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兴隆县清水河项目区以小流域为单元,按照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思路,坚持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坡面治理和沟道治理结合的原则,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精心施工,形成了从山顶到山脚,从坡面到沟道的全方位、多功能的综合防护体系。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减少了入京河流泥沙,改善了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使林草覆盖率提高了45百分点,治理度提高了42.5百分点。通过综合治理,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改善了生产条件,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农村经济发展后劲显著增强,有力地支撑了兴隆"林果立县"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要求,依据黑龙江省海林市海浪河项目区侵蚀类型、地形地貌及水土流失特点,综合治理措施配置以小流域为单元,坚持沟坡兼治,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从分水岭到坡脚,从上游到下游,建成了完整的坡面和沟道防护体系,充分发挥了各项治理措施的综合防治功能,最大限度地控制了水土流失,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陇西县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为目标,坚持措施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在梁峁顶和沟坡配置乔灌草生物防护带,在梁坡修梯田,把沟道建成水沙调控利用区,坡面治理与沟道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建成了高标准、高质量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在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的同时,改善了当地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区域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区、西南土石山区、东北黑土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和体系日趋成熟,为实现流域治理可持续发展,结合黑土区流域治理的经验,分析流域治理存在的问题,以国家扩大内需重点治理项目——老二色小流域为典型案例,探究黑土区小流域可持续经营道路。对老二色小流域进行实地调查,针对存在问题,坚持坡面治理、沟道防护、自然修复、人工维护的原则,对不同坡面和典型沟道采取生物措施治理、工程措施治理、生物工程综合治理的模式。结果表明:老二色小流域治理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改善了小流域生态脆弱和贫困落后的面貌。  相似文献   

5.
提高流域治理的深度和广度,全面考虑经济、社会、生态多重效益,是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成功实施的关键。汾西县在马沟流域的治理规划中,按照“塬、坡、沟”三位一体,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目标思路,注重水利、农业、林业和科技推广等措施综合配套,同时注重与城镇扩展战略相结合,为我们今后实施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提高治理后的整体效益,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兴城市头道沟流域石质山区特色水土保持治理的特色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沟壑多功能特色治理开发模式与当地生态景观建设相结合,沟壑特色水土保持治理工程为当地建设景观步道、凉亭、塘坝营造出大面积水域,使当地生态景观得到改善;2)特色治理与传统综合治理相结合,沟壑特色水土保持治理在沟壑的纵向布局上从沟头到沟道的沿线步步设防、层层拦蓄,在特色沟壑治理的同时,大搞传统综合治理工程,包括坡面水土保持工程,造林工程,果树梯台田,封禁治理;3)与当地特色生态旅游产业相结合,当地果园发展迅速,生态景观的改善促进当地特色旅游产业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7.
严重的水土流失是商洛市土石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土石山区在实施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如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有效结合,经对商洛市多年来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果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了封山治沟—大封禁小治理、封治结合—封山育林与治理坡沟相结合、沟坡兼治—治理坡面和整治沟道并重3种成功模式,提出了需要注意的忌治表不治里、忌治沟不治坡、忌搞形象工程等3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的沟道治理一直是流域综合治理的薄弱环节.回顾和总结了沟道治理的探索历程及经验,根据自然环境和沟道发育特征,分析了沟道治理的技术条件,总结了淤地坝、支毛沟谷坊、沟头防护和沟坡防护林、微型沟台阶化整治工程、生态陡坎治理等相结合的沟道治理途径和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五副区选择甘肃省环县城西川小流域,采用实地测量、全面调查和在沟道内布设拦沙输沙监测点的方法,对该流域坡面治理措施和坝系工程的拦沙效果进行了连续5年的监测。对监测成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坡面治理措施和坝系工程均能有效拦截小流域产沙,坝系工程的拦沙量大于坡面治理措施的拦沙量,这主要是由于坝系工程能抬高侵蚀基准面、稳定沟坡,控制沟床下切和沟岸扩张,能快速有效地拦蓄径流泥沙,控制水土流失。监测成果可为开展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贯彻落实水利部关于推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创新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促进小流域综合治理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宁夏浅岔河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于2021年列项实施。依据浅岔河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梯田标准偏低、生产道路不完善、沟道坡面立地条件复杂及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确定采取梯田提升改造、沟坡造林、沟头防护、封禁治理等措施,对浅岔河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水土流失治理程度提高到93.85%以上,水土保持率达到65%以上,林草覆盖度达到40%以上,农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0 500元。浅岔河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符合新时期、新阶段发展的需要,是落实西吉县“四个一”林草产业发展规划及转变生产方式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汾河水库是省城太原的重要水源地,为改善库区周边的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特研究划定总面积96.57 km2的一个项目区域作为试点,在对其面源污染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坡面、沟道、水源入库处三道防线的治理措施布局思路与需要建设的四大工程: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生态自然修复植被工程、农村排污纳垢处理工程和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前,陕南秦巴山区的沟道治理因忽视了"治山"或没有条件"治山"常遭受重大损失,一遇暴雨,被冲毁的沟台地比比皆是,严重挫伤了群众的治沟积极性,沟道治理趋于停滞。"长治"工程特别是"丹治"工程实施后,陕南秦巴山区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治山保川"相结合,开展了大规模的沟道治理,当地人民群众根据不同地貌、沟道类型和侵蚀特点,在中高山区、中低山区、丘陵河谷区和山间盆地分别采取封山治沟、沟道整治和沟坡兼治模式治理沟道,取得了显著成效,值得类似地区借鉴。  相似文献   

13.
黄河生态工程砚瓦川项目以水土保持技术为载体,对沟道工程、坡面工程和塬面工程统一规划,工程、非工程措施合理配置,实现了流域上游塬面水窖、涝池等小型拦蓄工程同果园、菜园节灌补灌相结合,流域中下游坡耕地退耕种草同发展商品畜牧业相结合,坡面径流高效利用同坡面种草种树相结合,积极推行集水造林和集水种草等技术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4.
 在东北黑土区振祥小流域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坡面防护、沟道治理等工程措施,配置相应的林草措施,并辅之以适当的耕作措施,对振祥小流域进行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并对治理后产生的效益进行初步评价。经过5a的实践,综合治理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2008年各项措施全部生效,每年拦蓄径流30.65万m3,保土总量1.71万t,水土流失区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2350 t/(km2.a)下降到416t/(km2.a),年增加经济收益29.39万元,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9.0%增加到12.3%。证明该综合治理措施适用于黑土区,为黑土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全面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牡丹江市苇子沟小流域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总面积451.27 hm2,占流域面积的41.93%,水土流失治理采取坡面治理和沟壑治理相结合的办法,坡面采取修筑坡式梯田,保土耕作(改垄)措施,封禁治理,果树台田等措施,沟壑治理采取修筑沟头埂,跌水,谷坊,削坡造林等措施,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到各项治理措施全部生效,流域内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水源保护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措施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是我国今后水土保持和水源保护工作的主要方向。以永康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例,构建了生态修复,营造水土保持林,坡耕地治理,坡面径流调控,裸露面治理等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以及农村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溪沟治理等措施相结合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措施体系。对已实施工程的实践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
地处淮河上游暴雨中心区的鲁山县清水河小流域,1986年被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确定为试点小流域后,在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同时,注重水土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通过连续治理,形成了从坡面到沟道较完整的水土保持生态防护体系和农业生态系统,为淮河流域暴雨中心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防治途径和示范模式,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径流调控理论是水土保持的精髓——四论水土保持的特殊性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控制水土流失的关键是科学调控坡面径流 ,径流聚散工程体系是径流调控理论的具体运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是解决坡面径流的科学调配和合理利用问题 ,不论是坡面措施还是沟道措施 ,都是依据径流调控理论 ,在径流聚散工程体系中各自起着处理不同地段坡面径流的作用 ,各项措施相互依存和互补。径流调控理论是成功防治水土流失的科学指南 ,是水土保持学科和水土保持事业发展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厘清黄土高原典型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现状,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梳理总结了西峰站、绥德站和天水站3个试验站提出的7种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高质量综合治理的模式,其中包括:“三道防线”综合治理、“四个生态经济带”综合治理、多元小生态系统交错配置的经济生态农业、全方位综合防治体系、“四道防线”治理保护、基于径流调控利用的多元综合治理和基于水生态修复的水沙调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并提出了塬面高质量综合治理、坡面高质量综合治理和沟道高质量综合治理3种技术措施。研究结果可为水利部开展整沟治理试点项目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黄河水保生态工程重点小流域治理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目实施以基本农田为重点,以沟道坝系工程为骨干,以水保造林为纽带,结合退耕还林(草)建设,进行了坡面和沟道综合治理,并建设了田间道路、农田林网和集雨水窖等配套工程,建立起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新格局,有效地推动了项目区生态、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评价认为该项目有典型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