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探究水分胁迫对刺槐生理特性的影响,设置水分充足、轻度干旱、中度干旱、重度干旱4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刺槐幼苗形态、功能性状、生物量积累及分配存在明显的变化规律,即刺槐可通过调节自身各方面以适应干旱环境。中度干旱及重度干旱会抑制刺槐幼苗的生长,而轻度干旱对幼苗影响较小,甚至会促进幼苗的生长,表明在轻度水分胁迫调条件下,刺槐幼苗可获取最大的生长效益。  相似文献   

2.
采用盆栽控水设置4种干旱胁迫梯度,研究干旱胁迫对1年生石灰花楸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的加剧,幼苗变矮,地径变细,叶面积减小,主根变长,侧根数增加;干旱降低了幼苗生物量积累,生物量分配方式向有利于根系水分吸收的方向转变,茎叶生物量比降低,根生物量比增加,根冠比变大;随着干旱胁迫持续时间延长:石灰花楸幼苗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在对照和轻度胁迫下保持基本稳定,在中度和重度胁迫下则持续降低;干旱胁迫下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通过设置4个水分胁迫处理和3个接种处理,测定菌根苗木的根系形态、苗高、生物量、根冠比等指标,分析在干旱胁迫下不同菌根真菌对桃叶杜鹃生长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水分条件下,接种ERM菌株显著提高了幼苗的苗高、叶面积,增加了幼苗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生物量积累,促进了桃叶杜鹃幼苗的生长。在轻度水分胁迫下,桃叶杜鹃各处理苗的根系总根长、表面积及苗高均较其他处理高。但随着胁迫加剧,对照处理的苗高、叶面积逐渐降低,菌根苗的苗高在轻度胁迫时有所升高,而后随之下降,菌根苗叶面积下降幅度均小于对照。接种不同的菌株促生效果也不同,接种TY35比接种TY29对桃叶杜鹃幼苗在受到干旱胁迫时的缓解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干旱胁迫程度对白枪杆幼苗生长、生物量积累与分配,以及不同器官C、N、P积累与分配,探究白枪杆对不同干旱环境的适应性。【方法】以1 a生白枪杆幼苗实生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干旱胁迫处理分别是对照(CK)、轻度干旱胁迫(LS)、中度干旱胁迫(MS)和重度干旱胁迫(SS)对白枪杆幼苗生长、生物量的积累量与分配、根冠比、各器官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分析和各器官C、N、P的积累和分配规律等指标测定。【结果】随干旱胁迫程度的上升,白枪杆幼苗的苗高和地径的增长量显著降低(P<0.05)。叶片、茎和根的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叶片生物量占比降低,茎和根生物量占比和根冠比降低。白枪杆幼苗C、N和P的积累量随干旱胁迫程度的上升呈下降趋势;与适宜的水分处理相比,白枪杆幼苗各器官的C∶N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叶片和根的C∶P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白枪杆幼苗各器官N∶P低于14,表明生长主要受N限制。【结论】白枪杆幼苗生长及生物量和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对不同干旱胁迫程度的响应有差异,主要表现在随干旱胁迫程度的上升,白枪杆幼苗的苗高、地径增长量呈下降趋势,生物量的分配也倾向于地下部分...  相似文献   

5.
蔡沙  岳永寰  靳瑰丽 《新疆农业科学》2022,59(11):2714-2723
【目的】研究并测定水分胁迫下醉马草生长特性指标,分析其抗旱机制。【方法】以醉马草幼苗为材料,在温室条件下采用模拟自然干旱法,测定醉马草有效叶片性状表型(株高、叶面积、各器官生物量鲜干重、根冠比)在正常浇水和持续水分胁迫条件下变化规律。【结果】随着持续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醉马草叶片数、有效叶片数减少,枯叶数增加(P<0.05)。早期水分胁迫增加了醉马草叶长、叶宽、叶面积,而水分胁迫 21 d后显著降低(P<0.05)。水分胁迫促进了醉马草株高增长以及地上、地下、植株生物量,但随着水分胁迫延长至21 d又显著降低,而地下生物量分配增加(P<0.05)。复水7 d后,各项指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醉马草生长得到恢复。干旱胁迫下醉马草幼苗生长受阻,但通过减少叶面积降低了水分蒸腾面积,增加地下生物量分配来提高水分利用,并能在水分胁迫消除后迅速恢复正常生长。【结论】醉马草通过增加地下生长,降低地上水分蒸散器官生长来适应水分胁迫。  相似文献   

6.
青桐观赏效果好,但对其受水分胁迫后的响应机理研究较少,制约了该物种下游产业的发展。为了探究青桐幼苗耐水程度及作用机理,对30%田间持水量(T1)、70%田间持水量(T2)、100%田间持水量(T3)和130%田间持水量(T4)水分胁迫下的青桐幼苗生长指标(株高、茎粗、叶面积)、生物量分配(叶生物量比、茎生物量比、根生物量比)与光合指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幼苗的各指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土壤达到T2条件时,幼苗各指标综合表现最佳;T3条件下青桐幼苗净光合速率最高,地上生物量分配较T2条件下高出4%;T2条件下,青桐幼苗叶面积最大,达到196.186 mm2,比叶面积最大,达到512.48,总生物量积累最多,达到17.14 g。当土壤水分达到T2条件时,最适合青桐幼苗生物量积累,可以为幼苗顺利过冬提供充足的储备碳;T4条件下胁迫时间达到10 d,幼苗生长情况出现拐点,胁迫前10 d内幼苗生长较快,但当水分持续性胁迫超过10 d后,幼苗生长趋势减弱,同时萌发出气生根用以响应淹水情况;T1条件下,对青桐幼苗影响极大,最不适合幼苗生长发育。研究结果为青桐幼苗受水分胁迫后的响应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伊桐2年生实生苗为研究材料,对其进行良好水分处理(100%田间持水量)、干旱处理(50%田间持水量)和0.1 mol/L盐溶液处理,比较伊桐幼苗的形态生长、生物量分配、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可溶性渗透调节物质等生长特性和生理生化特性对干旱胁迫与盐胁迫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①土壤干旱胁迫与盐胁迫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植株叶片相对含水量,影响了伊桐幼苗的形态生长,减少了其生物量积累,增加了胡萝卜素含量,从而减小了光合叶绿素含量,增加了植株抗氧化系统的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②伊桐幼苗形态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对土壤干旱胁迫和盐胁迫的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伊桐幼苗受盐胁迫的不良影响要大于干旱胁迫,说明伊桐具有一定的抗旱性,但耐盐性却较低。  相似文献   

8.
干旱胁迫对麻疯树幼苗光合特性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麻疯树幼苗叶片光合特性及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麻疯树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LRWC)、苗高生长量(△H)、地径生长量(△D)、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随胁迫时间的增加而下降;水分利用效率(WUE)在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下升高,重度干旱胁迫下极显著降低(P<0.01);胞间CO2浓度(Ci)在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下有所降低,重度干旱时极显著上升(P<0.01)。说明在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下麻疯树幼苗光合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限制,而重度干旱胁迫下光合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非气孔限制。在轻度和中度干旱时麻疯树幼苗以降低光合生长和蒸腾耗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来适应环境、维持生命,但长势变弱,而严重干旱时麻疯树幼苗的生长受到土壤水分的严重限制。  相似文献   

9.
孙娜  封雷  王涛  王艳兴  杨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370-7371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水稻形态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水稻品种IR64和Azucena为试验材料,用15%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7 d后,测定水稻植株的形态和生理指标。[结果]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根长增加,株高降低 根冠比增大 不定根生长受抑制,主根上侧根数增多 IR64具有更高的生物量积累,保持了相对较高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结论]IR64比Azucena具有更好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27.65%,19.47%,12.14%和7.66%水分条件下木豆(Cajannus cajan)幼苗生长和形态的表型可塑性.结果表明:木豆幼苗的根、叶、茎生物量以及株高、冠幅直径都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12.14%的条件下最高;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分配到枝和根的生物量随之增加,分配到叶的生物量减少;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从7.66%升到12.14%时,须根数目增加,土壤相对含水量再提高时,情况则相反.这些结果说明木豆幼苗的适宜水分生态位是较干旱的土壤环境,木豆幼苗通过器官生物量分配和形态结构调整来适应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11.
盆栽条件中度水分胁迫下,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各抗旱剂叶面喷施处理,研究胁迫期间和恢复供水后植株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经不同抗旱药剂处理后的玉米植株形态结构和抗旱生理指标方面表现出不同的差异。证明大喇叭口期喷施处理中,旱地龙处理显著提高了两个玉米品种的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12.
植物对水分胁迫的形态及生理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适应不同条件的水分胁迫,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一些植物演化出了一套适应机制和策略.对水分胁迫下植物在形态和生理方面的反应和适应性及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水分胁迫对4种牧草苗期的抗旱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法对不同水分胁迫下4种牧草幼苗期的形态及生理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4种牧草幼苗的株高、茎粗、质膜透性、叶绿素含量均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呈下降趋势;而根冠比、叶片水分饱和亏缺、游离脯氨酸均呈上升趋势.综合评价4种牧草苗期抗旱性强弱的顺序为:蒙古冰草>扁穗冰草>沙生冰草>羊草.  相似文献   

14.
干旱锻炼对小麦幼苗期形态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干旱锻炼对小麦幼苗期形态指标的影响,对经过干旱锻炼的小麦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小麦的苗高、苗鲜质量、叶相对含水量、叶干质量以及叶绿素含量等形态指标进行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经过干旱锻炼的小麦幼苗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苗高、苗鲜质量和叶干质量都相对较高,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减少程度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在较低胁迫下经过干旱锻炼的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较少。由此得出小麦幼苗期干旱锻炼能显著提高小麦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15.
干旱胁迫对黄瓜幼苗生长、光合生理及气孔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采用盆栽方式研究不同干旱程度(对照的基质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轻度胁迫的基质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40%~50%,重度胁迫的基质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20%~30%)对2个不同黄瓜品种(千秋五号和千春七号)的形态指标、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生理生化指标和气孔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2个品种的生长都受到显著抑制,叶片相对含水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显著降低;在轻度干旱胁迫下,光合速率的下降主要是由气孔因素引起;而在重度干旱胁迫下,胞间CO2含量(Ci)升高,表明此时光合速率的下降是由非气孔因素引起的。干旱胁迫下,PSⅡ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PSⅡ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化学反应的份额(P)也都显著下降,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和用于天线热耗散的份额(D)显著增加。光合色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游离脯氨酸(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显著升高。叶片气孔密度,开放气孔的比例,开度大小都呈下降趋势,胁迫后的叶片下表皮气...  相似文献   

16.
A p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a greenhouse with three alfalfa (Medicago sativa) cultivars, Aohan, Zhongmu No.1 and Sanditi, to examine the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alfalfa to water stress. The response of alfalfa to water stress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was generally similar, but varied among cultivars. At the branching, flowering and podding stages, the shoot biomasses of Aohan and Zhongmu No.1 were greatly affected by, and responded quickly to, water stress. The shoot biomass of Sanditi was not affected by mild water stress, but had a slight response to moderate and severe water stress. The root/shoot ratios in Aohan and Zhongmu No.1 were more sensitive to water stress than in Sanditi, with the root/shoot ratio in Aohan increasing most significantly. At flowering, the root/shoot ratio was the highest and the effect of water stress the greatest. The abscisic acid (ABA) concentration in the roots of Aohan and Zhongmu No.1 increased under water stress, while in Sanditi there was only a slight or delayed response of ABA concentration.  相似文献   

17.
综述近10多年果树对水分胁迫反应的研究进展。对果树在水分胁迫下叶片、根系的形态和显微结构的变化以及光合作用、糖代谢、脂氧合酶代谢、内肽酶、内源激素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反应作了全面的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果树研究的重点是结合最新的分子生物学手段,进一步深化果树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和抗旱适应性的分子机理研究,揭示水分胁迫对果树的光合作用、激素响应与信息传递等有关重要生理过程的影响,为果树抗旱基因型的鉴定、选择及抗旱品种选育和抗旱砧木的选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野生苋菜在水分胁迫下的适应性表现及其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室内水分控制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对4种常见野生苋菜的生长量、叶片相对电导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4种苋菜生长均受到显著抑制,株高和基径平均降低了29.71%和26.11%,主根长和主根直径平均降低了16.81%和21.84%;叶片相对电导率在水分胁迫下均增大,平均相对增量为313.87%;水分胁迫使叶绿素含量增加了75.13%。研究表明,野生苋菜可能通过形态和生理上2种自我调节方式来适应水分胁迫,满足不同绿地需求,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在晋中地区研究不同灌水处理对春玉米植株形态指标、耗水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抑制玉米生长发育,充分供水处理(T2)具有较高的株高、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LAI);随灌水量减少,各个形态指标均呈下降趋势,0次灌水处理(T6)降至最低;2次灌水且灌水量最高处理(T4)耗水量最高,但产量却低于T2处理;T6处理产量明显降低,耗水量最小;春玉米全生育期耗水量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通过产量、耗水量及水分生产效率(WUE)对比分析,认为生产上(2010年)适宜节水灌溉方案为拔节、抽雄期各灌水1次,灌水定额为900 m3/hm2。  相似文献   

20.
栽培措施对冬小麦抗干旱、低温胁迫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低温逆境下不同土壤耕作措施对冬小麦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采用两合土、砂姜黑土2种土壤,设置了包含施有机肥、保持土壤水分、整地(粗糙、精细和旋耕)等共7种土壤耕作方式处理,调查测定了冬小麦外部形态和内部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土壤耕作方式对出苗、土壤水分、分蘖等都有影响,从而影响冬小麦抗寒能力。粗放整地处理的小麦对低温逆境的耐受能力较弱,施用有机肥、保持土壤适宜水分、精细整地等栽培措施明显增强小麦抗低温逆境能力。冬小麦在逆境下,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大幅增加;低温逆境下冬小麦叶片脯氨酸含量比干旱逆境下急剧增加;干旱能提高小麦叶片中脯氨酸含量;适度干旱+低温逆境下的小麦抗寒能力增强。说明,土壤水分、肥力是影响冬小麦抗低温逆境胁迫能力的主要因素;一定范围内的干旱逆境锻炼,对提高小麦抗低温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