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深圳市福田区福新立交桥小叶紫花三角梅Bougainvillea ‘Royal Purple’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2种桥梁绿化基质理化性质变化及其对小叶紫花三角梅生长和开花的影响。结果显示:种植第18个月时2种基质的pH、EC值、有机质含量较种植前降低,而碱解N、有效P含量则增加。除了EC值,2种基质理化指标仍满足小叶紫花三角梅种植土的要求,其中基质A的有效P含量显著高于基质B(P<0.05),其余理化性质指标则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2种基质处理叶片SPAD值均呈现下降趋势,而第21个月时花朵密度显著高于其他种植时间(P<0.05)。此外,2种基质之间叶片SPAD值、花朵密度以及全N、全P、全K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第18个月时花朵密度与叶片全K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叶片SPAD值与基质有效P含量、叶片全N与基质有机质和碱解N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2.
以不同种植年限的苹果树为研究对象,通过根系附近土壤NPK含量变化,来分析生长年限对土壤营养元素的影响。试验结果可知,土壤全K、全P和土壤碱解N、速效P和速效K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而上升,而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15年处理含量最高比0年处理差异达到了极显著差异。而土壤全N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而下降,0年处理含量最高比15年处理差异达到了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生长期为1~3年西洋参植株的各项生长性状参数随生长年限的变化情况,及对其土壤中速效养分的测定的结果表明:随生长年限的延长,西洋参植株性状参数变化较大,株高、茎粗、叶片数、苗重、根鲜重、主根粗、主根长和须根数8项指标参数与生长年限有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其r值分别为0.914、0.846、0.825、0.717、0.776、0.759、0.707、0.452,各项指标年际间变化明显;土壤速效养分中的速效N与种植年限极显著相关(r=0.916,P0.01),土壤速效P、速效K含量年际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毛竹叶片营养与土壤肥力及产量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科学合理施肥及集约经营管理毛竹林提供参考,对常宁市平衡施肥毛竹林的叶片养分含量与土地肥力及产量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影响竹叶N素含量的主要因子是有机质、速效P、活性酸、速效N、全K;对叶片中P含量的影响从高到低依次为土壤中活性酸含量、速效K含量、盐基代换量、全K含量、速效P含量、速效C a含量、速效N含量、pH值;全N、速效N、速效P、全K、活性酸与竹叶中K元素的含量较密切。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了竹叶N、P、K元素含量与土壤肥力的相关模型及竹叶养分含量与竹林产量的相关模型。  相似文献   

5.
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差异可以反映植物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响应,是探究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键。为揭示喀斯特地区不同生活型兰科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对贵州北盘江喀斯特地区16种兰科植物叶片碳(C)、氮(N)和磷(P)含量进行测定,分析附生兰和地生兰之间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在生活型上表现为地生兰叶片C/N和C/P含量显著低于附生兰(P<0.05),N、P含量显著高于附生兰,两者之间的C、N/P含量无显著差异。(2)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元素含量间的关系相似,C与N、P呈负相关,N、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C/N、C/P和N/P三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C/P与N/P和C/N与C/P正相关关系达极显著水平(P<0.01)。(3)气温年较差等气候因子对附生兰叶片元素含量的差异变化具有更强的解释性,海拔等地形因子是影响地生兰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甘肃小陇山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立地条件相对一致的情况下,应用时空互代的方法,探讨了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异性特征和动态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养分总体较为丰富,且土壤熟化程度高,但速效N和速效P俱缺。土壤养分含量变异系数较大,为4.0%~61.5%,土壤养分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空间变异性较为显著,反映了该区土壤性状不均一性。除全P外,其余土壤养分各指标(有机质、全N、全K、速效N、速效P、速效K)天然林都大于人工林。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速效N、速效P、速效K含量在定植后的4~8 a间均呈下降趋势,而在8~26 a间全P、全K、速效N、速效K含量均呈上升趋势,速效P含量呈下降趋势,但总体上地力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困难立地植被地上和地下部分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探讨植物叶、根形态对不良环境的适应策略,是逆境生理生态学研究的有效途径,可为困难立地造林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0年生柽柳Tamarix chinensis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比叶面积(SLA)、细根比根面积(SRA)和比根长(SRL),并对0~60 cm不同土壤层次的全N、全P、速效K、Na、Mg、Ca、Zn、Fe、Cu等营养元素进行含量测定,研究盐碱地植物柽柳地上及地下部分形态特征及其与盐碱地土壤养分垂直分布格局的相关性。【结果】1)在晋北干旱区重度盐碱胁迫下的柽柳SLA显著高于轻度和中度胁迫(F=3.301,P=0.041);SRA在重度盐碱胁迫下高于轻度和中度胁迫,与轻度胁迫差异显著(F=0.154,P=0.015);SRL在不同盐碱胁迫等级下无显著差异(F=0.808,P=0.632),但在重度盐碱胁迫下其值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胁迫。2)土壤全N含量表现为浅层高于深层,且重度胁迫盐碱含量明显低于轻度胁迫,全P、Cu含量在不同盐碱胁迫及不同土壤深度差异均不显著,速效K、Fe含量在不同盐碱胁迫下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分布格局,Na含量在不同盐碱胁迫下差异显著,Mg、Ca、Fe含量在15~60 cm土壤表现出重度盐碱胁迫高于轻度和中度盐碱胁迫土壤,Zn含量在不同盐碱胁迫间差异不显著。3)不同的土壤营养元素对柽柳叶、根形态特征的作用机制不同,土壤速效K与柽柳SLA、SRA和SRL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Zn与柽柳SRA、SRL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土壤全P和Fe含量与SRL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其中以30~45 cm土壤养分含量与柽柳形态特征的关系最为密切,此土壤深度全N含量与SLA、SRA和SRL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38,0.019,0.006)。【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树种立地适应性评价、该区域植被恢复以及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覆盖经营(稻草+竹叶+砻糠)毛竹林的退化原因,此期为退化毛竹林恢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不同覆盖年限(1,2和3年)毛竹林,以未覆盖毛竹林作对照,分别测定0~40 cm土层的土壤pH值、养分含量、酶活性及微生物生物量。【结果】随着毛竹林覆盖年限增加,土壤pH值降低(即土壤酸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升高趋势;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表现为逐渐升高的变化规律,均显著高于未覆盖毛竹林(P<0.05);土壤速效养分(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覆盖1年的最高,且显著高于未覆盖毛竹林(P<0.05),覆盖3年后显著低于未覆盖毛竹林(P<0.05);土壤C/N和N/P随覆盖年限增加逐渐升高,N/K先升高后降低,而P/K呈逐渐降低趋势;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覆盖1年的最高;土壤蛋白酶、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则呈逐渐降低趋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覆盖1年的最高;细菌、放线菌生物量与微生物生物量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真菌生物量则逐渐升高;好氧细菌生物量先升高后降低,覆盖3年后显著低于未覆盖毛竹林(P<0.05);真菌与细菌的生物量比值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但覆盖1年后与未覆盖毛竹林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与覆盖1年毛竹林相比,长期连续覆盖经营导致土壤酸化明显,养分比例失衡,酶活性逐渐降低,土壤微生物区系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土壤劣变,竹林退化。生产中建议采用休养式覆盖经营模式,即隔年覆盖(覆盖1年休养1年),同时,在自然出笋时要及时清除覆盖物并减少残留量,还需合理使用化肥。  相似文献   

9.
探究排水造林对亚热带泥炭藓沼泽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科学保护与恢复该类型湿地提供理论基础。选择贵州娘娘山湿地天然泥炭藓沼泽为对照样地,选择经立地条件相似的泥炭藓沼泽排水造林20年形成的柳杉林为处理样地,比较二者表层(0~10cm)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主要结果:1)泥炭藓沼泽土壤总碳含量、总氮含量、pH、碳与磷质量比(C∶P)、氮与磷质量比(N∶P)、速效钾含量、硝态氮含量、铵态氮含量、土壤质量含水量显著高于柳杉林土壤相应的指标值(P<0.05);泥炭藓沼泽土壤容重显著低于柳杉林土壤容重;2)主成分分析显示,长期营造柳杉林后土壤理化性质总体已发生明显分异;3)土壤总碳含量与总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二者与C∶P,N∶P,速效钾含量、硝态氮含量、质量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C∶P,N∶P,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速效钾含量两两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或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质量含水量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总之,泥炭藓沼泽长期营造柳杉林后,表层...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无翼坡垒Hopea exalata土壤、根系和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以甘什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无翼坡垒群落为研究对象,根据物种胸径划分等级,选择幼树(2.5 cm≤DBH 7.5 cm)、小树(7.5 cm≤DBH 12.5 cm)和大树(17.5 cm≤DBH 22.5 cm)3个等级,比较其土壤-根-叶片元素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差异,探讨随林龄的变化及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C、N、P含量表现为叶片根系土壤,土壤全N、全P和全Ca含量以大树最高;随着等级的增长,根系C和Mg含量呈上升趋势,N、P和K含量呈下降趋势;叶片C、P和K含量呈上升趋势,N、Ca和Mg含量呈小幅度下降趋势。2)不同等级土壤C/N、C/K比值以大树最高,叶片中C/N、C/K、Ca/K、Ca/Mg比值显著高于土壤和根系,根系和叶片的N/P、N/K、Ca/K和Ca/Mg均高于土壤。3)不同等级叶片N/P均大于16,表明无翼坡垒植物主要受P限制。PCA分析结果表明,土壤C、全P、全K、全Ca、根系K、Mg、C/K、K/Mg、叶片N、Mg、C/N、C/K、N/K、K/Mg为主要影响因子,土壤全Mg、根系P、Ca、N/P、K/P、叶片Ca、K/P和Ca/K为重要影响因子,反映了无翼坡垒土壤-根-叶C、N、P含量之间以及化学计量比之间也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黧蒴栲半同胞家系根际土壤理化特性差异,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试验方法,通过对52个7年生家系生长测定,选取9个代表性黧蒴栲家系的根际土壤为材料,对根际的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性及根际土壤养分与黧蒴栲树高、胸径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黧蒴栲根际土p H值低于非根际土p H值,而有机质含量规律则刚好相反,且根际与非根际p H值、有机质含量具有显著差异;黧蒴栲家系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速效P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而水解N以及速效K含量有极显著差异。黧蒴栲半同胞家系生长性状树高、胸径与全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2 4、0.598 0;与水解N、速效K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其中树高与水解N、速效K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67 8、0.630 7,胸径与水解N、速效K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95 0、0.774 2;而与有机质、全N、全K、速效P呈较弱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种植年限中间锦鸡儿叶片功能性状之间的差异性,为中间锦鸡儿响应干旱区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6、25、34和46 a 4个不同种植年限中间锦鸡儿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不同种植年限中间锦鸡儿叶片功能性状之间的差异性。[结果]不同种植年限中间锦鸡儿叶片形态功能性状存在显著差异,46 a中间锦鸡儿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显著高于16、25、34 a (P<0.05),比叶面积(SLA)显著高于16、34 a(P<0.05),叶长(LL)、叶宽(LW)、叶片鲜质量(LFW)、叶片干质量(LDW)、叶面积(LA)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整体表现出25 a>34 a>16 a>46 a的生长趋势;中间锦鸡儿叶片形态功能性状变异系数为7.57%~46.98%,其中16 a中间锦鸡儿的LFW、LDW、LA和SLA变异系数最高。叶片结构功能性状中,46 a中间锦鸡儿叶片VB与USA显著低于34 a(P<0.05),与16、25 a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表皮气孔密度的变异程度较大,UEH与LEH呈极显著正相关(P<0.0...  相似文献   

13.
梅州市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桉树人工林与其对照(松杂林或灌草)土壤主要肥力指标的测定和统计分析表明:梅州市种植桉树的山地普遍瘦瘠,有机质含量中等、全N和速效K较缺乏、有效P极为缺乏;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较松杂林低,有机质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含水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全N、有效P、速效K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桉树对养分需求量为有效P〉全N〉速效K。  相似文献   

14.
于湖南省益阳市南县选择2年生杨树优良家系林,研究测土配方施肥对杨树生长及叶片、枝条中养分含量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2年后,试验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增长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2%与19%;叶片(枝条)中全N、全P、全K的平均含量分别提高了29.21%、51.87%、46.42%(23.42%、13.85%、16.33%);土壤中全N含量变化与树高增长、胸径增长呈显著正相关,数学模型分别为y=36.24+0.097 x、y=52.249+0.143 x;土壤全K含量变化与树高增长呈显著正相关,数学模型为y=33.689+0.203 x;叶片中全N含量变化与树高增长呈显著正相关,数学模型为y=35.351+0.108 x;叶片中全P含量变化与树高增长、胸径增长均呈显著正相关,数学模型分别为y=35.928+0.050 x、y=51.600+0.077x;枝条中全K含量变化与树高增长呈显著正相关,与胸径增长呈极显著正相关,数学模型分别为y=36.075+0.148 x、y=51.745+0.236 x。  相似文献   

15.
以白桦Betula platyplylla当年生播种苗为对象,采用L25(5~6)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了氮(N-尿素;1.965、1.310、0.764、0.655、0.382 g/株)、磷(P-过磷酸钙;0.847、0.564、0.329、0.282、0.164 g/株)、钾(K-硫酸钾;2.281、1.520、0.887、0.760、0.443 g/株)25种配比的养分添加试验。在生长季(8月上旬),在完全展开叶的不同区域(叶尖、叶中、叶基)测得叶片的气孔密度(SD)和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评价白桦叶片不同区域SD和各项气体交换特征对不同养分配比的响应,并分析二者间关系。结果表明:1)白桦叶片的叶尖各项气体交换特征参数虽然明显大于叶中和叶基,但叶片不同区域SD相差不大;2)养分添加对叶片各区域的P_n和G_s均存在显著影响(P<0.05),并对叶中的SD影响显著(P=0.042);3)N、P以及N、P和K的交互作用(NP、NK、PK、NPK)对叶片各区域的P_n均有显著影响(P<0.05),尤以N处理对P_n影响较大;4)除白桦叶基的T_r受P处理影响显著外(P=0.048),其它各种处理对叶片T_r影响均不显著;5)N、P、K处理对叶片各区域G_s影响均不显著,但N、P和K的交互作用(NP、PK)对叶片各区域G_s影响显著(P<0.05);6)虽然N、P和K的交互作用(NP、NK、PK)对叶片各区域SD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P、K、NPK处理对叶中SD影响均显著(P<0.05);7)白桦叶片各区域P_n与G_s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SD与前述各项指标间却均呈不显著相关关系,表明白桦叶片不同区域气体交换特征存在差异可能是由于气孔密度以外的因素引起的;8)上述结果也说明进行叶片气体交换特征研究时应考虑同一叶片不同部位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平衡施肥毛竹林叶片营养与土壤肥力及产量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奉新县平衡施肥毛竹林的叶养分含量与土壤肥力及产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集约经营竹林毛竹叶片养分含量变化规律与一般竹林基本一致。Ⅰ度竹嫩叶的N、P、K元素含量均高于其他各度竹;Ca、Mg、S含量随竹龄增大而增大;微量养分元素Mn、Zn含量随竹龄变小而减少。土壤中影响竹叶N素含量的主要因子是有机质、速效P、活性酸、速效N和全K。土壤中影响竹叶P素含量的因子按其与竹叶中P含量的相关关系从大到小排序为:活性酸〉盐基代换量〉速效K〉全K〉速效Ca〉速效P〉速效N〉pH值。影响竹叶中K含量的因子主要是全N、速效N、速效P、全K及活性酸,它们与竹叶中K含量的相关关系从大到小排序为:速效P〉全K〉速效N〉活性酸〉全N。施肥能快速补充竹叶养分,是竹林持续经营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以南亚热带不同林龄(分别为10~11 a、7~9 a和3~5 a生)针阔混交林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储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龄针阔混交林土壤有机质碳储量(106.72~136.61 t·hm-2)、全氮储量(9.17~11.19 t·hm-2)、全磷储量(4.07~6.77 t·hm-2)及全钾储量(321.85~370.59 t·hm-2)均随林龄的增加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C/N、C/P、C/K、N/P、N/K和P/K在不同林龄针阔混交林间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有机碳储量与土壤全氮储量、C/N、C/P、C/K、N/P和N/K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与土壤全氮储量相关系数最高,表现出相对一致的变化规律;土壤全氮储量与C/P、C/K、N/P、N/K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全磷储量与C/P、N/P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C/N、P/K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研究结果可为南亚热带人工林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选取元阳梯田核心区箐口和大鱼塘两地共7种森林群落(臭牡丹群落、杉树群落、茶树-旱冬瓜群落、旱冬瓜群落、鼠麴草群落、五眼果群落和鸭公树-木荷群落),按0-20cm、20-40cm、40-60cm和60-80cm土层取样,测定各土层微生物数量(细菌、放线菌、自生固氮菌、纤维分解菌和真菌)与养分含量(全N、全P、全K、碱解N、速效P和速效K),分析微生物数量与养分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除茶树-旱冬瓜群落的真菌数量和旱冬瓜群落的放线菌、自生固氮菌以及纤维分解菌的数量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发生变化,其它森林群落微生物数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不同群落不同种类微生物数量变化梯度不一致。(2)鸭公树-木荷群落细菌数量最多;杉树群落的放线菌数量最多;自生固氮菌数量在旱冬瓜群落最多;纤维分解菌和真菌数量在臭牡丹群落最多。(3)7种森林群落的全N、碱解N、速效P、速效K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无眼果群落和鸭公树-木荷群落的全N、碱解N和速效K含量最高;旱冬瓜群落的全P和速效P的含量最高。(4)全N和3类速效养分含量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养分含量在不同的森林群落表现出显著差异,并具有显著的垂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以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S1、S6、S8、S11为试验材料,以二倍体毛白杨S10为对照,采用7种种植密度A1(2 m×2 m)、A2(2 m×3 m)、A3(2 m×3.5 m)、A4(3 m×4 m)、A5(2 m×4 m)、A6(2 m×5 m)、A7(3 m×3 m),研究了不同品种和种植密度对三倍体毛白杨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无性系对三倍体毛白杨叶片中N、P、K、Ca、Mg的含量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叶片中N含量最高的是S6(27.41 g/kg),P含量最高的是S1(1.88 g/kg),K含量最高的是S8(3.59 g/kg),Ca、Mg含量最高的分别是S10(10.48 g/kg)、S11(4.61 g/kg)。不同种植密度对叶片中N元素的含量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叶片含N量最多的是A6,达26.97 g/kg。而不同种植密度的无性系叶片中P、K、Ca、Mg的含量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各元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Mg与Ca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K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对不同龄组南酸枣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差异进行研究,探明南酸枣根际养分的差异及对土壤养分的利用情况,为培育南酸枣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3年生南酸枣根际与非根际土之间仅全氮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15年生南酸枣与30年生南酸枣根际与非根际土之间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2)3年生南酸枣根际土壤仅全氮存在富集作用,15年生南酸枣与30年生南酸枣根际土壤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均存在富集作用。3)根际全氮与水解氮、全磷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全氮与全钾呈显著正相关(P 0.05),全磷与有效磷、全钾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全钾与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P 0.05)。非根际全氮与全钾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全氮与水解氮呈显著正相关(P 0.05),水解氮与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P 0.05),全钾与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P 0.05)。随着树龄与胸径的增加,南酸枣根际效应更加明显,个体间根际土壤的差异性也越大;根际土壤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是相互影响的,三者同时增加或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