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94年左中旗新开河林场在保康--开鲁公路架玛吐--宝龙山段19.5km处的公路两侧进行春、夏、秋、冬季樟子松大苗栽植试验,探索出了一套确保樟子松大苗移植成活经验,采用自己设计的移植桶两年共栽植5年生大苗1万株,成活率均在90%以上,不仅当在适宜推广,而且在高寒山区的霍林郭勒市利用移植桶移植1.6万株,获得成功,成活率也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2.
<正>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为搞好西部沙荒生态防护林工程,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樟子松大苗移植造林,成活率高达91%以上,实现了造林即见林的效果。现介绍樟子松大苗造林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3.
2002年至2008年,和林格尔县在全县7个乡镇的广大黄土丘陵和平原沙地推广了樟子松容器育苗、容器苗造林和樟子松大苗造林技术。几年中累计培育樟子松容器苗4000多万株,樟子松人工造林12.85万亩,其中樟子松容器苗造林12万亩,樟子松大苗造林0.85万亩,占到了全县国土总面积的2.5%。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使用樟子松、云杉大苗冻坨移植进城造林,主要是绿化公园、街道、庭院、城防坝、景点。齐齐哈尔市2003年冬移植的7万株5~7年生云杉、樟子松成活率95%以上。从目前的实践看,成功地冻坨移植樟子松、云杉应采用以下技术: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利用沙地樟子松野生苗带土移植营造防护林的方法,为大力营造防护林,培育樟子松后备资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樟子松不同类型苗木造林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5a生樟子松移植桶苗、容器苗及2a生裸根苗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根系生长及树高生长的调查、分析得出,用移植桶苗及容器苗造林,比用裸根苗成林速度快2~4a,成活率及保存率也明显提高;经ABT生根粉、HRC保苗剂等处理过的2a生樟子松,成活率与用容器苗及移植桶苗的成活率相近,造林成本比较低。因此,提倡因地制宜,在不同的立地条件及生产条件下,选用不同的苗木造林。  相似文献   

7.
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是先育苗,再移植到容器定植培育一段时间后再用于造林。介绍了左云县樟子松容器苗培育和造林技术,旨在为山西省北部地区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提供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8.
樟子松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耐贫瘠等优良生物学特性,是我国北方珍贵的、优良的造林树种。文章从樟子松的采种时间、采种母树的选择、球果脱粒,育苗地选择、育苗过程及管理,樟子松容器苗的培育、出圃以及樟子松大苗、容器苗造林等几个方面介绍、总结了樟子松育苗及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9.
樟子松不同苗木类型造林技术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波  朱弘 《防护林科技》2011,(5):84+89-84,89
详细介绍了樟子松不同苗木类型—裸根幼苗、容器苗、移植大苗的造林技术,并从成活保存率、造林成本、造林季节等几个方面对3种不同苗木类型造林效果进行了客观评价。为3种苗木类型的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风沙区樟子松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长岭县在风沙干旱区栽培樟子松的多年实践,总结了“一保、四改”樟子松抗旱造林技术,一保即保护好苗根,四改是:改一季造林为多季造林;改小苗造林为容器苗造林或带土坨大苗造林;改密植为大株行距造林;改人工栽植为机械造林。  相似文献   

11.
2月14日.在多伦县曲家湾万亩退耕还林樟子松造林基地,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起运樟子松大苗。他们有的用镐头刨土坨,有的用铁锨铲土,虽然天气比较寒冷,但是他们却干得十分卖力。  相似文献   

12.
针叶树幼树移栽与容器大苗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半干旱地区针叶树造林的成活率,在内蒙古奈曼旗兴隆沼林场开展了针叶树幼树带土坨移植试验与塑料容器大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8年生境子松幼树移植成活率达88% ̄98%;4年生不同树种容器苗造林成话率达76% ̄87%。樟子松容器苗成活率比裸根苗高53%;流动风沙土造林地比生草风沙土造林地高45%。  相似文献   

13.
王全森 《防护林科技》2016,(12):109-110
介绍了樟子松容器育大苗的成活机理、容器苗造林应用技术要点,对比分析了容器苗造林的优势,指出了培育大苗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移植筒造林主要适用于常规造林成活率较低的树种,如樟子松、侧柏、桧柏等。其优点是:制筒成本低,使用年限长;起苗不伤根系,土坨不散,便于运输;造林成活率高。是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最有效的一项造林技术措施。   一、移植筒的制作   移植筒制作要用厚的雪花铁 (不生锈 ),制作成筒和底两部分,筒做成竖线用粗铁线插入成筒,抽出打开,筒上边缘做两个手提铁圈。底比筒直径稍大,底边缘做三个手提铁圈。   二、移植筒的规格与苗木高度的关系   大苗用大筒,小苗用小筒。就针叶树而言,一般 1.5~ 2.0米高的针叶树苗…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章古台樟子松移植苗的移植时期、选苗标准、移植方式、移植密度和苗期日常管理等技术,总结了章古台樟子松容器苗营养土的配置、选苗、装杯、起苗和运输等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临夏州中南部不同区域试验林物候期、树高生长量、抗逆性及林地生态因子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在临夏海拔2 400 m以下,年降水量大于500 mm、土层厚度大于50 cm的川山区,樟子松均能完成正常的生长发育,其最佳立地条件为:年降水量600~700 mm,海拔在2 200 m以下,土壤为黑土等肥沃土壤。2在樟子松苗木移植中,应选择地下害虫少、土壤肥沃的土地。3在樟子松造林中,尽可能采用大苗造林,同时应加强中华鼢鼠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樟子松沙地造林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子松幼树不耐风吹沙打,不能在流动和半流动沙丘或小豆茬、花生茬等撂荒地直接造林。樟子松苗木根系细弱,容易风干,保持苗木根系湿润,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措施。樟子松按照苗木类型,分为裸根苗造林,容器苗造林和幼树移植造林。  相似文献   

18.
樟子松是耐瘠薄土壤的树种,具有抗寒、耐旱、适应性强等特性,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广泛栽培。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引入内蒙古通辽市,目前已经成为本地区用材林、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的主要造林树种。由于降水量减少和气候干旱的加剧,樟子松裸根苗造林已难保成活,因此,容器苗造林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樟子松造林的主要方式樟子松容器苗培育投入大、工序多、技术性很强,要大规模稳定生产樟子松容器苗,必须要熟练把握种子的质量、育苗地选择、营养土配置、播种、管理等关键技术环节,这样才能培育出健康林分所要求的优质壮苗。  相似文献   

19.
大兴安岭地区樟子松苗龄型与造林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林吉地区用培育的各种苗龄型的樟子松苗以及野生樟子松苗进行造林对比试验,其中以1一1型苗为西林吉地区最佳苗型,2~5年野生樟子松苗直接移栽造林地,造林效果与前相同,成活率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水分供需平衡理论论证了合理的樟子松大苗移植密度。采取双侧切根培养短根大苗以及依据樟子松年高生长短促,径生长漫长的生物学特性而采取的一系列增长措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