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母畜在分娩前后突然发生以肌肉松弛、昏迷和低血钙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病。本病多发生于高产奶牛,奶产量越高,发病越多,年发病率在3.5%~8.8%,有些农场发生率很低,约为1.2%;但有些可高达25%~30%。本病的发生与奶牛年龄、胎次、产奶量及品种有关。青年母牛很少发病,95%以上的病牛是5-9岁或第3~7胎;易患病牛的乳产量均高于平均产乳量,为未发病牛的2-3倍。  相似文献   

2.
姜波 《养殖技术顾问》2011,(12):137-137
产后瘫痪又称乳热,是母畜在分娩期突然发生以肌肉松弛、昏迷和低血钙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病。本病多发生于高产奶牛,奶产量越高,发病越多,年发病率在3.5%~8.8%。有些养牛场发生率很低,在1.2%左右,但有些竟可高达25%~30%。本病的发生与年龄、胎次、产奶量及品种有关。青年母牛很少发病,  相似文献   

3.
胎衣不下是奶牛产后的一种常见病.一般母牛产后经过8~12h胎衣尚未全部排出即可定为胎衣不下。其发病率与饲养管理水平关系密切.我国平均发病率在10%左右.而有的奶牛场可高达40%。胎衣不下不但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还会引起子宫内膜炎、子宫复旧延迟和子宫脱出.导致产后发情延迟。配种次数增加。从而大大降低繁殖率.使许多奶牛提前淘汰,给养牛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结合牧场工作实践,就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治疗和预防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胎衣不下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衣不下是奶牛产后的一种常见病,一般母牛分娩后胎衣在8~12h内不能自然完全排出即可定为胎衣不下。在我国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一般在12%~30%,也有高于40%以上的报道。胎衣不下不但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还会引起子宫内膜炎、子宫恢复推迟和子宫脱,导致产后发情延迟、配种受胎率降低,使许多优秀的高产奶牛被淘汰,给养牛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将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措施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1 发病因素 奶牛产后瘫痪,多发生于高产奶牛分娩后第1次榨乳24小时内.发病原因有如下几方面.母牛产犊后,有的为了多挤奶,把乳房中的奶全部挤净,这样会使乳房内压显著下降,引起微血管渗漏现象.  相似文献   

6.
1 发病情况 2002年1月22日西南农大奶牛场饲养的58头黑白花奶牛29头突然发病,总发病率达50%;其中成年母牛40头,发病29头,发病率占72.5%,拉稀便15头占51.7%,拉血便14头占48.2%,死亡1头占3.4%,奶产量下降20.6%。从发病到本病结束前后病程持续时间为8天,本场的18头犊牛、育成牛没有感染本病。  相似文献   

7.
汪志铮 《中国乳业》2010,(10):48-49
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也称乳热症,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以急性低血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营养代谢障碍病。本病主要发生于产后的高产奶牛,特别是产奶量高的,胎次为3~6胎的最容易发生(美国乳热症的发病率大约为6%),年产量在6000kg以上者发病多,初产奶牛一般不发病。  相似文献   

8.
奶牛产后瘫痪是成年母牛于分娩前后发生的一种营养代谢疾病,是奶牛常发病之一,一般见于5~8龄(3~7胎次)的高产奶牛,通常是在奶牛分娩前后72h以内发病,奶产量越高,发病越多,发病率一般在5%~8%,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呈散发。  相似文献   

9.
本文调查了江苏省某奶牛场2011~2012年40头母牛的流产记录,探讨流产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母牛妊娠期的增加或胎次上升,产奶量出现下降趋势;青年母牛流产后,产后90d平均日产奶量达22.6kg。  相似文献   

10.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或低钙血症,是成年乳牛最常见的代谢病,是母畜产后突然发生的以体内血钙含量急剧下降,知觉消失,肌肉松弛,四肢麻痹,卧地瘫痪为特征的疾病。本病的发生与年龄、胎次、产奶量及品种有关。青年母牛很少发病,95%以上的病牛是5-9岁或3—7胎的高产奶牛。主要发生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特别是产奶量最高的胎次(通常是在第3-6胎)最容易发生,初产母牛几乎不发病,也有在分娩前和分娩过程中发病的。  相似文献   

11.
奶牛产后瘫痪多发生于高产奶牛,常称高产奶牛产后瘫痪。人们常说“高产牛难养”就是因为高产奶牛易发生产后瘫痪。奶牛产后瘫痪是以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瘫痪和昏迷为特征。一般认为主要与血钙过低有密切关系。1 发病与胎次、日产量及季节的关系多是以在第3胎以后、日产量在25kg以上,舍饲、无运动场、晒不到太阳的奶牛多发,而且新增的饲养户或不注意补充钙质的饲养户所养的奶牛多发。在发病季节上以3~10月份青草茂盛的时节多发(草料足奶量高),冬天常喂干草,产奶量相对下降,较少发病。2 症状2.1 典型病例急性发作常出现在产后12~24h…  相似文献   

12.
奶牛产后瘫痪一直困扰着奶牛业的健康发展,对许多奶牛场不同程度地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在奶牛场中此病常以老龄牛、产后1~3d的牛、高产奶牛为多。因此我们在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湟中县春源奶牛场145头妊娠母牛进行了本病的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3.
奶牛产后瘫痪是最容易发生的也是最容易预防的疾病。产后瘫痪是舍饲高产奶牛围产期常发的一种与营养代谢紊乱密切相关的疾病,可继发或伴发难产、子宫下垂、胎衣不下、子宫感染、瘤胃膨气、酮病、乳腺炎等多种疾病导致产奶量下降,繁殖性能降低,使高产奶牛淘汰率增高,给奶牛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1 确定干奶期 干奶时间依据母牛的预产期和干奶期长短而定.奶牛干奶期一般为50~75天.早期配种的母牛、体质瘦弱的母牛、老龄母牛、高产母牛、以往难以停奶的母牛及饲养条件不太好的母牛,干奶期可以适当长一些,约为60~75天,而膘情较好、产奶量较低的牛可缩短到45~50天.但干奶期最短不能少于42天,否则将影响下胎产奶量和奶牛健康.  相似文献   

15.
奶牛的不孕症是奶牛几大类疾病之一,而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母牛子宫内膜炎是母牛急性发炎,分娩时或产后由微生物感染所引起,多发生在产后2星期内,一般发病率为20%~35%,多为粘液性或粘液脓性,一旦发病,会导致奶牛出现配种困难或长期不孕现象,导致饲养效率低,甚至提前淘汰.我国奶牛子宫内膜炎型不孕症占成年母牛不孕症的17%以上,作好子宫内膜炎的预防和治疗工作,对促进奶业增效、奶农增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奶牛产后瘫痪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营养代谢病,其特征是知觉丧失,四肢瘫痪。本病主要发生在奶牛,尤其舍饲高产奶牛易患病,一般发病率为母牛总数的3%~5%,个别牛场可达10%~15%,1995年~1996年我场共发生65例,本文就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  相似文献   

17.
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或低钙血症,主要发生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特别是产奶量最高的胎次(通常是3~6胎次)最容易发生,初产奶牛几乎不发病,多数发生于分娩后数天内,个别的在分娩前和分娩过程中发病。本病多数是由于不合理的饲喂造成内分泌紊乱而致,其主要特征是意识紊乱、知觉丧失、四肢发凉及体温下降。本病多为散发,瘫痪母牛即使在治疗顺利的情况下,病愈后平均产奶量也会下降10%,若不注意平时的饲养管理或发生瘫痪后不及时治疗,将会使一批高产奶牛遭淘汰,给奶牛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1病例2005年5月,山东威海一奶牛养殖场发生该病,据饲养…  相似文献   

18.
生产瘫痪,又称产后瘫痪、乳热症,是母畜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神经机能障碍疾病。其特征是咽、舌、肠道麻痹、体温下降、感觉减退、四肢瘫痪。如治疗不及时或误诊,则造成持续瘫痪,导致奶牛淘汰。近来,我们对武汉某奶牛场8头患生产瘫痪的奶牛进行诊治,效果理想,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基本情况武汉某奶牛场饲养中国荷斯坦奶牛100头,其中成母牛60头,集中在一栋牛舍饲养,青年牛22头,犊牛18头,分别饲养于不同牛舍。每头成母牛日喂混合精料5~10kg、青贮料5kg、稻草5kg、青杂草15kg、糟渣料(主要为啤酒糟)10kg。2临床症状该场先后有8头牛发病,时…  相似文献   

19.
奶牛生产瘫痪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瘫痪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营养代谢性疾病。本病主要发生于高产奶牛,特别是产奶量最高的胎次(通常是在3~6胎次)最容易发生,初产母牛几乎不发病。本病多为散发,但复发率较高。对瘫痪母牛,即使在治疗顺利的情况下,病愈后产奶量平均下降10%;若同时伴发胎衣不下、乳房炎、酮病,损失更大。本文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泌乳奶牛所需干物质采食量产后逐渐增加,但增加的速度应较平缓,其泌乳高峰期一般出现在产后90~100 d,之后再缓慢平稳下降。产奶量从奶牛产犊后逐渐上升,低产牛在产后20~30 d,高产牛在产后40~50 d,产奶量达到最高。奶牛体重产后开始下降,产后2个月左右降至最低,以后体重又逐渐增加。为了使奶牛高产稳产,延长利用年限,建议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科学饲养管理。1分群按产奶量高低进行分群,并采用阶段饲养法,这对提高产奶量、增加经济效益都很显著。中小型奶牛场可按不同类别的成年母牛集中饲养。2合理配制日粮奶牛的日粮一般要由3~4种青、粗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