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以覆沙厚度为主要依据进行立地条件类型划分,Ⅰ类适宜育苗;Ⅱ类是营造大、中径材的最佳宜林地;Ⅲ类、Ⅳ可通过开沟和带状整地造林方法营造大、中、小径材林;Ⅴ类宜林地应做为育苗用地,而不适宜营造椽材林.  相似文献   

2.
通过华北落叶松不同立地类型、栽植季节和整地方法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苗圃地与造林地生态条件的差异是造成春季造林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光、热、水诸因子是影响幼林生长的主导因子;平台地为最佳立地类型,阳坡、半阳坡适合于培育小径材,阴坡适合于培育中、大径材;常规造林中,应采用小穴整地,营造速生丰产林,宜采用大穴整地。  相似文献   

3.
麻栎为重要的硬材树种。祁门县2002年3月在海拔500~700米的山地营造麻栎林,成活率97%以上。2004年11月检查,平均树高2.52米,地径2.37厘米,冠幅1.36米。现将麻栎的育苗造林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的试验地布置在红壤和灰化红壤土类、中等偏下立地条件丘陵地区。1982年以来对薪炭林的造林、育林技术问题进行了历时10年的探索。先后选择了21个主要薪材树种,共营造各种试验林13.6hm2。经过多年多点试验和连续测产分析比较后,已筛选出丘陵区薪炭林造林的最优树种、适宜的密度、最佳的混交方式和造林类型,结果表明,采用本试验方法造林,薪材产量可提高4.5倍。此外,本试验还对参试树种各部分的比重,含水量、燃烧值进行了测定。本研究成果为丘陵地区营造薪炭林,规划与建设薪炭林基地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对教学、科研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在生产中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广西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林生产基地和木材战略储备基地。每年木材采伐量占全同的36%,但绝大部分是小径材,中大径材很少,胸径30厘米以上的大径材更少。除试验林外,广西造林单位培育大径林商品林的意识还不强。  相似文献   

6.
麻栎育苗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栎为重要的硬材树种.祁门县2002年3月在海拔500~700米的山地营造麻栎林,成活率97%以上.2004年11月检查,平均树高2.52米,地径2.37厘米,冠幅1.36米.现将麻栎的育苗造林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白榆为落叶乔木,主干高大,冠形圆满,既是优良的用材、行道、庭荫绿化树种,又是营造水土保持林、防风林以及盐碱地造林的主要树种。介绍了白榆育苗、造林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8.
黔中地区枫香用材林不同造林密度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枫香用材林4个不同造林密度试验中造林3年生及6年生枫香林进行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枫香造林密度不同,对胸径、树高等生长量的影响差异极显著。3年生时各指标随着造林密度的减小生长量减小,6年生时随着造林密度的减小胸径和单株材积增大,但密度过小会造成单位面积蓄积量减小。若培育目标是小径材,则营造枫香人工林的初植密度以4444株/hm2为宜;若培育目标是中径材,成林阶段枫香用材林的密度控制在2500株/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杨树片林团状配置对材积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相同样栽植密度下,窄冠黑杨4株团试验林,比行状栽植的窄冠黑杨材积生长量提高20.3%。该研究成果打破了传统的行状配置模式,实现了造林模式创新。以3株团中林-46杨幼林期调查数据表明,定植第一年团状林与行状林生长量基本相同,第二年至第四年团状林材积生长量分别是行状林的89.6%、95.8%和101.3%。这表明,团状造林在幼龄期(1~3a)生长量低于行状林,因此团状配置不适宜培育小径材,是培育中、大径材的丰产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0.
洲滩地杨树栽培品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中嘉2号等37个杨树新品种在有季节性淹水的长江洲滩地上进行造林对比试验,选择出中石8号等7个适宜洲滩地栽培的最优杨树品种。它们既是适宜短周期定向培育工业原料林的小径材良种,又是适宜中长周期定向培育大径材工业原料林的良种。试验结果表明,比对照I-63杨、I-69杨、I-72杨,5a生林材积平均增长54.6%,9a生林材积增产率24.6%,增产效益显著,是江河洲滩地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最理想的杨树良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针对性地实施杉木大径材高效培育技术研究,在新造林、中龄林和近熟林三种林分中设置杉木大径材培育试验,试验前进行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的本底调查分析,以了解不同试验地土壤基本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进行养分分级评价,近熟林试验地土壤养分处于中等水平,而中龄林试验地和新造林试验地土壤养分则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在大径材培育试验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土壤养分的补充和维持,在保证充足、均衡肥料的施放的前提下,使试验地有足够的养分供杉木大径材培育所需。不同试验地的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有一定的差异,但没达到显著水平。氧化氢酶、磷酸酶和脲酶三种土壤酶的活性在新造林、中龄林和近熟林的不同试验地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土壤本底调查结果对杉木大径材高效培育试验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土壤中含水量及六个养分含量为评判指标,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湿地松对各立地类型的适宜性。评判结果适宜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板页岩类、砂砾岩类、第四纪红色粘土类、石灰岩类、紫色岩类及花岗岩类。这一结果为我省营造湿地松速丰林选择造林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南岭山区杉木大径材高效培育土壤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针对性地实施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大径材高效培育技术研究,在新造林、中龄林和近熟林3种林分中设置杉木大径材培育试验,试验前进行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的本底调查分析,以了解不同试验地土壤基本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进行养分分级评价,近熟林试验地土壤养分处于中等水平,而中龄林试验地和新造林试验地土壤养分则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在大径材培育试验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土壤养分的补充和维持,在保证充足、均衡肥料的施放的前提下,使试验地有足够的养分供杉木大径材培育所需。不同试验地的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有一定的差异,但没达到显著水平。氧化氢酶、磷酸酶和脲酶3种土壤酶的活性在新造林、中龄林和近熟林的不同试验地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蒙古栎栽培技术与幼林经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培育优质大径材的经营措施。苗圃育苗采用秋季随采随播的方法;栽培上作了不同迹地类型、不同初植密度的对比试验;经营上采用造林后前3年每年抚育4次,造林后第2年进行人工修枝,修枝树的高生长较未修枝的高63.1%,干形通直;在培育优质大径材方面提出了结合林木分级法,伐出5级木等措施,调整幼林空间结构,为蒙古栎的人工更新及用材林培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南捞乡位于马关县东部,当地杉木种植规模较大,是马关县重要的杉木产地之一,但由于杉木林缺乏大径材培育与杉木林下经济发展技术,杉木林地综合经济效益较低。文章分析了杉木林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培育杉木大径材和发展杉木林下经济的方法和措施。只有培育良种壮苗、选择适宜地块、规范栽植技术、强化后续管理,才能培育出杉木大径材;只有发展林下经济才能改变杉木林产业结构,提高杉木林地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是重要的用材树种,马尾松大径材是胶合板工业与家俱工业的重要用材。随着天然马尾松大径材资源的枯竭,马尾松大径材资源的接续问题日趋严峻。根据马尾松大径村资源经营现状提出了:控制采伐量,改变作业方式和措施,调整经营类型,加速现有林改造,控制采脂、选育良种、采用稀植、理顺价格等解决马尾松大径材资源接续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油茶大规格容器苗质量及其造林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适宜的容器规格、育苗基质及造林苗木规格,从而为油茶育苗和造林质量的提高提供技术依据,采用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方法,就不同规格的容器与不同类型的基质对容器苗质量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采用大规格容器苗的造林效果进行了调查与评价。试验结果表明:以大规格容器和轻基质培育的苗木其生长状况与根系质量均良好;运用3年生容器大苗造林的成活率平均为96.32%,其树高1.74 m、地径34.45 mm、冠幅1.07 m^2,当年挂果率达96.67%。研究结果表明:油茶大容器轻基质育苗和造林具有生产可行性,但相关技术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与推广。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杨树速生丰产林投资经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多年的区域试验数据及实践经验,在归纳了12个适用于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材种的造林与经营模型基础上,用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2种方法,对在辽宁省不同立地条件开发杨树速生丰产林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论是:经营水平对投资收益影响很大,投资者通过加大营林投入的方式可以实现高效益;不同立地条件相同经营水平的情况下,每hm2林木折现净收益差额与地租费差额大体相当,每hm2林木折现净收益与农作物收益相近;同一类造林模型,各材种的净收益与成本比的大小顺序为:大径材>中径材>小径材。各材种年均成本大小顺序为:小径材>中径材>大径材。这说明各材种投资回报率大小顺序为:大径材>中径材>小径材。但在相同立地条件、相同经营措施的前提下,投资于各个材种的收益相近。考虑风险等因素,建议多发展中径材集约经营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相思类树种引种初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丰富宜昌市的树种资源,同时为速生丰产林和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建设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宜昌市林科所1998年10月从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选择6个中亚热带相思类树种种子进行引种试验,1999年8月又从湖北省林木种苗管理站引进黑荆(A.mearnsii)、灰木相思(A.implexa)、黑木相思(A.melanoxylon)等3个耐寒相思类树种种子进行引种试验,经过1999年秋季及2000年春季两季育苗,共培育合格苗木7500多株,苗木年平均高1.0m,地径1.2 cm,2001年春营造试验林1.33hm2。初步证明:亚热带耐寒相思类树种在宜昌市能够正常生长,但幼苗越冬困难,宜春季容器育苗,初夏上山造林。  相似文献   

20.
南方型杨树工业原料林培育目标与培育年限的定量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湖北省10个县、市31块标准地林分的调查资料,在对杨树所处立地条件和林分密度类型进行分级组合的基础上,对南方型杨树工业原料林的培育目标与培育年限进行了定量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组合类型培育小径材、中径材、大径材的平均年限分别为6,7~9a,10~11a以上;各种立地条件下,中密度林分培育各种规格的工业原料林的年限最短;Ⅰ类立地中密度类型培育不同用途林分的年限最短,Ⅲ类立地低密度类型最长;Ⅰ类立地中密度和低密度组合类型较好,培育大、中、小径材均较理想,Ⅱ类立地中密度类型林分不宜培育大径材,Ⅲ类立地各种密度类型差别不大,以中密度林分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