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5-氨基乙酰丙酸对枣树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5-氨基乙酰丙酸对山地枣树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选用9 a生盛果期矮化密植梨枣树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叶面喷施5-氨基乙酰丙酸对枣果纵径和横径、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稀释800倍的5-氨基乙酰丙酸对枣树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喷施后2次,枣果纵径比对照分别增加23.3%和27.1%,横径分别比对照增加17.2%和15.5%,采收期枣果纵径和横径分别比对照增加27.4%和23.1%,产量比对照增加24.6%,枣果品质明显高于对照。实际应用中采用稀释800倍的5-氨基乙酰丙酸喷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2014年阿拉尔市气象局承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枣树果实成熟期黑头病害发生发展生态气候环境监测项目,对枣树全生育期进程进行监测,重点监测分析枣树果实成熟期光、热、水等气象要素。结果表明,枣树果实成熟受温度、湿度、降水、光照、冰雹等气象要素直接影响,出现低温连阴雨或中到大量降雨天气,同时光照不足,成熟期枣树果实会出现大量病果和烂果;枣果成熟期出现冰雹,导致枣果不能继续生长着色、正常成熟,产量和品质均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3.
保护性耕作对红枣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红枣地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枣树生长发育、枣果生长动态、红枣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从而探讨该区域枣园最适耕作模式。在翻耕覆草、旋耕覆草、免耕覆草和免耕裸地条件下,测定枣树营养生长、枣果生长动态、红枣产量及其品质。结果表明:旋耕覆草处理枣树长势最好,红枣地667m2产量较高,比免耕覆草增产29.67%,比免耕裸地增产30.14%。旋耕覆草处理的红枣维生素C质量分数最高为1.516g/kg,比翻耕覆草处理的红枣维生素C质量分数高20.66%。旋耕覆草处理的红枣总酸质量分数最低为1.52g/kg,比翻耕覆草处理的总酸质量分数低30.91%。从枣树长势、红枣产量、品质指标综合分析,旋耕覆草处理的枣树长势最好、红枣产量较高、品质最好,适合在该区域推广。  相似文献   

4.
枣树从发芽、展叶、开花、结果到果实成熟的各个阶段,都可能发生不同种类病害,有些病害能降低枣果品质,有些病害能使枣树减产、绝收甚至整株死亡,现将枣树的"三大病害"--枣缩果病、枣锈病、枣疯病的防治方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定施肥前后冬枣(Ziziphus jujuba Mill. cv. dongzao)种植区域的土壤理化性质及枣树的根系参数、养分吸收量、果实产量和品质等指标,评价了海藻套餐肥料的肥效。结果发现,与未施肥对照相比,海藻套餐肥料能显著改善土壤肥力状况,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P<0.05)。与施用常规市售肥料处理相比,施用海藻套餐肥料后提高了枣树0~20 cm土层的根长密度、根系活力和枣果产量,并显著提高了枣果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总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P<0.05)。这表明海藻套餐肥料能通过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加枣树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从而提高枣果产量及品质。  相似文献   

6.
枣树缺铁病又称黄叶病,在各枣区均可发生,特别是盐碱地或石灰质过高的土壤或3年以下的小枣树易发生缺铁病。缺铁易导致枣树营养不良,生长代谢失衡,影响枣树生长,降低枣果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7.
屈景斌保果王是一种具有保花、稳果、膨果、增产、提高品质作用的高效叶面肥。通过试验验证屈景斌保果王对枣树的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施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枣缩果病又称黑腐病,是枣树的一种新病害,该病大发生时,对枣果的品质和产量均有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枣树以其结果早、收益快、销售畅和栽培容易等特点深受广大果树栽培者的青睐。近几年来,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但同时也存在着品种选择和栽培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枣果的产量和品质的提高,给栽培者造成损失。为此,在发展枣树生产的同时必须注意品种优化组合和栽培管理水平的提高。一、枣树品种调整优化的主要原则1.品种选择在调整优化枣树品种结构时,首先要充分利用本地有特色、有市场的优良品种,如临猗梨枣、稷山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红枣作为佳县的主导产业,栽培面积逐年增加,但由于病虫害防治不及时,严重影响着红枣的产量和品质。几年来,在枣区推广枣树炭疽病、缩果病和烂果病的防治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主要果树果实品质遗传改良与提升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面总结分析国内外果树果实品质改良现状、中国果树品质改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与成因,在此基础上系统阐述柑橘、苹果、梨、桃及葡萄等主要果树果实品质遗传改良的目标、技术途径与成果、品质性状遗传倾向、芽变机理,并举例阐述柑橘原生质体融合与无核品种创制、功能型苹果及其育种技术体系创建、早熟核果类果树品种和无核葡萄胚培育种、野生樱桃李资源品种化及转基因缩短童期新技术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最后针对中国果实品质改良提出几条建议:进一步加强野生果树资源评价及亲本利用研究,努力拓宽栽培品种的遗传基础,协同提升果实品质;进一步开展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以及芽变机理和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研究,建立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杂交育种与芽变选种优势互补的果树果实品质高效改良技术体系;进一步加强新品系的国际品种区域栽培试验及国际品种权申请与保护,培育国际性的果树“大品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梨育种材料果实性状品种间相似度和遗传多样性,比较评价15个新疆梨品种果实性状,为梨种质创新和杂交育种亲本选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差分析法和Q型聚类,对梨果实进行比较及分类,基于果实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1)新疆地方梨品种多样性丰富,各数量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8.83% ~78.39%,果形指数变异...  相似文献   

13.
加工番茄丰产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以23个加工番茄品种(系)为试材,将28个性状根据生物学意义归纳为性状组,对性状和性状组进行基因型值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单株结果数,而单株结果数与均果重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因此在加工番茄的丰产育种中,应选择结果数较多、果重适中的材料;可滴定酸与V-C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通过对可滴定酸的选择可间接地对V-C进行选择;在相关性上起作用的性状主要有开花期、每果序果数、单株果数、均果重、果实横径、V-C和茄红素等,为了选育丰产、优质的加工番茄新品种,应重视对这些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不同高效授粉树对红富士苹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高效授粉树授粉对红富士果实品质的影响,为选育优良的高效授粉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所有高效授粉树优系均可不同程度的改善果实品质,特别是在增大增重、增加果实硬度、增糖降酸和促进Vc合成上。因此,高效授粉树能够提高果园产量、改善果实品质,并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可以作为授粉树在果园配置、推广。  相似文献   

15.
The results of breeding and cultivar studies of stone fruit crops (sweet cherry, cherry, plum) under conditions of the south of Russia are presented. Characteristics and properties of new-generation cultivars significant for breeding are determined, differing from those of analogues by adaptability to the stresses of the southern region, productivity, and fruit quality. The most promising cultivars of sweet cherry, cherry, and plum bred at the North Caucasus Zon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Horticulture and Viticulture with a set of traits economically valuable and significant for breeding are identified; they make it possible to expand the domestic assortment and create modern fruit orchards of stone fruit crops in the southern regions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相似文献   

16.
黄瓜黑色果刺基因染色体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黄瓜作为重要的果菜类蔬菜,果实品质一直是黄瓜育种研究的重点。果实品质包括内在品质和外观品质,其中外观品质对黄瓜的商品性具有重要影响。果刺颜色作为黄瓜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对其进行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将有助于了解果刺颜色遗传的分子机理,为黄瓜果实性状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同时也可为刺色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克隆奠定基础。【方法】研究利用黄瓜白色果刺自交系GY14(P1)和黑色果刺自交系NC76(P2)为亲本构建遗传群体,进行黄瓜果刺颜色的遗传分析。以F2分离群体为试材,应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和 2 112 对SSR引物进行 SSR 分析,结合9 930黄瓜全基因组序列信息和100份核心种质重测序结果开发新标记,对初定位区域进行标记加密。采用 JoinMap 4.0 作图软件和 MapInspect 软件构建连锁群并完成连锁群与染色体的对应,实现黄瓜黑色果刺性状的基因定位。运用生物信息学,在定位区域进行候选基因分析。利用包含156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对黑色果刺基因紧密连锁的两侧翼分子标记进行验证,确定标记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育种的准确性。【结果】研究表明,黄瓜自交系NC76的黑色果刺符合质量性状遗传特点,由显性单基因B控制,黑色对白色为显性。初步定位筛选获得了与B基因连锁的8对SSR引物,将B定位于黄瓜4号染色体(Chr.4)上,最近的连锁标记为SSR22231,遗传距离为10.8 cM;根据初定位区域的序列信息,设计合成了新的SSR引物212对和Indel引物25对,利用这些引物对双亲和F2群体DNA进行分析,最终构建了一个包含14个SSR标记和1个InDel标记的分子标记连锁群,获得与B连锁的两侧翼标记SSRB-181和SSRB-130,遗传距离分别为2.0 cM和1.6 cM,该区段物理距离为422.1 kb,有60个预测候选基因,推测Csa4G003095和Csa4G001690是与黑色果刺形成相关性较大的候选基因。与B紧密连锁的两侧翼标记用于MAS育种的准确率分别为96.8%和96.2%,其中SSRB-181对黑色果刺植株鉴定的准确率达到100%,将在MAS育种发挥重要作用。【结论】黄瓜自交系NC76的黑色果刺性状由显性单基因控制,该基因位于Chr.4上422.1 kb范围内, 两侧翼标记为SSRB-181和SSRB-130,遗传距离为3.6 cM。本研究结果为黑色果刺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克隆及MAS育种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甜瓜基因工程是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分离、提取或人工合成具有抗病、抗虫、提高品质等某一特性的基因片段,并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或基因枪等技术转入甜瓜植株,可获得前所未有的甜瓜新种质,这是提高甜瓜遗传育种、品种改良,拓宽种质资源范围的一条有效途径。目前,转基因甜瓜研究主要集中在抗病、抗虫与提高果实品质和控制果实成熟等方面,本文就转入的上述外源基因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新疆厚皮甜瓜中的“老汉瓜”类型(软肉质地)甜瓜表型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进行分析,为研究该类甜瓜品种资源的评价、分类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51份新疆栽培甜瓜(其中45份厚皮甜瓜,6份薄皮甜瓜为参照)为研究对象,对其17个质量性状和16个数量性状进行频率分布统计、多样性分析、变异统计、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结果】 供试甜瓜品种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平均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06和1.91,果实的数量性状具有更丰富的多样性;33个表型性状可归纳为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4.01%;R语言软件聚类分析可将参试品种分为Ⅲ大类,类群Ⅰ主要为薄皮甜瓜类型,类群Ⅱ和Ⅲ均为厚皮甜瓜类型,但类群Ⅲ果型较大。【结论】 新疆“老汉瓜”类甜瓜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以果实的数量性状最为突出,可分为大果形和小果形2种类型,果肉颜色、外观形状等质量性状多样性也较为丰富,具有新品种选育和改良的充分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探讨32份新征集葡萄资源在吐鲁番地区的主要品质性状差异,评价葡萄品质,为优良品种的筛选和品种的进一步选育及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依据。对32份葡萄资源20个果实品质性状进行因子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根据因子分析结果提取风味品质、果粒质量、外观品质、可食率、营养、皮肉质地6个主因子,其累计贡献率达80.983%;利用各主因子得分绘制的二维分布图,直观地反映品种与品质指标之间的关系;根据前6个主因子与性状的相关性,筛选16个影响力较大的品质性状,并将32份葡萄资源划分为4大类,其中2大类又可进一步分为2个亚类。综合分析发现,本地区大粒、可食率高、糖酸比高、皮薄肉脆且外观品质好的鲜食品种较少,大粒及外观、内在品质兼优的鲜食兼制干用无核品种依旧缺乏。试验结果直观地反映吐鲁番地区近年新征集葡萄资源的品质分布状况,可为这些资源的进一步利用和本地区引种、育种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辣椒早熟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28个辣椒品种为试材,将11个主要性状归纳成3个早期性状组(即产量因素组、形态性状组及生育期性状组)和品质性状组。试验结果表明,早期产量与产量因素的典型相关极显著;3个早期性状组间的典型相关显著;且产量因素组、生育期组与品质性状组的典型相关均显著。单株早期产量和诸品质性状间存在着相互制约作用。在3个早期性状组及品质性状组中,在关联性上起作用的主要是始花节位、现蕾期、开花期、单株早期采果数和干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