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5 毫秒
1.
三膜一苫技术就是种植西瓜时,地面覆盖地膜,以增温保墒、促进根系生长;瓜苗定植后,再覆盖一小拱棚,利用农膜透光性强、增温保湿等优点,促进植株生长发育;然后再在小拱棚上覆盖草苫,达到夜间防风防寒、保湿防冻、提高棚温等目的,有利瓜苗早发稳长;最后,再在草苫上覆一膜,以免雨淋草苫、压塌拱棚,并可使棚内温度升高1—2℃。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棚+中棚+拱棚+地膜四膜覆盖栽培技术,可使一串玲1号南瓜提早上市20~30天,增加种植经济效益。详细介绍了一串玲1号南瓜生产基地的要求,从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等方面阐述了一串玲1号南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芋是我县主要蔬菜作物之一 ,种植面积较大 ,在常规栽培情况下 ,3~ 4月播种 ,9~ 10月采收 ,此时正值蔬菜采收和上市旺期 ,因而价格低 ,经济效益差 ,同时也影响了下季作物茬口的安排。推广和应用“地膜芋———连作晚稻”种植方式 ,是稻田种植结构调整的一项有效举措。为进一步探寻提早采收、增产增效、合理布局的新途径 ,2 0 0 0~ 2 0 0 1年我们进行了芋不同保温方式栽培试验 ,现将二年来试验结果初报如下。1 设计与经过试验设计 :(1)双膜覆盖 (地膜 +小拱棚 ) ;(2 )单膜覆盖 (地膜 ) ;(3)露地栽培 (CK) 3个处理 ,每处理小区面积为 33 …  相似文献   

4.
果园地面覆盖黑色膜、绿色膜、防草膜等有色地膜,均能有效杀灭或抑制杂草滋生和生长。覆盖黑色膜,杂草发芽后由于不能见光,必然枯死;覆盖绿色膜,很难透过植物生长所必须的红橙光和蓝紫光,使光合作用受到抑制,从而造成杂草"饥饿"而死亡;防草膜是在普通地膜中加入一定量的除草剂,从而起到杀  相似文献   

5.
1 种植形式 215厘米为一带作成一畦,畦埂宽50厘米,低畦畦面宽165厘米。于国庆节在低畦面种植9行大蒜,浇水后用2幅90厘米的地膜分别切入士中覆盖到畦面。第二年4月初在高畦畦面上栽植2行黄瓜,地膜加小拱棚式近地面覆盖。大蒜收后在低畦面播种3行玉米。  相似文献   

6.
<正>采用3棚4膜即大棚+二棚+中棚+地膜多层覆盖种植模式,大大提高了单体钢架大棚保温性能,有效增加了棚内温度,可促进冬春季设施蔬菜提前上市。宿迁地区采用该种植模式,冬春季生产茄子、秋冬季生产芹菜,通过合理轮作,667m2产量达10000kg,667m2效益2万元以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茄子选用青丰一号品种,该品种由天津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选育,早熟,果实卵圆形,鲜绿色,有明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适宜应用在塑料大棚番茄种植中的生物降解地膜产品,对比了不同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材质、PBAT+聚乳酸(PLA)混合材质的全生物降解地膜产品的性能以及其对番茄长势、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BAT材质降解膜在抑制水分蒸发、降解性能、提高番茄产量及效益方面,均比PBAT+PLA材质降解膜的效果好,故在塑料大棚番茄生产中可以选用PBAT材质的生物降解膜。  相似文献   

8.
以番茄为试材,以地膜覆盖、秸秆+地膜覆盖、秸秆覆盖3个处理,以不覆盖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地面覆盖方式对秋冬茬日光温室番茄土壤养分、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处理减少土壤水分消耗效果最为显著,较对照减少46.72mm。地膜+秸秆覆盖处理、秸秆覆盖处理土壤酶活性较高,而地膜覆盖处理酶活性为最低值。番茄收获后,地膜+秸秆覆盖处理的土壤全氮含量最高,而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最低。地膜+秸秆覆盖对株高与对照接近,但能明显增加茎粗。番茄单株产量比较:地膜+秸秆覆盖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对照,分别比对照产量提高13.99%、7.77%和1.96%。地膜+秸秆覆盖处理对我国北方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栽培生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豫南稻区信阳市草莓种植已由水稻-草莓轮作的方式逐渐转变为以一年一大季大棚草霉为主要形式的栽培方式。由水稻田改种旱田,由种植水稻改种草莓,豫南草莓的栽培大多以一棚三膜覆盖冬季促成栽培模式。一棚三膜覆盖指一个大棚覆盖三层薄膜(一层黑色地膜和两层天膜)。这种栽培模式生产的草莓上市  相似文献   

10.
地膜的再次利用,就是早春地膜覆盖种植的当季蔬菜采收完毕后,不再揭膜翻耕,就原状和以整修再播(栽)种下季作物。这样连种两季不同的蔬菜,使地膜覆盖后不造成后期的浪费,发挥更大的效益。一、近年来,地膜覆盖种植,在我地发展虽然很快,但地膜覆盖后的利用程度还不够。据调查,地膜覆盖种植一季蔬菜后的破损率只有10-15%(指未做过天膜的新地膜)。85-90%定好的地膜都不再使用而翻耕掉,造成极大浪费。为了证实地膜再次利用的效果,我们于85和86两年在南湖乡菜科所开展了这项试验工作。二、86年(85年的数据只作参考),我们选择  相似文献   

11.
1升温催芽期扣膜盖草苫:12月底1月初选择无风的早晨进行日光温室扣膜、加盖草苫。浇水覆地膜:扣膜后地面浇水,水下渗后及时覆盖地膜。全园消毒:萌芽前全园消毒,清除菌源,如喷施80%乙蒜素2500倍液或双氧水1000倍液或3°Be石硫合剂。  相似文献   

12.
低温期不织布浮面覆盖蔬菜增温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主要观测不织布的增温效果,并与地膜、遮阳网及露地相比较,为推广应用不织布浮面覆盖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材料不织布:15克/平方米,日本尼龙吉可公司生产,9015WSQ型,1987~1988年使用,由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提供;20克/平方米,由上海市合成纤维研究所提供,1989~1990年使用。遮阳网:由常州市武进塑料二厂生产。地膜:聚乙烯超薄地膜,无锡塑料三厂生产(二)试验设计试验分棚内覆盖与露地覆盖二部分。棚内试验小区面积4.7~24平方米;露地覆盖试验小面积  相似文献   

13.
旱作花椰菜全膜覆盖双垄三沟集雨沟播栽培技术是针对半干旱地区存在的传统地膜覆盖模式纳墒与保墒的矛盾而提出的。该技术模式采用地膜全地面覆盖,集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最大限度地蓄纳自然降水,特别是田间大小相等的垄面形成微型集水面和受水面,  相似文献   

14.
庞仁是吉林省长岭县东六号乡大二号村大葡萄花屯的种西瓜能手。2002年他从2公顷承包地中选出了0.3公顷适合种植西瓜的地块,用0.2公顷种植双膜覆盖西瓜,0.1公顷种植单膜覆盖西瓜,还种植0.1公顷地膜早豆角。双膜早熟西瓜,用的是早熟优质西瓜品种超早神龙,3月15日在向阳棚里育苗1700株,采取双膜覆盖西瓜,4月25日移栽,6月21日上市,每公斤市场零售价格1.60元,单株产西瓜3~5公斤,0.2公顷产西瓜6 000公斤,收入了4 800元。单膜西瓜用的是中熟丰产性  相似文献   

15.
卢有生 《蔬菜》1989,(6):31-32
一、地膜的种类用于地面覆盖栽培的塑料薄膜是一种专用的、极薄的、具有不同颜色的聚乙烯薄膜。目前国内使用的塑料薄膜有以下几种。 1.无色透明膜该膜在农业生产上应用最为普遍。采用该膜土壤增温效果好,一般可使土壤耕层温度提高2~4℃。该薄膜厚为0.010~0.017毫米,幅宽45~140厘米。使用时,应根据不同作物的行距选择不同幅宽的薄膜,其使用  相似文献   

16.
1983年以来,我区在春地膜覆盖生产基础上,进一步试验完善的一项新技术,即瓜果蔬菜搞卧式栽培。所谓卧栽就是把菜苗栽在沟里,沟上边覆盖地膜,这层地膜,开始作为天膜,早熟栽培中起到防霜防寒作用,苗子大了顶膜以前,把苗子从膜内掏出来,这层天膜又成为地膜,一膜两用充分发挥地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怎样选择适宜的地膜,其效果如何?夏季为什么推荐使用双色膜?覆盖地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地膜覆盖后在管理上要注意哪些问题?废弃的地膜怎样处理?  相似文献   

18.
地膜马铃薯田杂草的发生与防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如东县马铃薯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1999年地膜马铃薯面积达到2050hm2.马铃薯田覆盖地膜后,人工除草困难,膜内杂草滋生,影响马铃薯的正常生长.摸索地膜马铃薯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寻找有效的防除途径,已成为当前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进行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来稿摘登     
<正> 山楂幼树覆盖地膜试验山区缺少灌溉条件,栽植山楂树往往成活率低,1984年开始在新栽山楂及1~3年生幼树进行覆盖地膜试验。地膜为山东潍坊塑料厂生产的PE型地膜,1984年盖膜7万株,其中新栽树5万株;1985年春盖膜26万株,其中新栽树23万株。盖膜时间在早春解冻之后,越早越好,在我镇可于3月20日前后进行。盖膜前先将上年秋植山楂  相似文献   

20.
<正>1 三膜一苫种瓜技术效益高三膜一苫技术就是种植西瓜时,地面覆盖地膜, 以增温保墒、促进根系生长;瓜苗定植后,再覆盖一小拱棚,利用农膜透光性强、增温保湿等优点,促进植株生长发育;然后再在小拱棚上覆盖草苫,达到夜间防风防寒、保湿防冻、提高棚温等目的,有利瓜苗早发稳长;最后,再在草苫上覆一膜,以免雨淋草苫、压塌拱棚,并可使棚内温度升高1-2℃。总之, 该技术可使西瓜提早育苗、及时移栽、提前成熟,一般在5月底上市,可及早占领市场,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近年来,渑池县笃忠乡石泉村通过种植西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