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这是江西省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之后又一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加快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极为难得的历史机遇,必将对赣南等  相似文献   

2.
中草药在赣南稀土尾砂治理中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中草药在赣南稀土尾砂治理中的适应性,选取了7种抗逆性强的中草药,从生长力、耐旱性和耐瘠性三方面对其在稀土尾砂基质上种植的适宜性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生长力以果桑最优,耐旱性以紫珠草最强,耐瘠性最好的为栀子;综合评分值显示紫珠草、栀子、果桑较好,其次为金银花和菊花,薄荷和金线草综合评分值较低,不适合作为稀土尾砂治理植物推广应用。重金属检测结果显示,在赣南稀土尾砂基质上种植的中草药,其铬、镉和铅等重金属含量均低于《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WM/T 2—2004)。经综合评定,紫珠草、栀子、果桑、金银花为适宜用于赣南稀土尾砂治理的中草药品种。  相似文献   

3.
脐橙品质与自然土壤中稀土元素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赣南稀土高背景区和稀土低背景区不同地质环境脐橙果园分别取岩石、土壤、脐橙植物样24组,用ICP-MS法测定其中15种稀土元素的含量;检测脐橙果实有机营养物质总糖、总酸、粗纤维、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氨基酸等含量,并对稀土元素在土壤和脐橙植物体内的含量与脐橙有机营养物质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稀土高背景区脐橙稀土含量非常低,而各项有机营养物质指标均略高于稀土低背景区脐橙,表明稀土元素有益于脐橙有机营养物质的形成和提高;通过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稀土中与脐橙有机营养物质相关程度最高的是轻稀土元素Pr、La、Nd、Ce。  相似文献   

4.
赣南某些作物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国华  李远华 《农业环境保护》2002,21(4):356-357,364
对赣南地区(我国稀土元素高背景区)烟、茶、柿、枣典型产地植物样品(叶、果)和土壤样品中的稀土元素进行了采样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稀土含量具有烟叶>枣叶>柿叶>茶叶>枣果>柿果的特点,这除了与产地土壤稀土丰度有一定关系外,主要受各种作物对稀土的吸收富集强度控制;同时,植物对稀土的吸收过程引起了稀土的分馏作用,在烟、枣、柿的叶片中轻、中稀土得到分馏富集,而茶叶呈现弱的重稀土分馏富集;稀土元素H0表现出相对强的植物生理活动性。  相似文献   

5.
<正>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俗称赣南。辖3区、1市、14县,有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综合保税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积3.94万km~2,人口970万人,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素有红色故都、江南宋城、客家摇篮、生态家园、稀土王国、世界钨都和世界橙乡等美誉。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 194.34亿元,完成财政收人366.3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 08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 729元。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赣南脐橙综合品质的气候评价方法,该研究基于2008—2011年和2021—2022年赣南脐橙单果质量、维生素C和固酸比等品质因子实测和气象资料,首先通过品质与气象要素的逐旬相关系数动态变化规律,找出关键气象要素及其影响时段;然后基于关键影响时段的气象要素,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各品质因子的气象关系模型,并且结合“最大最小值”归一化法和加权求和法,模拟得到1981—2020年赣南脐橙综合品质指数(composite quality index,CQI);最后,基于综合品质指数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构建赣南脐橙气候品质归一化指数(normalized climate-quality index,NCI)及其等级阈值。结果表明:各品质因子与光温要素相关性分为3个阶段,初夏(6月)和秋季(10—11月)光温充足有利于赣南脐橙品质提升,盛夏(7—8月)晴热高温对营养品质和风味不利;影响赣南脐橙综合品质指数(CQI)的关键气象要素为6月累积日照时数、7月上旬至9月中旬平均最高气温和9月下旬至10月下旬平均最高气温,基于以上要素构建的赣南脐橙气候品质归一化指数NCI≤0.45、0.45<NCI≤0.52、0.52<NCI≤0.65和NCI>0.65分别表示为差、较优、优和特优等级;利用2021—2022年宁都县和信丰县品质实测资料进行验证,NCI偏差多在0.07以内。该研究可为柑橘品质的敏感气象要素识别和气候品质评价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赣南地区生态建设30a来的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综合效益评价,对水土保持宏观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总结已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与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赣南地区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及治理特点,对赣州市30 a来的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别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赣州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价值1980年为6.30亿元,1997年为25.98亿元,2007年为41.65亿元;1997,2002,2007年赣南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的静态经济效益分别为17.11,35.27和45.16亿元;各阶段社会效益效果为中等或良以上。可见,赣南地区30 a来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赣南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使用江西省赣南地区1980年、1998年、2008年三期遥感影像,运用计算机分类方法,配合实地考察和文字资料提取了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末和当前的土地利用图。将数字高程模型(DEM)作为地形表达数据基础,对改革开放30年来赣南地区的土地利用分布、变化和地形格局进行分析,并根据水利部土壤侵蚀分级标准(SL190-2007)进行了土壤侵蚀评价。结果表明:赣南地区30年间居民地、果园增长快速,土地综合利用程度不断提高;草地大量转化为林地类型,提高了植被覆盖度;耕地在平地上的变化非常剧烈,陡坡耕地减少,耕地总量有所减少。草地向林地的转化在各种地形上均有发生,但25°附近的低山丘陵地区最为强烈。随着土地利用的变化,赣南地区的土壤侵蚀程度得到控制,2008年中度及以上侵蚀面积小于14%。  相似文献   

9.
<正>"十二五"以来,江西省赣州市各级水保部门认真按照水利部新时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新目标、新思路和新要求,紧紧围绕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建设美丽赣州目标,充分依托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牢固树立现代水保理念,切实转变治理思路,不断完善建管机制,积极探索新的治理模式和技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4年来,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 099.51 km~2,是"十一五"期间的161%,同时完成崩岗治理524座;各项目县坚持立足改善生态,着力改善民生,把  相似文献   

10.
2018年1月2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正式拉开序幕。近年来,随着"家庭农场""乡村民宿""特色乡愁"等乡村旅游概念不断提出并运用到农村发展中,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省是我国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以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中郝峪村的特色乡村旅游发展为例,通过实地调查中郝峪村特色旅游发展模式,在对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理解分析的基础上,求同存异,针对乡村经济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为其他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赣南地区水土流失时空变化和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CSLE模型,在构建适合赣南地区侵蚀环境的该模型各因子算法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基础数据,对该地区30年来不同时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近30年来尤其是近10年来,赣南地区水土流失治理迅速,效果明显,但目前水土流失依然比较严重,尤其是强烈以上的侵蚀面积所占比重较大;各因子在不同时期对水土流失影响的主导程度不同,随着治理程度的提高,影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子逐渐减少;通过水土流失预测,在未来的10年和30年里,赣南地区的水土流失面积将会进一步减小,尤其是强烈以上的面积减小迅速,但该区水土流失潜在可治理面积比较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2.
稀土元素在国家经济、战略上意义重大,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稀土元素的需求急剧增加,由稀土矿山开采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原位浸矿开采过程中大量使用铵盐作为浸矿剂,造成矿区水土环境受到严重化学污染,其中尾矿土壤铵态氮残留尤为严重。然而,稀土矿区土壤中铵态氮沿深层剖面(200cm以下)变化机制仍不清楚。选择江西赣南足洞矿区典型离子型稀土尾矿矿山(2003年开始采矿,2007年闭矿),对表层土壤、深层土壤进行系统采样,共157件土壤剖面样品,测定了土壤pH、质量含水率和铵态氮含量。结果表明:(1)土壤酸化严重和高浓度铵态氮残留是采矿活动遗留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2)矿山关闭12年后,尾矿土壤平均pH为3.87,铵态氮浓度为60~204.3 mg·kg–1,是未开矿土壤铵态氮背景值的12倍~40倍。(3)土壤pH和含水率影响铵态氮的吸附和解吸附过程,原位淋洗技术是去除残留铵态氮有效方法。研究成果有望为离子型稀土尾矿土壤中铵态氮迁移转化规律和污染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稀土开采会造成大量浸矿剂(硫酸铵)残留在土壤中,高浓度铵态氮(NH4+-N)可能在生物化学作用下转化为硝态氮(NO3--N)。为探明NO3--N在稀土尾矿山土体内的含量及影响因素,明确硝酸盐污染程度,本研究选择赣南地区一个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尾矿山,由表土分层采样至基岩面,并分析土壤NO3--N及相关的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尾矿山土体NO3--N含量变异范围非常大(2.80~193.99 mg·kg-1),其平均值为46.30±55.16 mg·kg-1,表层土壤NO3--N含量均值为5.16 mg·kg-1,与自然土壤相近;含矿层土壤NO3--N含量均值为48.64 mg·kg-1,是自然土壤的10倍。尾矿山土体深部含矿层土壤NO3--N含量明显高于表层, NO3--N含量随深度的分布规律与自然土壤相反,这是矿体部分残留大量浸矿剂造成的。土壤NH4+-N含量主导了NO3--N的产生量,但NO3--N在土体不同深度、山体不同部位的累积量还受降雨淋溶及NO3--N迁移过程的控制。开采结束4年后,尾矿山内累积的NO3--N仍不断向环境中释放。长期来看,尾矿山土壤中富集的NH4+-N将不断转化为NO3--N并随水迁移,持续威胁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本研究可为稀土原地浸矿场地土壤及下游水体污染的评价和治理提供理论基础与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4.
正中央主要媒体自2016年9月下旬到江西赣州开展"秋水长天水美中国"主题采访活动以来,聚焦赣南水保,相继报道了赣州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新成就、新经验、新模式。主要报道有:《人民日报》的《"江南沙漠"咋能青山常在?——江西赣州30多年咬定水保不放松,一任接着一任干》;《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和谐绘就美丽新农村》;人民网的《赣南大地:绿水青山映满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江西省赣州设施菜地土壤全硒(Se)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于2021年对赣南地区设施蔬菜大棚采集0~20 cm耕层土壤样235件,测定了土壤采样点的经纬度、海拔及土壤中全硒含量和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赣南地区设施菜地土壤全硒质量分数平均为0.31 mg/kg,变化范围为0.03~1.25 mg/kg,全硒含量分布频率符合正态分布。研究区域设施菜地富硒土壤资源较为丰富,85.1%的样点数土壤全硒含量处于足硒及以上水平(>0.175 mg/kg),其中有22.1%的样点数土壤属于富硒水平标准(>0.400~3.000 mg/kg),而富硒土壤主要集中在赣南地区的正西部及东北部等部分区域;7.2%和7.7%的样点数土壤全硒质量分数分别达硒不足(>0.125~0.175 mg/kg)和潜在硒不足水平(≤0.125 mg/kg),二者主要集中在赣南地区西南角部分区域,不存在硒中毒区域。海拔每增加1 m,设施土壤全硒质量分数降低5.35×10-4 mg/kg;纬度每增加1°和pH值每增加一个单位,土壤全硒质量分数分别增加0.090和0.049 mg/kg。综上,赣南地区设施菜地土壤硒资源具有较大利用潜力,并可依据研究区域全硒含量分布特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设施富硒蔬菜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以模型和"3S"技术为基础,介绍了赣南地区水土流失及其影响因子的评价方法和获取途径。在弄清各因子含义和算法的基础上,确定和构建了适合赣南地区侵蚀环境的水土流失评价模型及其因子值获取方法;同时对赣南地区林下水土流失区的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因子B值以及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因子E值的算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赣南地区土壤保持功能时空特征,为提升该区土壤保持能力和维护南方丘陵生态安全屏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InVEST模型,计算2000,2010,2018年赣南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高程、不同坡度、不同县域的土壤保持强度,分析土壤保持强度与NDVI空间相关性和赣南地区土壤保持功能时空特征。[结果](1)2000—2018年,研究区耕地、灌林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面积都处于减少趋势,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地面积都有较大的增长。(2)土壤保持强度由189.93 t/(hm2·a)上升为190.50 t/(hm2·a),其中有林地土壤保持强度最高,并由259.85 t/(hm2·a)上升为262.03 t/(hm2·a)。(3)赣南地区土壤保持强度呈现四周高、中部低的分布格局,随海拔升高先升高再降低,随坡度升高而升高。(4)土壤保持强度与NDVI在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中呈现显著正相关(p<0.01),高高集聚区在赣南地区北部、西部及南部;高低集聚区为中部地区(于都县);低低集聚区为高经...  相似文献   

18.
在2018年1月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并部署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将迎来重大的战略机遇。为此,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确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个发展阶段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9.
简讯     
《中国水土保持》2012,(1):65-66
<正>江西省政协主席傅克诚到信丰调研废弃稀土矿山整治及产业发展情况2011年11月16日,江西省政协主席傅克诚一行在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史文清、赣州市政协主席曾新方等有关领导的陪同下,深入到信丰县水土保持警示教育基地、圣地果业开发有限公司、融信枇杷基地,就信丰县稀土尾砂土地复垦、脐橙枇杷等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傅克诚对2003年这片因稀土开采而"满目疮痍"的荒凉景象仍然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20.
气候生态因素对烤烟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及植烟措施研究   总被引:69,自引:0,他引:69  
江西省烤烟产量与烟碱含量赣南优于赣中和赣北 ,赣南平均产量为 192 0 .0kg/hm2 ,赣中为 1698.0kg/hm2 ,赣北为 170 5.5kg/hm2 ;平均烟碱含量赣南为 2 2 .7g/kg ,赣中为 18.2 g/kg ,赣北为 13 .5g/kg。简析了该省烤烟各生育期气候条件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确定烤烟各生育阶段对光、温、水要求的主次 ,并提出植烟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