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时代农村建设发展过程中,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是十分重要的组成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满足农村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渠道.同时,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广的发展背景下,乡村公共文化振兴是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需求的基本保障.所以,只有重视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才能够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正确的思想指引和精神支柱.但从目前实...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背景下所作出的伟大战略构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是战略实施的关键,通过从农业、农村、农民三个方面分析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结合政策支持、资金保障、人力资源三个方面的机遇,有针对性的从五个方面提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措施: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建设,推动产业兴旺;农村公共文化环境建设,营造生态宜居;农村公共文化习俗建设,和谐乡风文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推动农村治理;农村公共文化生活建设,充实农民生活。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共服务文化作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重要方面,对于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文化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则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方式,文章基于协同治理的视角,对新时代背景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主体、模型、对策进行论述,以此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服务效能,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表明“三农”问题在党和国家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在振兴产业经济的同时也要振兴乡风文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否可及是衡量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标准。鉴于此,阐述了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可及的重要意义,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可获得性、可接受性、可适应性三个方面分析影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可及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资金投入、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挖掘公共文化服务本土资源、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反馈机制等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持续推进新时代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持续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的核心动力。解读乡村文化建设的意义,进一步分析总结我国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路径及启示,对实现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两者之间的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更离不开农民这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 展中最活跃因素的积极参与.安徽作为中部省份,乡村振兴战略在文化民生方面存在机遇与挑战. 农民文化观念的转变,文化参与积极性的增强,直接影响其对文化内容、形式、业态等要求的提高. 因此,需创新文化服务、文化业态,促进文化转化以彰显农民主体性,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 提供理论服务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振兴,文化振兴离不开公共文化的建设。只有建立切实可行、科学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有效地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针对当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从根本上转变以外部单向输入为主的服务模式,要培育乡村文化的内生机制,健全乡村文化人才培养开发机制,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提高乡村公共文化的服务能力,以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开创乡村文化振兴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3):232-234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对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梅州市兴宁市运用"三多三促"模式运营机制以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前,"三多三促"模式硬件日趋完善,但存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缺乏系统化公共管理、认知度不高、文化参与意识较差、缺乏资金等主要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创新管理方式与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学,借鉴企业绩效管理的模式,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营机制和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进程,以保障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9.
文化兴,则乡村兴;文化强,则乡村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既要塑“形”,更要铸“魂”,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乡村文化建设作为一种精神文明建设,在增进民众文化自信、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乡村振兴为切入点,针对农民思想素质有待提升、文化建设主体日益减少、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流失严重和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欠缺这四个乡村文化振兴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大文化教育力度、发展乡村经济、加强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阐述了乡村文化振兴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农村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取得了空前成就。这些成就的实现与农村文化政策的实施密不可分。通过梳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村文化建设的历程及思想发展脉络,明确农村文化政策的精神实质,推动农村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提供精神支撑。新时代下要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应坚持党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领导、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培育人才队伍、出台农村文化建设法律法规,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1.
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在改变人们生活和生产方式同时,人们思想观念也发生巨大改变,主要表现在文化建设领域,以"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为主,近年来,得到国家和社会重点关注,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不仅能够弘扬传统文化,还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相关概述,说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公共文...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1):245-24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村经济状况得到改善,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上升。农村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农村全面发展的精神源泉和内生动力,但就中国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现状来看,仍存在公共文化整体服务效能不高、农村文化供需不符等问题。新时代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必须正视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多措并举繁荣农村文化。在更好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础上,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发挥优秀农村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乡村振兴的前进步伐。  相似文献   

13.
宋长善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7):14-16,20
农村文化建设既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程,也是满足民众对美好文化生活向往的重要途径.当前,江苏省虽已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短板、居民文化权益还未受到足够重视、农村文化呈边缘化倾向、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文化消费存在结构性缺陷等问题.需要从引进社会力量,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凸显农村居民主人翁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重构乡村文化空间,增强文化认同感;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智力支撑能力;优化文化消费结构,发挥文化消费带动作用等多维度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4.
提升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是保障各民族人民共同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为实现乡村振兴发挥着“铸魂”“供智”“厚基”作用。研究发现,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基于当地实际和特色,持续打造文化服务品牌、建设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健全“多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基层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但是,依然面临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利用率较低、专业化人才较为欠缺、数字赋能水平有限、“多元”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据此提出优化路径:着重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与利用效率、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数字赋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创新“多元”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活力,为乡村振兴厚植“智治”基础,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乡村文化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是实现乡村文化繁荣的必经之路.当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主要存在政府提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有限、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自主性不足、村民表达公共文化需求的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实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必须优化乡...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3):215-217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省的地方戏曲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是山西农村文化供给的一种重要形式。以送戏曲下乡的视角研究农村公共文化供给,发现送戏曲下乡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着重在资金、观影率和基础设施建设上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以期推动戏曲下乡更好的为农民服务,提供有效的文化供给,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提升农民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一直是学术界和实践界面临的难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为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提供了外在的推力。然而,从现实层面来看,在管理体制、数字化建设、人才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困境,从而严重制约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提升。据此,本文认为应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策略,从管理运行机制、数字化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着手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为助推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不断满足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目标实现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治理有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目标,就是要坚持"三治"结合,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以自治为核心,抓好乡村自治基础,完善乡村自治制度,规范乡村自治权责,实现乡村治理有力;坚持以法治为保障,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大农村普法力度,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实现乡村治理有序;坚持以德治为引领,培育弘扬核心价值观,发展农村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淳朴乡风,实现乡村治理有魂。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6):121-123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党中央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布局上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而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心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以农村为重点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概念研究、意义分析研究、问题与对策研究这几个方面对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状况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大力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改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河南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有序进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机制不断发展,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制约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健康持续发展。为了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一步提升农民幸福感,促进农村社会稳定,以“送电影下乡”为个案展开对河南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问题的研究,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要求树立需求导向供给理念,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资金融资渠道,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监督与管理,加大农村地区的网络、数字技术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