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秀 《蔬菜》2011,(11):34-36
驻椒20是河南省驻马店市农科院园艺所以河南南阳农家品种云阳椒经多代自交选育出的优良自交系驻13为母本,以内蒙古茄门甜椒经多代自交选育出的优良自交系驻07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交辣椒品种。  相似文献   

2.
新茄5号为中晚熟茄子一代杂种,其母本19号茄是由五叶茄经多年自交选育出的稳定自交系,父本18号茄是由灯笼红茄经多代自交选育出的稳定自交系。植株生长势强,第1花出现在第6~7节,果实近圆形,果脐小,深紫红色,有光泽,平均单果质量600 g,商品性好。抗黄萎病能力优于灯笼红茄和五叶茄,一般每667 m2产量6 000 kg左右,适于新疆地区早春露地覆膜栽培,也适于早莴苣、甘蓝、花椰菜收获后秋延后栽培。  相似文献   

3.
汉洪(红)2号是以E-2为母本,以E-9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紫红色长茄一代杂种。母本E-2是以重庆地方品种三叶红茄与印度尼西亚红茄杂交后经6代单株连续自交、分离,定向选育而成的优良自交系。父本E-9是以台湾农友长茄701与江苏地方品种南京  相似文献   

4.
晋紫长茄是以临猗紫长茄经多代自交选育的自交系104-126-43-18为母本,以柳林长茄经多代自交选育的自交系237-9-27-1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植株直立,生长势强,结果能力强;果实长筒形,果皮鲜紫光亮,果肉白色,肉质细嫩松软,口感好,单果质量500g左右;中早熟,从开花到采收15~20d(天),每667m2产量5000kg左右;对黄萎病的抗性强于对照短把黑。适合春夏季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5.
 丰研4号是以北京九叶茄经多代自交单株选择而成的稳定自交系432-1-3为母本、以山东毛茄经多代提纯复壮而成的稳定自交系707-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晚熟茄子一代杂种,定植至采收40d(天)左右;植株生长势较强,坐果率高,门茄着生于主茎第9节,叶灰绿色;果实扁圆形,果皮黑紫色,光泽度好,果肉浅绿白色、致密细嫩,品质佳;单果质量800g左右,每667m2产量4000kg左右,适宜喜食紫黑色圆茄的地区夏秋季栽培。  相似文献   

6.
方荣  陈学军  周坤华  缪南生 《园艺学报》2015,42(12):2543-2544
茄子新品种‘赣茄1号’是以‘杭州红茄’多代自交系选育的HQ2003-05-1为母本,以‘石碣长茄’多代自交系选育的SJ2004-06-3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始花节位在第11~12节。果实长棒形,长26.0~32.0 cm,粗4.0~5.0 cm,单果质量200~250 g。果实紫红色,果面平滑,着色均匀,有光泽。果肉白色,肉质紧密度好,品质优,商品性佳。早熟,抗病性强,产量高。适合长江流域栽培。  相似文献   

7.
瑞丰1号紫长茄是以广西农家品种胭脂茄高代自交系为母本,以广西农家品种旺步紫长茄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茄子一代杂种。1998年进行组合选配和配合力测定,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组合9812,并于1999年春  相似文献   

8.
姜俊  赵红星  胡应北  王震 《园艺学报》2012,39(10):2091-2093
 ‘驻茄9号’茄子是以河南地方品种‘汝南紫圆茄’的多代优良自交系P98-01作母本,以河北紫茄品种‘承茄2号’的多代自交系H01-12作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果实卵圆形,果皮紫红,果肉白色,果长12.30 cm,果径12.40 cm,单果质量540 g。果实光滑,纤维少,品质优,产量高。田间表现抗青枯病、绵疫病和黄萎病,病情指数分别为1.37、3.10和3.37。适宜河南省各地早春保护地和春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9.
用广东地方品种东莞大茄经多代自交筛选而成的自交系东选D 2 1 0作母本 ,用华南地区栽培品种双头齐大紫红茄经多代自交分离纯化筛选出的自交系双选S 1 1 0作父本配制而成的茄子杂种一代粤丰紫红茄 ,比对照品种长身紫茄早熟 7~ 10d(天 ) ,前期产量增加 6 8.5% ,总产量增加 4 5.2 % ;果实长棒形 ,长 2 5~ 2 7cm ,横径 5.0~ 5.2cm ,单果质量 0 .2kg ,果皮薄、深紫红色、有光泽 ,果肉白色 ,种子少 ,品质优良。大田生产一般每 6 6 7m2 产量 2 50 0kg左右 ,适宜华南地区春、秋季栽培 ,至 1999年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达 2 0 0 0hm2 。  相似文献   

10.
张继宁  阎世江 《园艺学报》2013,40(11):2323-2324
 茄子新品种‘晋茄早1 号’是以‘短把黑’多代自交系24-1-2-9-7 为母本,以‘忻州小红茄’ 多代自交系10-4-8-8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植株直立,生长势强,首花节位在第7 ~ 8 节,单果质 量500 g 左右。果实近圆形,果皮黑紫色,有光泽,果肉淡绿色,果肉紧实,口感好,品质优,商品性好。 早熟,不易早衰。抗病性强,产量高。适合山西春夏季露地及类似气候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我国茄子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茄子是我国重要的大众蔬菜,"十二五"期间我国茄子遗传育种研究成绩显著:育成70余个商品性好、抗逆、丰产的茄子新品种,在各蔬菜主产区推广应用;筛选和创新出一批优异的茄子种质资源;杂交优势利用等常规育种技术和单倍体诱导、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现代生物育种技术都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综述了近五年我国茄子新品种选育、种质资源评价与创制、育种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并对今后我国茄子遗传育种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耐热多抗紫长茄淄茄一号的丰产及抗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军  刘超  岳霆 《长江蔬菜》2012,(14):29-30
鲁中地区春淡季茄子供应来源于南部山旱地区。近年来,茄子越夏栽培成熟期长,以黄萎病和绵疫病等为主的病害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茄子产量。因此,选用优质抗病茄子品种成为解决地区茄子产量及品质的关键措施。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育成的审定品种淄茄一号通过山东省区域及生产试验、抗病试验,表现杂交优势明显,对黄萎病、绵疫病及褐纹病等病害表现多抗,综合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13.
唐征 《长江蔬菜》2011,(22):32-34
为解决浙南地区高山大棚茄子产量不稳、商品性下降、经济效益降低等问题,对引进的4个茄子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引茄1号植株生长势强,耐寒性强,早熟,果大,商品性好,产量高,其产量比对照杭茄1号高11.5%,且果皮紫红色,光泽度好,肉质细嫩,风味上等,符合当地消费习惯和消费需求,适合在浙南地区作高山冬春大棚早熟栽培。  相似文献   

14.
北方露地蔬菜1 a只能种植二茬,复种指数低,单位面积产量及经济效益不高.通过甘蓝与矮生菜豆、辣椒、茄子、白菜进行套作研究,表明甘蓝与茄子、白菜套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曲红云  贲海燕  张军民  徐军生  王世平 《北方园艺》2019,(17):178-180,F0002
“龙杂茄9号”是以jy-12为母本,以ys-2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优质早熟杂交一代紫长茄。突出特点为早熟、质优、抗黄萎病;果实长棒状、顺直,果皮黑亮且柔嫩度好,耐贮运,前期占全部产量的45%;商品果长24~26 cm,横径4 cm,单果质量160 g左右,667 m^2产3 500~4 500 kg;抗黄萎病;适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等春季露地覆膜栽培或小拱棚栽培。  相似文献   

16.
茄子数量性状遗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仲保  张真 《园艺学报》1991,18(3):251-257
对茄子的21个品种,16个性状的遗传力(h~2B)、遗传型变异系数(GCV)和遗传进度(GS)等项目的研究结果表明,各性状的h~2B和GCV可综合归为五类,其中单株产量为h~2B居中,GCV大一类,其遗传进度较快。通过相关研究和通径分析得出,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单株结果数和单果重,及叶片数目较多、且叶形狭长的一些基本性状。 通过对供试品种及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后,最后所选留的5个主成分,应是第1、3、5主成分的值居中,第2主成分的值越大越好较多第4主成分的值越小越好。经聚类得出了5个类群,可供茄子育种时亲本选择和组合设置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俊红 《中国果菜》2020,(3):98-100
黄萎病是茄子的一种常见病害,也是导致茄子产量和品质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茄子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茄子产业的发展。本文在介绍了茄子黄萎病危害的基础上,从生态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4个方面探讨了当前茄子黄萎病的防治现状及对策,旨在为茄子黄萎病的防治与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促进茄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湘茄2号为新育成的早熟茄子一代杂种,从定植到始收30天左右。该品种对青枯病和绵疫病有较强抗性,较耐寒,耐涝性强。果实长棒形,紫红色,光泽度好,肉质细嫩。单果重约150g,平均产量2500kg/667m2。适于长江流域地区春季早熟栽培  相似文献   

19.
周诚俊 《长江蔬菜》1998,(12):32-33
冷江红茄是从88-4-1中的单株自然变异后代,经过4年6代定向选育而成的。中晚熟、高产、抗病、抗逆力强、品质优、采收期长,667m^2产量5000kg。适于春、秋两季栽培。  相似文献   

20.
新型茄子专用肥的研制与肥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新型专用肥对茄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专用肥比普通肥料(按专用肥养分配方)、俄罗斯复合肥分别增产16.6%和18.5%,增产效果均达到显著水平,而且具有明显的增收作用,比普通肥料增收5 210.0元/hm~2,比俄罗斯复合肥增收7 306.2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