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个茶树无性系品种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武夷水仙等5个茶树无性系品种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结果表明,武夷水仙为三倍体(2n=3x=45)品种,毛蟹、上梅州种、政和大白茶和梅占是以三倍体细胞为主,嵌合不同比例二倍体和非整倍体细胞的混倍体。5个品种的三倍体细胞中,染色体主要为 m 和 sm 型,并且是部分同源的。  相似文献   

2.
试论政和白茶品质特征与政和县自然环境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和县是我国白茶主产区,是政和大白茶树品种和政和白茶原产地.政和白茶以政和白毫银针、政和白牡丹花色产品为主,主要采用政和大白茶新梢加工而成.政和白茶生产历史悠久,至迟始自宋徽宗年间,政和县进贡白毫银针,并因此而得县名.目前,政和县拥有茶园面积5333hm2,产茶8000t,其中白茶1500t,占全省传统白茶总量的70%以上,产品90%销往海外.政和白茶因质优而畅销,政和白茶更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加上精湛的加工工艺,成就其风格非凡的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3.
政和县是我国白茶主产区,也是政和大白茶品种的原产地。政和白毫银针是采用政和大白茶单芽加工而成,是白茶中的极品。由于传统的加工时间长,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大,占用场地面积多,极大地限制了白毫银针的产量。近年来,我县东平、稻香茶场采用新工艺标准化制作,政和白毫银针的产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每年达350t。现将采制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政和大白茶是本省松政县茶农运用单株选育法选出来的优良茶树品种。栽培历史悠久,茶农具有丰富的栽培经验。政和大白茶鲜叶原料制红茶、白茶品质甚佳,“政和工夫”驰名于世。制录茶也不错。并且作为迟芽种进行品种搭配很有价值。所以推广较快,目前松政县已有二万五千多亩的栽培面积,占全县茶园总面积四万四千多亩的60%左右。产量达一万四千多担,占  相似文献   

5.
政和工夫红茶,为福建省三大(政和、坦洋、自琳)工夫红茶之一,产于以政和县为主产区的福建北部,是福建红:茶中最具高山茶品质特征的一种条型茶。政和工夫主要采用政和大白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精制和拼配等。工序加工制成。其外形条索紧结肥壮多毫,色泽黑褐油润,叶底肥壮。汤色红艳而明亮,香气高而鲜甜,滋味浓厚,是闽红三:大工夫茶中的上品。百年的政和工夫,凭借其独特的品质蜚声海内外。产品远销俄、美、英、法、伊朗、科威特等国家。  相似文献   

6.
政和县是我国白茶主产区,也是福建白茶的原产地之一,年产白茶3000多吨,占全国总量70%,其中90%以上的产品都销往海外。为充分利用政和白茶原产地的优势,推进白茶深加工技术与新产品开发,笔者通过系统的调查与研究,分析白茶保健袋泡加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其品质特征为:成茶披满白毫,汤色清淡,味鲜醇、清甜、有毫香。基本工艺流程是萎凋、晒干或低温烘干。因采用鲜叶原料不同,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及新工艺白茶五种。生产白茶对品种和加工工艺都要求十分严格,造合制白茶的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595、福云20和闽北水仙等。  相似文献   

8.
基于SWOT分析的政和白茶产业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政和县是我国白茶主产区之一,所产白茶以其独有的优异品质在出口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白茶产业已成为该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然而,目前政和白茶产业发展尚处于初步成长阶段,本文从政和白茶产业发展现状着手,基于SWOT分析框架,探讨政和白茶产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政和白茶"精选春季优质茶青原料,精工制作而成,品质特佳,其"清鲜、纯爽、毫香"品质特征,备受消费者青睐。由于春季是闽北茶区的梅雨季节,对政和白茶加工萎凋工艺极为不利,难以生产优质产品,并严重影响生产效率。笔者通过长期白茶生产实践,对控温控湿加工生产"政和白茶"关键环节质量控制技术进行归纳,与茶界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0.
政和县是著名的闽红"政和工夫"红茶和政和白茶的主产地,环境优越,资源丰富,产茶历史悠久,曾产绿茶为主,后产红茶、白茶及花茶等,品质优异,早负盛名。本文专就"政和工夫"红茶的历史渊源及盛誉、品质特征与成因、科技创新及升级等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1.
优良茶树品种“政和大白茶”,叶厚质脆,嫩梢粗壮,芽肥毫显,是制“政和工夫”和名茶“白毫银针”的极佳原料。用“政和大白茶”制造烘青绿茶,称“政绿”,具有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碧绿,汤色清彻,香气清高,较耐冲泡等品质特征。以“政绿”为茶胚窨制的茉莉花茶,更是甘醇可口,馥郁芬芳,十分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2.
《福建茶叶》2009,32(1):55-55
3月底,继去年6月“政和白茶”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之后,“政和工夫”又获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批准注册,成为南平市第三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相似文献   

13.
比较了8种高产优质品种茶树生产“白茶”的物理性状、生化组分和经济价值。从物理性状看,无性系品种TRI-2043鲜叶加工的白茶绒毛最多,芽头粗壮,毫尖显露,其次为UPASI-3和TTSS-1加工的白茶;每克白茶的芽数以TTL-1最多,其次为TTSS-2,平均每克为71个芽;TRI-2043的芽尖每平方毫米包被的绒毛最多。从生化组分看,品种TTSS-1新梢的茶多酚含量较高,达27.07%,其次为TTL-2(26.17%)和TTL-1(24.44%);  相似文献   

14.
红茶新品种79—9—5选育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79-9-5是以福鼎大白茶为母本,槠叶齐与黄叶水仙混合花粉为父本,人工杂交所获F1中选育出来的。研究表明:79-9-5是一个中生,抗寒性强,适应性广的高产红茶新品种。三年平均,比对照福鼎大白茶,槠叶齐分别增产41.6%,35.3%,茶多酚含量三年平均值林槠叶齐增加10%,比福鼎大白茶增加26.6%。  相似文献   

15.
松溪县茶平公社下岭小学栽培1.46亩政和大白茶,一九八○年共采收鲜叶3663.3斤,折干毛茶892.2斤,平均亩产干茶612斤,茶产叶产值达1530元,平均价250元,创造我省小面积政和大白茶高产、优质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16.
不同加工工艺对白茶品质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加工工艺对白茶品质的影响,对开发香高味浓白茶产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福云6号、福云10号、福安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荼春茶一芽二叶初展为供试材料,采用白茶传统加工工艺(CK)、新工艺和“创新工艺”3种不同加工技术对4个品种茶叶进行白茶加工试验,同时对其成茶品质和生化成分等进行评价。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传统加工工艺所制白茶外形自然开展,显毫香或甜香,味清爽;新工艺和“创新工艺”加工白茶外形较紧,香甜,滋味较浓;福安大白茶采用新工艺和“创新工艺”制法所制白荼分别表现出了“有花香、味较爽”和“花香较显、味较醇”的特征;“创新工艺”加工白茶水浸出物含量最高达到44.97%,明显高于传统工艺白茶;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三种成分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白茶篇』     
《福建茶叶》2008,31(Z1)
[茶产地] 世界白茶96%产自福建;而福建白茶主要产于福鼎、政和、建阳,福鼎是全国十大产茶县(市)和主要的白茶出品基地.  相似文献   

18.
茶中奇葩——中国白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茶为六大茶类之一,属轻微发酵茶,为我国独有。因成品茶芽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由于制法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因此其品质风格既有绿茶的鲜爽又带红茶的甘醇。根据原料嫩度的不同及工艺上的差异,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及新工艺白茶等花色品种。白茶适制品种主要有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福安大白茶、政和大白茶、福云六号和闽北水仙等。主产区为福建省的福鼎、政和、建阳、松溪、建瓯等县市。  相似文献   

19.
政和县东平镇地处中亚热带,土质肥沃,丘陵地带多为酸性红壤,适于茶叶生长。早在唐末五代时期,就有茶树栽培,是宋元时期著名的建安“北苑贡茶”的生产地之一。现在,全镇茶园总面积已达1266hm^2,品种以福安大白茶、福鼎大毫、政和大白茶、福云六号为主;茶叶加工厂68家,农户加工点1500多个,年产白茶1000t、珠茶2000t、银针、晾针、干针500t。其中,白茶产量占全国总量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20.
浅谈白茶的审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白茶的基本特征和产地白茶属微发酵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其品质特征为:成茶披满白毫,汤色清淡,味鲜醇、清甜、有毫香。基本工艺流程是萎凋、晒干或低温烘干。因采用鲜叶原料不同,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及新工艺白茶五种。生产白茶对品种和加工工艺都要求十分严格,造合制白茶的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595、福云20和闽北水仙等。白茶是我国历史名茶,是我国特产,其主要产区在福建省福鼎市、政和县,建阳、建瓯等县市也有少量生产。据茶叶史料记载,白茶始见于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