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仲在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多种害虫的危害,对杜仲药材的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其中主要的害虫有小地老虎、蛴螬、蝼蛄、豹纹木蠢蛾、咖啡豹蠢蛾、柳乌蠢蛾、杜仲梦尼夜蛾、刺蛾、褐蓑蛾、茶翅蝽等。1小地老虎(又名切根虫)1.1危害特点:以幼虫为害,是苗圃中常见的地下害虫。幼虫在三龄以前昼夜活动,多群集在叶或茎上为害;三龄以后分散活动,白天潜伏土表层,夜间出土为害咬断幼苗的根或咬食未出土的幼苗,常常将咬断的幼苗拖入穴中。1.2防治措施1.2.1及时除草,减少成虫产卵和幼虫的喜食条件。1.2.2发生期间,人工捕捉幼虫。清…  相似文献   

2.
枣镰翅小卷蛾是佳县枣树的一大害虫,它不仅为害叶片,还为害果实,是枣树的一种毁灭性害虫。佳县黄河沿岸枣林地区均有分布,尤以滩地为重。泥河沟大队1966年因枣镰翅小卷蛾为害,红枣年产量由14万斤下降到3万斤,1976年又因枣镰翅小卷蛾大发生,受害率上升到80%,致使红枣产量下降到2万斤左右。我们从1978—1979年,进行了绑草把诱杀枣镰翅小卷蛾越冬幼虫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导于后,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小地老虎是苗圃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巴盟常常造成实生幼苗的巨大损失。对小地老虎的各种防治方法中,诱杀其成虫是一种重要的防治方法。而准确预测越冬代成虫的始见期和第一次高峰期,是及时设置诱杀器,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的关键。对其幼虫的发生期、发生量以及防治适期的预测预报,也有重要意义。为了准确预测预报小地老虎越冬代成虫的始见期和第一次高峰期,笔者从一九七四年开始在临河县狼山苗圃进行了诱测研究,并利用有关资料,制定出小地老虎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和第一次高峰期的预测式。本预测式,又经过两年的实践检验,证明是简便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小地老虎1~4龄幼虫为害观察安徽省蚌埠市园林处张晓娣小地老虎是园林花卉苗圃主要地下害虫之一。在我省一年发生4~5代。一般年份在3月上旬至4月下旬发蛾,其间出现二个高峰,第一高峰在3月中、下旬,第二高峰在4月上、中旬,有的年份在5月上旬还有一个小高峰,...  相似文献   

5.
小地老虎属鳞翅目夜蛾科 ,其分布普遍 ,严重为害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各省的多种树木、农作物、蔬菜 ,从根际咬断刚出土的幼苗 ,造成严重缺苗。广东湛江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是种植桉树人工林的主地区之一 ,巨尾桉、尾叶桉、韦塔桉等苗圃地因常受小地老虎的危害苗木生长不良。小地老虎幼虫从 11月到翌年 4月均危害桉苗 ,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在华南它 1年发生5~ 6代 ,3龄前幼虫在寄主心叶中或附近土缝内 ,受害时叶片呈小缺刻 ;3龄后幼虫白天在土下 ,夜间及阴雨天外出 ,把幼苗在近地面处切断拖入土中。老熟幼虫入土作室化蛹。成虫产卵在矮小…  相似文献   

6.
春季是地老虎猖獗的季节,稍不注意防治就可能被地老虎咬坏苗木,造成损失。下面介绍防治地老虎的几个简便方法: 1.铲草法 地老虎成虫习惯在圃地边的杂草中产卵,幼虫亦常藏匿其中,所以,早春铲除杂草,减少地老虎产卵及藏身处,是减少地老虎数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2.诱杀法 苗木出苗前后,将100公斤鲜草或菜叶切碎,加  相似文献   

7.
榆蛱蝶在伊克昭盟乌审旗还是初见。1959年八月上旬,乌审旗小石砭苗圃二年生榆树上发现了榆蛱蝶幼虫的危害,八月下旬,在五千多平方米面积上,全面严重受害。低令幼虫,爬至顶叶食害幼嫩叶肉,使叶片成綱状或缺口状。高令幼虫,在苗冠上部较大一张叶片上吐丝卷叶,咬断嫩叶。严重影响苗木生长发育。幼虫背面黑色,腹部黄褐色,背上有分枝刺毛七排。老熟时体长5厘米。成虫是黑红色蝴蝶、十月底出现,翅展7厘米,前翅底色为黑  相似文献   

8.
1.松毒蛾和松尺蠖在大兴安嶺一年發生一代,以卵越冬。此兩种害虫的幼虫在林中只發現生活于落叶松上。 2.松毒蛾♀蛾翅已退化成三角形的遺跡,身体肥硕,灰白色,不大活动。♂蛾前翅火黄色,各具腎臟形白斑一塊,很活躍。成虫羽化,交尾和产卵等活动主要在日間进行。 3.松毒蛾幼虫危害期从6月中旬到8月下旬,历时51—70天。幼虫♀性6龄,而♂性只有5龄。 4.松尺蠖♀蛾翅亦退化,只見微小痕跡,身体不如松毒蛾肥硕,足細長,行动敏捷。♂蛾体軀各部黄褐色,其中并渗有許多灰黑色小斑点,前翅各具横渡波狀紋一条(即由前緣至后緣)。成虫羽化多在清早,而交尾和产卵活动都在夜間举行。 5.松尺蠖幼虫期共6龄,危害期为5月下旬至7月上旬,历时35—37天。幼虫入土化蛹,通常蛹期長于幼虫期一倍左右。  相似文献   

9.
牛家洲 《林业科技》2000,25(6):30-30
跃进农场根据多年的育苗经验 ,通过正确使用辛硫磷 ,在防治地下害虫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1 苗圃主要地下害虫种类及虫源金龟子 (螬 )、蝼蛄、小地老虎号称苗圃三大地下害虫 ,这些地下害虫的主要来源渠道为 :(1)老圃地的残枝败叶产生虫卵 ,久而久之泛滥成灾 ,加之防范措施不利 ,土壤老化滋生杂多的虫卵 ,使其产生虫源 ;(2 )未能及时翻耙 ,或翻耙深度不够 ,使地下虫卵长年繁殖 ,产生大量的幼虫 ;(3)圃地草荒严重 ,各类虫害频频发生 ,使潜藏在杂草内的虫卵和病菌繁衍生息 ;(4 )在改土施肥过程中使用的生土和未腐熟的肥料中带有虫卵 ,产…  相似文献   

10.
一、枝梢害虫危害林木枝梢的害虫种类较多,习性复杂,根据危害特点,可分为钻蛀、刺吸两大类: (一)钻蛀类:某些螟蛾、小卷叶蛾、透翅蛾、木蠹蛾的幼虫,钻蛀枝梢髓心,在内部形成蛀道,使枝梢枯萎、折断,影响林木的生长。1.松梢螟:分布全国,成虫为小型的蛾子,灰褐色,前翅中央有一白点,两侧有3-4条波纹,后翅灰白色。幼虫淡绿色或灰褐色,各节散生深色斑点(见图1)。幼虫钻蛀松树中央顶梢、侧梢及球果。顶梢被害使松树  相似文献   

11.
巩留林场在多年的育苗实践中 ,通过正确使用辛硫磷 ,在防治地下害虫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1 苗圃主要地下害虫种类及虫源金龟子 (蛴螬 )、蝼蛄、小地老虎号称苗圃三大地下害虫 ,这些地下害虫的主要来源渠道为 :( 1)老圃地的残枝败叶产生虫卵 ,久而久之泛滥成灾 ,加之防范措施不力 ,土壤老化滋生杂多的虫卵 ,使其产生虫源 ;( 2 )未能及时翻耙 ,或翻耙深度不够 ,使地下虫卵长年繁殖 ,产生大量的幼虫 ;( 3)圃地草荒严重 ,各类虫害频频发生 ,使潜藏在杂草内的虫卵和病菌繁衍生息 ;( 4 )在改土施肥过程中使用的生土和未腐熟的肥料中带有虫…  相似文献   

12.
苗圃地下害虫以成虫或幼虫取实播下的种子、苗木的幼根、嫩径,给苗木带来很大的危害,严重时常常造成缺苗、断垄,一直是林业生产上的大敌。苗圃地下害虫的种类很多,我国地下害虫共计9个目,38个科,大约320种。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蛴螬、地老虎、蝼蛄、大蟋蟀。  相似文献   

13.
梨小食心虫是梨树的主要害虫,果园虫食率达到80%~90%,丰产不丰收,影响经济收入。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4.6~6.0mm,翅展10.6~15.0mm,全身灰褐色、无光泽。前翅深灰褐色,前缘色深,上具10组白色短斜纹,翅面中部有明显小白点,近外缘处有10个黑斑,后翅浅灰褐色。卵:呈扁椭圆形,初呈乳白色半透明,后变淡黄白色。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0~13mm,头部黄褐色,体背面粉红色,腹面色浅,前胸背板不明显,臂栉4~7个,小幼虫体白色,头呈黑色。蛹:长7~8mm,黄褐色,茧白色纺锤形。2发生规律以老熟幼虫…  相似文献   

14.
芒果横线尾夜蛾又称蛀梢蛾、钻心虫,我区芒果产区均有分布,主要以幼虫蛀食芒果或扁桃的嫩梢和花穗,使受害部位枯萎,影响开花结果,降低产量。主要识别特征:成虫体长约11mm,体背黑褐包,腹面灰白色,胸、腹交界处有一白色“八”字形纹,前翅茶褐色,上有肾状、被状等斑纹;后翅灰褐色,斑纹少,仅在近后角有一条白色短横纹。幼虫体小,老熟幼虫体长约13-16mm,头部及前胸背板颜色较深,黑褐色或棕褐色,体色多为紫红色,各体节有不规则的淡绿色斑块。卵扁圆形,红褐色。蛹为被蛹,黄褐色。一般2月下旬果园就发现有卵和幼虫。卵散产于…  相似文献   

15.
桃小食心虫属鳞翅目蛀果蛾科,简称“桃小”,是我区重要的果树害虫,主要危害桃、梨、枣等。一般都是以幼虫蛀果,蛀孔很小,汁液从蛀孔流出。桃子果实被害后,有的形成畸形果,有的果内虫道纵横腐烂。桃小食心虫成虫体长约7毫米,前翅前缘靠中央处有一蓝色三角形大斑纹。雌虫下唇须长,雄虫较短,卵为椭圆形,桃红至深红色,卵顶有“丫”形刺2~3圈。幼虫体长15毫米,桃红色、纺锤形。茧有扁圆形的冬茧和纺锤形的夏革两种。桃小食心虫每年发生1~2代,以成熟幼虫入土做冬茧越冬。5月中旬至8月上旬越冬幼虫出土,6月为出上盛期。8月为第一…  相似文献   

16.
涟篦夜蛾Episparis tortuosalis Moore在海南岛尖峰岭是麻楝的一种常见食叶害虫,1973年在广西夏石林业试验站苗圃中的麻楝苗木,曾遭此虫的严重为害。据印度森林昆虫学记载,此虫在印度为害麻棟和黄兰。在1973至1974年期间,我们对此虫进行了初步观察和药剂毒杀试验,现整理如下。一、形态 (一)成虫雌虫体长21毫米左右,翅展49—56毫米;雄虫体长18毫米左右,翅展45—50毫米。体褐色,胸部和腹部具粗毛,雄虫比雌虫体色略深,色泽也较清晰。触角雌虫丝状,雄虫2/3为羽状,端部丝状。前翅前缘直,外缘自翅尖1/3处微内削。后翅外缘中部外凸,然后内削。雄虫前翅外缘线、亚外缘线、后横线白色,中线、基线也白色,但较模糊,有一白色新月形  相似文献   

17.
枣粘虫又名枣镰翅小卷蛾,俗称贴叶虫。以幼虫为害枣树的叶、花、果。该虫1年3代,以蛹在树干老皮裂缝处越冬。蛹长6—8毫米,外被白色茧。来年4月间成虫羽化,为灰褐黄色小蛾子,前翅前缘有黑白相间的钩状纹10余条,晚间活动,趋光性强。越冬代成虫产卵在嫩芽及1—2年生枝上。枣树发芽展叶阶段为第1代幼虫发生期,初孵幼虫黄白色,先啃食新芽、嫩叶,稍后即缀合叶子成饺子状,藏于其中食害。老熟幼虫在卷叶内作茧化蛹。第1  相似文献   

18.
马蹄筋(Dichondra repens)属四季常青的城市园林绿化优秀品种,遂宁市城区绿化草坪马蹄筋占95%以上。近年来,新植马蹄筋草坪遭受地下害虫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危害严重。为可靠应用防治措施,确保绿化成效,对小地老虎危害情况进行调查,对防治措施应用效果进行对照比较。经调查,小地老虎其虫口密度和危害程度均与土壤类型密切相关;1 a生、2 a生草坪危害重,3 a生以上危害轻;种植前进行土壤处理可较大的降低虫口密度;幼虫猖獗期氯氟氰菊脂应用效果显著;1 a生草坪被害后采用"激活"提苗能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相似文献   

19.
园林苗圃地下害虫主要危害树木的根、茎及幼苗,造成苗木大量死亡,严重影响苗木生产。笔者详细介绍了园林苗圃主要地下害虫小地老虎、蝼蛄、蛴螬、金针虫、象甲的分布与危害规律、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并提出了防治方法,以期为今后苗圃地下害虫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正美国白蛾是一种农林有害杂食性昆虫,属麟翅目,灯蛾科,俗名幕白虫,网幕白虫,是一种世界性检疫害虫,也是我国唯一被农业、林业部门同时列为检疫对象的有害生物。1形态特征1.1卵球形,0.5毫米左右,表面有许多小刻点,初产时淡绿色,后变为灰褐色,卵块上常覆盖雌蛾的体毛。1.2幼虫初孵幼虫体长约1毫米,老熟幼虫体长22~37毫米,头黑发亮,体圆简形,体侧淡黄色。1.3成虫纯白色,雄虫体长9~12毫米,翅展25~35毫米;雌虫体长14~17毫米,翅展30~45毫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