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种野猪"是以纯种野猪为父本,以家猪为母本进行杂交,经过多次选育、驯化,最终进成基因较稳定的野猪,公猪和母猪均可长期做种猪繁殖。其不同于家猪,外形似野猪,故取名为特种野猪。"特种野猪"既保持了纯野猪肉质鲜嫩,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的优势,又具有家猪生长发育快、饲料利用率高、肉质优良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正>特种野猪是以纯种野猪为父本,以家猪为母本进行杂交,经过多次选育、驯化的一种野猪,称特种野猪。它既保持了纯种野猪瘦肉率高,肉质鲜嫩,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的优势,又保持了家猪生长发育快,饲料利用率高,繁殖力强  相似文献   

3.
特种野猪饲养管理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种野猪是以纯种野猪做父本,优良家猪做母本杂交培育的一代新猪种。它保持了野猪瘦肉率高、适应性强、野味浓厚和家猪繁殖性能好。肉质脆嫩的优点。野猪肉营养丰富,含有17种氨基酸,人体只能通过食品摄取而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含量比家猪高2.5倍,另外,还含有大量抗癌物质锦和硒等,故其养殖前景日渐看  相似文献   

4.
特种野猪日粮配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养殖业结构的调整,特种养殖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养殖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种野猪肉以肉质鲜嫩、野味浓郁、瘦肉率高、脂肪含量低、营养丰富等特点,成为人们喜爱的绿色食品。特种野猪一般是以纯种野猪为父本,以家猪为母本进行杂交,经过多次选育、驯化改良而成的野猪新品种,既保持了纯种野猪瘦肉率高、肉质鲜嫩、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特种野猪是以纯种野山猪为父本、瘦肉型猪为母本进行杂交,经过多次选育、驯化的一种野猪,称特种野猪。这种特种野猪,既保持了野山猪瘦肉率高、肉质鲜嫩、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的优势,又保持了瘦肉型猪瘦肉率高、生长发育快、饲料利用率高、繁殖力强、性情温驯、好饲养的特点,并克服了野山猪体形小、生长慢、季节性繁殖、产仔少的缺陷。所以,特种野猪养殖,已成为养殖业中的热门选项。  相似文献   

6.
特种野猪是以纯种野山猪为父本、瘦肉型猪为母本进行杂交,经过多次选育、驯化的一种野猪,称特种野猪.这种特种野猪,既保持了野山猪瘦肉率高、肉质鲜嫩、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的优势,又保持了瘦肉型猪瘦肉率高、生长发育快、饲料利用率高、繁殖力强、性情温驯、好饲养的特点,并克服了野山猪体形小、生长慢、季节性繁殖、产仔少的缺陷.所以,特种野猪养殖,已成为养殖业中的热门选项.  相似文献   

7.
“特种野猪”是以野猪为父本,以家猪为母本进行级进杂交,然后进行回交和横交固定,得到的既具有野猪血统又有当地家猪血统的品种野猪.然后定向培育,提纯复壮,稳定遗传性能,培育出特种野猪的新品种,公猪和母猪均可长期作种猪繁殖.其不同于家猪,外形似野猪,故取名为特种野猪.“特种野猪”既保持了纯野猪抗病力强、瘦肉率高、适应性广的优势,又具有比纯种野猪生长周期短,饲料利用率高、去除了野猪草腥味的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猎奇、尝鲜、品绿”成为新的畜产品消费时尚,因此,特种野猪近年来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养殖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8.
“特种野猪”的饲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种野猪是以纯种野山猪为父本,以家猪为母本进行杂交,经过多次选育、驯化、基因较稳定的野猪。特种野猪肉无野猪的腥膻味,还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其中人体必需脂肪酸、亚油酸的含量高于家猪的1.5~2.5倍,迎合了市场上肉类多样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野猪的人工饲养及杂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我国由于缺乏专业的养殖技术、管理技术和一定的经济实力,大规模饲养野猪的养殖户为数不多,多属于少量饲养,再加上纯种野猪体型小、生长缓慢、繁殖力低,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由纯种野猪和家猪杂交改良的杂种野猪,同样具有瘦肉率高、肉质鲜嫩香醇、野味浓郁等特点,且杂种野猪改变了纯种野猪季节性发情、产仔少、生长慢和不易饲养等缺点.  相似文献   

10.
1概述特种野猪是选用优良山林雄性野猪与优良瘦肉型家猪进行杂交后,经人工选育后的野猪新品种,其基因稳定,后代可长期做种繁殖而基因不变。特种野猪集有猪、野猪之长,显示出很好的杂交优势,既保持了野猪瘦肉率高、肉质鲜美、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等优势,又攻克了野猪季节性发情,产仔少和不易饲养等特点。特种野猪销售市场异常好,将成为整个特种养殖业最热门的项目,大有独霸市场之势,国家科技部已把它列为星火计划推广项目,农业部有关人员指出,特种野猪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发展野猪养殖商机无限。2食用价值特种野猪肉鲜嫩香醇,野…  相似文献   

11.
长白山野猪杂交一代的繁育与饲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白山特种野猪是指由家养纯种母猪与纯种长白山野公猪杂交而培育的三元杂交特种野猪品种,外型与纯野猪相似,既具野猪机警凶猛的野性又兼具家猪的可训性,抗病力强,极耐暑寒,既可圈养又能放养,食性杂,耐粗饲,易于管理。  相似文献   

12.
野猪是家猪的祖先,野猪具有肉质好、抗病力强的特点,家猪具有繁殖力高、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的特点,家猪和野猪杂交不仅可以克服野猪繁殖力低与生长缓慢的缺点,还可以克服家猪肉质差、抗病力弱的缺点.合理开发野猪资源,不仅可以更合理地保护野猪资源,还可相应减少野猪对农作物所造成的损失[1].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野猪资源,于2004-2005年在长江大学种猪场开展了家猪和家野杂交猪的生理指标及血液中几种常见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野猪驯养前景看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注意引种目前,由于一些野猪饲养户贪图方便、便宜,或被一些不法场家蒙骗,引进一些含纯种野猪血缘仅12.525%的特种野猪,这种野猪其外观、品质已与家猪相差无几,但其抗病力、耐粗饲、瘦肉率、营养成分等方面都较差,其饲养效益更是无法同纯种野猪相比。因此,野猪饲养户最好从正规野猪育种场引种,万万不可贪图小便宜吃大亏。2注意学习技术野猪虽然抗病力、生命力都比家猪强,但仍有一些养殖户在养殖时不注重饲养技术学习,不能及时观察野猪的精神状态、饲料量、饮水量、活动情况、大小便等的变化,至使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由于技术、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四川畜牧兽医》2013,(12):43-43
特种野猪是经人工驯化改良后的野猪品种,纯种公野猪与家母猪杂交的后代都可称为特种野猪. 特种野仔猪产下时身有条纹,长大后猪毛呈黑色或褐红色,其耳小、尾短,嘴较家猪长,毛密、蹄黑,性情较温驯.  相似文献   

15.
人工授精是指用器械采取公猪的精液,经过检查、处理和保存,将合格的精液输入到发情母猪的生殖道内以代替自然交配的一种配种方法。版纳野猪是以西双版纳纯种野猪为父本,以本地家猪为母本进行杂交,经过人工驯化改良后基因稳定的一个野猪品种。版纳野猪公母猪可长期做种繁殖而基因不变,它不同于家猪,外形似野猪,保持着纯野猪肉质鲜嫩、抗病力强、适应性广和生长发育快的特点。采用野猪人工授精技术,不但能降低饲养成本,而且还能提高野公猪的利用率,保证精液质量,提高母猪授胎率,增加产仔数,减少生殖道疾病的传播,是促进野猪养殖生产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特种野猪:经家猪和野猪杂交而来的特种野猪经人工几代驯化后,基因稳定,既保持了野猪瘦肉率高(为86%,是家猪的2倍)、抗病力强、适应性广、食性杂、耐粗饲等优势,又克服了野猪季节性发情、产仔少、生长慢、不易饲养及家猪疾病多等缺点,是目前新兴的热门的特养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7.
《湖北畜牧兽医》2005,(1):49-49
特种野猪 经家猪和野猪杂交而来的特种野猪经人工几代驯化后,基因稳定,既保持了野猪瘦肉率高(为 86%,是家猪的 2倍)、抗病力强、适应性广、食性杂、耐粗饲等优势,又克服了野猪季节性发情,产仔少、生长慢、不易饲养及家猪疾病多等缺点,是目前新兴最热门的特养品种之一。目前野猪  相似文献   

18.
特种野猪是目前养殖行业走俏的一个新品种.野猪经驯化后保持了原有的外观体型和抗病力强、耐粗饲、合群性强的特点,以其肉质香醇、野味浓郁、脂肪少逐渐成为家猪的替代品和新型绿色保健食品.特种野猪放养舍饲均可,放养式养殖特种野猪对自然条件要求较高,一般养殖条件不容易达到,而舍饲模式相对则简单易行推广.  相似文献   

19.
云南热带雨林地区野猪生物学特性与驯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云南热带雨林地区野猪的生物学特性与驯化技术,探讨野猪的规模化养殖与开发利用。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收集2~4个月体重约5~8 kg的16头野猪,按试验要求与同等体重家猪人工混养驯化2年时间,将试验中观察的野猪部分生物学特性和驯化方法进行总结,整理成可供推广应用的野猪驯化管理模式。结果表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地区野猪适应性强,喜集群活动,驯化后性情和食性会发生改变,可全年发情,提高繁殖性能和生长速度。在增加防护措施和户外运动场所的基础上,可参照家猪饲养方法,对纯种野猪进行家养或将纯种公野猪与母家猪进行杂交利用,开发生产无公害优质野杂猪。  相似文献   

20.
特种野猪是由优良雄性野猪与优良瘦肉型猪或地方良种猪杂交而成的杂交野猪品种,兼具家猪和野猪的部分特性,具有广阔的养殖前景和较高的市场价值。主要对特种野猪生物学特性、饲养管理、繁殖技术等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概述,以期对特种野猪的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