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傅先强 《中国家禽》2001,23(24):33-34
1鸡场的合理布局和全进全出多年来禽病防治经验指出,一个养鸡场能否比较顺利地把鸡养好,与鸡场的选址,鸡场的布局是否合理,能否做到全场的全进全出有着密切关系,这是养好鸡最基本的条件。事实证明,凡是这样做的鸡场,很少发生重大传染病,即使发病,疫情也比较容易控制;相反,凡是不注重这些方面的鸡场,疫情总是不断,损失惨重。鸡病防制只有在创造一个良好的防疫物质条件时,兽医人员的防疫技术才能得到很好发挥,鸡群的健康才能得到保证。如果一个养鸡场不具备这些最基本的防疫条件,兽医人员的防疫技术再好,工作中付出再大的努…  相似文献   

2.
在亚洲许多地区的鸡场还有传染性鼻炎的存在,多龄期同养或非全进全出的鸡场这种传染病较难控制和扑灭;但在隔离环境良好,同一鸡场仅有两三个龄期的鸡而且都分区饲养并实行全进全出的制度和防疫卫生措  相似文献   

3.
一树立“生物安全”养殖新观念1全进全出“全进全出”是第一生物安全措施,隔离是控制疾病的最有效方法。保持一定空栏时间,做好空栏期消毒工作,对养好下批鸡至关重要。正常情况下,上批鸡出栏后至少要15天以上才能进下批鸡,如果上批鸡发生传染病,建议间隔30天以上再进雏0.2环境控制鸡场的环境卫生,包括鸡场周围的环境卫生、  相似文献   

4.
我国养鸡行业的技术相对一些发达国家较为落后,提高鸡养殖技术的水平,可以有效提升养鸡行业带来的效益。本文总结了鸡场的防疫管理要素:提高鸡场养殖人员的防疫意识,将防疫问题落到实处;加强鸡场的日常防疫管理,坚持全进全出制度,做好消毒措施,避免交叉感染,合理注射疫苗、适当药物强化;对确诊的患病鸡进行隔离处理,病死鸡进行焚烧、深埋处理。  相似文献   

5.
1采取“全进全出”饲养制度 “全进全出”饲养制度是指同一鸡舍或同一鸡场饲养同一日龄的鸡只同一时间一起进场,饲养相同日龄后再一起出场的管理制度。优点是可以实行统一的饲养标准、技术方案和防疫措施,并且每批鸡出栏后有1个停养期,在停养期对鸡舍进行彻底的清扫、冲刷、消毒的同时,要准备好下一批雏鸡所用的垫料、饲料、药品、喂料及饮水设备,空舍2星期后才能开始养下一批肉鸡。“全进全出”制度比“连续生产”制度增重快、耗料少、死亡率低、生产效益高。  相似文献   

6.
1 全进全出 科学养鸡法是把成年鸡和育成鸡、雏鸡分开饲养,孵化场一定要远离鸡场,做到全进全出。即进鸡时一次把鸡舍装满,等这批鸡全部出栏后,全场进行彻底清扫、清洗、消毒,空舍2—4星期,再进新鸡。  相似文献   

7.
整场全进全出是一个新概念。以前讲的全进全出多指一栋鸡舍的全进全出,然而在一个鸡场这个整体环境中依然养着不同周龄的鸡,常引起一些疾病的传播,影响饲养效果.整场全进全出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本文通过介绍肉种鸡全程笼养、整场全进全出的结果和分析平养与笼养的生产成本等,证明“种鸡全程笼养,整场全进全出”是肉种鸡场减少投资、降低成本、保证饲养效果、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有效途径。一、种鸡全程笼养全程笼养是指育雏、育成、产蛋期都是笼  相似文献   

8.
1全面落实全进全出制度1.1科学饲养蛋鸡是把成年鸡、育成鸡、雏鸡分开饲养,要绝对禁止把不同日龄的鸡在一个鸡舍饲养,做到全场"全进全出",即进鸡时一次把全部鸡舍入满,或在短时间内把鸡舍入满。达到日龄后这该批鸡全部淘汰,全场进行彻底清扫,清洗、消毒,空舍2~4周,再入鸡。1.2对肉鸡同一栋鸡舍、同一个鸡场、不仅要做到  相似文献   

9.
<正>1鸡群结构不合理鸡场未严格坚持"全进全出"制,本批次鸡群中混养上一批次的隐性感染鸡,或几代同室、老幼混养和不同禽类混养等,均可加大该疾病感染及发病几率;隐性感染个体排出的粪便污染环境或与健康鸡群接触,造成直接或间接的传染。建议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特别是有寄生虫病史(线虫、螨虫和原虫等)的鸡场,全出后将可能被污染的粪污和垫料等彻底清除,并对饲养环境和用具认真冲洗,经过3~5次规范化消毒,坚持3个月以上的休养期,  相似文献   

10.
1实行“全进全出”制所谓“全进全出”制是指同一栋鸡舍内同一时间里投入同一日龄的雏鸡,养成后又在同一时间出售屠宰。现代肉用仔鸡生产几乎都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这种饲养制度的优点是:简单易行、管理方便,因整栋都是相同日龄的鸡只,温度控制、日粮更换、免疫接种等极为方便,可以实行统一的饲养标准、统一的防疫措施,出场以后便于彻底打扫、清洗、消毒,可切断病源的循环感染,保证鸡群健康高产“。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与非“全进全出”制相比,还具有增重快、耗料少、死亡率低的优点。如下表所示(生产期为8周)表采用“全进全出”…  相似文献   

11.
发病情况及临诊症状:我场位于溧阳丫鸡山的南麓,南面以60度向东南倾斜,天然防疫条件较好。鸡饮用天然水,水质经抽样化验,所含大肠杆菌数合符标准。鸡的饲养方式是全进全出制,全部采用笼育饲养。1988年11月从南京某鸡场购入的宝星鸡,在5周龄后开始发病,病鸡表现为精神不振,羽毛松乱,摇头,鸡冠发蓝,呈蹲伏状,食欲减退  相似文献   

12.
1落实全进全出制度 目前不少鸡场普遍存在把成鸡、育成鸡、雏鸡都在同个场区饲养,有的还把孵化场和鸡舍靠在一起。鸡群一旦发病,就会相互传染,连续发生,很难控制。  相似文献   

13.
<正>1不同日龄肉仔鸡分舍、分人员饲养,不互借用具整个鸡场实行全进全出。有条件的饲养场全程采用网上平养方式,减少鸡与粪便接触,可以降低球虫感染的发生。2加强管理,保持鸡舍干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介绍种鸡场沙门氏菌的综合控制措施,主要有种鸡场选址、布局合理,采用全进全出的方法,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等生物安全措施,对鸡群定期检疫,淘汰带菌鸡。  相似文献   

15.
1全进全出 科学的养鸡是把成年鸡和育成鸡及雏鸡分开饲养,孵化场一定要远离鸡场。绝对禁止将不同日龄的鸡放在1栋鸡舍内饲养,最好做到全场的全进全出,即进鸡时1次把全部鸡舍装满,或在短时间内把鸡舍装满。重新进鸡前全场进行彻底清扫、清洗、消毒并空舍2—4星期,再进新鸡。  相似文献   

16.
一、净化鸡场。 坚持经常性的防疫措施,严格卫生消毒制度,实行全进全出饲养体制。净化鸡群,小区严格隔离。种鸡淘汰后,鸡场采取五步消毒法: 1.清扫。将鸡舍内、运动场、工作间的灰尘、垃圾、污物、粪便等物彻底清扫干净。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市蓟州区某鸡场62日龄鸡群发病,病鸡主要表现为关节周围肿胀,跛行或瘫痪,经临床症状、病理剖检观察以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注重鸡群日常饲养管理,控制鸡群饲养密度,确保饮水和饲料原料卫生;减少应激因素,加强生物安全防控,建立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定期带鸡消毒和鸡场环境消毒,有效降低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发病程度。  相似文献   

18.
秋冬季节正是鸡新城疫与禽流感暴发的季节,尤其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由于采取扑杀政策,将会给养殖户、养殖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加强饲养管理,强化生物安全,是规模化肉鸡饲养企业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就"公司+农户"饲养模式在防疫中应注意的问题综述如下: 1 实行全进全出制饲养 以"公司+农户"模式饲养肉鸡,多以家庭为饲养单位,自主性较强,难以执行全进全出,造成同一种疾病在鸡场中交叉感染严重,鸡群发病绵延不断,难以控制,特别是如果发生了烈性传染病,给扑灭工作带来相当难度,因此在此模式下饲养肉鸡应充分发挥公司的协调指导作用,采取强制手段,坚持做到全进全出制饲养,确保肉鸡防疫安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肉鸡生产发展很快,其中以“公司+农户”饲养模式在肉鸡饲养中占居重要位置,不失为一条成功的经验,笔者从事动物防疫工作多年,现就此饲养模式在防疫中应注意的几点综述如下。1认真做好全进全出制饲养。以“公司+农户”模式饲养肉鸡,多以家庭为饲养单位,自主性较强,难以执行全进全出,造成同一种疾病在鸡场中交叉感染严重,鸡群发病绵延不断,难以控制,特别是如果发生了烈性传染病,给扑灭工作带来难度。因此在此种模式下饲养肉鸡应充分发挥公司的协调指导作用,采取强制手段,坚持做到全进全出制饲养。2引导饲养户正确使用药物。有些饲养户或…  相似文献   

20.
某26万只大型规模化鸡场采用流水式生产方式,连续两年生产性能不佳,鸡场不时发生疾病,后改用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育雏、育成和产蛋期平均成活率分别提高4.4%、1.7%、8.1%;网状内皮增生病(RE)J、亚型白血病(AL-J)和鸡毒支原体(MG)的阳性率逐年下降,2010年MG阳性率仅3.3%,RE和AL-J均为阴性。60周龄产蛋数平均提高28.4枚、产蛋量平均提高2.13 kg,19~60周料蛋比下降0.28,这表明全进全出生产方式实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