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温(22.8±1.5)℃,将体长1.0~2.0 mm的仿刺参稚参放养到容水40 L的塑料槽中,每槽150头,研究不同饲料搭配及投喂量对稚、幼参生长和成活的影响。在前一试验中,给幼参分别投喂含鼠尾藻、酵母和配合饲料98.0%、2.0%、0%(1组),95.0%、0%、5.0%(2组),30.0%、5.0%、65.0%(3组),60.0%、5.0%、35.0%(4组),90.0%、5.0%、5.0%(5组);投喂量为360.7%~107.1%;在后一试验中,采用第4组的搭配比例,6、7、8、9、10组的投喂量分别为第4组的1/4、1/2、1.0、5/4、3/2。每组4个平行。试验结果表明,稚、幼参摄食不同搭配饲料时,第1个月生长和成活率差异不显著;中期,第1、2组的幼参生长显著快于其他组;后期,第3组生长显著快于其他组。稚、幼参的成活率与配合饲料的添加量呈正相关。在后一试验中,前期稚参的生长速度随投喂量的增加而加快;中、后期,各水槽稚参的总质量随投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平均每头质量与投喂量不呈正相关,第9组的稚参增长最快,第8组成活率最高,第6、7组的成活率最低。中、后期换水前水中氨氮含量显著高于换水后。文中提出了仿刺参苗种培育期间的适宜投喂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仿刺参幼参对亮氨酸的最适需求量,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0.80%、1.60%、2.40%、3.20%和4.00%的包膜亮氨酸,配成亮氨酸含量分别为1.29%(D1,对照组)、1.63%(D2)、1.98%(D3)、2.22%(D4)、2.58%(D5)和2.97%(D6)的6组实验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为(16.40±0.14) g的仿刺参幼参60 d。结果显示,(1)随饲料亮氨酸含量从1.29%提高到1.98%,仿刺参幼参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在D3组增重率达到最大值100.84%,随亮氨酸含量进一步提高,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但D3、D4和D5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还是显著高于对照组;(2)随饲料亮氨酸含量从1.29%提高到1.98%,仿刺参体壁的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在D3组达到最大值5.50%,且显著高于其他组,随亮氨酸含量进一步提高,仿刺参体壁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各组间水分、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随饲料亮氨酸含量的升高,仿刺参体壁蛋氨酸含量显著提高;(3)随饲料亮氨酸含量从1.29%提高到1.98%,仿刺参肠道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对海星棘皮作为仿刺参饲料添加成分的可行性进行初步研究。将海星棘皮干粉按0%、10%、20%、30%、40%的替代比例添加于以鱼粉、马尾藻(Sargassum muticum)、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为原料的基础饲料中,投喂体质量为3.4~4.0 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幼参60 d,结果表明,各组仿刺参生长良好,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60 d时,20%、30%和40%饲料组的仿刺参平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0%和10%饲料组(P0.05);20%饲料组仿刺参的特定生长率最高,与30%和40%饲料组差异不显著(P0.05)。从饲料系数和摄食率看,0%和10%饲料组的饲料系数、摄食率最高,显著高于20%、30%、40%饲料组(P0.05),20%和30%海星饲料组的饲料系数、摄食率最低,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与40%饲料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添加20%~30%海星棘皮干粉饲料可促进仿刺参的生长和提高饲料的利用。  相似文献   

4.
水温12.0~19.0 ℃,以玉米蛋白(8.2%)为蛋白源,在添加海泥、马尾藻、贝壳粉、复合矿物盐和维生素的基础饲料中添加0.0%(F0)、0.3%(F1)、0.7%(F2)、1.0%(F3)、1.4%(F4)、1.7%(F5)和2.1%(F6)的明胶包膜赖氨酸,以不同数量的贝壳粉平衡,饲喂平均体质量1.340 g的仿刺参.67 d的饲养表明,仿刺参摄食不同饲料时,成活率为96.25%~100.00%,差异不显著(P>0.05),但特殊生长率随饲料中包膜赖氨酸添加量的增加而呈"低-高-低"的变化.仿刺参摄食添加0.7%(F2)、1.0%(F3)和1.4%(F4)包膜氨基酸的饲料时,特殊生长率和对饲料蛋白质的消化率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高于摄食添加0.0%(F0)、0.3%(F1)、1.7%(F5)和2.1%(F6)的幼参.当基础饲料中添加0.78%的包膜赖氨酸时,仿刺参幼参生长最快.这种促生长作用与F3组(添加1.0%赖氨酸)仿刺参幼参消化道中蛋白酶活力极显著(P<0.01)地高于其他各组有关.试验仿刺参体成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在五触手幼体、附板稚参和幼参阶段的养殖水体中添加筒柱藻液,探讨筒柱藻对刺参养殖水质及生长性能方面的影响。试验设1个对照组和5个筒柱藻不同添加密度组,每组3个平行,进行150天。结果表明,筒柱藻投喂密度为20亿个/m3组的稚参附板率及总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投喂此密度组对于早期幼参的特定生长率和表观消化率影响显著,投喂筒柱藻对幼参中后期的生长性能影响不大;投喂筒柱藻较小程度增加刺参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含量(P〉0.05),较大程度增大刺参养殖水体的亚硝态氮含量,但投喂筒柱藻各试验组水体均符合刺参养殖水质标准。因此,筒柱藻较适合附板稚参及幼参前期添加,且最适添加密度为20亿个/m3。  相似文献   

6.
添加微生态制剂及投饲模式对幼刺参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温12~18℃,将体质量(3.37±0.15)g的仿刺参幼参饲养在容水50 L的塑料槽中,研究添加微生态制剂的饲料及不同日投喂量对幼刺参生长及养殖水质指标的影响.采用以3d日投喂量相同(1∶1∶1)及3d日投喂量不同(5∶3∶2)的投饲方式,微生态制剂饲料在基础饲料的基础上加入4.5ml有益复合微生物菌群与芽孢杆菌混合液,并于30℃水浴中预处理12 h以上而制成.60 d的试验结果表明,以投喂微生态制剂饲料组的氨氮、亚硝酸氮、化学需氧量明显低于基础饲料组;以5∶3∶2方式投喂微生态制剂饲料组的刺参质量增加率、日质量增加和特定生长率明显高于1∶1∶1方式和基础饲料组(P<0.05);以5∶3∶2方式投喂微生态制剂饲料组的饲料表观消化率、耗氧率和排氨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利用花生秧粉替代配合饲料中的马尾藻粉,研究不同比例花生秧替代马尾藻的配合饲料对仿刺参幼参的生长和消化的影响。试验设6组,替代比例分别为0%(对照组)、8%、16%、24%、32%和40%,每组3个重复,试验进行60 d。试验结果表明,各组仿刺参存活率均超过95%,且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24%替代组仿刺参特定生长率最大(0.58%/d),高于对照组28.9%,8%替代组和16%替代组生长稍慢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 P >0.05),而32%替代组和40%替代组仿刺参生长明显慢于对照组(P <0.05);各替代组水体化学需氧量、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 >0.05);各替代组幼参对饲料消化率随替代比例变大而降低;试验前30 d肠道内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均高于后30 d ,淀粉酶活性对照组表现最大,并有随花生秧粉替代比例变大含量下降的趋势;5个替代组仿刺参体腔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 >0.05)。  相似文献   

8.
在水温25.6~27.0℃、盐度31、光照2000lx条件下饲育仿刺参苗种,研究了鱼粉、大豆蛋白与梭子蟹粉3种蛋白源对仿刺参幼参生长的影响。在饲料中分别按海藻质量的1‰、2‰、3‰分别添加鱼粉、大豆蛋白与梭子蟹粉。在27个容积为56L的玻璃钢水槽中分别放入一片30cm×40cm的波纹板和200头(0.1g/头)幼参,适量充气进行培育。试验结果表明,鱼粉试验组中以1‰的添加量效果最好,20d内质量增加175.0%,平均每头幼参质量日增加(3.75±0.9)mg;大豆蛋白试验组中以1‰的添加量效果最好,20d内质量增加165.0%,平均每头幼参质量日增加(3.25±0.3)mg;梭子蟹粉试验组中以3‰的添加量效果最好,20d内质量增加203.5%,平均每头幼参日质量增加(5.17±0.7)mg。3种蛋白源的1‰添加量中,效果依次为:鱼粉>蟹粉>大豆蛋白>空白组,空白组与添加蛋白源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2‰添加量中,效果依次为:蟹粉>鱼粉>大豆蛋白>空白组,蟹粉与鱼粉和大豆蛋白之间差异显著(P<0.05),空白组与添加蛋白源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3‰添加量中,效果依次为:蟹粉>鱼粉>大豆蛋白>空白组,蟹粉与鱼粉和大豆蛋白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空白组与添加蟹粉试验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结果证明,用梭子蟹粉作蛋白源效果显著好于鱼粉和大豆蛋白。  相似文献   

9.
在水温17~18℃和盐度30条件下,将初始体质量为(4.09±0.26)g的仿刺参饲养在15个循环水玻璃缸(容积100L)中,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3%、6%、9%和12%浒苔的饲料,于投喂后第7、14、28d和42d分别检测仿刺参的生长指标、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褐藻酸酶)和体腔液免疫酶(溶菌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投喂试验饲料后第14、28d和42d:(1)饲料中添加6%和9%浒苔组仿刺参的特定生长率显著增加(P0.05),在不同取样时间其他添加组仿刺参的的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2)饲料中浒苔添加量为6%和9%试验组仿刺参的4种消化酶比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6%组仿刺参的消化酶比活力最高;(3)饲料中浒苔添加量为6%时,仿刺参溶菌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试验组(P0.05);饲料中浒苔添加量为6%和9%时,仿刺参碱性磷酸酶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试验组(P0.05);添加浒苔可以显著提高酸性磷酸酶活力,至第42d,试验组酸性磷酸酶活力高于对照组(P0.05),且浒苔添加量为6%时活力最高。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浒苔可以提高仿刺参的特定生长率、消化酶活力及免疫力,浒苔的最适添加量为6%~9%。  相似文献   

10.
在饲料中添加海星棘皮,与两组商品饲料分别投喂体重为5.0–6.7 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进行60 d养殖试验,研究其对仿刺参平均增重率(A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系数(FCR)、摄食率(FR)和蛋白表观消化率(APD)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组仿刺参生长良好,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60 d时,各组仿刺参的AWGR和SGR变化趋势相同,由高到低依次为市售2组、海星组、市售1组;海星饲料组仿刺参的FCR最低,与其他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海星饲料组与市售1组的FR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市售2组FR间有显著差异(P<0.05);海星饲料组仿刺参的饲料转化率(FE)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海星饲料组仿刺参的APD最高,为67.28%,与市售1组的APD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添加海星棘皮可以较好地促进仿刺参的生长和提高饲料的利用,可添加到仿刺参幼参饲料中用作饲料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