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甘薯新品种浙薯13及其主要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伟明 《作物杂志》2005,21(4):51-51
浙薯13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采用“浙3481”和“浙255”两个亲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多用途甘薯新品种。该品种于1994年开始配组杂交,1999年提供生产试种、示范,并参加国家长江流域大区区试,2002年通过国家区试,2005年2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台州市于1999年开始引入浙薯13试种,至2004年示范种植面积已达到880hm2,该品种具有食用鲜薯、淀粉加工和薯脯加工三大用途,推广前景良好。1产量与效益浙薯13鲜薯产量较高,1998年和2000年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进行的浙薯13品比试验,均以徐薯18和南薯88为对照。其中1998年,浙薯13鲜薯平均产量53250kg/hm  相似文献   

2.
浙薯70是一个早熟、高产、橘红肉的甘薯品种,2011年通过国家食用甘薯品种鉴定。在2008~2009年国家区试中,2年鲜薯平均产量32054.85kg/hm2,较对照南薯88增产1.30%,增产不显著;薯干平均9814.65kg/hm2,比对照增产11.67%,增产极显著,烘干率30.69%;淀粉率20.34%。中抗茎线虫病和黑斑病。浙薯70可作食用或薯片加工。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适宜龙岩市种植的紫色甘薯新品种,采取一年多点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金山57”为对照,2014年夏季引进6个紫色甘薯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从农艺性状、经济性状、鲜产、干产、淀粉产量、品质和花青素含量等方面进行筛选鉴定。结果表明:6个紫色甘薯新品种中,2个品种表现较好。其中,‘龙津薯1号’鲜薯产量最高,为39.11t/hm2,薯干产量9.22 t/hm2,淀粉产量5.53 t/hm2,干物率23.57%,淀粉率14.15%,食味评分80.0分,花青素含量17.66mg/100g。‘福薯24号’鲜薯产量其次,为36.30 t/hm2,薯干产量10.82 t/hm2,比对照增产3.32%,淀粉产量7.11 t/hm2,比对照增产6.77%。干物率29.81%,淀粉率19.57%,食味评分84.7分,花青素含量11.95mg/100g。‘龙津薯1号’鲜薯产量高,干物率和花青素含量指标适宜,可以推荐作为紫色地瓜干加工品种在龙岩市推广种植。‘福薯24号’鲜薯产量较高,食味品质好,干物率和淀粉产量高,可以推荐作为鲜食型和紫色淀粉加工型品种在龙岩市推广。‘广紫薯8号’将进一步观测。‘福宁紫3号’、‘宁紫薯1号’和‘徐紫薯2号’等品种均不适宜在龙岩市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桂粉3号系广西农科院玉米研究所从广著87×金山57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高淀粉甘薯新品种.2012年9月通过国家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聚合了双亲高产、高淀粉、抗病、综合性状优良等特点,鲜薯、薯干和淀粉产量均较高,适宜在沙性壤土种植,是适合南方薯区各地种植的淀粉加工型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正甘薯郑红23号是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用世中1号和徐薯18号杂交培育而成,2013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豫鉴薯2013002)。郑红23号为多抗、优质、高产食用及淀粉加工兼用型甘薯,自2013年开始在全国各地示范推广,因其综合抗病性好、产量高,尤其在线虫病区和病毒病区表现比较突出,深受种植者的  相似文献   

6.
孟凡奇  刘志坚  张勇跃 《种子》2017,(11):106-108
漯薯11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以高产品种苏薯9号为母本,淀粉加工专用品种漯10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甘薯新品种,2015年3月通过国家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在河南、陕西、山东中西部等地区表现突出,具有高产、高淀粉、口感好、薯干品质高等特点,抗根腐病、蔓割病,是一个食用、加工兼优的兼用型甘薯新品种,极具推广种植潜力.  相似文献   

7.
南薯 027 系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于 2015 年以优质品种浙薯 13 作母本通过集团杂交获得种子,2016-2021 年进行鉴定、比较,成功选育的一个食用型甘薯新品种,2022年6月通过国家甘薯品种登记。2019-2020年在四川省甘薯新品系联合试验中,鲜薯平均产量 27425.70kg/hm2,薯干平均产量 8830.65kg/hm2,淀粉平均产量 5929.05g/hm2;薯块干率 32.27%,淀粉率 21.69%,大中薯率 88.94%,薯形美观,薯块商品性好,黑斑病抗性和贮藏性优于对照品种,适于食用及食品加工用,适宜在四川薯区中等肥力以上田块种植。  相似文献   

8.
灰色关联分析在淀粉型甘薯新品种评价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鄢铮  王正荣 《作物杂志》2014,30(1):30-32
为了给淀粉型甘薯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提供依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探讨了甘薯的9个农艺性状与其淀粉产量之间的关联度。结果表明:甘薯主要性状与淀粉产量之间的关联度依次为:鲜薯产量>干物率>出粉率>单株分枝>单株结薯数>中薯率>单株蔓重>最长蔓长>大薯率。与淀粉产量最为密切的相关性状是鲜薯产量,关联度为0.9229,其次是干物率,关联度为0.9060,大薯率影响较小。因此,在选育高淀粉甘薯新品种时,应该多选择鲜薯产量高、干物率高、出粉率高、分枝数较多以及中等薯块数量较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9.
为了加快淀粉型甘薯新品种‘苏薯24号’的推广应用,总结淀粉型甘薯品种选育的实践经验与心得,通过2012—2014年国家区试多年多点品比试验,以及抗病性等特性综合鉴定评价。结果表明:‘苏薯24号’在2012—2013年国家甘薯长江流域薯区区域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33534.0 kg/hm2,平均薯干产量11130.0 kg/hm2,淀粉产量7549.5 kg/hm2,比对照‘徐薯22’增产18.27%,增产显著;平均块根干物率和淀粉率为33.08%和22.41%,分别比对照‘徐薯22’高2.84和2.47个百分点。2014年国家长江区试生产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31204.5 kg/hm2,平均薯干产量10194.0 kg/hm2;平均淀粉产量 6883.5 kg/hm2,比对照‘徐薯22’增产23.28%。该品种2015年2月通过国家甘薯新品种鉴定。‘苏薯24号’聚合了双亲高产、高淀粉、丰产稳产、综合性状优良等特点,薯干和淀粉产量均较高,抗病和耐储藏性好,在长江流域薯区及周边地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最后,笔者提出了高淀粉甘薯品种的选育策略是培育骨干亲本与创建核心种质,组配优势群体且加大选择压力,加速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0.
为加快选育优质、高产淀粉型甘薯新品种,以优质淀粉型甘薯品种‘西成007’为母本,通过开放授粉的方法获得实生种子。在田间,经过实生苗初筛和高代鉴定获得稳产的候选材料,再结合西南联合试验和抗病鉴定筛选,最终选育出优质高产的淀粉型甘薯新品种,定名为‘川薯231’。对‘川薯231’的形态特征、开花习性、产量、抗病性、品质以及优势特征进行了研究。在2017和2018年的西南联合试验中‘川薯231’平均鲜薯产量为33.84 t/hm2,平均干率为35.62%,薯干产量为11.87 t/hm2,淀粉率为23.01%,均超出对照‘徐薯22’。‘川薯231’在大田抗病中表现为抗蔓割病,中抗黑斑病和根腐病。在生长特性上‘川薯231’薯块表现为萌芽性好,幼苗生长势强。‘川薯231’属于优质、高产淀粉型新品种,其具备的萌芽性好和生长速度快的特征,能够减少种薯消耗,提早栽插,延长大田生长期,增加经济效益。此外,‘川薯231’在田间生长速度快,有利于增强其抗逆性,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可为改良具有较强抗逆性的优质、高产淀粉型甘薯新品种提供重要的育种材料。在2021年‘川薯...  相似文献   

11.
江西红壤旱地木薯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筛选出更适宜江西省种植的木薯高产品种,以19个品种(或品系)为材料,对不同品种间产量差异及其与农艺性状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个品种的鲜薯产量高于37.5 t/hm2,6个品种的鲜薯产量介于30~37.5 t/hm2之间,4个品种的鲜薯产量介于22.5~30 t/hm2,其他4个品种的鲜薯产量低于22.5 t/hm2。19个木薯品种中有7个品种的鲜薯产量高于对照品种SC205,其中SC8和GR024-2的鲜薯产量和淀粉含量均表现较高。木薯的生物产量、收获指数、最粗薯粗与鲜薯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鲜薯干物率与鲜薯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单株薯数、鲜薯淀粉含量、株高、茎粗、最长薯长与鲜薯产量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高淀粉甘薯新品种"万薯34"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良平  刘文惠  陶小洁 《种子》2004,23(2):48-49,62
本文介绍了甘薯品种"万薯34"的来源及其产量和主要形态特征、经济性状的表现.结果显示:该品种萌芽性好,结薯较大,大中薯率较高,薯块烘干率、出粉率高,抗黑斑病,耐贮性好,是一个高产质优,适合加工薯类淀粉的甘薯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作物育种信息》2005,(12):17-17
冀薯98(原代号冀17—4),2004年通过全国甘薯品种鉴定。该品种是利用甘薯与近缘野生种三浅裂野牵牛实生苗选系有性杂交选育而成,含有四分之一野生种血统,抗旱性好,杂种优势强,表现高产、高干、品质好。2002—2003年参加全国北方区试,鲜薯比对照品种徐磬18增产22.35%,薯干增产33.8%,烘干率比徐薯18高2.71个百分点,食用品质优良,是一个食用和淀粉加工的兼用型新品种。冀薯98生长势强,萌芽性好,耐储藏,结薯整齐集中,大中薯率高,商品性好;磬形长纺锤型,  相似文献   

14.
南薯99(原系号94-276)是四川省南充市农科所1993年用潮薯1号×红皮早杂交育成。1995~1996年完成品比试验。1998年通过四川省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和多点生态区生产试验。1999年5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南薯99比南薯88增鲜薯和薯干均在20%以上,增淀粉10%以上,增生物产量15%以上,是一个具有丰产稳产性能好、适应性广、抗病力强、淀粉含量高、耐贮藏等优良特性的食、饲、加工多用型甘薯新品种。产量表现 1997~1998年参加四川省品种区试,两年鲜薯平均产量34953…  相似文献   

15.
‘万薯10号’是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育成的优质鲜食型甘薯新品种,为挖掘该品种的增产潜力及完善高产栽培技术,进一步探求不同肥料、不同密度处理条件对优质鲜食型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特选用优质鲜食型甘薯品种‘万薯10号’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和肥料对鲜食型甘薯‘万薯10号’栽培都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并且不同的肥料处理对鲜薯产量、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差异极显著;而不同密度仅在淀粉含量上存在差异极显著,鲜薯产量差异显著。2个因素交互作用在淀粉含量存在差异极显著。在‘万薯10号’栽培过程中,肥料因素比密度对甘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更为关键。为达到淀粉高产的目的,必须满足肥料与栽培密度处在一个合适的配比中,试验结果表明,鲜食型甘薯‘万薯10号’在使用腐殖肥525 kg/hm~2、栽插密度为75000株/hm~2的条件下,甘薯产量及各方面品质都处在较优水平。  相似文献   

16.
旨在探讨、验证优质食用型紫肉甘薯新品种创制的最佳策略,为甘薯高效育种提供借鉴。以来自日本的优质紫肉型甘薯‘川山紫’为母本,以高产、高糖材料‘冀薯6-8’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获得优质食用型紫肉甘薯新品种‘榕紫薯5号’。该品种2011—2013进行多点选拔、品比及鉴定,2014—2015年参加福建省甘薯区试。对‘榕紫薯5号’的形态特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抗病性、生产力、适应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榕紫薯5号’为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35天,萌芽性好,分枝能力中等,全生育期群体长势强劲,结薯集中。2014—2015年福建省甘薯区域试验平均鲜薯产量30.24 t/hm2,平均干物率30.12%,平均出粉率19.84%,食味评分81.6分,比对照高1.6分。外观评分81.3分,比对照高1.3分。花青素含量26.95 mg/100 g FW。大中薯率68.7%。省区试综合鉴定结果为:株型中蔓半直立;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比对照高;干物率和淀粉率与对照相当;食味品质、外观品质均优于对照;抗蔓割病,中抗薯瘟病,耐贮性好,该品种达到食用型甘薯品种审定标准,可作为鲜食及特用薯在中国南方薯区广地域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具有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优良并适合福清市栽培的紫色甘薯新品种,2021 年引进鉴定了11 个优质紫色甘薯新品种,综合考察了 11 个甘薯新品种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品质表现和抗病性等。结果表明:龙紫 4 号产量表现好,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好,建议作为高产鲜食或加工型紫薯品种进行示范推广;龙紫 12 号、金薯 20 和莆紫薯 18 产量表现较好,结薯集中,薯型美观,薯块均匀,其中龙紫 12 号干物质率和淀粉率高,建议作为高产紫色淀粉型甘薯品种开展生产试验,而金薯 20 和莆紫薯 18 食味品质好,建议作为高产鲜食或加工型紫薯品种开展生产试验;龙紫221、福宁紫 5 号产量表现一般,薯型较美观,干物质率和淀粉率较高,建议继续开展试验进行鉴定;福薯 34、龙紫 6 号和金薯17 外观品质较好,抗逆性较强,但产量表现一般,建议继续开展试验进行鉴定;泉紫薯 96 和福宁紫 6 号综合表现较差,建议终止试验。  相似文献   

18.
龙薯21号薯块下纺缍形,薯皮淡红色,薯肉淡黄色,2008~2009年参加国家南方薯区区域试验,两年平均鲜薯产量41 626.5kg/hm2,比对照金山57增产19.06%;薯干平均产量9 775.65kg/hm2,比对照增产8.40%;淀粉平均产量5 858.1kg/hm2,比对照种增产4.20%。中抗甘薯瘟病,高抗蔓割病。具有高产、抗病、适应性广、适宜加工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一个优良的甘薯品种首先应该是高产的,从目前我国甘薯生产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趋势看,甘薯的高产应是三重的:鲜薯产量高、茎蔓产量高、产薯量及产蔓量均高。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几个特色甘薯品种主要产量性状的研究,为今后有关育种单位进一步选育甘薯优特新品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满足中国对高产高淀粉甘薯新品种和对新品种栽培技术的需求,烟台市农科院采用改良杂交法选育优良新品种,并通过国家区域试验进行产量、品质、抗病性鉴定,采用田间对比试验分析法对新品种进行覆膜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烟薯24’在2008—2009年国家区域试验中:鲜薯平均32235 kg/hm2,较对照增产9.46%;薯干平均9685.5 kg/hm2,较对照增产18.55%,2010年通过全国甘薯鉴定委员会鉴定。研究得出,‘烟薯24’具有产量高、淀粉含量较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优点,是加工淀粉的优质品种。‘烟薯24’覆膜栽培以黑色地膜效果最好,这主要是因为黑色地膜具有抑制杂草生长,不用喷施除草剂,避免了除草剂抑制地上部生长;地温适宜,不会因前期地温过高,影响薯块膨大;地上下部生长动态、叶面积系数动态、T/R值进展合理,因此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