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材是原木由圆变方的第一道加工程序,按照一块或几块锯材的不同规格和质量要求,在具有不同缺陷的的原木端头上,统筹规划,利用价值最大的方形,以提高出材率及特、一等品率.在木材极度短缺的形势下,制材要努力排除影响生产及产品质量的一切障碍,实行集约经营.除提高产品质量和出材率外,还应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对锯材及剩余物产品进行深加工,实行功能性(保护)处理(如干燥、防腐、滞火、防蛀及浸渍合成树脂等),最大限度的提高木材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原木剥皮是现代制材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序。我国多年来制材生产一直是原木带皮锯剖,约占原木材积6—10%的树皮都混在制材剩余物板皮、边条、木截头和碎材中。由于树皮有其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这样不但影响制材剩余物的质量,而且将影响制材剩余物的使用价值。因此,在木材加工中要尽可能减少剩余物的树皮含量。为了改善制材剩余物的质量,在制材企业里要实行锯材原木剥皮锯割。一、原木剥皮锯割的好处1、原木剥皮时,附在树皮上的泥砂和混杂物可以同时被剥掉,减少锯条的磨损,延长锯条使用时间,减少锯解的动力消耗,提高锯材质量和锯机的生产效率。据调查统  相似文献   

3.
锯材出材率是说明原木有效利用程度的一个技术经济指标。用同样多的原木生产出更多的锯材,是解决我国工业高速度发展所需原材料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合理制材,节约利用原木,对促进国民经济的调整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锯材出材率综合指标概况锯材出材率是锯材产量与耗用原木数量之比,是一个综合性指标,或叫“锯材综合出材率”。它可以回答锯木制材用原木利用的一般状况。表一是临江林业局所属两个厂一九七七年锯材综合出材率指标完成情况。  相似文献   

4.
锯材出材率是说明制材用原木有效利用程度的一个技术经济指标。按其反映经济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锯材综合出材率”,另一种是“锯材标准出材率”。综合出材率是以锯材混合产量除以原木混合用量得出来的。它的特点是反映锯材消耗原木被利用的一般状况。标准出材率是近几年新提出来的,它是以针叶二等(4米中径为基础)一般原木统一按生产“厚板”为标准进行计算的。它的特点主要是消除了耗用原木材种等级和产出  相似文献   

5.
中、小径级原木制材工艺的探讨吴万荣,丁廷文(黑龙江省林产工业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1目标我国目前中、小径级原木制材工艺的发展目标是围绕提高制材工业水平,侧重提高锯材出材率、加工规格质量和木材利用率,研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削片制材新工艺,并以此作为示范...  相似文献   

6.
激光制材     
激光在日常生活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工业生产中产生了惊人的奇迹,利用激光进行制材是木材加工业的发展趋势。我国原木年产量为5000万立方米,每年有25O0万立方米的原木需要制材,在制材过程中有损耗,造成出材率较低。我国劳动生产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专业化生产程度、制材设备生产率和辅助设备机械化程度低,由此可见,我国制材企业在技术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锯材质量和生产率低的问题,因此,应该从提高原木出材率,提高木材综合效益着手。我国制材工业产品未能向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除了枕木、船用材,以及某些建筑用材之外.绝大部…  相似文献   

7.
目前,世界平均锯材出材率只有45%左右,有相当一部分木材削成了木片。在影响出材率的诸因素中,下锯法是一主要因素,因此,确定最合理的下锯方法,是制材工业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对此,欧美各国,近年来采用了光电扫描装置将检测的原木外形与电子计算机配合,实行程序控制来完成的。程控的使用,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更重要的是显著的提高了锯材出材率。如美国,用于跑车带锯锯剖原木,可提高出材率6—15%(不用光电  相似文献   

8.
“锯材出材率”是锯木制材生产过程中被耗用原木所出锯材多少,说明原木有效利用程度的一个技术经济指标。用同样多的原木生产出更多的锯材,使原木发挥更大的作用。是解决我国工业高速发展所需原材料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企业降低成本、增加盈利的一个重要源泉。因此,锯木制材合理地、节约地利用原木,对促进国民经济的调整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省年产原木50万m~3,锯材约17万m~3。在资源不足,原木径级逐年缩小的情况下,要最大限度利用有限的木材资源,就必须提高出材率。根据基本原理和我省生产实践经验,下列有关提高出材率的因素,可供制材部门参考。一、小头进锯:进大带锯,采用小头向前。易看清径级、形状、缺陷,便于桉料下  相似文献   

10.
两千多年来,世界各国凡是要把原木剖成板、方材,总是离不开锯子。这种用锯子制材的工艺虽然出材率较高,但是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低、木材综合利用率低、板皮运输装置庞杂等缺点。这些缺点影响了制材工业向高生产率、高综合利用率和自动化方向发展。近十几年来,制材工艺出现了很大突破。削片制材新工艺正在部分地取代传统的锯剖制材工艺,使制材工业的面貌焕然一新。削片制材,就是利用特种刀具,将原木四周不宜成材的部分(锯材时的边皮)削成木片,以获取成材。削下来的木片可用作人造板或纸浆的原料。采用削片制材工艺可以克服锯剖制材的上述缺点。  相似文献   

11.
双联圆锯径切板制材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径切板的出材率,研究出双联圆锯制材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应用扫描技术获得原木外型轮廓数据,建立与优化下锯模型,原木单次下锯即可产出规格板材.与传统制材普通带锯制材技术相比,可有效提高制材的生产效率和锯材中径切板的比例.  相似文献   

12.
制材的产品——普通锯材(也叫成材或板方材),是各种木制品或木制器具的原料;其剩余物(板皮、板条、板头及锯屑等),是人造板或纸浆的原料。前者是原木经过粗细加工的直接利用,后者是原木粗细加工剩余物的再利用。因此,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13.
原木调头机     
为了提高锯材质量和出材率,按制材工艺要求,原木应小头进锯。原木调头机就是适应此种工艺要求的专用设备,它可将大头朝前的原木,调转180度变为小头朝前,然后再进锯制材。经过两年来实际使用,效果很好。原木小头进锯的优点:1、提高出材率:原木小头朝前进锯,比大头朝前进锯,可提高出材率2%。2、给划线进锯创造有利条件:划线进  相似文献   

14.
我省几乎所有制材厂生产线都是跑车带锯制材生产线。这种制材生产线能加工各种径级、不同形状、内部质量各异的原木,既可生产普通锯材又可生产专用锯材。然而,这种单一模式制材生产线不利于节约木材。1 我省带锯制材的特殊性 日前,我省锯材规格质量极差,造成了木材的严重损失。导致锯材规格质量差的主要原因是设备精度低、操作和管理人员素质低下,这种状况难以在短期内根本改变。 一般认为,带锯制材锯路损失小,对低质原木能  相似文献   

15.
小径木的制材方法与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缓解今后一段时期内木材短缺的困难局面,合理的加工利用小径木,将是我国制材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径木合理制材,主要立足于提高小径木锯材的出材率和小径木的利用率。为此,必须设计采用适于小径木加工的高效设备,如小型框锯机、铣锯机、铣方机、多片原锯机,制材削片联合机及加工原木联动线等新型机床,以提高效率和保证锯材质量,并在加工锯材的同时获得工艺木片。而小径木的合理利用,主要在于开发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俄罗斯木材出口政策的变化,其原木已被限制出口,这使我国在俄进行森林采伐的企业不得不调整经营思路。近年来,我国许多林业企业已开始在俄建厂进行制材加工和木材干燥,最后的成品板材和干燥板材再运回国内,那么,在木材制材工艺中需考虑如何提高木材出材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问题。伊春林区企业通过对制材加工和干燥工艺的研究、实践,采用1:1工艺流程,实现了企业可以根据俄罗斯木材特性使制材原木出材率达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合理下锯”是制材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技术要求。在生产中,由于忽视了“合理下锯”,锯材出材率会下降2~4%,甚至更多。例如,一根椭圆形原木(图1),若按实线下锯图锯解,其出材率和订制材比率将大大高于虚线下锯图(按虚线下锯图锯解,不仅主产出材率低,而且还产生利用率不高的大三角子)。  相似文献   

18.
孙友富 《木材工业》1992,6(4):35-38
本文就制材生产中通常使用的三种下锯法,采用计算机进行模拟锯解,然后进行分析评价,找出三种下锯法对主产锯材宽度、原木出材率和经济效果的影响。为合理利用原木、选择适当的下锯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郑雅各 《木材工业》1991,5(2):33-36
根据我国制材工业中较为普遍的锯机设备选择不当以及制材王艺和设备布置不协调的情况,结合目前原木和锯材的技术条件、生产规模和下锯方法,本文对带锯制材长、短工艺布置图作了分析和比较,并绘出典型布置图例。对主锯机的组成、各锯机之间的合理配置、锯材和剩余物的运输方式等作了较详细的阐述,可供新建或改建制材工艺设计作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单一模式制材生产线与木材损失李成元,张春莲,宋伟,王连忠(吉林林学院)(吉林省红石林业局)我国几乎所有制材厂生产线都是跑车带锯制材生产线。这种制材生产线能加工各种径级、不同形状、内部质量各异的原木。既生产普通锯材又生产专用锯材。然而,这种单一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