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实验结果指出,在 NaN_3(10~(-3)M,种子予浸16小时),γ-射线(15KR)和快中子(1×10~(11)N_f/cm~2)三项处理中,六棱大麦矮秆齐M_1穗中皆有一部分叶绿素突变不能在 M_2代,而要迟至 M_3代才初次分离显现。当每个 M_2穗行出苗16—20株时,以 M_1穗为基础计算得到的这部分突变的突变频率在三种处理中分别为36.1,16.8和6.4%。这部分在M_2代隐而不现的叶绿素突变的突变频率与在M_2代显现的叶绿素突变频率(分别为28.8,11.6和9.5%)之和,即为总的叶绿素突变频率,它们在三种处理中分别为64.9,29.4和15.9%。由此可见在 M_2代隐而不现的叶绿素突变约占各处理中叶绿素突变总数的50%上下。这部分突变所以迟至M_3代才分离显现,除了 M_2代苗数这个限制因素以外,主要原因是它们的突变扇形体较小(绝大多数小于40%,其中不少小于10%)或嵌合体水平较低。M_3代初次显现的叶绿素突变的突变谱与 M_2代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早籼水稻(广陆矮4号)干种子在—196℃下用γ—射线照射,并用浓度为5.6×10~(-3)M的咖啡因水溶液浸种后处理。观察了M_1代生理损伤情况,观察了M_2代叶色、抽穗早,迟和高、矮秆突变。试验结果表明,低温辐射与常温辐射相比,前者的M_1代结实率较高,而M_2代的叶色、抽穗期和株高突变频率都下降。在本试验所用的照射剂量下,咖啡因不会显著加剧M_1代辐射损伤,而M_2代的突变频率均因咖啡因浸种处理而提高,表明咖啡因有增加辐射诱变频率的作用。常温下辐射加咖啡因后处理的叶色突变,抽穗期突变和株高突变频率都较高。  相似文献   

3.
叠氮化钠对豌豆诱变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豌豆种子在蒸溜水中预浸24h 后,放入0.000,0.002、0.020、0.200、2.000 m molL~(-1)叠氮化钠溶液处理24h,研究叠氮化钠对豌豆的诱变效应。试验所用的测定指标包括 M_1代的发芽率、田间出苗率、萌发延滞时间、根长、染色体畸变率、过氧化物酶、淀粉酶和蔗糖转化酶活性及 M_2代叶绿素缺失突变率.试验结果表明:(1)高浓度叠氮化钠溶液(≥0.020mmolL~(-1))降低种子萌发率和田间出苗率,抑制根的生长,延滞种子萌发,抑制酶活性随萌发过程的增高;(2)低浓度叠氮化钠溶液(0.020mmol L~(-1))处理刺激根的生长和酶活性的增高;(3)叠氮化钠有效诱发 M_2代叶绿素缺失突变。所有突变体中,黄绿苗突变体发生频率最高.0.200 mmol L~(-1)叠氮化钠溶液处理,叶绿素缺失突变频率高达50.53%;(4)叠氮化钠不诱发根尖染色体畸变。  相似文献   

4.
水稻经过辐照处理后其M_1代的性状表现与N_2代性状变异的关系是广泛的。从突变频率来看,群体的平均突变频率是很低的,但以个体(株系)后代统计则其突变频率明显增高,从结实率看,则以M_1代不实率30-60%的植株后代突变株较多;从生育期看,则大多数M_1早熟株后代的早熟突变株多,这说明M_1代的早熟性是可以遗传的。早熟性在M_1代即可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氯化钠对γ辐射诱发水稻M_2代突变的修饰效应。结果表明,氯化钠无论是前处理还是后处理都能提高γ辐射诱发水稻M-2代幼苗叶绿素缺失突变,抽穗期和株高突变频率,以提高早抽穗期和株高突变频率最为显著。结论认为,氯化钠作为一种辐射保护剂,与γ射线复合处理既可以减轻M_1代辐射损伤效应,又可提高M_2代突变频率,这种复合处理方式在育种实践中是有意义的。247~251  相似文献   

6.
小麦N离子束注入诱变育种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寻新的育种手段,解决目前小麦常规育种中普遍存在的种质资源匮乏问题以提升育种效率,开展了小麦N离子束注入诱变育种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应用研究。以N离子不同剂量注入小麦品种连麦6号籽粒进行诱变处理,经过M_1代损伤效应分析,M_2代突变体的分类统计和筛选,M_3代常规系谱法稳定性鉴定,考察了N离子注入对连麦6号农艺性状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N离子注入对连麦6号的诱变效应在M_1代显著地表现在株高、结实率、抽穗期和成株率上,M_2代的突变率随N离子注入剂量的增加而提高,由低到高3种剂量处理的突变率分别为5.38%、8.98%和11.02%,筛选出的3个超亲变异性状(矮秆多蘖、早熟性、大穗)在M_3代因不同的剂量处理其重复稳定性存在明显差异;试验明确了不同剂量的离子注入处理对小麦生理性状影响的变异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7.
利用诱变创新种质材料是作物遗传改良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丰花1号、山花13号、潍花10号等10个主要推广的栽培花生品种为材料,利用EMS、~(60)Coγ射线、快中子辐射三种方法对成熟种子进行诱变处理,获得了一个含有30 000多个M_1代单株的诱变群体。对M_2代突变体进行田间观察和近红外分析,初步筛选得到多份在叶、株型、荚果、种子发育等方面发生明显变异的材料。将具有明显性状变异的M_2代突变体进行种植繁育获得M_3代,进一步鉴定其表型变异的稳定性。这些材料的获得为花生遗传改良和功能基因鉴定提供了丰富的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8.
在超低温(-196℃) 条件下对中籼南京11号干种子进行γ射线辐射,再以修复抑制剂咖啡因(Caffeine) 液浸种,其M_1代损伤效应在本刊1988年第2期上已报道.本文报告M_2代突变效应,结果表明,在超低温下辐射使M_2代突变效率显著降低.用咖啡因溶液作为后处理浸种可显著提高M_2代的突变频率.因超低温下辐射在生长后期表现保护作用,提出提高辐射剂量,以提高诱变效率.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用 Co60γ射线照射高粱晋粱五号、Tx622B、关东青、同源四倍体。M_2按 M_1结实率四个等级种成穗行,测定 M_1结实率和 M_2各类突变频率的关系,结果表明,M_1生理损伤效应和 M_2突变频率及突变谱有一定的关联性。苗期叶绿素突变频率随着 M_1结实率的提高而增高,呈正相关(r=+0.9783);早熟突变频率随着 M_1结实率的提高而降低,呈负相关(r=-0.70565);总突变频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9056);结实率与其他类型突变率无关。通过 M_1和 M_2代经济性状与对照相互比较,表明 M_1结实率和千粒重二者呈正相关,但 M_2代不同结实率级别的千粒重增减程度又不相同。这些结果予示在辐射育种中,选择 M_1结实率较低的穗,可以大大缩小 M_2代种植群体并提高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10.
研究结果表明,大豆风干种子经γ-射线辐照后,再用咖啡因溶液处理,降低了M_1代苗高、成株率和孕性;增加了M_1代幼苗叶绿素缺失频率和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频率;提高了M_2代叶绿素、熟期和孕性突变频率。  相似文献   

11.
以10~(-3)M、pH3.0的叠氮化钠(NaN_3)以及γ射线20kR、30kR分别处理两个水稻品种的纯净种子,对各个处理的诱变效力作了相对比较,获得下列结果: 1.在M_1幼苗生长和存活受损程度大致相等的情况下,NaN_3诱发的叶绿素实变频率以及可见的形态与生理突变频率均高于γ射线。 2.NaN_3处理去壳种子较之处理未去壳种子的诱变力显著增强。 3.在M_1穗水平上,NaN_3诱发多位点突变的机率高于γ射线,但突变扇形体较小。 4.两个供试品种对NaN_3的敏感性有所差别。文中对上述结果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离子束注入水稻诱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正> 近五十年来兴起的物理与化学诱变育种方法,开辟了一条新品种改良途径,并取得了巨大成果。离子注入是80年代兴起的一种材料表面处理的新技术。注入离子有其特殊的物理性质,如高线性能量转移值(LET)和尖锐的Bragg峰。将其作为作物诱变育种的新的诱变源以拓宽新品种选育的途径,创造广泛的变异类型。这种新的尝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离子注入水稻诱变育种研究始于1987年5月,首先筛选注入较适宜的能量、剂量,探索荷能离子和物质的作用过程。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通过对不同品种的  相似文献   

13.
利用链霉素在普通小麦品系BAU92和BAU3338中分别诱导出雄性不育突变,遗传分析表明其不育性分别受隐性和显性细胞核基因控制。BAU92雄性不育突变体雄性器官败育彻底,遗传稳定;BAU3338雄性不育突变体雄性器官败育不彻底,自交有较低结实率。这些雄性不育材料可作为新的小麦雄性不育道传资源。链霉素诱变小麦雄性不育具有较好重视性,可作为创造小麦雄性不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辐照大麦M1代损伤效应与M2代变异频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鲁啤一号大麦为材料,用~(60)Co-γ射线分0、93.3、186.6、279.9、373.2、559.8Gy 6个剂量进行辐照处理,着重分析了M_1代植株损伤和细胞学损伤与M_2代叶绿素突变和农艺性状变异之间的相关关系。M_1代根尖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黄叶尖率、苗高和不育率与M_2代性状变异频率以及与M_2代叶绿素突变率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指数函数关系;M_1代出苗率与M_2代性状变异率和叶绿素突变率之间相关不明显。同时,M_1代各种损伤与吸收剂量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直线相关关系;M_2代叶绿素突变及农艺性状变异与剂量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指数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的大麦不育系和可育系雄蕊的解剖结构进行细胞学的比较研究,得出结论:(1)不育系雄蕊花丝和花药药隔中的基本组织细胞的原生质少,淀粉粒少或无且没有明显的淀粉酶活性,线粒体等细胞器小而少。不育系维管束小,其所含的导管、筛管腔小,分化程度低,数目少。(2)在开花前后,不育系各品(株)系的雄蕊花丝较少伸长,其导管未被拉断,花后数日花丝不萎缩。(3)不育系花药中没有纤维层结构分化或有纤维层,但只在花药的中段区发生,且木质化程度低,花后花药一般不开裂。(4)不育系花药绒毡层行为异常,有的先于花粉母细胞分裂前解体,有的近于与花粉母细胞同时解体,有的则肥大缩存。(5)不育系花粉母细胞或液泡化,最后干瘪成不规则的空胞;或在其细胞壁解离后相互粘连,最后解体消失,药室中空;或是能完成减数分裂,但小孢子不能正常发育成熟。此外,对大麦雄性不育的类型及其特征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以水稻品种矮血糯为供体,圭辐3号为受体,设置4种外源DNA导人方法。结果表明,受体经外源DNA处理后,产生了对照所没有的多种变异体,包括抽穗期、株型、色型,粒型和芒变异等。变异体套袋自交或与受体杂交以后,产生了不同的遗传类型。本文还对引起这些变异的因素以及各处理方法的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卫星搭载处理两系不育水稻诱变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个两系不育水稻品种种子(株1S、陆18S)经“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返回地面种植,并与^60Co-γ单独和^60Co-γ与卫星搭载复合诱变处理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卫星搭栽对当代两系不育水稻农艺性状有刺激作用;2个两系不育水稻品种对卫星搭栽处理辐射敏感性均为不敏感;M2代突变频率均为SP+γ〉γ〉SP,并从中筛选出一批优良变异单株。同时对M2代中筛选出的特殊变异株进行了保护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测定,以探求太空环境对两系不育水稻生物学效应的生理生化基础。结果表明卫星搭载诱变处理水稻种子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育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抗咪唑乙烟酸水稻,进行了水稻种子敏感性检测以确定筛选浓度,应用紫外线、叠氮化钠及复合诱变对种子进行诱变筛选.结果表明:抗性筛选的适宜药剂浓度为0.3mL·L~(-1);在此浓度下,经75W紫外灯照射1,2,3h的种子未筛选出抗性植株;种子经不同浓度、时间NaN_3处理后筛选出抗性植株,以NaN_3诱变剂量为8mmol·h·L~(-1)(4mmol·L~(-1)×2h)抗性比率最高,出苗率为7.14%;相比NaN_3诱变,复合诱变的种子并没有显著不同.将筛选出的植株苗期喷5mL·L~(-1)眯唑乙烟酸,筛选出4株对眯唑乙烟酸有抗性的水稻植株.  相似文献   

19.
结合水稻品种改良,进行理化因素综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新育出的品种比老品种有更多的形态突变。2.水稻种子经秋水仙碱预浸减轻了辐射生理损伤和遗传效应。3.从M_2和M_3代出现的突变型及其分离比例情况推断种胚原体细胞的突变机理:M_1代穗可以是由原胚单个突变细胞发育而成的异质穗——非嵌合体;M_1代穗也可以是突变细胞和非突变细胞共同发育而成的异质穗——嵌合体。一个突变穗行不但可以产生一种突变类型,而且可以产生二种或二种以上的突变类型;多种突变类型也可以由单一突变细胞所发育的穗产生。4。获得一个有希望的早熟突变品系。  相似文献   

20.
2558S、2877S、8902S和W6154S都是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转育而来的籼型不育系,试验得出2558S是可育临界温度低的温敏系,2877S和对照农垦58S是临界温度较低的光敏系,8902S是临界温度较高的光敏系,W61545是临界温度高的温敏系。这四个籼型不育系与四个常规品种杂交F_1育性都正常,同一组合正反交F1育性没有显著差异。在四川雅安夏季长光照但气温偏低的生态条件下,2558S和2877S与四个常规品种杂交F2和BF1育性基本上表现二对基因的遗传分离,而8902S和W6154S与四常规品种杂交F2和BF1育性分离表现不一致,有的组合表现二对基因的遗传分离有的组合则表现不育株显著偏少。由此认为这四个不育系的不育性由细胞核内二对独立遗传的隐性主基因控制,但遗传背景和环境光、温条件对育性分离表现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