同覆膜耕作方式的优劣.结果表明:垄作全膜处理保水保温效果明显;干旱条件下,耕作措施较覆膜方式对地温的影响更为明显;而在水量充沛条件下,覆膜方式则表现出对地温更显著的影响.田间起垄耕作结合全膜覆盖的种植方式,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促进滴灌条件下玉米产量的形成,同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为干旱区农业节水和玉米高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用刀片功率消耗影响因素分析与田间试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实验室土槽中对旋耕-碎茬通用刀片单刀扭矩进行了试验,确定了在旋耕作业和碎茬作业时,耕深、刀辊转速、机组作业速度对功率消耗的影响,建立了这两种作业状态下扭矩与工作参数关系的回归方程.土槽试验结果表明,转速对功率消耗影响显著,耕深影响次之,作业速度对功率消耗影响较小.将通用刀片安装到仿生智能耕整机上进行田间旋耕和碎茬试验,田间测试结果表明,耕深稳定性达93%,平均碎茬率、根茬覆盖率、碎土率分别为81.8%、87.2%、87.9%,均满足两种作业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4.
1SGQ-100型旋耕起垄机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辽宁西部旱作区推广应用的玉米大垄双行种植技术,研制出与其配套的1SGQ-100型旋耕起垄机.介绍该机具的整体结构与工作原理,详细阐述主要部件的设计方案.该机具作业效率高、质量好,可以满足玉米大垄双行种植技术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农民无力购买大功率拖拉机,而中等功率的拖拉机保有量很大,为此研制出1GZDL-280/4型自带动力式联合整地机。田间试验表明,该机与中等功率拖拉机配套使用,可一次完成灭茬、旋耕、深松、起垄等多项作业,并使地面状况达到待播状态,能够满足农艺要求。同时,与传统悬挂式灭茬旋耕联合整地机相比,可节约燃油10%。  相似文献   

16.
北方旱作农业区耕作体系关键技术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对构成北方旱作区蓄水保墒耕作体系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以地表覆盖、少耕免耕技术为核心,以联合作业为手段,达到蓄水保墒、培肥地力的目的.总结出了6项新技术:一次完成玉米秸秆、根茬粉碎并部分覆埋复合作业的秸秆根茬联合处理技术;在同一刀辊与刀盘上完成旋耕、碎茬两种作业的旋耕碎茬通用技术;只在种床部分进行少量耕作(或只开沟)的条带少(免)耕精密播种技术;垄上覆膜沟内播种的起垄膜侧沟播技术;利用仿生学设计土壤耕作部件的机械仿生减阻技术;无秸秆种床进行免耕播种的免耕播种秸秆防堵技术.同时给出了耕作体系构成图.  相似文献   

17.
水土流失是世界性的难题,垄向区田技术解决了强降雨和土壤渗透慢的矛盾。1QD型垄向区田筑垱机是推广垄向区田技术的农机具,而控制机构是该机具的核心部件。为此,着重对1QD型垄向区田筑垱机的控制机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对几种类型的控制机构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秸秆与根茬粉碎还田联合作业工艺及配套机具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研究了秸秆-根茬粉碎还田联合作业工艺,并对秸秆-根茬粉碎还田联合作业机的总体配置及传动系统的设计特点进行了阐述.试验表明,秸秆-根茬粉碎还田联合作业工艺及配套机具能满足保护性耕作农艺要求,具有先进、实用、可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