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单波长太阳能灯诱杀杨毒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无公害防治杨毒蛾的方法,利用320~585 nm的单波长太阳能灯19盏开展林间诱杀研究。结果表明,365 nm太阳能灯对杨毒蛾总量和雄蛾诱杀量最大,368 nm太阳能灯对杨毒蛾雌蛾的诱杀量最大,以19:30-20:30时段诱杀效果最好。供试诱虫灯诱杀杨毒蛾总量的雌雄比2.1:1;18:30-19:30雌雄比最高,为7.5:1;21:30-22:30雌雄比最低,为0.7:1;4个时段诱杀杨毒蛾雌雄性比差异显著。蓝色容器的诱杀量较大,白色容器诱杀量较小;将装水容器放于距地面1.2 m高度比放在地面上对杨毒蛾有更好的诱杀效果。365 nm太阳能灯可作为诱杀杨毒蛾的最佳灯具,通过与筛选的最适时间、敏感容器颜色和容器高度组合,能够达到较好的诱杀效果。  相似文献   

2.
杨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截止1994年5月,焉耆盆地杨毒蛾发生面积已达6.42万亩,并有扩大蔓延的趋势。究其大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用转双抗虫基因741杨(简称转基因741杨)不同系号分别从不同龄期开始连续饲养舞毒蛾Lmantria disparL和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Fabricius)幼虫,通过幼虫死亡率、发育速率、体重增加速率、排粪量、蛹重等指标,系统揭示了转基因741杨对从不同龄期开始饲养的舞毒蛾和杨扇舟蛾各龄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转基因741杨开始饲养的舞毒蛾和杨扇舟蛾幼虫的龄期越低,其死亡率越高,对幼虫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越明显,随着开始饲养龄期的升高,幼虫的死亡率降低,生长发育受的抑制作用减弱。通过比较分别从1、2、3、4、5龄开始饲养的舞毒蛾各龄幼虫的体重增加速率、发育历期和排粪量表明,转基因741杨对从不同龄期开始饲养的舞毒蛾幼虫生长至同一龄期的抗性不同,取食转基因741杨的时间越长对舞毒蛾幼虫的抑制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食叶杨树害虫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树食叶害虫主要是指发生普遍的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杨尺蠖,舞毒蛾、柳毒蛾和杨毒蛾等。由于杨树食叶害虫涉及种类多,其防治方法也不尽相同,也可参照相关种类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正> 杨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是为害杨树叶部主要害虫之一。我区坝上四县普遍发生,危害十分严重,致使树势衰弱,生长量受到影响,有的竟处于枯黄濒死状态。1978年6月和1979年7月初,在坝上康保、沽源,先后发现杨尺蠖、杨毒蛾幼虫大量自然死亡现象。幼虫标本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鉴定,为杨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属杆状病毒科、杆状病毒属。此病毒国内未见记载,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6.
杨毒蛾(Stilpnotia candida)是辽西地区杨树主要食叶害虫之一。近年来,在阜新市南部乡镇不断有杨毒蛾大面积发生,且危害十分严重,幼虫期最高虫口密度可达500头/株以上,平均虫口亦达321头/株,为探讨毒绳防治杨毒蛾效果,于2006年春将防治松毛虫的毒绳试杀杨毒蛾幼虫的应用示范试验,现累计施用近1.33万hm2杨树林,试验杀虫效果达90%以上,是一种比较理想经济的防治方法。除杨毒蛾外,毒绳防治方法尚可供具有上下树习性的森林害虫防治时参考借鉴,可进一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辽西地区由于杨树栽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纯林面积多,导致以杨枯叶蛾、杨二尾舟蛾、杨扇舟蛾、杨毒蛾、舞毒蛾和柳毒蛾为主的杨树食叶害虫的传播蔓延,严重威胁辽西地区林业生态的安全。通过设点进行了观测研究,以期为森防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灭幼脲Ⅲ号防治杨毒蛾幼虫试验:对其它虫态的延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使用低于杨毒蛾Stilpnotia candida幼虫期灭幼脲Ⅲ号最佳用药量(450g/hm2)的5组防治试验,得出灭幼脲防治对杨毒蛾其它虫态延续作用显著,防治用药150g/hm2以上,杨毒蛾一个世代内总杀虫率可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转基因741杨林中,对靶标害虫舞毒蛾实验种群生命表的比较研究,证明转基因741杨林中舞毒蛾世代存活率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种群趋势指数降低了82%~92%,表明转基因杨可以减少靶标害虫的自然种群数量.经存活曲线分析得知舞毒蛾种群的个体死亡主要发生在幼龄幼虫期,特别是对1,2龄幼虫的致死能力更为明显.经过对转基因741杨林中舞毒蛾各死亡因子的致死力比较分析可知:由毒蛋白直接引起的食物和环境共同作用、病菌致死以及间接引起的化蛹死亡率升高的最为明显,转基因741杨林中舞毒蛾各龄期幼虫寄生性天敌的寄生率较之未转基因林下降.  相似文献   

10.
灭幼脲Ⅲ号防治杨毒昨幼虫试验:对其它虫态的延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使用低于杨毒蛾Stipnotia candida幼虫期灭幼脲Ⅲ号最佳用药量(450g/hm^2)的5组防治试验,得出灭幼脲防治对杨毒蛾其它虫态延续作用显著,防治用药150g/hm^2以上,杨毒蛾一个世代内总杀虫率可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