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闽东茶业所处的位置.茶业是闽东传统主导产业,在闽东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我市财政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来源.曾为闽东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据统计报道,我市茶园面积69.7万亩,年产毛茶4.51万吨,分别占全省茶园总面积和总产量的36.04%和36.52%,均占1/3强;居全国产茶地(市)之首.年创毛茶产值6.3亿元,茶叶商品总值12亿,税收8500万元,三项指标为全省产茶地(市)之冠.同时,我市有120多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3)直接或间接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以及相关…  相似文献   

2.
闽东是坦洋工夫、白琳工夫的发源地,产茶历史悠久。茶叶一直是闽东农业的一大重要支柱产业。建国以来,闽东茶园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市茶园面积已达4.87万hm^2,占全省的37%,茶叶产量4.5万t,占全省的35%,是山区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相似文献   

3.
闽东产茶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茶类齐全,是福建省重点绿茶、白茶、红茶产区。现有茶园面积4.87万hm~2,占全省的37%,茶叶产量4.5万吨,占全省的36.6%,毛茶产值6.3亿元、占全省的35%。茶叶是闽东农业的一大重要支柱产业。但是由于我市茶树品种结构过于单一,茶类结构不尽合理,使茶业整体经济效益不高,制约了茶农收入的提高。因此调整闽东茶叶品种结构和茶类结构,适应市场多元化需求,提高茶农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闽东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闽东是福建省茶叶重点产区之一,现有茶园面积4.87万hm2,占全省的37%,茶叶产量4.5万吨,毛茶产值6.3亿元,占全省的35%,年创税费8500多万元。94年以来闽东茶叶,税收高达35-40%,税赋过重,影响了茶农和茶商的积极性。2003年4月3日国务院在京召开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根据中央精神,今年省政府决定缓征农业特产税,对茶叶特产税减征至5%-8%,对出口茶叶实行全额退税政策,这对闽东茶叶发展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闽东是福建省茶叶重点产区之一,现有茶园面积4.7万hm2,良种普及率达95%,年产毛茶4.55万t,毛茶产值6.6亿万元,年创税费8500多万元。全市茶叶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省首位,居全国产茶地(市)之首,全市直接或间们从事茶业的人员达120万人。茶叶已成为地方财政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来源,已成为农村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之一。但闽东茶叶发展仍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企业规模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茶业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福建茶业生产稳步发展。解放初期的1949年,全省茶园面积仅27.7万亩,茶叶产量也只有0.3843万吨。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957年,茶园面积达53万亩,茶叶产量0.70万吨。1959~1961年连续三年遭自然灾害,1962年茶园面积降至46万亩,茶园产量下降至0.43万吨。1978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我省茶业生产生机勃勃,1979年全省茶叶产量突破2.2万吨大关,1989年全省茶叶总产又突破5.6万吨,比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翻一番多。1992年全省茶园面积达187.83万亩,茶叶总产突破7.052万吨,比1991年增长7.99%,是1949年的18.35倍,是1979年的3.2倍。茶叶产量跃居全国第二位。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广大茶农的努力,我省茶叶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表现在:选育无性系茶树良种,审定国家级的茶树良种全国有52个,其中我省占14个,1993年推广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170.41万亩,占全国良种茶园面积的三分之二,占我省茶园面积的85.2%,繁育无性系良种苗木6亿株。机械化采茶茶园面积达60000亩、乌龙茶产量达31585吨,92年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的83.54%。全省茉莉花产量约2万吨。茶类品种有红茶、绿茶、乌龙茶、白茶、茉莉花茶五大类。 1993年,我省新发展茶园12万多亩,累计茶园总面积约200万  相似文献   

7.
一、目前我省茶叶产销基本情况 我国是世界茶叶生产和出口大国,现有茶园面积110万公顷,居全世界第一位,茶叶产量居第二位,98年产量达66.5万吨,出口20万吨。我省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树资源也十分丰富,以生产绿茶、乌龙茶和红茶为主。分别占总产46%、35%和7%。是我国茶叶生产主要省份之一。全省现有茶园面积4.5万公顷,产量3.98万吨。我省更是一个茶叶消费大省,粤东地区和广州市人均消费茶叶1.65公斤,全省茶叶人均茶叶消费0.9公斤,是全国人均0、3公斤的三倍。按此消费量计算,我省每年茶叶消费…  相似文献   

8.
浙江是我国最大的茶叶生产省份,1993年,全省茶园面积已达218万亩,其中采摘茶园面积195.5万亩,茶叶总产量12.2万吨,平均亩产62.4kg。茶叶生产之所以能得到蓬勃的发展,总的来说,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其中茶树良种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1988年以来,由于重视茶树良种优势的开发,名优茶产量大幅度增长,茶叶生产效益明显提高,使生产者从单纯追求产量转变到“品种、质量、效益”并重。目前,全省各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的积极性普遍高涨,1991年全省种植无性系良种茶苗3000余万株(其中本省出圃1100万株),发展无性系良种3600亩,占全省当年新发展茶园总面积的45%;1992年种植茶苗6200万株(其中本省出圃4300万株),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8500亩,占当年新发展茶园总面积的89%;1993年冬至1994春出圃无性系良种茶苗9600万株,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近2万亩,基本淘汰了茶籽直播建园,良种的优势在生产中逐步得到体现与发挥。  相似文献   

9.
闽东茶区地处福建省东北部,有广阔的山地资源,陆地面积13396.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93%,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发展茶叶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资源优势和社会优势。全区九个县均产茶,茶园面积迭68万亩,年产量选24600多吨。  相似文献   

10.
蔡远 《福建茶叶》2014,36(6):51-52
蕉城区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沿海,区位优势独特,山海资源丰富,产茶历史悠久.全区茶园面积13.1万亩,年茶叶产量10610t,产值7.06亿元,茶叶商品总值13.89亿元.全区16个乡镇产茶村达216个,种茶农户5.3万户,人口达23万人.全区70%农户经济、收入直接或间接得益于茶叶.2009年起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全国重点产茶县”称号.2012年蕉城区荣获“中国名茶之乡”之称号.2004年以来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茶叶品种结构的调整,蕉城茶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区新增新优茶树良种茶园面积4万多亩,产量增加4247吨,产值增加3亿元,比增191.1%.名优茶产量、产值分别占全区产量、产值的27%和46.4%,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