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对方差分析结果的影响,该研究以省沽油6个种源的果实长度为例,研究了直接方差分析法、群体抽样法、分层抽样法、群体抽样求平均法及分层抽样取平均法5种数据处理方法分别对数据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得到排序后求平均值的方法能更好地保留原来群体的数据结构。研究结果可以为林业科学研究的试验设计及数据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湿地松样本量大小对性状遗传力估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在保证遗传力估算精确度较高的前提下,探讨对已有湿地松测定群体遗传力评估最经济有效的调查取样数量(样本量),为遗传选择提供最佳的遗传参数和选择策略。[方法]以61个湿地松22年生半同胞家系的胸径、树高等生长性状和木材基本密度、弹性模量等材性性状测定值为试验数据,利用ASReml-R软件混合线性模型的限制性极大似然估计法(REML)估算各性状在不同参试样本量下的遗传力及其标准误。通过比较分析在不同样本量下各性状遗传力及其标准误估算值的收敛性,讨论样本量对性状遗传力估算的影响,进而确定各性状遗传力评估所需的最少样本量。[结果]对于61个湿地松自由授粉家系测定林,当测定的家系数少于39个或者随机测量的单株数小于600株时,估算的遗传力极不稳定,标准误偏大,随着样本容量或家系容量的增加其精度与准确性逐渐增加;遗传力较低的性状其遗传力估计所需样本量普遍大于遗传力较高的性状。[结论]对本研究的测定群体而言,要获得精确度较高的遗传力估算值,所需测定的湿地松家系数应该大于39个或者随机测量的单株数大于600株;由于材性性状遗传力相对较高,其需要测定的样本量可相对少一些。本文为大型用材树种遗传力估算提供了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实例研究,结果及相应的研究方法对于类似遗传测定群体遗传参数估算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文采用空间简单随机抽样、空间分层抽样和三明治空间抽样模型,利用两种布样方式,随机和分层布样。通过对总体样本量和空间相关性的估算,进行样本分配和空间分层,结果表明:三明治空间抽样模型的抽样精度最高,其次是空间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布样时采用分层抽样方式,将地理区域上分布的对象依照相似的属性值划分到不同的区域里,可以明显提高抽样调查效率及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4.
在森林资源原有系统抽样基础上,利用高清影像,结合森林资源底图、经营档案等资料,对所有样地进行逐块判读,获取分层因子,确定各分层的类型和权重,按不同方案的样本量进行分层抽样,开展补充调查,统计不同方案的特征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高清影像分层抽样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少调查样地数量,提高抽样精度,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微卫星标记分析刺槐叶瘿蚊遗传多样性指数与样本量的相关关系。[方法]设置了12个样本量梯度,选取11对微卫星引物分析了我国刺槐叶瘿蚊5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样本量的大小与平均等位基因数(Na)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等位基因数(Ne)呈中度正相关,与观测杂合度(Ho)呈负相关,而与期望杂合度(He)、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和多态信息含量(PIC)没有明显相关性。此外,当样本量小于25时,随着样本量的增加,有效等位基因数增幅明显,观测杂合度起伏变化较大,但当样本量大于30时,随着样本量的增加,上述两个指数增(降)幅度平缓。[结论]在利用微卫星DNA标记对我国刺槐叶瘿蚊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中,选取的最适样本量应为25~30,分析的最适遗传多样性指数应为期望杂合度、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多态信息含量。该研究结果将为我们后续研究提供科学数据,并有助于分析其他入侵昆虫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同时可为其他双翅目昆虫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样本量参考。  相似文献   

6.
多源误差导致的不确定性普遍存在于大尺度生物量估算的整个过程中,并影响最终的估计精度。本文在传统的模型分析法中引入Monte Carlo模拟方法,对区域尺度地上生物量进行估算,分别分析抽样误差和模型误差导致的不确定性,并研究建模样本量对生物量和不确定性估计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针对生物量进行稳健估计,且可分别度量由不同误差源导致的不确定性。此外,本文方法可显著降低模型误差对不确定性的影响,从而降低总不确定性。建模样本量对于大尺度生物量估计值没有显著影响,但对模型误差的影响较大,该影响不能通过增加循环次数加以改善,且总不确定性随建模样本量的减小而增加。因此,较大的模型样本量可有效地减少不确定性,从而提高生物量估计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7.
简要阐述了森林资源资产核查分层抽样理论的适用范围及必备条件,并介绍了分层抽样的工作步骤和特点,进而指出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森林资源资产核查分层抽样方法可以对森林资源进行准确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揭示不同板栗种质资源在迁西地区的表型多样性、变异规律及变异水平,为迁西地区板栗的引种、育种等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6个板栗群体39份板栗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在坚果成熟期采集刺苞与坚果,并测定其相关表型性状。采用双因素巢式分组试验设计方差分析、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1)刺束长度在群体内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群体间差异性不显著,其余9个性状指标在群体内和群体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2)各性状指标变异系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北京、河北、湖北、山东板栗群体平均变异系数较大;3)群体间平均变异与群体内平均变异比约为2:11,表明各性状群体内的变异远高于群体间的变异;4)采用系统聚类中Ward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与地理分布格局基本相吻合。【结论】板栗刺苞与坚果表型形态性状多样性丰富;其中北京、河北、湖北、山东板栗群体平均变异系数较大,说明其板栗表型性状多态性较为丰富,性状遗传稳定性较低,具有较大的遗传潜力;通过对比群体间与群体内的变异系数得出群体内变异是板栗表型性状呈多样性的主要来源;根据聚类结果可以得到地理分布相近的板栗群体可以相互引种。  相似文献   

9.
应用Voronoi图分析计算了武夷山市第3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结果表明:与应用平均法分析结果相比,Voronoi图可以直观地看出地类的分布情况,且利用样地点控制的多边形面积为权重,充分考虑了样地分布不均匀的影响,得到的结果精度更高,可以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以洞庭湖流域为研究区域,对MODIS13Q1植被产品数据的所有像元进行EVI时间序列重构后,采用滑动平均法、动态阈值法、最大变化斜率法以及Logistic函数拟合法等4种方法进行物候参数提取。对比分析后,选择了效果最佳的滑动平均法对2005年及2015年洞庭湖流域的EVI时间序列的遥感影像进行植被物候参数提取,分析近10年来研究区域植被物候特征变化。结果表明:滑动平均法提取的植被物候参数较准确,适用性较强;利用遥感手段能及时准确地监测大区域尺度植被物候变化,为研究区域气候变化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孝宏  董洁霜 《森林工程》2014,30(5):154-156
基于非集计理论的思路,利用灰关联分析方法确定公交出行的主要影响因素。该方法对数据的样本量需求小,可以分析出公交特征、个体出行特征和个体特性等因素的变化对公交出行行为的影响。最后采用苍南县城乡公交规划中的数据,通过此种方法得到主要影响因素,再通过SPSS对分组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拟合出影响因素与公交分担率之间的函数关系。文章中使用的方法与结论可以为公交系统规划、方案评价、政府及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和支持。  相似文献   

12.
《林业科学》2021,57(9)
【目的】探索杉木人工林单木胸径生长量变化的驱动因子,比较不同驱动因子的重要性,构建不确定性单木胸径生长模型,为杉木经营管理者科学经营管理杉木人工林提供参考。【方法】以福建省邵武市卫闽林场杉木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采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法(BMA)和逐步回归法(SR)分析杉木单木胸径生长量与内部因子(林分变量因子)和气候因子的关系,构建杉木单木胸径生长模型。【结果】杉木单木胸径年均生长量受气候因子影响较小,主要受竞争因子和单木大小因子影响。单木胸径生长量随林分密度、林分平方平均胸径、大于对象木的断面积和、年龄、冬季平均最低温度增加而减小,随期初胸径、胸高断面积、优势木平均高、最冷月平均温度、最热月平均温度、年均降雨量增加而增加。基于SR获得模型的后验概率小于BMA获得最佳模型(最高后验概率)或SR模型不在BMA模型空间前几个后验概率高的模型中。【结论】杉木单木胸径生长量随竞争增加而减小,随温度和降雨增加而增加。贝叶斯模型平均法考虑所有可能变量的组合,能够反映出模型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正> 在森林抽样调查中,首先要正确地决定所需要的样本量。本文针对目前采用的样本量估计公式存在的问题,按森林抽样调查的要求,提出了新的样本量估计公式。由于森林抽样调查的总体和样本量都很大而抽样比很小,所以本文仅讨论重复抽样方式下大样本的样本量估计。对于样本量为n的简单随机样本,样本均值与样地方差分别记为:  相似文献   

14.
样本量对MaxEnt模型预测物种分布精度和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实际调查的4个物种的34个不同样本量(5,6,8,10,15,20,25,30,40,50,60,70,80,90,100,120,150,180,200,220,250,300,350,400,450,500,550,600,650,700,800,900,1 000,1 200)为例,模拟计算分析不同的样本量对MaxEnt物种分布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来看,样本量的大小对MaxEnt模型预测物种空间分布的精度影响不大,在样本量较小时,精度不稳定,随着样本量的增大(训练数据在样本量50左右,检验数据在样本量120左右),MaxEnt模型的预测精度越来越稳定.  相似文献   

15.
以云南省分布的7个核桃群体的6个坚果性状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变异系数、相关分析、非加权配对算数平均法(UPGMA)以及典范对应分析(CCA)等多种分析方法,探讨云南核桃的表型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单果重的变异系数最大(22.22%),保山群体的单果重和出仁率的表型变异系数最大(50.53%和10.43%),而蛋白质含量最低(13.4%),表型变异系数也最大(13.45%),遗传资源最为丰富,保山群体的三径均值最大(3.8 cm),壳厚最小(0.75 mm);鲁甸群体的粗脂肪含量最高(平均为70.79%)。单果重与三径均值及壳厚存在显著正相关(0.836),而与粗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0.395),壳厚与出仁率呈极显著负相关(-0.514),出仁率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0.271),丽江群体和昭阳群体表型性状最为相似,红河群体与其它群体表型相差较大,经度分布对核桃坚果表型相关性最大,其次气候因子是影响核桃坚果表型多样性的主要因子,尤其是7月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16.
前言森林调查抽样的设计和估计技术不断受到新工艺的影响。卫星图象促进了多阶抽样估计的应用。弗雷耶在1979年应用了多阶分层抽样技术。本文考虑了每一阶抽样的目标变量总量的简单扩展估计量,目的是为多阶分层抽样中的这一简单扩展估计量提出一个无偏方差估计量。本文还讨论了每一阶抽样的有效样本分配。  相似文献   

17.
探究和对比不同抽样方法对森林生物量抽样调查中样地数量、样地布设及估算精度等方面的影响,优选适宜的抽样方案,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节省外业调查的工作量和成本。基于云南省大理市201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以森林起源、龄组、优势树种作为分层变量,在可靠性为95%、抽样精度为90%和85%的条件下,计算分层抽样所需的样本单元数,并与系统抽样进行比较分析;以分层抽样方法进行大理市森林地上生物量的抽样设计,将抽样结果与系统抽样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抽样精度为90%时,分层抽样所需的样本单元数分别比系统抽样少21.91%、12.92%和45.51%;抽样精度为85%时,分层抽样所需的样本单元数分别比系统抽样少21.51%、12.66%和45.57%;在相同的抽样精度条件下,抽样单元数呈现起源>优势树种>龄组的变化趋势。按抽样精度90%,系统抽样估测的大理市森林地上总生物量为1 914.83万t,按起源、优势树种和龄组,其总生物量估测值分别为1 608.22万t、1 679.03万t、1 536.08万t。在可靠性和抽样精度相同时,实际抽样精度排序为起源>优势树种>龄...  相似文献   

18.
“分层抽样”是一种高效率的森林资源清查方法。在设计分层抽样方案和进行调查工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如何保证精度可靠? 分层抽样可以计算估测值的精度,但是计算精度能否反映真实情况?如何保证它完全可  相似文献   

19.
“分层抽样”是一种高效率的森林资源清查方法。在设计分层抽样方案和进行调查工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如何保证精度可靠?分层抽样可以计算估测值的精度,但是计算精度能否反映真实情况?如何保证它完全可靠?是相当重要的问  相似文献   

20.
以湖南省2004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遥感样地为研究对象,在抽样可靠性指标为95%的情况下开展遥感抽样技术研究,采用分层抽样与系统抽样进行比较。抽样点间隔为4 km×8 km,4 km×4 km,4 km×2 km,2 km×4 km,2 km×2 km 5种方式。结果表明:(1)抽样强度相同情况下,分层抽样精度大于系统抽样;(2)抽样点间隔越小系统抽样精度、分层抽样精度越高;(3)抽样点间隔对样本数量少的地类抽样精度影响最大;(4)抽样总体精度以抽样点间隔2 km×2 km分层抽样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