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一、前言木材天然耐久性一般是指木材埋在室外土壤中的耐久性而言。木材天然耐久性的试验,对于室外用材。如建筑、坑木、电杆、枕木、桩木、桥梁以及水工建筑等应用。具有重要实际意义。木材天然耐久性系指木材对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所造成的破坏的抵抗能力,也是木材本身固有的抗性。由于木材是一种天然有机材料,各树种木材组织构造。物理力学和内含物  相似文献   

2.
用4种热处理方法处理腺瘤豆心材,可有效去除异味,替代珍贵绿柄桑木材使用.处理后的木材经白腐菌侵染 12星期,平均质量损失率与未经处理的试材相比变化不大,天然耐久性等级保持不变,而且其中2种处理方法还能够明显提高木材的耐腐性能,木材的天然耐久性等级因此也由Ⅱ类提高到Ⅰ类.  相似文献   

3.
我国主要木材天然抗蚁蛀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前言木材天然耐腐抗虫蛀的性能是指木材本身固有的抗性。这种性质随树种不同而异,它与各树种木材的组织结构、木材物理性质以及内含物的化学成分有关。由于木材是这样一种复杂的有机物、它在贮运和使用过程中很容易遭到多种微生物和害虫的侵害,导致木材的败坏,使国民经济各项建设事业受到不必要的损失。所以从木材利用的要求出发,总希望木材具有天然抗生物性能,能经久耐用,在长期使用中能保持足够的强度和原有的性质,但各种木材天然抗性却很不一致,有的不仅耐腐,而且抗虫蛀性能也强,可使用  相似文献   

4.
木材是一种天然生长的植物有机体,是某些菌虫良好的食物。因此,木材在自然状态下很容易遭受菌虫的危害,进而腐朽变质。但是,木材遭受菌虫危害的程度并不是所有的树种都是一样,有的木材具有显著的耐腐性,有的木材则容易腐朽。故木材的自然耐腐性是一种变异很大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我国主要树种的木材(心材)天然耐腐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材天然耐腐性是木材本身固有的抗腐朽能力,各种树种的耐腐性不尽相同,它与木材特性组织结构及其内含物的化学成分有关。从木材利用的要求来说,希望木材具有良好的耐腐性能,经久耐用。但各种木材的天然耐腐性很不一致,为了合理利用我国森林资源,在木材利用上既可考虑选用耐腐树种,也可对不耐腐树种的木材进行必宴的防腐处理,以增强木材的耐腐性,延长木材使用年限。做到合理利用木材和培植优质耐腐树种。尤其在当前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建设中,木材需用量激增,但在我国森林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对于木材耐腐性的试验研究,是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同时,也可为我国生产、科研、教学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本试验选用161种树种木材进行了室内天然耐腐性试验。为了得到比较完善的结果,对部分树种的木材还进行了不同木腐菌(包括白腐菌与褐腐菌)的耐腐性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6.
加压蒸汽热处理柞木化学组分变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涛  顾炼百  刘翔 《林业科学》2012,48(12):148-152
木材热处理目前是木材物理改性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也是产业应用较为成功的一种木材改性方法。木材经过热处理后,尺寸稳定性与生物耐久性都获得了提高,材色也明显加深,使一些常规材呈现出类似热带珍贵树种的材色(顾炼百  相似文献   

7.
压力蒸汽热处理木材生物耐久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樟子松和柞木分别在常压和压力蒸汽下进行高温热处理,比较了两种热处理材与常规对照材生物耐久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高温热处理特别是压力蒸汽处理,可以更显著地改善木材的耐腐性,耐腐等级可由对照材的Ⅳ级(不耐腐),提高为Ⅰ级(强耐腐,樟子松)和Ⅱ级(耐腐,柞木)。热处理可以有效减轻蓝变菌对木材的侵害,但不能防止或减轻木材表面的霉变。在热处理材表面涂刷油性防水涂料,是防止表面生霉的很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木材天然耐腐性实验室试验方法》的修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配合GB/T 13942.1-1992<木材天然耐久性试验方法-木材天然耐庸性实验室试验方法>的修订,参照美国标准,在试验茵种中增加了密粘褶菌,同时试验用培养器皿中,增加了具螺纹盖的广口圆瓶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可在新修定的标准中补充相关的试验内容.  相似文献   

9.
热处理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木材改性方法,不仅能改善木材材色,还能提高木材的尺寸稳定性和生物耐久性。总结了热处理工艺对木材性能的影响,详述了热处理过程中木材化学组分变化。从处理过程和老化过程讨论了环境对处理材性能的影响,并概括了热处理木材材色变化机理。未来应深入解析热处理化学反应路径及其内在机理,建立木材材色与其他材性的关系,并通过联合改性处理提升热处理木材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10.
马占相思木材防腐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马占相思(Aucaciia mangim)人工林木材的天然耐腐性、耐久性、浸注性的和木材防腐试验,结果表明:(1)马占相思人工林木材由木腐菌彩绒革盖菌(Coriolus vericolor)和棉腐卧孔菌(Poria placenta)引起的失重率分别为36.62%和35.74%,属不耐腐级至稍耐腐级,野外耐久年限少于2年,属不耐久等级。(2)短周期马占相思人工林木材可方便地采用常温常压浸泡法  相似文献   

11.
白桦木材中总酚含量与抗木材腐朽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朽是木材最严重的生物破坏,它能引起木材结构损坏,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是极易腐朽的树种(李坚,2002).本文利用5种木材腐朽菌对白桦进行生物降解,根据质量损失率筛选出易腐和抗腐植株,进一步研究易腐和抗腐白桦总酚含量的差异与木材腐朽抗性的关系.为今后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筛选适宜的天然抗腐朽植株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森林培育、木材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相关信息,减少防腐剂的使用,降低防腐剂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2.
木材腐朽主要是由于真菌和细菌这两大微生物侵害所致。而真菌对木材的破坏力、破坏速度要比细菌大得多。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称为菌根的某些真菌却有助于树木生长,对种在贫瘠土壤的树木特别有利。 菌根(也有称根瘤菌、菌根菌的)在优质土壤中天然出现,它们在树根内繁殖,或包围着树根生长,这些真菌从寄主树根那里取得碳水化合物,而树木则通过微细的根毛吸收水分和菌根排出土壤的有价值的营养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几省产量最大的树种之一,它在所生产各树种木材中的比重逐年有所增长,估计每年约有千万立方米的马尾松用于工农业生产。马尾松具有生长较快,适应强的特点。材质上的各种物理力学强度并不逊于杉木,但马尾松主要缺点是容易腐朽变质,也容易受虫蛀和白蚁为害。马尾松带皮原木在暖季存放一、二周即有青变菌侵入,边材部份就会青变,时间稍长就随之有木材腐朽菌侵入。马尾松边材较宽,含有丰富的糖分和有机质是木材腐朽菌的营养基,木材腐朽菌能吸取和分解木材的有机质,包括组成木材细胞的木素和纤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研究果胶预处理对木材耐久性的影响并提高果胶在木材利用中的潜在价值.以杉木为试验材料,采用果胶和其他防腐剂配合使用的预处理模式,测定样品的载药率和失重率的变化,分析果胶预处理对杉木耐久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杉木经过果胶预处理之后,在接种白腐菌彩绒革盖菌的环境下,杉木的失重率会提高;在接种褐腐菌绵皮卧孔菌和球毛壳菌...  相似文献   

15.
木材耐久性超疏水表面构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材作为一种天然可再生材料,富含亲水性基团且孔隙结构发达,因而具有很强的吸湿/水能力,易发生变形、开裂、腐朽等问题。基于“荷叶效应”原理,仿生构建木材超疏水表面是有效隔离木材与水分接触,赋予木材防水、防污、自清洁等优良特性的木材功能性改良新途径。然而超疏水木材在实际应用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刮擦磨损、阳光辐射、化学腐蚀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表面微/纳米粗糙结构的破坏或低表面能物质的降解,从而导致超疏水性能的降低或丧失,限制了超疏水木材的实际应用,因此设法提高木材表面超疏水涂层的机械稳定性和耐久性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笔者首先分析了木材超疏水表面耐久性差的主要原因,介绍了木材超疏水表面耐久性能的测试方法,重点综述了木材耐久性超疏水表面的构建策略及其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对超疏水木材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储木及建筑木材腐朽菌(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次系统报道了生长在中国原木、建筑物(包括房屋、桥梁、涵洞、栅栏等木质结构材)、坑木、枕木、矿柱、电杆、薪材等上的腐朽菌107种.其中24种引起木材褐色腐朽,83种引起白色腐朽.褐色腐朽的种类主要发生在针叶树木材上,白色腐朽的种类在针叶树和阔叶树木材上都常见.在针叶树原木上常见的木材腐朽菌有黄薄孔菌、红缘拟层孔菌、深褐褶菌、硫磺绚孔菌、冷杉附毛孔菌.在阔叶树原木上常见的有紫褐多孢孔菌、黑管孔菌、一色齿毛菌、红贝俄氏孔菌、硬毛粗毛盖孔菌、皮生锐孔菌、淡黄木层孔菌、鲜红密孔菌、淡黄裂孔菌、毛栓孔菌、锗栓孔菌和云芝栓孔菌等.这些种类来自作者长期的采集、记载和鉴定,全部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生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17.
以天然次生林23年生黄枝润楠Machilus Versicolora木材为研究对象,以密粘褶菌(褐腐菌)Gloeophyllum trabeum和彩绒革盖菌(白腐菌)Coriolus versicolor为侵染细菌,应用木材天然耐腐性试验方法测定分析了其天然耐腐性,采用扫描电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X...  相似文献   

18.
木材变色是由具色素的真菌侵染而致,文中介绍应用生物技PCR-RFLP鉴定蓝变菌;木材生理状态对变色菌生长的影响;应用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方法防治木材蓝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木材是一种可再生和机械坚固的天然生物基模板,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基质结合纤维素原纤维在木材中分层排列。因此在不改变纤维素原纤维分级排列的情况下去除木材细胞壁中的木质素,可为具有对齐纤维素结构的生物模板功能材料领域带来更多可能性。基于脱木素木材提供的生物模板,可开发出不同的功能材料,并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文中总结脱木素木材的主要制备方法和功能材料的开发策略,展望脱木素木材衍生功能材料的发展潜力和趋势,旨在为木材功能化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住宅用途的木材防腐剂正逐步走向包括微粒铜在内的新复合防腐剂体系,及无重金属的全有机体系.为了提高这些新防腐剂的性能,一类称为性能增强添加剂已经开发出来,如水分控制稳定剂,表面活性剂和乳化剂,防霉剂和着色剂等;针对人们对于化学防腐剂处理的木材越来越负面的看法,以及监督管理的审查和限制的加强,一些非传统的木材保护体系形成,如阻隔保护体系,化学改性和非化学改性,天然耐久树种木材也出现.笔者在文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回顾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