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种衣剂对水稻的安全性及对恶苗病的防治效果,研究了11%多·咪·福美双悬浮种衣剂药种比1∶40、1∶50、1∶60对水稻的安全性及对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效果.结果表明:对水稻出苗、秧苗生长及成熟期均无不良影响,对水稻安全,并且增产显著.秧苗移栽前在秧田对水稻恶苗病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90.53%~95.88%,本田抽穗前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88.70%~96.47%.适宜施药时期和用药量:在水稻浸种前,11%多·咪·福美双悬浮种衣剂按药种比1∶(50~60)的比例进行种子包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5%恶霉灵悬浮种衣剂的研制配方,为恶霉灵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湿式超微粉碎法制备了15%恶霉灵悬浮种衣剂,并通过对成膜剂、增稠剂、乳化剂、分散剂、防冻剂进行筛选确定了优化配方.[结果]15%恶霉灵悬浮种衣剂的优化配方为:15.0%恶霉灵、3.0% PVA、5.0% 602#、3.0%木钙、0.2%黄原胶、4.0%乙二醇、0.5%玫瑰精、余量为水.经低温[(0±2)℃,7d]和热贮[(54±2)℃,14 d]稳定性试验,制剂外观无明显分层,水中分散性良好,各项指标均符合悬浮种衣剂相关标准.[结论]为恶霉灵悬浮种衣剂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一、试验目的明确立克秀6%FS与高巧60%FS悬浮种衣剂对小麦病害及虫害的的防治效果及增产效果。二、试验药剂及试验作物立克秀6%悬浮种衣剂,高巧60%FS: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提供;10%甲柳酮;供试作物:小麦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防治小麦地下害虫、土传病害的高效、低毒化学种衣剂,试验选用32%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奥拜瑞)、26%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大决战)、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酷拉斯)、22%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拌多乐)、22%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燕化安保)、38%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巧易)、22%苯甲唑·吡虫啉·萎锈灵悬浮种衣剂(金麦红)、15%五硝·辛硫磷悬浮种衣剂(海兰)、23%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燕化保粒泰)共9种市场上代表性化学种衣剂,分别按推荐最低用量经包衣机搅拌均匀包衣小麦种子,出苗后7 d调查各处理药害,播种20 d后调查地下害虫种类及虫口数,灌浆期调查小麦土传病害发生情况,收获期调查小麦株高、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表明: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酷拉斯)处理未发现地下害虫,防效最佳;32%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奥拜瑞)、26%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大决战)、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酷拉斯)对小麦茎基腐病防效在80%以上,并能显著增加小麦株高、单位公顷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结果表明,9种化学种衣剂防治小麦地下害虫、茎基腐病效果差异显...  相似文献   

5.
<正>一、试验目的进一步明确立克秀6%悬浮种衣剂与高巧60%悬浮种衣剂对小麦主要病害及虫害的防治效果和增产效果,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二、试验材料(一)试验材料:立克秀6%悬浮种衣剂和高巧60%悬浮种衣剂,均由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提供。(二)对照药剂:10%甲柳酮,由商丘天神农药厂提供。(三)试验作物:作物为小麦,品种为众麦1号。三、防治对象小麦病害有散黑穗病、纹枯病、全蚀病和根腐病等;虫害有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苗期蚜虫及后期穗部蚜虫和小麦吸浆虫。  相似文献   

6.
根腐病是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的土传真菌病害,为明确药剂咯菌腈对根腐病的防效,给生产上提供合理有效的用药方案.采用室内离体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对根腐病的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咯菌腈对病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高粱镰孢菌(Fusarium andiyazi)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对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porum)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次之,对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菌丝生长无抑制作用.在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按照使用剂量200、400、600 g/100 kg种子进行大豆根腐病的防治试验中,出苗后10 d,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效为75.60%~90.58%;出苗后30 d,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效为69.61%~84.43%;出苗后60 d,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效为58.37%~75.31%.随着用量的增加防效显著提高,在0.05水平上,3个剂量的处理防效具有显著差异.在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进行花生根腐病防治试验中,出苗后10 d,咯菌腈低、中、高3个使用剂量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效为61.26%~83.79%;出苗后30 d,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效为56.18%~79.30%;出苗后60 d,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效为49.76%~69.78%,在0.05水平上,3个剂量的处理防效具有显著差异.此外,对照药剂350 g/L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的平均防效与咯菌腈低剂量防效相当,30 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的防效与咯菌腈中剂量防效相当.结果表明,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能有效防治大豆根腐病和花生根腐病,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防效呈逐渐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种衣剂减量施用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9%氟环·咯·苯甲悬浮种衣剂和11%唑醚·灭菌唑悬浮种衣剂减施30%添加增效剂激健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为农药减施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9%氟环·咯·苯甲悬浮种衣剂和11%唑醚·灭菌唑悬浮种衣剂减施30%添加增效剂激健处理小麦种子发芽率分别为88.00%、91.00%,种子平均芽长为3.65、3.70 cm,平均根长为4.99、4.08 cm,返青总茎数为902.50、887.50个/m2,平均次生根数为14.00、13.67条,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4种种衣剂防治大豆根腐病的综合效应。[方法]以大豆主栽品种阿豆1号作为试材,将大豆种子采用4种种衣剂处理后播种在根腐病严重的病土中,测定其出苗率、株高、病株率、死亡率、病情指数等指标。[结果]在根腐病严重的土壤条件下,4种种衣剂处理中,除处理Ⅰ和Ⅳ的出苗率显著低于对照以外,处理Ⅱ和Ⅲ均保持与对照相同的水平;虽然种衣剂处理后,大豆须根数量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但其株高有所提高,病株率、死亡率和病情指数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4种种衣剂对大豆根腐病的防病效果有差异,效果大小顺序依次为36.8%阿维菌素.多菌灵.福美双(ADF)悬浮种衣剂(Ⅱ)、40%卫福悬浮种衣剂(Ⅲ)、35%kdf悬浮种衣剂(Ⅰ)、18%福克悬浮种衣剂(Ⅳ)。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酷拉斯)、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奥拜瑞)、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禾佑)等5种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种子纹枯病、蚜虫的防治效果,并结合12.5%井冈蜡芽菌、25%吡蚜酮春季防治。结果表明:使用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酷拉斯)、31.9%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奥拜瑞)、2.3%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禾佑)等5种药剂拌种安全性比较强,且能起到一定的增产效果。拌种处理加春季防治的田块在小麦孕穗期对蚜虫有很好的防效,说明药剂拌种有效控制了虫口基数,对后期防治较为关键。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31.9%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处理加春季防治有效控制了纹枯病的发展,且持续性较强,因而对纹枯病的防治要以拌种为主,并结合春季防治。  相似文献   

10.
27;吡·福·多悬浮种衣剂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介绍了27;吡·福·多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配比的室内筛选、助剂配方研究、主要技术指标和田间药效等.田间试验表明:27;吡*福*多悬浮种衣剂在试验剂量下对棉花出苗无不良影响,以1∶40~60的药种比例处理棉花种子,对棉花苗期病虫害(地老虎、棉蓟马、立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2003—2004年用金斧种衣剂(1:80、1:100、1:120、1:150)、35%多·克·福悬浮种衣剂(1:60)以及50%多菌灵可湿粉和50%福美双可湿粉包衣处理大豆种子。结果表明金斧种衣剂(1:80、1:100)在提高大豆出苗率、对根腐病防效、大豆产量方面都优于35%多·克·福悬浮种衣剂(1:60)包衣处理以及50%多菌灵可湿粉和50%福美双可湿粉两种单剂。在黑龙江省内的示范试验表明,金斧种衣剂防治大豆根腐病的效果平均达81.9%,平均增产15.8%。  相似文献   

12.
立克秀与高巧种衣剂混用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观察了6%立克秀+60%高巧悬浮种衣剂混合使用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和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两种衣剂混用后能够提高小麦出苗率,促进植株分蘖,增加须根数量,提高产量,比空白对照增产10%左右,且对小麦蚜虫和纹枯病有良好的防效,推荐剂量为6%立克秀5 ml+60%高巧20ml拌小麦种子10 kg.  相似文献   

13.
吡虫啉拌种防治北方玉米蚜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种不同含量、不同剂型药剂对北方玉米田玉米蚜虫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对玉米蚜虫的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其中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不同施用剂量5、6、7g/kg.种子处理下,防效分别为57.87%、77.22%、79.68%;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7 g/kg.种子)2年的平均防效为75.24%。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60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为其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50、100、150 mL/100 kg种子,对照药剂2%立克莠湿拌种剂400 g/i00 kg种子及空白对照5个处理;采用土壤接种病菌以测定药剂的防治效果.[结果]60 g/L成唑醇悬浮种衣剂50~150 mL拌种100 kg,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达57.03%~91.06%,玉米增产25.8%~44.4%,药后观察未见玉米苗出现药害现象.[结论]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玉米安全,可作为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药剂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建议使用剂量为60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100 mL/100 kg种子.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杀菌、杀虫种衣剂对水稻发芽的影响和对病虫防控效果。开展了11%精甲?咯?嘧菌种子处理悬浮剂、350克/升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25克/升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嘧菌脂悬浮种衣剂这4种杀菌种衣剂, 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5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种衣剂、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35%丁硫克百威悬浮种衣剂4种杀虫种衣剂分别对水稻发芽和根的生长影响以及防控恶苗病、稻蓟马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除了35%丁硫克百威悬浮种衣剂外, 4个杀菌拌种剂和3个杀虫拌种剂对水稻发芽率、苗高、根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60 g.L-1戊唑醇悬浮种衣剂为供试药剂,研究其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其防效为70.0%~85.5%,生产上建议应用时以60 g.L-1戊唑醇悬浮种衣剂药种比1∶500包衣,防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预防西兰花根腐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提高种植经济效益。[方法]进行2.5%咯茵腈悬浮种衣剂不同梯度防治西兰花根腐痛药效试验,以25g/L咯茵腈悬浮种衣剂作为对照。[结果]2.5%咯茵腈悬浮种衣剂拌种对西兰花根腐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药效随用药剂量的加大而上升,其中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i750mg/kg的防效达60.40%,与对照药剂25g/L咯菌腈Fs3750mg/kg的防效相当,且对西兰花出苗、植株长势等无明显不良影响,安全性较好。[结论]该种表剂可以在生产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种衣剂对冬播春小麦品种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8个处理,测定麦小麦品种生育进程、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等措施,分析7种种衣剂包衣后冬播(11月1日)对新春29号出苗率、茎数动态、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产量等的影响。【结果】3.7%吡唑醚菌酯+7.3%灭菌唑悬浮种衣剂(a)、4.6%氟唑环菌胺+2.2%咯菌腈+2.2%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b)较CK分别提高出苗率19.03百分点、20.70百分点,总茎数峰值分别增加27.38%、23.44%,叶面积指数峰值分别增加62.55%,51.98%,总光合势分别增加87.53%、73.72%;干物质分别增加53.63%、37.59%,产量分别增加54.43%、38.40%。【结论】种衣剂a、b对冬播春小麦是能够提高出苗率,增加成穗数并增产。  相似文献   

19.
研究9%毒死蜱·烯唑醇悬浮种衣剂对玉米的安全性以及对地下害虫和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2007-2008年在河南、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对该制剂进行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9%毒死蜱·烯唑醇悬浮种衣剂在试验剂量范围内(药种比1∶50~70)对玉米无不良影响;在防治地下害虫方面,该药剂在药种比为1∶50和1∶60时的平均防效分别为79.85%和71.57%,与对照药剂48%毒死蜱乳油拌种、20%福·克悬浮种衣剂包衣差异不显著;药种比为1∶70时防效为60.08%,显著低于2个对照药剂.在防治丝黑穗病方面,该药剂在药种比为1∶50时防效为81.06%,略高于对照药剂5%烯唑醇干粉种衣剂包衣,显著高于20%福·克悬浮种衣剂包衣;药种比为1∶60时防效为72.65%,介于两个对照药剂之间,差异不显著;药种比为1∶70时防效为60.95%,显著低于2个对照药剂.因此,该种衣剂的最佳使用剂量为药种比1∶50~1∶60拌种包衣.  相似文献   

20.
进行7.5%丁硫死蜱·戊唑醇悬浮种衣剂防治玉米病虫害的药效研究,结果表明:7.5%丁硫死蜱.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玉米地下害虫和丝黑穗病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效,且对玉米生长安全,建议7.5%丁硫死蜱.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在生产中按药种比1∶40~60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