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6 毫秒
1.
对植物线粒体遗传方式、遗传机理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被子植物线粒体的遗传方式以单亲母系遗传占绝对的统治地位,在裸子植物中,不同的种差别较大,松科、红豆杉科线粒体多为母系遗传,而南洋杉科、杉科、柏科和三尖杉科的线粒体主要为父系遗传方式。绝大数植物线粒体遗传有其不同于质体遗传的特征,线粒体在雄性生殖细胞中持续存在,甚至参与...  相似文献   

2.
以2个稳定纯合的茎瘤芥品种为亲本材料,采用双亲本杂交遗传设计,研究茎瘤芥2个叶片性状(板叶对花叶,全缘对缺刻)的遗传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板叶与花叶、全缘与缺刻2个叶片遗传行为均属于质量性状遗传,花叶对板叶以及缺刻对全缘,均为一对隐性等位基因控制的简单遗传;通过对叶片花叶、缺刻隐性性状的选择,可以加快获得稳定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3.
摘要:为了探究茄子产量相关性状与基因间互作的遗传模型,为茄子高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绿圆茄 “茄27”自交系为母本,紫长茄“茄31”自交系为父本,配制成F1杂交组合,分别进行自交、回交,构建了 P1、P2、F1、F2、B1、B2 6个世代遗传群体,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分析法研究了茄子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 模型。结果表明:茄子单株产量受1对主基因的加性-显性遗传,单株结果数受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 因混合遗传,单株最大单果质量受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单株产量和单株结果数以非加性 遗传为主,其中单株结果数以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遗传为主;单株最大果质量中B1和F2世代以主基因加性遗传 为主,其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0.48%和54.33%,B2世代以多基因遗传为主,多基因遗传率为50.88%。综上可 知,茄子产量性状受到加性和显性遗传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番茄青枯病抗性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抗源、抗性经典遗传研究、分子遗传研究等方面对番茄青枯病抗性遗传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就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芥蓝×甘蓝型油菜种间杂交后代的遗传背景,加速回交转育进程,采用蕾期授粉结合胚挽救手段进行远缘杂交,获得芥蓝和甘蓝型油菜的种间杂种F1和BC1群体。利用已有的220对SSR引物对双亲进行多态性筛选,获得多态性引物51对。挑选均匀分布在甘蓝9条染色体上、扩增稳定、条带清晰的33对多态性SSR引物,对3株F1单株和35株BC1单株进行遗传背景筛选。NTSYSpc2.11a分析结果表明:F1植株的遗传背景与亲本甘蓝型油菜更为接近,遗传相似系数为0.74;而BC1植株的遗传背景差异较大,与亲本芥蓝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26~0.65之间。在35株BC1植株中,单株14Y1与芥蓝的遗传背景最为相近,形态观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该单株的遗传背景与回交亲本芥蓝更相似,可用于下一步回交转育。  相似文献   

6.
板栗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采用9 个酶系统的15 个同工酶位点, 对89 个板栗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 并以品种间的遗传距离构建UPGMA 聚类图, 鉴别板栗品种和评价它们之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 ( 1) 我国板栗主要产区遗传多样性较高, 如浙江、山东、湖北和江苏省; ( 2) 在供试的89 个板栗品种中, 除5 个品种外, 其它均可用多位点同工酶对其作专一性鉴定; ( 3) 基于品种间等位酶遗传距离的UPGMA 聚类图将山东、湖北、江苏以及河南的大部分板栗品种分别聚在一起, 体现了在遗传构成上同地域的板栗品种具有遗传关系相近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以长茄高代自交系125 和126 构建的茄子6 个不同世代的遗传群体〔P1、P2、F1、F2、 B1(125×F1)、B2(126×F1)〕 为试材,利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对茄子的株高性状进行多世代遗传联合分析。结果表明:供试亲本株高 性状差异显著,分离世代株高性状数值均呈单峰的偏正态分布,属于数量性状遗传。多世代遗传联合分析结果显示茄子株高 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为C-0 模型,不存在主基因遗传效应,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加性- 显性- 上位性遗传模式。采用二阶 遗传参数进一步分析株高的多基因遗传效应,结果显示,茄子分离世代F2、B2 的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9.24%、22.77%,茄 子株高以多基因遗传为主。  相似文献   

8.
我国金针菇遗传育种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芝 《长江蔬菜》2003,(10):39-41
通过对金针菇的遗传特性和遗传育种手段,即驯化育种、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等的概述,指出当前金针菇的遗传育种进展,并分析了金针菇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对育种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番茄绿果与橙果间果实颜色及主要色素含量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番茄组合绿樱(绿果)×金珠1号(橙果)的6个世代遗传群体(P1、P2、F1、BC1、BC2和F2)进行果色性状、番茄红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和胡萝卜素含量等的遗传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正反交F1的果色性状无明显差异,而色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番茄果色性状受核基因控制,而色素含量遗传除受核基因控制外还可能存在胞质效应。采用多世代联合分析法的分析结果表明,番茄绿果与橙果间的果色性状符合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MX2-A-AD)遗传模型,其BC1、BC2和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3.42%、78.25%和61.41%,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2.87%、15.35%和34.94%,即果色性状遗传的主基因遗传力较强;叶绿素含量符合1对负向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MX1-AEND-AD)遗传模型,其BC1、BC2和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1.73%和0.6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5.47%、0和37.82%,即主基因遗传力在BC2群体中最高,多基因遗传力在BC1群体中最高;番茄红素含量与胡萝卜素含量均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MX2-ADI-AD)遗传模型,其BC1、BC2和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5.74%、1.79%、84.26%和61.53%、87.21%、81.0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0.32%、74.12%、12.68%和0.68%、0、0,表明番茄红素含量和胡萝卜素含量的主基因遗传力较强。  相似文献   

10.
采用SSR分子标记、结合形态指标对新疆野生啤酒花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疆野生啤酒花产量分别与百花重、单蔓果穗数和最长节间长3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果稳重、主蔓长、果穗长3个性状呈显著正相关;以上6个性状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是影响新疆野生啤酒花产量的主要因素。根据形态学指标聚类分析,将材料分为三大类。在分子标记中,从7对引物中选出3对反应稳定、具有多态性的引物用于群体遗传多样性检测分析,得出7个居群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是A为1.5000,Ne为1.2910,h为0.1741,I为0.2597。7个居群的遗传距离在0.0197-0.3152。利用UPGMA法对7个居群间的遗传关系进行了聚类分析,分为两大类,可见新疆野生啤酒花遗传多态性较为丰富。形态学指标和遗传多样性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全生育期、果穗结实率、叶分裂类型、叶主裂数、叶长、主蔓果穗数与遗传多样性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茄子果径遗传效应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小果径自交系I521593和大果径自交系SJ16212865为材料,通过自交、杂交和回交,获得亲本、F1、F2、BC1和BC2各世代,按照数量遗传学理论对6个世代群体的果长的遗传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茄子果径遗传方式属于数量遗传;其遗传效应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且以加性效应为主;控制果径性状的最少基因数目为4对;果径的狭义遗传力为61.45%.  相似文献   

12.
《中国蔬菜》2009,1(21):15-17
辣椒早熟性状遗传研究进展方荣等(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江西南昌330200)—《中国蔬菜》2009(22)本文概述了辣椒早熟性状遗传分析方法、遗传模型及早熟性状遗传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由于受传统遗传理论的限制,以往的研究大多只  相似文献   

13.
多年生果树植物分子遗传作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果树植物遗传作图特点 ,特别对果树植物遗传作图时分子标记技术的选择、遗传群体材料的选用、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定位方法、“双—假测交”理论的应用范围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晓娟  赵瑞  王永勤 《北方园艺》2012,(17):190-194
细胞质雄性不育性在高等植物遗传育种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一直是植物遗传育种和遗传理论研究的热点。通过综述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不育机理、起源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洋葱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及雄性不育的选育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38份红麻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自行筛选的引物共扩增出117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8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3.7%。品种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36~0.98,表明部分红麻品种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聚类分析表明:红麻栽培品种间基因型差异较小,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基础相对狭窄;而野生种、近缘种和栽培种之间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辣椒早熟性状遗传分析方法、遗传模型及早熟性状遗传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观赏植物花器官主要观赏性状的遗传与改良——文献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观赏植物花色、彩斑、花径和重瓣性等花器官主要观赏性状遗传研究的进展作了综述,对其遗传规律在品种改良中的应用作了简介。  相似文献   

18.
房桂萍  成玉富  徐强 《蔬菜》2023,5(5):11-16
为探究2个茄子组合品种的果形指数遗传规律,选用3种果形指数差异显著的高代自交系茄子(长筒、高圆和短筒果形)为材料,构建了2个杂交组合(组合Ⅰ:长筒×高圆,组合Ⅱ:高圆×短筒),采用六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果形指数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果形指数遗传属于数量性状,2个组合果形指数遗传模型均适于E-3模型,即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组合Ⅰ表现出一负一正的主基因加性效应,组合Ⅱ表现出2个负向的主基因加性效应,2个组合多基因的加性效应均大于显性效应,说明以加性效应遗传为主。组合Ⅰ中B1、B2世代主基因遗传率大于多基因遗传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F2世代多基因遗传率大于主基因遗传率,以多基因遗传为主,B2世代环境效率较高,为48.49%;组合Ⅱ中B1、B2分离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大于多基因遗传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F2的多基因遗传率大于主基因遗传率,以多基因遗传为主,B1和B2世代遗传受环境因素影...  相似文献   

19.
甜瓜果实酸性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果实口感无酸味的甜瓜材料60 和酸甜味的材料61 为亲本,构建P1、P2、F1、BC1、BC2 及F2 六世代群体,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的六世代联合分析法,分析甜瓜果实柠檬酸含量、可滴定酸值(TA)和pH 值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柠檬酸含量的遗传模型为1 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
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F2 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为31.06%,多基因遗传率为30.48%;TA 值的遗传模型为2 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F2 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为78.06%,多基因遗传率为0;pH 值的遗传模型为1 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F2 群体的主基因
遗传率为84.07%,多基因遗传率为12.90%。  相似文献   

20.
邱彤  张军  张文林  赵洁 《北方园艺》2015,(14):115-117
以来自亚洲、欧洲、北美洲的51个现代月季品种为试材,采用18对多态性高的SSR引物进行分析,研究不同起源地的现代月季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遗传距离。结果表明:共检测出64个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96.8%;其中来自欧洲地区的多态位点比例最高,达到82.8%,遗传变异由高到低次序是欧洲月季、北美洲月季、亚洲月季;类群内的遗传分化(91.9%)大于类群间的遗传分化(8.1%),说明类群内变异是其主要变异来源;欧洲地区与北美洲地区现代月季的遗传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